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16部分

448-素问识-第16部分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诸过者x 吴云。过。脉失其常也。 
x阴阳有余x 马云。若滑涩兼见。而阴阳俱有余。则阳有余为无汗。阴有余为身冷。宜二证皆见也。 
简按滑涩相反。岂有二脉俱见之理乎。 
x推而外之内而不外x 张云。此下言察病之法。当推求于脉。以决其疑似也。凡病若在表。而欲求之 
于外矣。然脉则沉迟不浮。是在内而非外。故知其心腹之有积也。推。音吹。诸释作推展之推者。非。简按吴 
马诸家。仍王注。以推为推展之义。汪机遂以推为诊脉之一法。(见于脉诀刊误。附录。)并不可从。 
x推而内之外而不内x 张云。凡病若在里。而欲推求于内矣。然脉则浮数不沉。是在外而非内。故知其 
身之有热也。 
x推而上之上而不下x 张云。凡推求于上部。然脉止见于上。而下部则弱。此以有升无降。上实下虚。 
故腰足为之清冷也。 
x推而下之下而不上x 张云。凡推求于下部。然脉止见于下。而上部则亏。此以有降无升。清阳不能上 
达。故为头项痛也。按此二节。甲乙经。以上而不下。作下而不上。下而不上。作上而不下。似与上文相类而 
顺。但既曰下而不上。则气脉在下。何以腰足反清。且本经前二节反言之。后二节顺言之也。一反一顺。两得 
其义。仍当以本经为正。简按以上四节。张注明备。今从之。志云。推。详也。推详其脉气之偏于外内上下也。 
是亦本于张义耳。 
x按之至骨脉气少者x 高云。若按之至骨。不应于指。脉气少者。此阴盛阳虚。生阳之气。不能上行。 
当腰脊痛。而 
身有痹病也。承上文上下外内之病。而言诊脉亦有外内上下之法也。以上答帝知病乍在内乍在外之问者。如此。 

卷二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属性:吴云。平人。气血平调之人。气。脉气。象。脉形也。 
x平人x 调经论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终始篇云。形肉血气。必相称也。 
是谓平人。 
x一吸脉亦再动x 高本删亦字。医统同。简按灵动输篇。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甲乙引。作一 
呼脉亦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x闰以大息x 张云。常人之脉。一呼两至。一吸亦两至。呼吸定息。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也。 
脉又一至。故曰五动。闰。余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而又不止 
五至也。简按张注详备。与难经符。但难经以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之间又一动。为定息五动。张则以一 
息四动。两息之间又一动。为五动。此为少异焉。李云。一息四至。呼吸定息脉五动者。当其闰以大息之时也。 
马及志高并同。此说不可从。果如其言。则宜云闰以大息。呼吸脉五动。噫。何倒置经文。而释之也。 
x常以不病x 甲乙。病下。有之人二字。 
x以调之为法x 甲乙。无为法二字。 
x曰少气x 马云。难经以为离经脉。由正气衰少。故脉如是也。吴云。是为虚寒。 
x三动而躁x 马云。难经亦以为离经脉。是六至而躁。躁者。动之甚也。王注以躁为烦躁。灵枢终始 
禁服等篇。有一倍而躁。二倍而躁等语。则躁本言脉。不言病也。张云。躁者。急疾之谓。 
x尺热曰病温x 张云。言尺中近臂之处有热者。必其通身皆热也。脉数躁而身有热。故知为病温。高云。 
脉躁疾而尺肤热。则曰病温。简按王注。以尺为寸关尺之尺。马亦从之。非。 
x脉滑曰病风x 张云。数滑而尺不热者。阳邪盛也。故当病风。然风之伤人。其变不一。不独在于肌表。 
故尺不热者。脉法曰。滑。不涩也。往来流利。为血实气壅。简按寿夭刚柔篇云。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 
者。命曰痹。此章与痹对言。亦谓偏风之属。 
x脉四动以上曰死x 张云。一呼四动。则一息八至矣。况以上乎。难经谓之夺精。四至曰脱精。五至曰 
死。六至曰命尽。是皆一呼四至以上也。故死。 
x乍疏乍数x 高云。一呼脉四动以上。则大过之极。脉绝不至则不及之极。乍疏乍数。则错乱之极。 
故皆曰死。 
