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长津湖 >

第14部分

长津湖-第14部分

小说: 长津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越来越多的增援补给通道,使得我们的空中力量无法实施有效的封锁。显然,先生们,就眼前而言,我们的军力不足以应付中国人这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天时地利对他们来说更为有利。由此而产生的形势带来了全新的局面,这种局面扩大了从全世界范围来考虑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它已经超出了本战区司令所拥有的权限。本司令部已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作出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其目前所面临的局势显然超出了它所能控制的范围。” 
        《长津湖》(60)
    阿尔蒙德虽然听得糊里糊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北进鸭绿江已绝然无可能,他们不再需要进攻,他们要由此转入防守,“向南防守”,去建立新的防线。换言之,他们要全面撤退。
    麦克阿瑟在沃尔顿·沃克中将和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飞走以后给大洋彼岸的华盛顿发去了一份电报。在这个电报中,麦克阿瑟委婉地承认了圣诞节攻势的失败,但他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承认的。麦克阿瑟在电报中写道:
    由我们的进攻行动所导致的形势变化已暴露无遗。现在,把朝鲜冲突局限于北朝鲜部队以及少量的外部势力渗透的看法都应排除,共产党中国在北朝鲜投入了大批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实力仍在不断地加强。任何在志愿名义掩护下的军事行动都不再具有有效性,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指挥的正规部队。
    因此,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
    在北朝鲜的长津湖畔,陆战队的高级指挥官们也在抱怨,他们一肚子牢骚。
    与中国人的艰苦战斗已经进行了几天几夜,而负责指挥他们的第10军军部却没有任何的指示给他们。开始的时候阿尔蒙德军长还要求他们向既定目标——柳潭里西北方向的武坪里和鸭绿江进击,当他发现这一要求纯属徒劳时,他便没有了任何消息。每隔两个小时,陆战队就要向第10军军部报告他们这里发生的最新情况,但是第10军的大员们显然是不知所措,他们对中国人大举进攻一事怎么也拿不定主意,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原来的想法。他们踌躇不前,完全不顾陆战队每时每刻都在浴血奋战和不断增大的伤亡,拿不出任何新的主意。
    史密斯和陆战队的团长们明显感觉到,麦克阿瑟、阿尔蒙德及其参谋人员,他们都已经束手无策了。
    史密斯师长行事向来谨慎,当他意识到中国人的战略企图——围歼、消灭陆战队而不仅仅只是挡住他们北去鸭绿江道路的时候,他就已着手考虑“转移”的问题了。在史密斯看来,继续北进鸭绿江不仅是愚蠢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只会招致陆战队更大的损失甚至是全军覆没。但是没有上级明确的命令,他也不能擅自“转移”。因而这些天史密斯和陆战队所能做的,就是坚守、坚守,咬着牙坚守。 
        
    《长津湖》第三部分
《长津湖》(61)
    1950年11月就要过去的最后日子里,陆战1师终于等来了第10军军部的撤退命令,要他们将柳潭里的两个团撤回到下碣隅里,然后全师逐次转进,回过头来向南、向他们登陆的沿海“前进”。里兹伯格团长为此忿忿不平,麦克阿瑟、阿尔蒙德这帮貌似强大的官僚用了好几天才琢磨出其中的道理,而许许多多的陆战队员已经躺倒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畔,他们没有能够等到撤退的命令,他们再也没有起来。
    作战指挥军官麦克劳克林少校已经制定了一份全面“转移”的计划,史密斯与里兹伯格等团长以及师部的主要人员进行了研究,对一些部分做了调整,觉得它大体上可行。这个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决心以全部的力量,边与敌保持接触,边转移至咸兴、兴南作战基地”。据此,史密斯决定首先突破柳潭里周围中国人的层层包围,将柳潭里的两个团“转移”至下碣隅里,尔后再分阶段突破下碣隅里、古土里、真兴里等地的敌之围困,“转移”至港口小城咸兴。
    史密斯命令“转移”时炸毁一切不能搬运的装备,炮兵在“转移”以前将155毫米炮弹全部打光。汽车梯队伴随潘兴式坦克跟随在部队的后尾,只收容重伤员,阵亡者只保存遗物,尸体就地埋葬。为此,要占领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作战公路两侧的制高点,特别是要牢牢守住死鹰岭一带的阵地,以掩护部队的“转移”行动。
