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

第354部分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第354部分

小说: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女人在一旁叙着话,李四维默默地收拾着东西,离情在空气中渐渐地弥漫开来,酸了心、红了眼。

    走了!

    九月的黄河正值秋洵,水涨船高波浪宽,正如此时八路军在华北掀起的抗日高潮。

    九月十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破袭正太路沿线,战绩斐然,日寇精心编织的“囚笼”变成了一张破网。

    自九月二十二日起,八路军增加了参战部队,拓宽了攻击面,提升了战斗规模进,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以日寇睚眦必报的作风,连续两次遭到八路军大规模的打击,又岂会忍气吞声?

    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日寇遂调集重兵,从十月六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报复性“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以重兵打击八路军主力,彻底毁灭抗日根据地。

    十月十九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据此,各地区军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作战。

    此时,第四集团军已经全员撤到了黄河南岸,其中第四十七军被调离建制,升格为第三十六集团军。至此,第四集团军所部只剩下第三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

    第四集团军渡过黄河,接替了巩义至新安一线的河防任务,其中,第三十八军驻守巩义,第九十六军的防区在新安。

    新安境内有四处渡口,六十六团也被布置到了单石坡渡口右翼防线,驻扎在大坪沟一带。

    此时,黄河北岸的各抗战部队,包括八路军的军需物资都需要从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部转发,所以,黄河沿岸的所有渡口都出不得半点岔子,护卫严密。

    斗转星移,天气渐寒,六十六团进入新驻地已经两月有余,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新驻地的条件虽然依旧艰苦,但将士们却是士气高昂又安顿了下来,又有新家了。

    营地依山而建,一座座低矮的窝棚星罗棋布,营地外围是刚刚加固好的防御工事,再往前三五百米是渡口,渡口旁的炮台上驻扎着一个炮兵营,两尊巨大的克虏伯战防炮威武而霸气。

    朝阳初升,驱散了初冬的晨雾,渡口又热闹了起来,船只来去、补给队伍熙攘,仿佛只要天还会亮渡口就依旧是忙碌的。

    不过,渡口上的工作轮不到六十六团。

    营地里,六十六团的晨会已经结束,又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依旧那般热火朝天,依旧那般气势雄壮,那泛白的霜、透骨凉的风冻不灭将士们心中那团火!

    炮台上,一个炮兵从工事里钻了出来,跺了跺脚,望着六十六团驻地的方向嘟哝着,“狗日的,一天天的肚子都吃不饱了还精神得很呢!”

    “就是说嘛!”又一个炮兵钻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摸出一支递了过去,“吼得越凶饿得就越快,他们咋就想不明白呢?”

    时局艰难,很多部队已经连饭都吃不饱了,不过,六十六团的情况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当日,六十六团撤离中条山之时可是带着将近十万斤玉米,虽然玉米糊糊的味道着实不好,但也能填饱肚子,所以,六十六团依旧是以前的六十六团,依旧吼得出来、跑得起来!

    新驻地没有荒地给六十六团种,补给连只能在营房间的空档种些白菜萝卜。

    在这寒气逼人的初冬,李四维每每看到那散落在营房间的绿意,心中总会一暖。

    巡视完各部,李四维一路往团部走去,脚步轻快。

    “老四,”李三光见李四维心情不错,笑呵呵地提醒了一句,“今天是千生的周岁,你总得做些啥吧?”

    “对,”李四维一怔,连忙点头,“让一刀去买两个鸡蛋回来,周岁了,也该让小家伙儿开开荤了!”

    千生已经长牙了,平日里的玉米糊糊和小米粥也会给他喂一些。

    “光鸡蛋可不行,”李三光笑着摇了摇头,“还得抓周呢!”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一种传统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李四维知道这习俗,却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娃儿该经历的仪式却一样都不能少!

    “我这就去准备,”李三光呵呵一笑,加快脚步往团部走去,念叨着,“笔不能少、书不能少,算盘不能少,刀不能少,枪不能少,还有”

    李三光跟在他身后,听得苦笑不已,“你还想千生和你一样扛枪打仗啊?”

    “哪能呢?”李四维连忙摇头,“不过,不打仗也可以舞刀弄枪嘛!那也是本事!”

