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

第33部分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第33部分

小说: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后若有哪位历史家想要描述中国风险投资的进程,那就一定要从这两个人开始。当张朝阳在美国波士顿到处寻找风险投资商的时候,王志东也在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与罗伯森o斯蒂芬投资顾问公司谈论同样的事。迄今为止,关于〃中国第一笔风险投资〃究竟属谁,仍然莫衷一是,不同的作者会把它归为自己喜欢的人张朝阳或者王志东。事实上,张朝阳的这段经历发生在1996年7月至9月之间,而王志东寻找风险投资的过程持续了27个月从1995年7月开始,直到1997年9月才最后完成。
  这并不表明王志东遇到了更多挫折,而是他的野心更大。当日张朝阳战战兢兢、小声说出自己需要22万美元,这王志东却狮子大开口,声称不拿出650万美元,别想打他的主意。而且他还宣布自己不会为这笔交易预先支付任何费用。〃你先给我做,不成功不给钱。〃王志东对罗伯森o斯蒂芬公司的中国业务代表说,〃成功之后,按融资比例支付报酬。〃
  这位业务代表名叫冯波,是个华裔。很多年后风险投资这行当流行起来,关于他的故事也就跟着多起来。有一个说,他出生在大陆,父亲是个有名的经济学家。另外一个故事说,他早年怀揣35美元到美国留学,差不多是光着屁股在硅谷站稳脚跟。但是经他本人证实的情节只有一个,他在1995年加入罗伯森o斯蒂芬。这是硅谷一家挺有名的投资公司,客户都在美国。冯波的加入是它的中国故事的开始,而它的中国故事的第一个主角就是王志东。
  1995年7月王志东来到硅谷,告诉一个朋友,他想找摩根o斯坦利来给他投资。人家一听就乐了,对他说:〃你要找摩根,还嫌早了一点。不如先给你找个小点儿的吧。〃王志东就这么认识了冯波。后者3个月后来到北京,想要实地察看王志东和他的四通利方。那时候王志东和员工们全都挤在中关村第三小学的破烂教室里,换一个人,也许不会让这么重要的客人看到这个场面,但是王志东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这个人的本性还是个程序员,完全不在乎场面上的那一套。
  冯波一身西服革履,顺着科学院南路走到学校正门,却发现王志东的公司在后边角落里,要绕过一堵长长的围墙。冯波懒得再走,索性抖擞西装,爬上围墙,翻身跳下,看到一栋破楼房,沿漆黑的楼道爬上来,迎面是个洗手间,正有需要,于是走进去。这一来就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厕所污浊不堪,臭气弥漫,水泥地板上留着一排长方形的窟窿,全是旧式〃蹲坑〃,坑下的斜坡显然设计失当,无法让水流有效冲洗,以至冯波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粪便在下面聚集成堆。这是中关村留给他的第一印象。第二印象是午饭。王志东问他吃什么,他说〃随便〃。王志东说:〃那就好办了。〃转身让司机跑到门口的肯德基店,买回一大口袋〃炸鸡翅〃。谁都知道美国人最讨厌吃鸡肉,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相互取笑,有个经典的说法就是〃他穷得只能啃鸡翅〃。冯波后来也喜欢拿这件事取笑王志东,对他说:〃我这辈子吃鸡翅最多的一次就是在你的办公室。〃又说:〃我这辈子最恶心的一次经历就是在你的厕所里。〃
  好在冯波眼光与众不同,从这一切看出王志东的诚实可信,还断言这是个懂得节俭、兢兢业业的公司。〃你如果想要一个好的办公楼,那很容易。不就是花钱吗!〃他后来对王志东说,〃你越是简朴,我们就越是能看到你的好的一面。〃这不是客套。事实上,这第一天的印象的确是冯波后来不遗余力促成这桩交易的一大原因。

  第90节: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7)