    史密斯下达完他的命令以后,大家一时间都保持着沉默,谁也没有说话,作战室里弥漫着热咖啡的香气和不安的氛围。
    麦克劳克林少校又仔细看了一遍由他亲手制定、并经过了进一步讨论完善的撤退计划和作战地图上的相关标示,拍了拍手说:
    “好吧,让我们开始撤退。”
    “撤退?谁说我们要撤退?”史密斯的话语里带着明显的不满。
    屋子里的人面面相觑。“撤退”对于海军陆战队的部队而言是一个十分避讳的字眼,因为他们的作战手册里只有进攻,只写着进攻,从来就没有“撤退”的字样,所以在讨论部队的行动问题时,他们都一直小心翼翼琢磨着字眼,用“转移”这样的词语取而代之。
    史密斯看了看大家,温文尔雅的面孔上神色严峻:“我们现在面临着的情况显而易见,陆战队要去夺回身后的补给线,要去占领和建立新的阵地。因此,我们的行动绝不是什么撤退,我们是转回头向南进攻,向我们的身后进攻。” 
        《长津湖》(62)
    史密斯少将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资深指挥官,一生中说过许多著名的话语,这句“转回头向身后进攻”可谓其经典中的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也必将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载入陆战队的史册。
    白天美国人依靠着强大的空中支援和猛烈的炮火攻上来,晚上志愿军部队再借着夜幕的掩护把美国人打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鲜血染红了白雪皑皑的大地。
    23
    重新出击死鹰岭,美国人的凝固汽油弹把整座山峰都融化了,白色的雪地变成了漆黑的焦土,使得夜幕中的死鹰岭与周围的冰雪世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百十号人排成散兵群的战斗队形往山头上摸去。吴铁锤、欧阳云逸以及师部的作战科长跟在队伍后面。打法并没有改变,还是之前吴铁锤确定的“奇袭”:潜行到手榴弹投掷的范围以内,一通锣响,上百颗手榴弹一齐砸到美国人头上。吴铁锤没再叫部队脱鞋子,雪地变成了焦土,积雪化为了雪水顺坡而下,流在一个个弹坑里结成了冰冻。现在,鞋子踩在地面上不会再有嘎吱嘎吱的响声了。
    眼看着半山腰上的阵地越来越近了,部队都匍匐在地上,一点一点往上爬。陈阿毛跟随在吴铁锤和欧阳云逸的身后,一只胳膊向前爬,一只胳膊夹着雕花云龙纹的铜锣,以防行进过程中锣面碰到石块发出声响。吴铁锤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做好准备,随后和欧阳云逸、师部的作战科长爬进了一个大大的弹坑,陈阿毛也跟着他们爬进了这个弹坑。
    美国人的阵地已经近在咫尺。
    “都准备好。”
    从后面传来了吴铁锤低低的命令声。百十号人都把木柄手榴弹拎在手上,弹盖子揭开,拉火环套在指头上。陈阿毛一手提锣,一手擎着锣槌。
    吴铁锤一把拽出二十响的驳壳枪,猛不丁大喊一声道:
    “敲!”
    陈阿毛一个激灵,未待吴铁锤话音落地,锣槌便下意识地砸在锣面上,“急急风”猛烈而又急促的铿锵震耳之声骤然而起,一瞬间打破了死鹰岭的万般寂静。 
        《长津湖》(63)
    战士们紧随着锣声一跃而起,人人手里都拎着揭开了盖子的手榴弹。他们刚要把手榴弹投掷出去,却见一片黑乎乎的石头蛋子一样的东西迎面飞来,砸在他们的胸上,落在他们的脚下,顺着山坡滚落在他们的后方。短短的几秒钟之内,这些“石头”就轰轰地炸开了,山坡上接二连三爆发出一团一团暗红色的闪光,土石飞溅之中,寒冷的空气被不断撕裂,烧焦的山坡打摆子一样颤抖不已。
    “石头”一样的东西并非石头,它是美国人的甜瓜式手榴弹。
    爆炸声中,美国鬼子阵地上的枪声也急风般响开了,一条条火舌穿透了夜幕,抽打着山坡上的人群。冲锋的战士被成片成片地炸倒、打倒在焦黑的土地上。
    手榴弹的爆炸声中,此时此刻晕头转向的不再是山上的美国人,而是弹坑内的吴铁锤。虽然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但是有一点吴铁锤的心里非常清楚,那就是美国人事先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
    攻击预有准备的美国鬼子无异于以卵击石,僵持下去必定会造成部队更大的伤亡。吴铁锤马上清醒过来,命令陈阿毛鸣金收兵。
    “慢三锤”悠缓的锣声富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它一下一下,穿越了枪林弹雨,召唤者浴血奋战的士兵。部队听到了“慢三锤”开始往下撤,锣声中,山下山上的枪声几乎同时停歇了下来。
    哈里斯营长命令陆战队员们停止射击。中国人已经撤退,这从他们变调的锣声中可以听得出来。他们带上山头的弹药也不多,他要预备着中国人的下一次攻击。
    刘易斯抬起头来,往黑乎乎的山坡下看了看。山坡下面静悄悄的,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他不敢确认中国人是否真的已经撤退,半信半疑地问不远处的哈里斯营长:
    “中国人走了?”
