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新概念获奖者翘楚之作:盛于繁花 >

第24部分

新概念获奖者翘楚之作:盛于繁花-第24部分

小说: 新概念获奖者翘楚之作:盛于繁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两个累教不改的人,这是两个自私自利的人。卓必玉常常在心里这么恨恨地想她的父母。
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卓必玉要以第一女主角的身份去全市最大的剧院演出一个芭蕾舞剧。正式演出当晚,父母很高兴,盛装去剧院观看。卓必玉叮嘱了很多次,请父母一定带上妹妹,可最后他们还是把妹妹留在了家里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他们将一打赠票送给亲朋好友,邀请这些人前来欣赏自己大女儿的风光;至于二女儿,就暂且回避吧。
谁知这一次的回避竟成了永远的消失:家中失火,妹妹被活活烧死。
卓必玉在痛哭之后将她的芭蕾舞鞋全部扔进垃圾桶里。自那天以后,她几乎从未主动与父母说过话,对他们的问话只用最简单的嗯啊随便不行来回答。卓必玉在家里再也没有笑过。她是真的笑不出来。她无法原谅自己,无法原谅她的父母。
考大学时,卓必玉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走出家庭,走入大学,卓必玉有种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解放感。学业优异,爱情称心,人缘尚佳,一切都很完美。卓必玉几乎从来没有想家的感觉,暑假她一向留在学校,还干过一次寒假不回家的事。说到底,她还是与父母隔阂太深,回家待着总觉得不自在。她甚至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一辈子不回那个家。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事。
卓必玉有个习惯,每周去图书馆的报刊部翻阅一次《×城晚报》,这是她从识字起便开始阅读的报纸。不想家,却还是很想念家乡的,想念家乡的美食、气候、风物、人情。这种想念通过家乡的报纸得到释放。大三时,卓必玉留心到《×城晚报》周二副刊版有个很不错的专栏作者。
这个笔名为〃寸草心〃的作者先是写了一篇探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精神的妙文,后来又写了一组篆章艺术的随笔,显现出精深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眼光,令卓必玉大为称赏。可有一期的专栏文章,寸草心却没谈艺术,写起了个人生活,题为《孩子》。

第71节:徐璐:念去去(3)

卓必玉大吃一惊:这个寸草心,居然是爸爸。
爸爸在文章里尽述自己两为人父、两者皆败的心情,情辞恳切,感人至深。卓必玉想象着爸爸是如何在某个无法入眠的深夜里铺开稿纸,边写边哭,边哭边写,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最终完成这篇为血泪浸透的《孩子》。她相信爸爸的忏悔是真的,爸爸的痛苦是真的,爸爸的爱也是真的。
卓必玉在心里检讨自己:你是不是太不理解父母了?你是不是把他们太过妖魔化了?你是不是太不宽容了?
你眼里只看到爸妈对妹妹的嫌弃,却没看到爸爸给生病的妹妹输过600CC血,没看到爸妈在妹妹失踪后如何焦急地去寻找她。你总是袒护妹妹怪罪父母,可你也必须承认妹妹确实给爸妈带来许多麻烦,而爸妈从来没有责骂过她;他们可能很爱面子,可他们爱孩子也是一个事实。你只会怨恨爸妈对不起妹妹,却没有想过他们也不是完人,会做错事,并且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惩罚着、折磨着;你从未想过他们也是慢慢学着做父母的两个孩子,而这两个孩子如今已经是两个老人了。老人的一个孩子死了,一个孩子从不关心乃至几乎不搭理他们。这种惩罚是不是太严酷了呢?至于你卓必玉,谁给了你惩罚他们的权力呢?
可以说,卓必玉数年来与父母的怨结是在这一天解开的。但她没有主动示好,家里打来电话,她依旧习惯性地冷漠以对。这是因为她心里仍旧有些怪她的父母,更是因为,很多时候,〃绝交〃比〃修好〃要容易,〃我爱你〃比〃我恨你〃要难以启齿。
有一阵子,《×城晚报》上不再刊出寸草心的专栏,卓必玉猜八成是爸爸江郎才尽写不出来了。奇怪的是专栏停了的同时,爸妈有好久没来电话。卓必玉开始担心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但她是不会主动打电话回去的。她情愿受猜疑担忧地折磨。一个月后爸妈又打来电话,她才松了口气。当然,她回话依旧简短硬冷,也绝不显现半分自己曾有过的担心。
这时,寸草心的专栏又出现在晚报上。这次他写的还是个人生活,题为《留恋》。文章记述的是他与妻子吃海鲜中毒住院、差点丢掉性命的事。虽通篇由戏谑洒脱的趣笔写成,可行文中还是隐约透露出的对老病、孤单、宿命无常的恐慌,平添几分伤感的调子。
卓必玉第一次仔细地审视爸爸这个生命:这是一个深爱舞台的舞蹈演员,可舞者的艺术生命非常短暂,青春正好的时候被名角压着,好容易熬成名角,跳不了几年又该让出位置给年轻人了。不再跳舞后搞行政工作,常常要出入饭局,肥肉噌噌噌地往身上贴,对于一个格外爱美的曾经的舞蹈演员来说,老丑肥胖是最可怕的事。行政工作不容易做,少不了勾心斗角明枪暗箭。为了谋生和养家,前舞蹈演员只得硬着头皮从事自己厌憎的工作,且还得努力干好,这无异于自虐。社会角色不好扮演,家庭角色也难当。二女儿的意外死亡是他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他那么希望大女儿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可女儿固执而残忍地粉碎了他的梦……他只好寄望于艺术,坚持读书、刻章、练书法、写作,独坐于寂寞荒斋里苦中作乐。
《留恋》的篇末写道:
长到这个岁数,早已看透人生本是苦海,死乃解脱,并不可怕。不怕死,却依旧贪生。只因,我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儿。我看着她从怀抱里的婴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我还想再看着她长大一些,看一个与我有关的生命如何独立成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凡的奇迹。真的,我对人世的那一点点贪恋,全是因了这么一个女孩子。
读到这里,卓必玉哭了。这一回,卓必玉不能不给家里打电话了,她不能不主动示好了。她要直接跟她的父母说:对不起。请你们原谅我。我也原谅你们。爸爸,妈妈,你们爱我,我也爱你们。
就这样,卓必玉将她抛掷多年的亲情重又捧回掌心。
亲情的回归,却促使爱情消散。但卓必玉不认为她是为亲情牺牲掉了爱情。她觉得,亲情天然地具有无可匹敌的稳固性,而她和胡笙的爱情还是太脆弱。