  当然还有一些东西是他感兴趣的。这王志东是当时中关村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有差不多10年的杰出工程师的经历,有〃中关村第一程序员〃的美名,有一个中国软件历史上最杰出的产品〃中文之星〃,有创办两个公司的经验,还有许多与IBM、惠普、康柏和微软合作的诱人案例。当王志东把这一连串合作者清单列出的时候,冯波将信将疑。因为他无法把一个啃着鸡翅、蹲在坑上拉屎的年轻人和那些衣冠楚楚的跨国公司老板联系在一起。他要求王志东一个一个地说明是怎么和那些美国人合作的,直到确信那些都是事实。
  现在事情进入关键环节,那就是王志东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投资者和股权出让者的利益焦点。王志东的想法是出让40%的股份,作价650万美元,这等于是把四通利方的资产估价1625万美元。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两年前这间公司开办时,全部资本金只有500万元港币。
  然而〃硅谷〃投资模式的奇特和令人激动之处也就在于:一个企业资产的认定,并不仅仅依赖于那些有形之物,通常也不会依靠一个所谓有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来做决断,而是由当事人以协商的办法来确认。企业所有者可以漫天要价,购买者则会坐地还钱。一个人拿着一张写着几行字的纸头卖出个大价钱的事,并不奇怪,只要让人家相信你脑子里的想法值那么多钱就万事大吉。硅谷的投资商个个无比精明。不会为一个骗子或者〃浮夸者〃付钱。他们质问王志东,〃四通利方〃凭什么值那么多钱。王志东不比张朝阳。后者依靠他的巧舌如簧取得胜利,而前者却说不出什么来。他的英语还没流利到足以表达他的思想,因而需要冯波为他做翻译。他的唯一武器就是自信和执著。
  〃凭什么?〃他说,〃就凭我们这帮人的脑袋!〃
  谈判就这样成了僵局。冯波代表罗伯森o斯蒂芬公司居中调和。他劝告那些风险投资商把心里的价格〃抬一抬〃,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又劝说王志东把价钱〃压一压〃,因为就算你的公司值那么多钱,中国的软件盗版和政治前景高深难测,也会为这笔投资增加风险。
  王志东毫不妥协。他对硅谷的投资家们心存敬畏,也知道他们的理由并非没有根据,但是他不愿意让他们压倒自己。事情就这样从1996年拖到1997年。他的美国之行越来越频繁,他在那里学会了和美国人打招呼,学会了吃西餐喝咖啡,学会了给小费,学会了倾听别人和表达自己,还弄懂了西服的下面不能套毛衣。1997年春天邓小平去世的那一天,他恰在硅谷,去参加罗伯森o斯蒂芬公司董事长的家庭聚会。好多银行家和投资家都在当场,他们围着这位中国人询问,没了邓小平,中国政局会怎样?王志东态度坚决地回答:〃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已经看到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接触硅谷的气氛,我们怎么可能容忍中国倒退呢!〃看着一堆将信将疑的眼睛,他又说:〃你们看看,我们请毕马威(KPMG)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来为公司做审计。你们说,我们和你们有什么不同呢?〃
  话是不错。可是他的公司财务运转渐渐紧张,手上的500万港币所剩无几,而产品的研发还在等钱用。他试图从银行贷款,银行问他拿什么来抵押。他的话就像当初回答硅谷投资家时一个样:〃拿什么抵押,就拿这帮人的脑袋。〃
  除了〃这帮人的脑袋〃,王志东还真没什么。按照中国人的资产评估规则,这公司一钱不值,所以银行拒绝给他贷款。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幸运的是,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加明智。更确切地说,是硅谷的财产认定规则和投资理念比中国人的更明智。他们居然在这时认可了王志东的报价。1997年9月,650万美元进入四通利方在中关村的账户。三家投资商华登、爱芬豪、罗伯森o斯蒂芬,用这笔钱购买了四通利方40%的股权。凭着这笔钱做抵押,可以从银行得到贷款了,这让王志东能够使用的现金超过了1?5亿元人民币。

  第91节: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8)