x人无胃气曰逆x 张云。如玉机真脏论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终始篇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 
来也。徐而和。是皆胃气之谓。大都脉代时宜。无太过无不及。自有一种雍容和缓之状者。便是胃气之脉。 
x胃而有毛x 脉经。作有胃而毛。下并同。张云。是为贼邪。以胃气尚存。故至秋而后病。后皆仿此。 
x脏真散于肝x 吴云。肝气喜散。春时肝木用事。故五脏天真之气。皆散于肝。 
x但代无胃曰死x 张云。长夏属土。虽主建未之六月。然实兼辰戌丑未四季之月为言也。代。更代也。 
脾主四季。脉当随时而更。然必欲皆兼和软。方得脾脉之平。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钩。但毛但石。是但代无 
胃。见真脏也。故曰死。简按吴马并仍王注。以代为止。恐与经旨左矣。 
x软弱有石曰冬病x 张云。石为冬脉。属水。长夏阳气正盛。而见沉石之脉。以火土气衰。而水反乘也。 
故至冬而病。简按推前文例。石当是弦。冬病当是春病。 
x弱甚曰今病x 马云。弱。当作石。张同。云。长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新校 
正云。按甲乙经。弱。作石。简按今甲乙。弱。作软。脉经。作石。推前文例。弱当是弦。志高从王义。 
x脏真濡于脾x 吴云。濡。泽也。脾气喜濡泽。长夏之时。脾土用事。故五脏真气。皆濡泽于脾。 
x毛而有弦曰春病x 吴本。毛。作胃。张云。弦为春脉。属木。秋时得之。以金气衰。而木反乘也。故 
至春木王时而病。简按推前文例。当是胃而有钩。曰夏病。 
x弦甚曰今病x 张云。秋脉弦甚。是金气大衰。而木寡于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简按推前文例。 
当是钩甚。 
x以行营卫x 甲乙。以。作肺。 
x石而有钩曰夏病x 张云。钩为夏脉。属火。冬时得之。以水气衰。而火反侮也。故至夏火王时而病。 
汪昂云。钩。当作软弱。简按推上文例。当是胃而有弱。曰长夏病。 
x钩甚曰今病x 张云。冬脉钩甚。是水气大衰。而火寡于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简按推上文例。 
当是弱甚曰今病。而软弱有石曰冬病以下。与春夏其例不同。盖错综其意。欲人彼此互推。知其由也。必不文 
字讹误焉。 
x其动应衣脉宗气也x 甲乙。衣。作手。脉下。有之字。沈氏经络全书曰。虚里。乳根穴分也。俗谓 
之气眼。顾英白曰。乳根二穴。左右皆有动气。经何独言左乳下。盖举其动之甚者耳。非左动而右不动也。其 
动应手。脉宗气也。素问本无二义。马玄台因坊刻之误。而谓应衣者。言病患肌肉瘦 
弱。其脉动甚而应衣也。亦通。始读素问。则心窃疑之。至读甲乙经。而疑遂释然。简按五味篇曰。大气积于 
胸中。命曰气海。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皆此义也。通雅云。宗尊一字。孝经。宗祀。注。尊祀。王云。 
宗。尊也。此乃古训。应衣。当从甲乙。而作应手。若应衣则与下文何别。张云。前言应衣者。言其微动似乎 
应衣。可验虚里之胃气。此言应衣者。言其大动。真有若与衣俱振者。此臆度之见。不考甲乙之失耳。 
x盛喘数绝x 张云。若虚里动甚而如喘。或数急而兼断绝者。由中气不守而然。故曰病在中。简按马 
吴志。以喘为病证。非。 
x结而横有积矣x 张云。胃气之出。必由左乳之下。若有停阻。则结横为积。故凡患 者。多在左肋 
之下。因胃气积滞而然。如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者。盖以左右上下。分发五行而言耳。而 
此实胃气所主也。吴云。脉来迟。时一止。曰结。横。横格于指下也。言虚里之脉结而横。是胃中有积。简按 
横。盖谓其动横及于右边。张注以结横不为脉象。恐非。 
x绝不至曰死x 志云。胃腑之生气绝于内也。 
x宗气泄也x 吴云。宗气宜藏不宜泄。乳下虚里之脉。其动应衣。是宗气失藏。而外泄也。马云。乳 
下之动应衣者。予曾见其人病终不治。张云。虚里跳动。最为虚损病本。故凡患阴虚劳怯。则心下多有跳动。 
及为惊悸慌张者。是即此证。人止知其心跳。而不知为虚里之动也。但动之微者。病尚微。动之甚者。病则甚。 
亦可因此以察病之轻重。凡患此者。当以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夫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 
