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27部分

448-素问识-第27部分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义类此节。故不复答。本篇所论。喘息不得卧者。有肺胃肾三脏之异。在肺络者。 
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病之微者也。在胃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甚于肺者也。在肾者。不得卧。卧则喘 
也。又其甚者。夫息有音者。即喘之渐。喘出于肾。则病在根本矣。故愈深者。必愈甚。凡虚劳之喘。义亦犹 
此。有不可不察也。简按首帝所问者六。而岐伯所答者三。王氏以为古之脱简。张则以为义自含蓄。本无阙文。 
而吴则补凡三条。八十四字。志云。后人有言简脱者。有增补其文者。圣人立言。浑然 括。或言在意中。或 
意在言表。奈何后学不细心体认。而妄增臆论耶。可谓知言矣。 

卷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属性:马云。疟。凌虐之义。故名篇。当与灵枢岁露篇七十九参看。简按刘熙释名云。疟。酷虐也。凡疾或寒 
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也。 
x夫 疟x 甲乙。千金。无 字。马云。 。音皆。后世从 。误也。 疟者。疟之总称也。王注以 
为老疟。不必然。 疟皆生于风。则皆之一字。凡寒疟温疟瘅疟。不分每日间日三日。皆可称为 疟也。简按 
广雅云。 。 疟也。说文云。 。二日一发疟也。盖疟多二日一发者。因为之总称耳。王以为老疟者。其说 
盖出于张文仲。(外台。獭肝等八味方。传尸病。亦 
名疟。遁注。骨蒸。伏连。 。 。是。)而其原因误读五十六难云。咳逆 疟。连岁不已尔。吴云。 。 
亦疟也。夜病者谓之 。昼病者谓之疟。方言书。夜市谓之 市。本乎此也。(方言书。未知何等书。阅青箱 
杂记。豫章漫录。五杂俎等。云。蜀有 市。而间日一集。如 疟之一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也。夜 
市之说。无所考。)张云。 。皆也。疟。残虐之谓。疟证虽多。皆谓之虐。故曰 疟。李云。凡秋疟皆名 。 
即其皆生于风。皆字。知诸疟之通称也。(医宗必读。不载秋疟之说。则云。凡疟皆名 。昔人之解非。)志 
与吴同。而解生气通天论则云。阴疟也。高云。 。阴疟也。疟。阳疟也。以上数说。俱无稽之言。不可从。 
孔颖达左传正义云。 是小疟。 是大疟。亦非本经之义。 
x畜作x 赵府本。畜。作蓄。岁露篇。作 。马云。盖 。即积之义。故其旁皆从禾。不发之谓畜。发 
时之谓作。 
x伸欠x 张云。伸者。伸其四体。邪动于经也。欠。呵欠也。阴阳争引而然。简按曲礼。侍坐于君子。 
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郑注。以君子有倦意也。前翼奉传。体病则欠伸动于貌。马云。伸。当作呻。 
呻为肾之声。误也。此论疟之形状。专指寒疟。 
x寒栗鼓颔x 汪云。愚谓此节。论疟之形状。张云。鼓者。振悚之谓。 
x愿闻其道x 马云。道。犹路也。据下文有其道远。则此道当以路训之。 
x阴阳相移也x 汪云。此节。论疟之所以发寒热也。又为一章之大旨。下发明此节也。 
x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x 高云。相移者。相并之义。如阳气相移。而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须知 
阴气相移。而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不言者省文也。 
x腰背头项痛x 滑云。此下。当有少阳虚一节。卢氏 疟论疏云。不列少阳形证者。以太阳为开。阳 
明为阖。少阳为枢。而开之能开。阖之能阖。枢转之也。 
x骨寒而痛x 张云。阴胜则阳气不行。血脉凝滞。故骨寒而痛。终始篇曰。病痛者。阴也。 
x此营气之所舍也x 张云。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盖即经脉间耳。营行脉中。故曰。此营气之所舍也。 
志云。舍。即经隧所历之界分。每有界分。必有其舍。如行人之有传舍也。 
x此令人汗空疏x 吴云。此字。指暑气言。盖阳气主疏泄万物故也。卢氏云。暑令人汗空疏。腠理开 
