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第107部分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07部分

小说: 三国之贼吞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的骑兵营恰好赶到,在统领鲜于辅的带领下,骑兵营发动了誓死的攻击,终于将程远志救了出来。

    但是这是高句丽以牺牲两万军队才换来的绝佳机会,若是程远志一死,辽东立刻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那时候整个辽东还不是任由高句丽驰骋。因此也是发动私兵死命阻拦,以至于最后程远志虽然成功逃回城里,奉天军却是损失惨重,一万步兵仅剩两千不到,而三千骑兵为了断后死伤剩下的已不足四百人。

    可以说这一战下来,襄平城内的奉天军精锐伤亡殆尽,再无力防守此城。

    面对高句丽军队的再次围困,程远志无奈,只好提前向邓茂发出求援信。

    得知这一情况的众将立刻群情激奋,不再有任何抱怨,立刻在邓茂的下令下整军备战。

    于是一万奉天军,外加两千玄菟郡援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了。

    而与此同时,在离辽阳城数百里之外的昌黎城内,同样一只万余人的大军也集结完毕。

    其主将正是如今的辽西郡太守刘政。

    当初奉天军侵占辽东,朝廷下旨,命幽州各郡平此叛乱。

    但幽州关内各郡刚刚经历黄巾军之乱,都无心将经历投入到遥远的辽东,只有辽西郡因为紧靠辽东不得不分心关注。

    只是辽西郡地广人稀,兼且境内民族成分复杂,刘政对于强势崛起的奉天军根本就是有心无力,只能在他们扩张时,顺手占据了辽东属国数县之地以作为抵抗奉天军的屏障。

    昌黎城本是辽东属国的郡治所在,是沟通辽东辽西的重镇。但随着辽东郡的失守,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辽西郡抵抗奉天军的前沿。

    此次高句丽举国攻打辽东郡,刘政由于得到消息较晚因此没有提前准备。

    直到高句丽与奉天军在侯城对峙数日后,刘政这才慌忙集结部队,得步兵一万。并得到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的帮助,带来骑兵三千。

    他们这一次就是要趁高句丽和奉天军打的两败俱伤之际,一举拿下辽东郡。

    刘政面白少须,虽着战袍但看起来依旧像个文臣,他本是洛阳贵少,凭祖荫方能一步步走到如今地步。

    这一次若能顺利拿下辽东郡,他便可以调回中原,不必再在这边疆之地受苦。因此这才不顾辽西郡空虚之害,一心要进攻辽东。

    如今的他骑马站在一处山岗上,欣赏着难得一见的万人出征大图卷,脑袋里正构思着是写一篇赋好还是写一篇文,来描绘一下这难得的场面,以后回到洛阳后也可以有炫耀的资本。

    突然看到一旁公綦稠紧锁双眉,不禁问道:“公大人可是害怕此行。”

    公綦稠本不是辽西之官,只是与刘政有些私交,这才答应出兵。但是听说奉天军和高句丽打得难分难解,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第九十三章 守城之战() 
大梁河又称太子河,因战国时着名的燕太子丹曾逃亡于此故名。此河贯穿南北,是辽东郡最着名的河流之一。

    襄平城正位于其中游的一块高低上,城高池扩,易守难攻。

    由于伏击战的成功,奉天军损失惨重,高句丽的士气再次提升,此时已经将襄平城团团围住,攻打甚急。

    而相对应的,失去了精锐战士的奉天军防守起来顾此失彼,使得程远志不得不亲自上城墙鼓舞士气,甚至操刀杀敌。

    鲜于辅急匆匆的找到程远志,道:“程帅,让属下带兵出去冲一冲吧,不能让高句丽的士兵再这么肆无忌惮的攻击下去了。城墙上的将士们压力太大,快顶不住了。”

    高句丽伏击战的失败对程远志冲击很大,使他额上的皱纹一下子多了许多,此时听到鲜于辅的劝谏,更是皱紧了眉头,使他看上去更显苍老。

    “那就麻烦你们了。”程远志沉痛道,他也明白再这样被动防护下去,士兵们很可能被高句丽的气势压的失去抵抗的勇气,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骑兵营了。