受气。是由胃气。而上为宗气也。气为水母。 
气聚则水生。是由肺气而下生肾水也。今胃气传之肺。而肾虚不能纳。故宗气泄于上。则肾水竭于下。肾愈虚。 
则气愈无所归。气不归则阴愈虚矣。气水同类。当求相济。故凡欲纳气归原者。惟有补阴以配阳一法。简按许 
氏本事方云。王思和曰。今心怯非心松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络胸膈及两乳间。虚而有痰则动。此张注所 
未论及。故表而出之。 
x中手促上击者x 马云。寸口之脉。中医人之指。而促上来击者。是肩背在上。故其脉促上也。名曰 
肩背痛。简按据马注。促上。谓促于鱼上而搏击。吴以为结促之促。志以为浮而搏击。并乖经旨。 
x寒热及疝瘕少腹痛x 马云。下文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据理此处及疝瘕少腹痛六字为衍。简按当 
从新校正。 
x沉而横曰胁下有积x 甲乙。横下。有坚字。无有积二字。张云。横。急数也。志云。横。横逆。言 
脉之形象。非谓病也。简按横。谓寸口脉位。横斜于筋骨间。张志恐非。 
x沉而喘x 甲乙。沉。作浮。 
x脉滑浮而疾者x 甲乙。作脉浮滑实大。 
x脉急者x 吴云。急。弦急也。是为厥阴病脉。张云。弦急者。阴邪盛。故为疝瘕少腹痛。 
x疝瘕x 甲乙。作疝 。 
x曰病无他x 张云。虽曰有病。无他虞也。高云。无他变也。 
x不间脏x 张云。五十三难曰。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 
皆此之谓。考之吕氏注。曰。间脏者。间其所胜之脏。而相传也。心胜肺。脾间之。脾胜肾。肺间之。肺胜肝。 
肾间之。肾胜心。肝间之。肝胜脾。心间之。此谓传其所生也。今不间脏。而传其 
所克。故曰死。间。去声。 
x臂多青脉x 张云。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即诊尺 
之义。志云。诊。视也。论诊尺必先视臂之脉色。 
x解 x 释音。 。音亦。熊同。高云。解。懈同。 。音亦。余篇解 同。犹懈怠。志云。懈惰也。 
杭世骏道古堂集云。解 二字。不见他书。解。即懈。 。音亦。倦而支节不能振耸。惫而精气不能检摄。筋 
不束骨。脉不从理。解解 。不可指名。非百病中有此一症也。内经言此者凡五。平人气象论云。尺脉缓涩。 
谓之解 。王氏注。伫不可名。伫。困弱也。(按宋书明恭王皇后传。后在家。为伫弱妇人。)玉机真脏论云。 
冬脉太过。则令人解 。此从脉起见也。刺疟论云。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 
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此从疟起见也。刺要论云。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 酸。体解 然不去矣。四 
时刺逆从论云。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此从刺而究其极也。要皆从四末以起见。如经所言堕怠。小 
变其辞。而意较微眇尔。宋景濂送葛医师序。不得其解。篁南江氏。辑名医类案。引叶氏录验方。以为俗名发 
痧之证。别列一门。武断极矣。余尝见有此病。发必神思躁扰。少腹痛。灵素未尝言及。与解 之义。毫不干 
涉。殆大缪矣。简按王注据刺疟论解之。然此少阳疟之状。而非解 之义。马吴张并仍王注。皆不可从。但志 
高及杭氏之说为稳贴。解 字。亦见论疾诊尺篇。云。尺肉弱者。解 也。盖解 。即懈惰懈倦之谓。四时刺 
逆从论解 。诊要经终论作解惰。刺疟论解 。巢源作解倦。此可以证也。 。即亦字从人者。与易通。王注 
气厥论云。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亦。易也。甲乙引气厥论。 
作食 。骨空论。易髓无孔。王注云。易。亦也。此可以证 亦同。而与易通也。而易。谓变易其平常。神农 
本草蜣螂条。狂易。(证类。音羊。误。汉书外戚传云。素有狂易病。师古注。狂易者。狂而变易常性也。) 
阴阳别论。偏枯痿易。王注。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大奇论。跛易偏枯。王注。血气变易。为偏枯 
也。知是解易即解惰。变易平常之义矣。滑云。一说作解极。谓懈倦之极也。未知何据。虞氏正传云。解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