    黑暗中传来哈里斯平静的声音:“我想是的。”
    “他们为何走得如此之快?”刘易斯仍然不能确信。 
        《长津湖》(64)
    麦卡锡中尉说:“我们掌握了他们的密码。”
    山坡下的吴铁锤正筹划着新的进攻,但是这个进攻将不会以哈里斯希望的方式出现。部队撤下来以后,吴铁锤清点了一下人数。这一轮战斗,他的部队被打倒了二三十人,加上负伤挂彩的,他这个营眼下已经不足百人了。
    吴铁锤判断美国人掌握了锣声的一些规律,但是了解到何种程度却一时也搞不清楚,于是他决定搞一次佯攻,试试山坡上的美国鬼子把他的锣声到底掌握到了什么火候。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吴铁锤命令陈阿毛敲锣。
    伴随着再次骤然而起的“急急风”锣声,美国人的甜瓜式手榴弹又噼里啪啦扔在了山坡上,阵阵爆炸声中,一团一团暗红色的火光闪烁着,土石迸裂,硝烟刺鼻,整座山坡打摆子一样颤动不停。爆炸声中,山头上枪声大作,美国人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一条条火舌刺穿了寒冷的夜空,抽打在饱经蹂躏的大地上。
    部队都在山脚下趴着,眼看着山坡上爆炸声响成了一片,心想幸好是个佯攻,不然的话,又会有许多人倒在那个坡坡上再也回不来了。
    吴铁锤要大家准备好武器弹药,发起一次真正的进攻,一次没有锣声调度和指挥的进攻。
    部队都在悄悄地向着山头摸去,没有说话声,没有武器的碰撞,连一点点轻微的咳嗽也没有。不辨影踪的刺骨寒风刮来刮去,它们掠过了远方朦胧的白色山岗,掠过了脚下一片片焦黑的土地,掠过了阵亡者渐渐僵硬的躯体,向着不可见亦不可知的更加寒冷、更加黑暗的夜空刮去。
    美国人的阵地上也是一片寂静,在他们看来,前后打退了中国人的三次进攻,山脚下的中国人差不多已是元气大伤了。这个夜晚即将过去,中国人在这个夜晚的进攻也许已经结束了,而他们可以钻进鸭绒睡袋暖和一下冻僵的身体了。 
        《长津湖》(65)
    曾经攻占过的阵地近在咫尺了,美国人还是音信杳无。他们习惯了聆听中国人的锣声,锣声未起,因而也就觉得万事大吉。吴铁锤眼看着战机成熟,二十响的驳壳枪一举,一长串子弹冲出了枪膛,穿破了夜幕中的黑暗和静谧。
    随着吴铁锤急促的枪声响起,第一轮近百颗木柄手榴弹冒着呲呲的烟火飞向了美国鬼子的阵地。这一轮手榴弹尚未落地爆炸,紧接着第二轮近百颗木柄手榴弹又是脱手而出,当它们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第一轮扔出去的手榴弹已经嘭嘭通通炸开了,一团一团的烟火闪烁着,美国人的阵地上到处都是爆炸声,到处都是飞溅的土石和炸碎的破衣烂衫。
    阵阵爆炸声中,吴铁锤率领着部队冲上了美国人的阵地,机枪步枪卡宾枪一阵乱打,刺刀对着刺刀,枪托迎着枪托,砍杀之处,血肉横飞,一片惨叫。美国人完全没有料到中国人会改变打法,没有铜钹的敲击,没有呼号呐喊,中国人完全是无声无息地就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战斗进行得干脆利落。由于攻击突然,吴铁锤和欧阳云逸的这八九十个人完全占据了上风,美国人被打得晕头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