    鲜于辅激动道:“愿誓死效忠大帅。”说完,转身便奔下了城墙。

    骑兵营逃回襄平城的只有数百人。不过鉴于他们的英勇表现,一回到城中,程远志便下令对其进行补充。

    如今骑兵营的规模再次扩展到千人之众,但战斗力却下降不少。只是现在形势危急,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高句丽采用的是四门攻打方式,为了就是尽快消耗掉城中的防御力量。因此,骑兵营想要偷偷摸摸出去是不可能的。但鲜于辅已经想到对付办法,他要拼一拼,从正门冲出去。

    很快,一切准备停当后,鲜于辅一声令下,南城门轰然打开。

    正在附近作战的高句丽士兵看到这一幕不禁一愣,随机爆发出震天欢呼,无数人蜂拥着向城门口涌去。

    对于这种情况,鲜于辅早有准备,只听“嗡”的一声,无数箭矢向一窝蜂般抛洒向涌来的士兵,

    转眼间,城门口就有数百人倒在地上,哀声不绝。

    眼见城门附近的高句丽士兵为之一空,鲜于辅立刻下令,一千骑兵紧急冲出了城门。直到最后一名骑兵冲出,城门这才再次关闭。

    这一千士兵冲出城门后,并没有跑远,就在城墙根下发起了冲锋。

    高句丽士兵根本没想到奉天军这个时候还有胆量跑出城来,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南城墙下,正在攻城的数千高句丽士卒顿时阵脚大乱,无数人被杀了个人仰马翻,惨不忍赌。

    在后方的高句丽将领看到这种情况,顿时大怒,立刻派出骑兵和弓弩手,想要聚歼这伙骑兵。

    而城墙上的士兵则成了鲜于辅的耳目,待他们发现高句丽的举动后,立刻敲锣打鼓的提醒鲜于辅。

    鲜于辅也非常机警,他知道自己兵少,直接对攻对自己不利,因此一看到情况不对,立刻调转马头向其他防御薄弱的地方奔去。

    就这样,一千骑兵就像一条长蛇般围着襄平城墙四面转动,不时吞掉一些落单的攻城士兵。

    但是高句丽的应对措施也很迅速,弓弩兵虽然跟不上骑兵的速度,但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不时发出一支冷箭,使的奉天军骑兵数目不停的减少。而高句丽骑兵虽然顾忌城墙上的弓箭袭扰,不敢深入,但也有效的遏制了奉天军的攻击速度。

    但是即便如此,攻城的士兵也因为这些骑兵的骚扰再不能专心一致的攻城,而聚集在城墙下又很容易被奉天军射杀,就在他们不知该如何收场时。

    邓茂大军的到来解决了他们的困扰。

    邓茂这次率领了一万两千大军南下,使得奉天军的军力大增,再加上襄平城是防御,战场上双方再次陷入对峙局面。

    然后便是再次试探性的进攻,无论是高句丽攻击奉天军,还是奉天军攻击高句丽,都因为对方的严密防守而效果甚微。

    最后,眼见天色已晚,双方不得不各自收兵休整。

    许康烦躁的走回自己的大帐,计划的失败使他很遗憾,士兵的阵亡又使他很伤心。

    最主要的是现在他对战胜高句丽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就在这时,龚英莲低声说道:“有人找你,说有重要情报禀报。”

    许康一愣,如今的情报系统已经被程远志上缴了,他已经不再负责情报收集,为何会有情报送到自己这里来。不过,他还是道:“让他到客厅等我。”

    龚英莲答了声“是。”便退了下去。

    来人一身粗麻衣,模样好不起眼,这正是当初许康招募情报人员的标准,不禁暗自点点头。

    那人也不客气,微一行礼道:“参见大帅。”

    “你有何情报?”

    “属下在昌黎城的眼线传来消息,说辽西太守已经在昌黎城内聚集一万三千兵力讨伐我奉天军,不日就要启程。”

    许康一惊,道:“此言属实?”

    “千真万确。”

    “为何要告诉我?”