第72节:徐璐:念去去(4)

(三)
与卓必玉同级同在艺术系的胡笙是学设计的,非常有才气的一个男生。这一对气质绝佳的情侣走在路上非常惹眼,谁见了都会赞说是珠联璧合天生一对。他们的爱情如其他校园爱情一样美丽动人,又因为艺术系学生的才情而多添几分浪漫绚烂。卓必玉曾经无比坚定地认为这将是她这一生唯一的爱情,她一定会嫁给胡笙。
胡笙很早就向卓必玉谈到过他的梦想。他计划在大学毕业后去法国留学,将来还要力争定居在那里。他认为法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最适合艺术家生活、思考以及进行创造活动。胡笙说他要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跑过香榭丽舍大街,要在埃菲尔铁塔内的餐厅里向卓必玉求婚,要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要抱着他的新娘穿越凯旋门。他还要在卢浮宫举办个人设计展,要让左岸的每一家咖啡馆的墙壁都挂上他的作品……卓必玉微笑地看着她的男朋友诉说那些遥远美丽的梦,暗自决定: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可是,当卓必玉与父母冰释前嫌以后,当她发现父母已经很老、很需要照顾和陪伴的时候,她改变了主意:父母在,不远游。不行,你不能够跟胡笙去法国留学,你应该回×城去孝顺你的父母。
胡笙知道卓必玉的想法后很焦急很生气,质问道:〃你总是要离开父母组成自己家庭的啊?难道要我做倒插门的女婿吗?〃
〃我不知道。〃卓必玉摇摇头叹息了一声,说:〃上次我爸妈食物中毒,都没有人送他们去医院,深夜摸下楼叫车去医院,两个人身体肿得不成样子,所有的司机都拒载,最后两人只能慢慢走去医院,差点送命!我再不忍心让他们受这样的苦了。〃
〃那你就忍心丢下我?你不是说过,为了我什么都肯牺牲吗?〃
卓必玉不说话了。胡笙也说过他肯为她牺牲一切这类的话。他在要求她为了自己牺牲亲情,她也可以要求他为了自己牺牲前程。但卓必玉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些东西如果是〃要〃来的,又有什么意思呢?而且,她也十分肯定,眼前这个曾不止一次发誓愿意为她而死的男孩,绝不会愿意为她牺牲掉自己的大好前程。即使她要了,也要不到。
卓必玉并不因此怪罪胡笙。胡笙为了自己的梦想非常拼命,勤奋学法语,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实践,奇迹般地将成绩稳固在年级前三名。无论换作谁,也断然不忍心阻拦这个人奔赴梦想的脚步。
卓必玉也相信胡笙是很爱自己的,她甚至相信,若置于绝境,他会真的肯为自己而死。只是说,为爱而死能产生瞬间的悲壮伟大感,倒不失为一件痛快事;为爱情屈就前程,余生很可能要在窝囊不甘中度过,那可是莫大的痛苦。最爱你的人,不是那个肯为你去死的人,而是那个既肯为你去死又肯为你苟活的人。于卓必玉来说,最爱她的人不是胡笙,而是她的父亲。
爱情缤纷绚丽却经不起推敲,亲情稳固持久却不够销魂。偏偏这二者在卓必玉那里不但不能互补,还发生了冲突。她算是明白《红楼梦》里〃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这句话有多么经典。
毕业如期而至,两人难逃各奔东西的命运。尽管各有私心各有保留,可毕竟一同走过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毕竟是相爱的两个人,分离总是万分痛心的。
临行前,卓必玉向胡笙索要了几件他的衣物,她说:〃你不能和我在一起,就让你的气息陪着我吧。〃
胡笙紧紧握住卓必玉的手,说:〃记住,我们并没有分手。我们只是分开了。我会等你的。〃
卓必玉其实是想说分手的。不过,分手真是没必要正式宣布的一件事。若相爱,怎么也分不开;若不爱了,自动会拉开距离乃至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不必说分手,而且,胡笙作用在她手指上的力令她说不出狠心的话,于是她说:〃嗯,我也会等你的。〃
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等待,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去找另一个人,等上一辈子又有什么意义?但有些话是不能说破的,说破了就真的一点意思也没了,于人于己皆无益。

