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龙抬头 >

第22部分

龙抬头-第22部分

小说: 龙抬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新华说:“也就是说,这个龙头企业最起码,也要把北大荒这块国家大豆生产基地联动起来。”
许诺眼睛一亮问:“吴局长,有上级支持能做到的,我一定努力,能贷给多少款?”
吴新华说:“部领导说,就按这个规模设计,没问题。”
许诺问:“用不用担保?”
吴新华说:“当然了,让局里决策,局里担保。这个企业的好与坏,局里可就要承担责任了。具体说,就把小绳套套在我的脖子上了!”
许诺上前一步,殷切地说:“吴局长,没问题,我来干,绝不会让你坐蜡。你就下决心吧。你要是相信我,回头我就搞设计规划。”
吴新华郑重地说:“没问题?重要的问题在后头呢。”
许诺说:“吴局长,我知道,更重要的问题是规模设计的同时,要制定出一个迎接挑战的战略性方针!然后再寻求符合实际的战术,这跟战场上打仗一样!”
“实质上就是打仗嘛!”吴新华拍一下许诺的肩膀说,“许诺同志,你简直是太精明了,这么快就有想法啦?”
许诺说:“吴局长,你就相信我吧,我真不是瞎说,你说的这个气魄很适合我!”
“好——”吴新华说,“说说看。”
许诺有点为难地说:“吴局长,还很不成熟。”
吴新华催促:“没问题,想多少说多少。”
许诺:“那就是从保护广大豆农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扶植和让利群众,以原料性战略控制为基点,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实行产加销一体化!”
“吴局长,你边说着,我边听着,脑子里就像闪出一道亮光一样,闪得我眼前明亮明亮的……”
“还说什么不成熟呢——”吴新华高兴地站起来说,“太精辟了,这就是我国农业迎接挑战的前进方向,也是我国要崛起的新兴产业——建设工业化的大农业!”
“如果你没有疑义的话——”许诺说,“吴局长,我立即着手准备。”
吴新华说:“许诺同志,这可是事关大局呀,千万要冷静,也就是说要激情加冷静。”
许诺:“我明白。”
吴新华说:“你要知道,你到任以后,我随时都在关注你的情况。我算了,你上任这么几天,连魏思来赊职工的豆子款加在一起,应该有十多万吨了,按每斤一元钱算,就需要两个亿呀。我的许诺同志,还有三天时间就到期……”
吴新华来回踱几步说:“我真为你捏一把汗呀。现在的职工可不是搞计划经济那时候了,欠着欠着,做做工作就行。弄不好要出大乱子的!”
许诺说:“吴局长,我正在想办法呢。”
吴新华走到许诺面前停住脚步说:“我知道你是个有办法的人,可是这钱,是实实在在的钱……不是别的呀……对了,先说明白,我同意部里支持你。咱们有言在先,你可不能用部里答应的贷款还豆款,这是项目款,必须专款专用。”
许诺说:“吴局长,我明白。”
吴新华:“明白你就给我说说你的‘明白办法’看,到哪里去弄这么多的钱?说句让我放心的话。三天,还有三天,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就是策划抢银行都来不及了!”
许诺说:“吴局长,我……”
吴新华截住他的话说:“建龙头企业,因为雁窝岛历来名声在外,是部里点的名,我又不能不把这情况告诉你。听你这么一说,我真觉得很有信心,看你眼前,我又很矛盾。这么样吧,你先回去,两天以后再来找我,研究龙头企业的规划和建设问题。”
许诺说:“吴局长,我……”
电话铃响了。吴新华接起电话,一边听着哼哈应说,一边一挥手对许诺说:“好了,好了,我还有急事儿要走,两天后再来见我吧。”

//


《龙抬头》第六章(4)