    “属下现在无法进程,找不到薛将军,只得向副帅求救。”

    许康点点头,他说的薛将军,其实就是薛可儿,被程远志留在身边,认为义女,负责收集情报工作。

    如今和程远志一起被困在襄平城内,导致情报系统中断。而自己作为他们的老上级,才使得他不得不面对暴露身份的危险,来和自己联络。

    得到这个消息的许康,不敢停留,立刻找到邓茂的大营,将情况如实向他汇报。

    邓茂一再确认这个消息是真后,也倒吸一口凉气。如今奉天军和高句丽杀的难解难分,纵然胜利,那也是惨胜,若官军趁此机会进攻,他们还真没有什么防御手段。

    当下,邓茂立刻召来各军中的主要将领,将实情向他们一一通报。

    众将大惊,却也又人提出怀疑。

    “这些士兵会不是是来援助我们的,就像玄菟郡一样。”虽然这个想法过于理想,但一旦提出,众将就忍不住往这方面想了。毕竟这是对大家最有利的情况。

    许康却无奈道:“恐怕不是,玄菟郡肯跟我们合作,是因为他们也经常遭受高句丽之苦,与我们同病相怜。但辽西郡与高句丽兵不接壤,他们根本就不在乎高句丽似乎强大,说不定他们还希望高句丽打败我们劫虏一番后再将土地留给他们呢。这样他们就有复土之功,还不用损失兵力了。”

    众将一听,脸色顿时变得极度难看,道:“那我们怎么办?”

    许康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沉思了一下,道:“不能让高句丽知道这只军队的存在,否则对我们很不利。而且也是时候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了。”

第九十四章 和平谈判() 
邓茂闻言精神一震,道:“你可有良策退敌?”

    许康苦笑道:“我若有策退敌,早已献出,何必等到现在?”

    邓茂难掩失望的神色,道:“那你说如何结束此战?”

    许康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高句丽立国百余年,国内不仅储存了大批人才。而且由于其国处于四战之地,军队常年作战,民风好武,论实力尤在我军之上。如今我们只是利用地利之便,防御之势,方能稍微占据上风,但若想打败他们几乎不可能。”

    邓茂听得不耐道:“你就说该怎么办吧?”

    “谈判。”许康道:“既然武力解决不了,只有在官军到达之前和他们签订协议,先哄他们退军。”

    “什么。那不是投降吗。这怎么行?”一众将领顿时不满的嚷嚷起来。

    许康皱眉道:“我说的是谈判,没说投降。”

    “还不是一个样子,谈判退军,肯定要受他们的勒索,跟投降有什么两样。”

    许康看大部分将领都有些不满的样子,只得耐心解释道:“我想大家都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此战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高句丽退出辽东,不是为了打败高句丽的大军。”

    “这不一样吗?不打败他们的大军,高句丽人怎么可能撤出去?”有将领不解道。

    “说的是没错。”许康道:“可是却不全面,若我们的目的仅是打败高句丽的大军则只有用武力一途,但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让高句丽退出辽东,那武力就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和谈判一样,既然如此,我们何妨试着使用谈判这一手段来解决眼下的困境。”

    这一众将领打仗还行,玩文字游戏全都是大眼瞪小眼,明显对许康的诡辩不是很理解。

    不过不理解不代表不支持,邓茂道:“既然现在想不到其他好办法,那就不妨试着谈一谈。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其他将领眼见邓茂已经答应,也无人再提出反对意见。

    许康也知道这件事除了自己外,其他人还真没谁能接得下,便欣然应允。

    回到大帐后,许康立刻着手在大营中挑选出使的人员,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符合条件的只剩下三个人。

    许康将这三个人召到自己的大帐,吩咐道:“这次叫你们来,主要是想找一位愿意前往高句丽大营谈判的使者。你们看你们三人谁愿意前往?”

    三人面面相觑,却无一人肯站出来。

    许康只好道:“愿意去的,不论谈判成功与否,都将获得官升三级,白银千两,良田百亩作为酬劳,而且即便是因此而牺牲的话,这些东西也可以由你们制定的人来继承。”

    看到三人还是犹犹豫豫的样子,许康道:“既然如此,那只好采用抽签决定。”然后手一挥,从外面跑进来一个侍卫,捧着一支签筒,里面放了三根竹签。

    三人眼看躲不过,只得犹犹豫豫的上前各自抽了一根。

    最后竟是被三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抽中。此人名叫孙岩,已经五十多岁了,但长年的劳累使他脸上长满了皱纹,看上去宛如七八十的老人一般。不过,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