    李四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还和自己一样,但是,男人嘛,舞刀弄枪又不是坏事!

    不过,李四维显然把心操多了。

    刚走到团部门口,赵信正好从团部出来,一见李四维就满脸欣喜停下了脚步,“团长,李二哥来了!”

    李二哥自然就是李坤了。

    在中条山的时候,李坤和李四维说好了,等娃满周岁就来接回去。

    这不,赶在千生周岁的时候,李坤就过来了,依旧带着德哥和文哥,还带了好些东西,吃的、穿的千生这个周岁热闹了!

    其实,按照四方寨的风俗,无论家庭贫富,没满十六岁的少年每年都要庆生,满了六十岁的老人每年也要庆生,家里好过的整得热闹些,家里困难的整两个鸡蛋也行。

    李四维家里不缺钱也不缺粮,自然要搞得热闹些。

    兄弟见面少不得一番寒暄,问问家中的父母亲朋。

    一番寒暄过后,李坤找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绸布包裹放在了桌上,小心翼翼地解开,“老四,爹娘为千生和安安准备了抓周的物件儿”

    说着,李坤解开了包裹,如数家珍,“一本论语,一支狼毫,一张小算盘”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哪怕儿女离家千里,父母也放不下心中的牵挂啊!

    李四维正在感叹,却见李坤突然声音一顿,抬起头来,神色肃然,“老四,爹说你这里不缺刀枪,一定要给娃放上!”

    “呃”

    李四维一滞,扭头去望李三光,却见李三光也望了过来,两人相视苦笑。

    李坤奇怪地打量了他们一眼,神色一整,“爹说了,要是你们把小鬼子赶不走,就等李家的孙子长大了继续打!”

    “好好,”李四维只得连忙点头,掷地有声,“你跟爹说,保家卫国,我们从来不敢懈怠!”

    “好,”李坤赞了一声,把绸布又包了起来,交给了一旁的宁柔,“弟妹,宁伯父也说了,只要小鬼子还在中国,宁家的娃娃长大了就要上前线!”

    “我记住了!”宁柔连忙点头,只是,眉宇间却多了一丝忧色。

    别人不清楚,宁柔却晓得宁老爷子说得有多认真!

    宁老爷子三子一女,除了老幺还在读中学,其他三个都上了前线,就连宁柔这个女儿都没例外。

    见到这场景,一旁的伍若兰不禁担心地瞥了一眼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安安,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曾经,伍若兰也一心要参军打鬼子,可是,真正见识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之后,她绝不希望安安再被卷入战争中来!

    “好了,”李四维也觉得这话题有点沉重,连忙冲李坤呵呵一笑,“二哥,让三哥带你们去营地里转转,我去和郑参谋说点事。”

    “好,”李坤连忙点头,带着德哥和文哥跟李三光出了门。

    李四维这才松了口气,连忙过去揽住了两女,柔声地安慰着,“你们放心,千生和安安以后肯定不用再当兵打仗了!”

    “真的吗?”伍若兰双眸闪过一丝期翼之色。

    宁柔却轻轻地摇了摇头,“四维,你不了解我爹”

    “放心吧!”李四维嘿嘿一笑,“两个娃才多大?等他们长大不得十五六年,到时候这仗咋的也该打完了!”

    两女都是一愣,怔怔地望着李四维。

    “四维,”宁柔艰难地张了张嘴,“那我们能赢吗?”

    伍若兰的神色一动,俏脸上爬满了紧张之色。

    “能!”李四维重重地点了点头,“肯定能!欧洲那边也已经打起来了,以小鬼子的野心,还不得去掺合一脚?到那时,小鬼子的敌人就不止我们了,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肯定会有更多的国家支持我们!嘿嘿真要是那样,我们想不赢都难!”

    “倒是这么个理呢!”伍若兰连忙点头,脸色好了许多,声音也轻快起来,“俺们国家的朋友多了,肯定就能赢了!”