许诺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吴新华的办公室……他走到门口扭头一看,吴新华还在打电话,他摆摆手告别,吴新华也摆了摆手。
4
牛红连自己都不曾相信自己会有这般驾驭别人心船的能力,有直接的,有侧面的,有通过媒介的。她仿佛看见了,都在按着她的驾驭,驶向她指挥的彼岸。尽管魏思来被撤职了,她发现他仍然活动在许诺这伙人的圈子里,所以觉得驾驭邱菊和驾驭麦芒同等重要。
邱菊和她们一见面就说:“红妹,我家老魏坐火车走了,我可真担心,能不能不回来了?”
“菊姐,你知不知道,人世间什么吸引力最大?就这种不清不混的野性。想凑一时凑不上去,凑不上去,又不死心总惦着。”牛红说,“管你信不信,我还是这么说,有小雪吸引着他,还能不回来?我给你打听了,他去北京和临海了解大豆行情去了,百分之百回来。”
“哎哟——”邱菊心急缭乱的样子说,“红妹,不知咋的了,你一提这个事我脑袋就发涨!”
牛红开始将军:“涨什么!你不是不信嘛,那就高枕无忧算了。”
“也说不清信还是不信。”邱菊说,“按着这些年来我的判断,怎么想也不能。可不知怎么回事,你这一说,我心里又影影晃晃的。自从出了家,我反正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
牛红说:“信不信由你,管他是真是假。菊姐,你就再挺几天,别枉费了你红妹一片心意呀。把大豆这笔生意做好。”
“大豆的事情,我真的帮不了你们什么大忙了。”邱菊说,“你还得帮我分析分析我家思来。你说,就是我再躲,他也该来找我呀。红妹,说句老实话,那天,他到我办公室敲门,我都心软了。他要是再敲几下子,我就开了。你瞧,他去北京、去临海,该给我个信儿呀。我真有点儿伤心了。”
“这点儿,我敢和你打包票,你家思来受小雪勾扯,可不像勾扯许诺,那是想破坏他们的家庭,当第三者插足。勾扯你家老魏,就像老百姓说的,是胡扯六拉,撩情逗性。”牛红像是婚情专家似的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菊姐,放心吧,魏思来踹不了你,不是没断了找你嘛。咱吃鱼锅那会儿,老魏到处找你呢。”
邱菊说:“我也听单位的人说了,听说是许场长也帮他找我,要做我的工作。”
“我说菊姐呀,小雪勾扯小雪的,你家思来也绝不会有太过格的事情,这点我能看出来,你就心里有点数就行。我们商量的,不主要是想做成这笔大豆生意嘛。”牛红说,“你这个人就是心太软,干不了大事。要沉住气,既然这样了,就不能脱了扣了!记住,不说非制服吧,你在他心里怎么也得有一定的地位呀,哪能把老婆子的话当耳旁风呢。再说,外边还有和小雪这些风言风语。制不住将来可就难说了!”
邱菊突然问:“麦芒在干什么?”
说来凑巧,随着敲门声,麦芒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高新潮。
牛红扑哧一笑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麦芒无趣戏谈,开口就说:“牛总,北大荒的,地方的,大大小小已经有两百多家小加工厂订期货了。”
牛红喜笑颜开:“哎呀,太棒了!麦姐,多年不见,我一打眼,你就是干大事业的人。”
“咱们还得冷静点儿,”高新潮说,“嫂子,这大事业也不是那么好干的。现在家家户户都开始憋豆,给什么价也不出手。牛总,能不能再涨涨价,哪怕涨到一块五呢,比期货再便宜一点儿,也还能收一些,要不就够戗了。”
牛红说:“这事儿我打电话请示董事长了,董事长说,让他们憋吧,憋一憋再说。”
麦芒说:“不光咱们收不着豆子,连雁窝岛浸油厂也要断门槛了。”
又传来敲门声,邱菊机警地站起来,喊了声:“请进。”随后门被推开,应声,一名法官端庄地走了进来。
法官问:“哪位是麦芒女士?”
麦芒回答:“我是。”
法官说:“我们两次打电话,有两次送传票,你也不到,听说你到这里来了,好不容易才跟踪找到你。你爱人许诺同志向法院递了一份驳斥调解的离婚起诉书,这是给你的《通知书》,请你按时间要求去法院陈述一下意见。”
麦芒气急败坏地大发脾气:“好家伙,还动上法院了,你告诉姓许的,让小雪老在家里,我就是不给她倒地方!”
法官说:“有话法庭说吧!”法官说完转身走了。
麦芒瞧瞧《通知书》,咬牙切齿地撕个粉碎说:“你们瞧着,我非好好教训教训那个狐狸精不可!”
麦芒旋风似的要往外走,邱菊要追,牛红一把拉住邱菊说:“让她去吧,要不,这股火憋在肚子里会憋出毛病的……发泄发泄就好了。”
5
人们都说“忙秋”,北大荒地广人稀,“忙秋”的味道单看地里是体现不出来的,除体现在这里人们的心理,明显的景观是体现在农场的公路上。送粮的,接斗的,翻地的各种车辆来来往往,是那么匆忙,这一切都要在落雪前处理得利利索索。这么大的面积,人们最怕的就是早雪早冻的“埋汰秋”。
笔直的场区公路上,两旁杨树林带,时而已经有了泛黄的树叶在飘飘洒洒地飞落。