  他转身去向段永基报告。这位四通公司总裁是中关村老派开拓者中最精明的人,却完全不能想像王志东的融资计划会成功。他当初投资500万元港币就能得到四通利方79%的股权,现在听说王志东居然拿40%的股权就从美国人那里换回650万美元来,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是王志东继续往前走了。他现在已经不想在他最擅长的中文平台上继续耕耘,尽管这些软件每年能为公司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他也不再写程序。就像丁磊和张朝阳一样,他已经完全被网络迷住了。他对互联网的热情从他1995年在硅谷时就产生了,最迟在1996年春节过后的那个星期,他已经决定要把公司带到互联网的道路上去。他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小组,还专门招聘三个新员工负责小组工作。那时候没人了解互联网,所以这个小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弄明白有关互联网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组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公司用软件换来的那些利润,看不到任何赚钱的希望。
  如果世界上真有先知,知道这个三人小组日后能够变成〃新浪〃,知道其中那个名叫汪延的人后来成为新浪总裁,知道新浪能够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知道它能上市纳斯达克并且获得6800万美元现金,那么也就不会让王志东遭遇1998年的尴尬。在王志东硅谷融资成功之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互联网战略就受到挑战。投资者要求他解散〃三人小组〃。王志东拼命证明〃四通利方〃是家互联网公司,但是没人理他。〃我们投资的是一个软件公司,而不是一个网络公司。〃华登公司的代表说。董事们拿出那个互联网小组只花钱不挣钱的事实,指责王志东在做一些根本没有商业价值的事。就连那些明显倾向于他的人也不免提醒:〃做企业不能凭兴趣。〃王志东哑口无言,只好要求给他一点时间。他再次找到自己的知音,罗伯森o斯蒂芬公司的那位冯波,希望他出一笔钱把〃互联网小组〃买去。〃只要两三百万就行,〃他苦笑着说。但是这一回连冯波也不再理他。
  1998年的整个春天,王志东都在硅谷转悠,惨兮兮地兜售他的〃互联网小组〃。有一天他偶然看到一个公司,有十几个员工、一个网站〃美国华人生活咨询网〃。老板告诉这几个中国人,他的公司价值2000万美元,要引进一笔1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王志东问:〃公司还有没有别的东西?〃那老板说:〃没有了,这个网站已经足够。〃这番对话当场把王志东吓了一跳:〃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融到650万,这个人就是做了一个我们准备扔掉的东西,就能值那么多!〃他被这件事情刺激着,回到中关村,立即把〃互联网小组〃找来,问他们是否看到过那个网站。所有人都说看到过,还夸奖人家〃做得挺好〃。王志东又问:
  〃你说它值2000万美元吗?〃。
  〃不知道!〃
  〃这样的网站你们能做出来吗?〃
  〃肯定能!〃
  王志东大喜过望,当场命令〃互联网小组〃赶快动手。那几人说到做到,夏天结束时,已经做出自己的网站。王志东只看了第一眼便下定决心,要在董事会里阻止砍掉〃互联网小组〃的企图,还决定给它一个正式名称叫〃利方在线〃。
  1998年的秋天是个值得纪念的季节。9月某一天,王志东在北京见到姜丰年。后者是台湾华渊资讯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穿一身黑色体恤衫,身材高大,风流倜傥,不像科技公司老板,倒像个运动员。此人正在春风得意之时,他的公司一周前刚刚上市,市值攀升到13亿美元,现在居然放下身架,跑来找王志东套近乎。第一次见面之后还嫌不够,第二天他又把飞机票退掉,来到王志东在中关村的公司,说出来意。他希望把自己旗下的〃华渊网〃与〃四通利方〃合并。其实王志东也在想同样的事。他后来对记者谈起这次会见的时候总是说:〃绝对是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事情。〃
  1998年12月1日,利方与华渊合并。前者作价超过3000万美元,后者则是2000万美元。双方为新网站取了个名字叫〃新浪〃。公司的第一个落脚地点在万泉河小学,从颐和园路北上一公里,向西转向芙蓉路,就能看到。中关村继〃瀛海威〃的悲壮失败之后,又一家网络公司出现了。加上这座城市东边的〃搜狐〃和南方的〃网易〃,看上去仍然势单力薄,前程难测。但就在这时候,世界潮流涌过来了,浩浩荡荡。

  第92节: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9)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国家已经来到信息社会的入口处。整个社会都在谈论〃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就像《知识经济》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说的,〃知识经济在中国真正叫响始于1998年〃。这两个人,吴季松和杨学山,一个是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一个是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所以他们的话多少反映了官方意志,也反映了整个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