    宁柔也轻轻地点了点头,神色轻松了许多,“爹在信里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大致也是这么个意思”

    宁柔的家信,李四维从来不会去看,每次都是宁柔主动提起李四维才知道信里写了些啥。

    倒不是李四维不想看,只是,他听说过一个理论:夫妻之间要相处融洽,就得互相留一点私人空间。

    但是,宁柔的话,李四维还是信的,毕竟,自己那位老丈人在江城政界大小也是个人物,对时局有些独到的见解并不奇怪。

    看到两女放下心来,李四维顿觉浑身一轻,“好了,我去找三羊说点事,你们准备一下,中午让千生抓周。”

    说着,李四维调头就往门口去了。

    “四维,”宁柔连忙叫住了李四维,神色犹豫,“那你想我们的娃长大了干啥?”

    “这个”李四维脚步一顿,回头望着目光殷殷的两女呵呵一笑,“娃以后想干啥就干啥只要不伤天害理就行!”

    “那可不行,”两女齐齐摇头,“你这样,两个娃肯定成不了器!”

    “成器?”李四维一怔,笑着摇了摇头,“放心,我们的娃哪能差了?”

    说着,见两女将信将疑,李四维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千生和安安要是不成器,那咱不是还年轻嘛!”

    两女一愣,但看到李四维嘴角浮起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顿时都是俏脸一红,齐齐地“啐”了一口。

    还年轻就能生,多生几个,总有能成器的嘛!

    李四维哈哈一笑,转身就走。

    那话自然只是夫妻间的小情趣!

    亲眼见过宁柔生产时的痛苦,李四维哪里舍得让她们再遭那罪?

第346章 前路一起走() 
世人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哪有几个当爹妈的又真能看得开?

    日当正午,小木屋里挤满了人,众人的目光都在那张低矮的小方桌上。

    桌上没有饭菜,却摆满了各色的物件儿:一本论语、一支狼毫、一张算盘、一枚印章、一块大洋、一把盒子炮、一柄汉阳造制式军刀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小方桌是李四维一家的饭桌,用木板钉成,高不过两尺,桌边放了一张尺余高的矮凳,千生被放在矮凳上,手扶着桌边,瞪着一双大眼睛在桌上的物件儿里搜寻着,小脸上写满了疑惑。

    不是该吃饭了吗?

    瞧了一阵,千生扭过头来望着护在身后的宁柔,眼中尽是迷茫之色。

    “噗嗤,”一旁的伍若兰乐了,“千生肯定以为要吃饭了!”

    两个娃越长越大,食量也大了,可是,团里的伙食本就没啥营养,两女已经很难喂饱他们了,所以,平日里吃饭的时候,两女也会给娃喂点稀粥和玉米糊糊,两个娃倒也爱吃。

    “龟儿的,”李四维也笑了,俯身摸了摸千生的小脸,“儿子,这一桌子东西都不喜欢吗?”

    千生望了望李四维,依旧满眼迷茫。

    “千生乖,”宁柔笑得温柔,满眼期盼地指了指桌上的物件儿,“给妈妈拿个东西回来好不好?”

    千生好似读懂了宁柔的表情,回头顺着宁柔的手指望去,慢慢地松开了扶在桌边的右手,麻利地伸过去按住了宁柔指着的那本论语,可惜,书大手小,怎么也抓不住。

    宁柔却已眉开眼笑,这娃爱书,肯定能招他爷爷和外公的喜爱。

    “要得,”李四维也笑了起来,“我儿子以后肯定能把书读好!”

    “读书有啥好?”廖黑牛嘿嘿一笑,伸手指着桌上的盒子炮,“千生,听干老子的,拿这个这才是好东西呢!”

    千生拿不起论语,又顺着廖黑牛的手指望向了盒子炮,小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连忙把小手伸了过去。

    “龟儿的,”李四维瞪了廖黑牛一眼,“莫教唆我儿子!”

    “就是,”伍若兰也瞪了廖黑牛一眼,“千生才不当兵呢!”

    “当兵有啥不好?”廖黑牛讪讪而笑,“这娃当兵肯定跟他老子一样,能搞出名堂来,还能娶到漂亮婆娘!”

    李四维一滞,无奈地摇了摇头,伍若兰和宁柔也无言以对。

    李坤在一旁笑着附和,“廖大哥说得有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