//


《龙抬头》第六章(5)



魏思来和草根乘坐的大客车疾驶在公路上,许诺乘坐的吉普车鸣笛三声,倏地超过了大客车。
“喂——”草根指指吉普车说,“老魏,你看,许场长的车。”
魏思来一看,拿出手机拨通了号:“喂,许场长,我是思来,我和草根就在你后边的大客车上呢。”
吉普车“嘎”地一声停住了。
魏思来对大客司机说:“师傅,请停一停,我们要下车。”
大客车一停下,魏思来和草根急忙下车走过去,许诺握着魏思来的手问:“思来,情况怎么样?”
魏思来手心里在出汗,说:“我了解到的美国今年大豆生产情况,受灾与不受灾的信息交叉打仗,理不出更清晰的头绪。有的说受灾,有的说没受灾。”
许诺说:“走,我们上车说去。”
魏思来站在原地,没动:“我在部里倒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中国残联、卫生部、香港国际狮子会法定向黑龙江垦区派出国家医疗队,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地处我国东北边疆的垦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许诺问:“就是马老大得的那种病吧?”
魏思来点点头回答:“没错的。”
许诺问:“费用怎么收?”
魏思来说:“说是义诊,基本是免费,但需要我们做些基础义务工作方面的小投入,比如手术室、消炎药品、敷料等等。”
许诺问:“这没多少钱吧?”
魏思来说:“这目前对我们来讲也很困难。我掌握的情况,农场财务科账上只能勉强给机关发工资。说实话,治好这些老兵的白内障,是我多年的愿望了,可是……”
许诺问:“你找过吴局长吗?听说,这个病在咱北大荒不少啊。”
魏思来点点头:“是的,我找过。吴局长说,咱们雁窝岛农场最多,其他农场也有,全北大荒算起来要有四千多人。现在,一部分离退休干部和职工的正常医疗费还有困难,等一等经济形势稍好一好,一定解决。”
许诺叹了口气:“走,上车。”
6
当年吃大锅饭的时候,农场各队只有一个晒粮场,职工们也叫它大场园,所以这个直属生产队的场园被生活困难的职工瓜分使用了。这两年,小雪的条件尚好,索性在自己承包的土地边草地上新建了一个偌大的水泥面场园,很是气魄。
马老大好不容易才在场园里找到了小雪,还没等马老大说明来意,小雪先说出了自己思考了几次的一个话题:“马师傅,我爸爸和我说了,我也和思来谈了,看来,他真要到我的家庭农场来了,你也来吧!”
“我?”马老大说,“先谢谢你,魏思来要到你的家庭农场来,他的处级干部不要了?”
“他已经是下定决心,”小雪说,“不要了,准备给局里写报告辞职,想帮助我把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做优。”
马老大说:“叫我看是没问题。魏思来当了这些年场长,又是学农业的,懂管理,又懂各种农业机械、化肥和种子,要是和草根配合起来,你的家庭农场可就神气了。再承包一万亩地也没问题。”
“可不是你说的,他的胃口大了。”小雪说,“老魏说想干到十几万亩,你来吧?”
“资金交足,也没问题。”马老大说,“我的眼睛不好,来了做不了什么了。”
小雪说:“马师傅,你熟悉农业科技,特别你这个钻研劲儿太可贵了,你已经对我帮助不小了。我出钱到北京给你做手术,你来到我的家庭农场后,成立个科研站,我亏不了你。”
马老大说:“谢谢你,等我回家和家里人商量商量。小雪,我这次来找你,就是拿不准了,眼前手下这点豆子不知该不该出手?”
小雪说:“你再等等,我也在考虑这件事,看老魏回来带回什么信息……然后再说。”
魏思来外出考察大豆价格的问题已经很快传遍了全场每个角落。其实,作为场长和职工都是希望大豆价格能上扬一些,好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但不是这个上扬法,难怪连马老大都拿不准了,这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