者。以暑性暄发。致腠理但开。不能旋阖耳。不即病者。时值夏出之。从内而外。卫气仗此。犹可捍御。高云。 
暑热伤荣。则肌表不和。此令人汗孔疏。而腠理开也。空。孔同。 
x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x 诸注。浴下句。吴云。夏伤于暑。阳邪也。秋气。水气。阴邪也。阴 
阳相薄。寒热相移。是以疟作。马云。夫暑热伏于营。而风寒居于卫。营专在内。无自而发。卫行于外。二邪 
随之。以出入焉。志高。浴水气连读。非是。 
x与卫气并居x 滑云。言卫气与营气相并合也。汪云。从夏伤于暑至此。原所以致疟之故也。张云。 
新邪与卫气并居。则内合伏暑。故阴阳相薄。而疟作矣。高云。风水之气。舍于皮肤之内。则与卫气并居也。 
简按滑注误。 
x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x 滑云。此气指疟。马云。卫气者。昼行于足。手六阳经。二十五度。 
此邪气者。得阳而外出。疟之所以发也。夜行于足。手六阴经。二十五度。此邪气者。得阴而内入。疟之所以 
蓄也。内外相薄。随卫而行。是以一日一作也。病之始末。至是而备矣。高云。疟之 
发也。必卫气应乃作。此卫气得日阳而外出。得夜阴而内薄。内外相薄。遇邪则发。是以日作。简按此气。滑 
马为疟邪之气。高为卫气。未知孰是。得阳之阳。得阴之阴。马不解释。高则为日阳夜阴之义。果然则疟疾宜 
无夜发者。此可疑焉。滑以得阳之阳。为荣中之阳。以得阴之阴为荣。其言糊涂。不可从。 
x循膂而下x 张云。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一曰。夹脊两旁之肉曰膂。下者。下行至尾 也。 
简按说文。吕。脊骨也。广雅。膂肉也。前说本于说文。后说及王马注。原于广雅。据循膂而下语。其为脊骨 
者。于义为当。 
x大会于风府x 大上。巢源有常字。简按王注热论云。风府。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此云二寸。考甲 
乙千金等。作二寸者误。 
x二十五日x 灵枢。甲乙。太素。全元起。巢源。作二十一日。二十六日。作二十二日。马云。此曰 
二十五日者。连风府之项骨三椎而言。彼曰二十一者。除项骨言。自大椎而始也。故二十六日。与二十二日亦 
不同。吴同。张云。项骨三节。脊骨二十一节。共二十四节。邪气自风府。日下一节。故于二十五日。下至尾 
。复自后而前。故于二十六日入脊内。简按志。高。二十五日。作二十一日。二十六日。作二十二日。据灵 
枢等也。自风府始。则不除项骨者。似为有理。而考诸书。作二十五日。二十六日者。王所改正。(外台。亦 
作五六。宋人所改。)今从志高。(徐廷璋活人针经云按甲乙经云。大椎至尾 。共二十一 。此中只长三尺。 
以三尺内折量。取背上俞穴。一法用绳墨取穴。绳有舒缩不同。取穴无准。今以薄竹片。点量取穴。治病有准。 
今精考二十一 骨。不至尾 尽。只至腰余穴尽已。腰余穴。第二十一 下。是腰余穴。穴旁分开一寸五分。 
是自环余穴。穴下更有上 次 中 下 会阳五穴。皆在二十一 下。直至会阳穴。其穴交 。在尾 骨两旁。 
则知二十 
一骨。至腰余而尽。今经。二十一 骨。至尾 骨而尽。甚非也。言长三尺。此法亦不可准用。今详二十一 
下。有四骨空。在下相连。直至尾 尽。以二十一 。又增四骨。骨空共二十五。据内经疟论篇云。疟邪初 
出于风府。在椎骨上。其邪大椎为始。日下一节。二十五日。尾 尽处。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据此经云。即 
是二十一日。下二十一节而尽。自二十二日。即下四骨空间。至二十五日。诸 及骨空传尽。即入脊中。以此 
论之。其理甚明。则知甲乙经云。二十一 。至尾 骨。甚非也。○按此说太异。盖未考及灵枢。漫尔立论。 
而杨继针灸大成背部图。亦载此论。不知其出于何人也。) 
x 骨x 岁露篇。作尾底。简按知是 即底。会意。 
x伏膂之脉x 岁露篇。病源。作伏冲。甲乙。作太冲。简按天真论。太冲之脉盛。甲乙。太素。作伏 
冲。知是太冲。伏冲。伏膂。皆一脉耳。膂。即吕。脊骨。王谓膂筋之间。恐非。上文日下一节。王云。节。 
谓脊骨之节。若以膂为筋。则义相乖。 
x九日出于缺盆之中x 吴云。气上行无关节之窒。故九日出于缺盆。简按缺盆。非阳明胃经之缺盆。 
骨度篇云。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KT 。长九寸。骨空论云。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 