第73节:徐璐:念去去(5)

回到×城开始研究生生活,卓必玉每个周末都回家陪父母,看到双亲的笑脸时,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在学校里,卓必玉常常穿上胡笙的衣服,上课、吃饭、看电影、发呆、睡眠,被甜蜜而痛苦的思念所折磨。她在心里仍对胡笙和她的爱情抱有幻想,尽管她还是没有想出来该如何解决现实矛盾。
有一首歌叫《漂洋过海来看你》。不能出国读书、定居,但去法国看看胡笙总还是可以的吧?为实现自己看望情人的计划,卓必玉四处寻找高报酬的兼职机会。很走运,她遇到了赏识自己的成祖仑。为其打工十个月,卓必玉挣足了去法国走一趟的钱。5034的姑娘们为室友的浪漫举动拍手叫好,都说卓必玉才叫真正的〃艺术人生〃。
辗转抵达法国南部小城格拉斯,卓必玉直接寻到胡笙的公寓,准备给他一个big surprise。谁知自己却得到了一个big surprise:胡笙正搂着一个亚裔面孔的女子走出门,两人的姿态俨然一对情侣。
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这副光景,多像俗气的电视剧情节。卓必玉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胡笙和她皆是俗世之人,他们的爱情并无多少脱俗之处。卓必玉没有冲过去责骂胡笙,若那样做就真的是俗不可耐了。她悄悄走掉了。
格拉斯素有玫瑰之城的称号,亦是著名的香水产地,风靡全球的香奈儿5号便诞生在此。七月的玫瑰之城的确很美,但卓必玉却觉得没有想象中那般惊艳,大多数声名显赫的景致都是一见不如百闻。她也着实没有审美的心情。里尔克的著名诗句回荡在她脑中: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偌大一个法兰西,她只认得一个有了新欢的旧情人,没有人认识她,没有任何一扇窗户投出等待她的目光。纵使这里气候完美,物质繁荣,艺术昌盛,天才数众,又与她卓必玉何干?
走到一个广场,卓必玉看到了许多卖艺者。有吹奏各种乐器的,有扮作小丑的,有变小戏法的,有在地面上做粉笔画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人:一半男人打扮,一半女人打扮。男人那半边是短发,留须,耳朵上扛根香烟;女人那半边是长发,浓妆,佩戴耳环。身上穿的一件衣服亦是由半身女装和半身男装缝合起来的。
很有想象力呢。卓必玉心中称赏。她从口袋摸出几枚硬币,放入〃雌雄同体人〃面前的铁罐子。
卓必玉在广场的椅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