者。本输篇云。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俱非胃经之缺盆。乃指任脉天突穴而言耳。 
x其间日发者云云x 以下四十四字。高移前。为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之答语。置其气之舍云云之上。 
云。此段。旧本在故作日益早之下。今改正于此。简按此一节。乃前节答语。其为错简明矣。今从高注改定。 
x横连募原x 简按举痛论。及全本。太素。巢源。作膜原。举痛论王注云。膜。谓膈间之膜。原。谓 
膈肓之原。义未太明。此云膈募之原系。乃觉胜于彼注。盖膜本取义于帷幕之幕。膜间薄皮。遮隔浊气者。犹 
幕之在上。故谓之幕。因从 
肉作膜。其作募者。幕之讹尔。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尔。太素。膜。作募。知此募幕互误。熊。张。 
并音暮。张云。诸经募原之气。内连五脏。邪在阴分。故道远行迟。志云。募原者。横连脏腑之膏膜。即金匮 
所谓皮肤脏腑之文理。乃卫气游行之腠理也。二家之说。并不允当。姑从王义。当与举痛论小肠膜原注参看。 
x不能与卫气俱行x 甲乙。卫气。作营气。非也。 
x不得皆出x 甲乙。皆。作偕。似是。 
x故间日乃作也x 乃上。病源。外台。有蓄积二字。 
x此邪气客于头项云云x 以下八十八字。外台有。此疑古注文。 
x卫气之所发x 灵枢。病源。发。作应。简按下文云。卫气应乃作。发。当作应。 
x邪气之所合x 吴本。及灵枢。病源。合。作舍。是。 
x风之与疟也x 吴云。风。外受风邪也。受风病作。则无休时。志云。夫 疟皆生于风。然病风者。 
常在其处。病疟者。休作有时。故帝有此问。马云。风。乃本经风论之风。简按马注恐非也。甲乙。无也字。 
x相似x 灵枢。病源。似。作与。 
x凄沧之水寒x 滑云。水。一作小。马云。当作小寒。吴本。作小寒。张云。凄沧之水寒。谓浴水乘 
凉之类也。因暑受寒。则腠理闭。汗不出。寒邪先伏于皮肤之中。得清秋之气。而风袭于外。则病发矣。志云。 
风寒曰凄。水寒曰沧。简按凄沧不必分风水。灵师传篇云。寒无凄沧。暑无出汗。 
x秋伤于风则病成矣x 生气通天论云。夏伤于暑。秋为 疟。金匮真言论云。秋善病风疟。阴阳应象 
大论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灵论疾诊尺篇同。)周礼疾医职。秋时有疟寒疾。左 
传定四年。荀寅云。水潦方降。疾疟方起。 
x寒疟x 张云。先受阴邪。后受阳邪。故先寒后热。人之患疟者。多属此证。简按上文云。疟之始发也。 
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此乃疟之正证也。李云。温疟瘅疟。皆非真 
疟也。知是寒疟。特真疟耳。 
x温疟x 马云。据后第十三节。以冬中于风。而发于春者。为温疟。则温疟。非夏感于暑。而发于秋者 
比也。故今秋时之疟。惟先寒而后热者最多。要知温疟原非秋时有也。 
x烦冤x 千金。作烦闷。 
x瘅疟x 志云。瘅。单也。谓单发于阳。而病热也。圣济总录云。单阳为瘅。万氏育婴家秘云。经中只 
言瘅。俗称为疸。瘅者。单也。谓单阳而无阴也。简按瘅为单阳之义。在瘅疟则可。至脾瘅胆瘅消瘅。及瘅成 
为消中等。则不通焉。王注为热。最为明确。盖瘅乃 之从 者。 说文。炊也。广韵。火起貌。国语周语。 
火无炎 。瘅之为热。其在于此耶。(金匮。温疟。主白虎加桂枝汤。即本节瘅疟。当并考。) 
x经言x 出灵逆顺第五十五篇。下同。 
x浑浑之脉x 马云。脉以邪盛而乱也。张云。阴阳虚实未定也。简按浑浑。与脉要精微论浑浑同义。谓 
脉盛也。七发注。浑浑。波相随貌。 
x先热而渴x 吴。改先作后。简按今验先热而汗出。寻而发渴。乃作先者是。 
x病极则复至x 王以至字连下句。吴张同。马志高并据甲乙全本太素。接上句。汪昂云。至字。有连上 
句读者。言寒热复至。今从王氏。 
x必毁x 简按灵逆顺篇云。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当从太 
素文。 
x为其气逆也x 马云。按后人用药。必当在疟气未发之前。方有为效。不但用针为然。若疟发而用药。 
则寒药助寒。热药助热。反无益。而增其病势矣。此义当与灵枢逆顺篇参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