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奎喜欢常服,虽是一身红但样式很随意。今日不同往日,却要穿朝服。大奎穿朝服便感到十分别扭,虽然朝服也是一身绯红色,但宽袍大袖不说,腰上还有一个腰带圈,前胸后背都有飞鱼图案的补子。头上顶着方方正正的乌沙,脑袋后面还带两个黑沙短翅。
没办法,文官就是这样的装扮。大奎胸无点墨却哪里有点文官的样子?在房内随便踱了几步上下看看,却是越看越别扭。黄莺走过来一边为大奎理着衣襟一边笑道:“你这朝官倒好,逢年过节才上朝”
大奎叹气道:“没办法,寻常百姓逢年都要串门拜年,做官也一样。我平日不上朝可是吴王特许的。”
黄莺再次上下看看大奎才道:“恩,我夫君确有大官的样时辰不早了,快走吧,别误了时辰。”大奎嘿嘿笑着突然伸过嘴在黄莺脸上啄了一下,这才满意的回身向外走。
黄莺脸上一红,娇羞着唾道:“讨厌”嘴上虽是如此说却依依不舍的送到了门外。
大奎出了内宅,隔墙小门外早有软轿等候。许元,董虎,田风,周凯四人早已等候在软轿边,见到大奎出来便齐齐见礼:“大人”
大奎‘恩’了一声,走到软轿前许元探手掀了轿幔。大奎迈过轿杠进了软轿坐定后大奎道了声:“走吧”接着软轿缓缓而起,平稳而行。原来大奎平日很随意,但上朝却必须按着朝中的规矩来。大明百官上朝要在寅时候在吴王宫门外等候朝见,大奎第一次上早朝,心中倒有些好奇。
软轿一出张府便有两队兵卒左右护持在左右,一起急急向吴王宫行去。一路上不时见到有朝官的轿子赶路,见到大奎的绯红软轿皆是纷纷避让。明朝体制,轿子在路上也要分级,级高的有优先权,级低的要让路而且不能超越。
大奎的队伍到了吴王宫门前落轿,许元揭了轿幔。大奎缓步走出轿子放眼一看不由惊异,四周大大小小的软轿百余乘。吴王宫门前早已有一大群身穿各色朝服的文武官员围在一起,也不知都在议论些什么
大奎缓步走向人群,离得近了环环拱手呵呵笑道:“列位大人早到了?呵呵呵。”这是大奎的老套路了,俗话讲伸手不打笑脸人吗。
一众朝官见到大奎到来也都纷纷打着招呼,大奎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的汤和与常遇春等人,便上前招呼道:“汤大哥也到了,常将军好啊?哎呦胡将军也在啊……。”说着来到人群中与众人称兄道弟之乎者也一番。
正在这时,吴王宫的宫墙上响起无声更鼓。鼓声一落,宫门大开却走出一个身着朝服的中年宦官来。宦官走到门外冲着文武百官扯起阉鸡嗓子喝道:“五更已过,百官列班入朝。”话音一落,人群中百官纷纷走到自己的位置,不到片刻即分为左右两列纵队。
大奎哪经过这个,心想汤和是一自己是二,站他身后准没错。想到这里大奎闪身到了汤和身后站定,不想众人皆像看怪物一般看着大奎。大奎不由有些疑惑,回头一看常遇春在自己身后。常遇春也是一,大奎又错了。大奎有些慌了,连忙躬身陪着不是又闪身站到常遇春身后。
这下级肯定是对了,哪成想众人还是奇怪的看着他。大奎不由的有些莫名其妙,这时身后的胡大海轻声道:“张大人,你是文官。应该到左边去。”大奎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又跑到左边插队站到红衣朝官的最后一名。
原来上朝也有上朝的规矩,文武百官要分列两班。古有文治武功之说,所以便有左文右武的朝臣站位的规矩。
那传事的宦官见到百官已站列整齐,这才扬声道:“进朝”说罢当先回身向宫里走去,百官这才一次列队向里走。大奎夹在队列中一步步走着,只走了一柱香的时间才到了吴王宫朝会的地方,‘太和殿’。
百官进了大殿之内依然是分两班站好,大奎偷眼向后瞄了一眼才发现,由于人数众多,只有三以上的官员在殿内。而三以下的官员竟排到了殿外,大奎不由暗想:‘这一旦下雨不知该如何是好?’
原来每到年底岁末,所有地方五以上官员都会来到应天述职。尤其今天更热闹,参与朝会的百官竟有将近二百余人。大奎虽是事事好奇,但也不敢造次,只能和其他人一般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等候吴王驾临。刚刚虽然只是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但大奎却发现那个湖广行省的参政王福悠悠然站在那里,只与自己隔了两人。
大殿上虽是人数众多,但却是落针可闻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默默等待着。过了片刻,先前的宦官走到正前平台基角处站定,朗声道:“吴王驾到~”
百官闻言齐齐跪地下摆,一口同声般扬声道:“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奎俯下身子却不敢抬头,直等到吴王朱元璋朗声道:“众卿家平身。”这才跟着百官一起站起身来。
吴王端坐金椅之上呵呵笑道:“一元复始,万物更新。本王今日朝会就是想和众位爱卿聚一聚说说家常,如无其他事大家尽可畅所欲言。”吴王朱元璋说完微微笑着看向群臣。
岂料王福出班奏道:“臣王福有本启奏吴王。”
朱元璋大为疑惑的问道:“王爱卿请讲,为何要参张大人啊?”
王福转头狠狠盯了大奎一眼道:“臣参江南通政使张大奎徇私枉法贪墨脏银”
:
第八十八章:比武真相()
吴王朱元璋不禁好奇的问道:“哦?竟有此事?王爱卿细细奏来”说罢肖有兴致的看着王福。
王福躬身拱手道:“启奏吴王,年前顺元灾荒之奏报臣也看过,那顺元府尹梁有才因贪赃枉法被通政使张大人斩首示众。然那梁有才的供词中已全部招供,历任三城的府库管事,贪赃约计三十余万两白银。而张大人押送应天的金银只有十余万两。所以臣要参王大人一本,并请吴王明查其余脏银下落。”
吴王朱元璋呵呵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啊,区区二十万两白银岂能让本王轻易猜测自己的臣子?呵呵呵呵,张爱卿?”
大奎闻言一惊,连忙出班拱手道:“臣在。”
吴王朱元璋笑道:“王大人既然如此问,张爱卿便给他个说法嘛”大奎早就已经心惊肉跳,闻言更是冷汗直冒。自己从没做过亏心事,只不过贪墨了一件小衣而已,难道要俱实回答吴王的问话?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大奎站在那里不禁有些为难,这下该怎么办?另一班朝臣里闪出一人抱拳奏道:“臣汤和愿以项上人头为通政使张大人作保,张大人绝非贪财之人。这其中必有误会。”大奎闻言不禁目瞪口呆,心中剧震。
大奎心中感动,汤大哥竟能如此信任自己,并拿身家性命作保。此等恩情大奎如何报答?是自己辜负了汤大哥的一片情意,都是自己的错。
大奎刚要说话,不想吴王朱元璋哈哈笑道:“张大人的为人,本王还是信得过的况且又有汤将军做保人。今天是年初就不谈这些不高兴的事了众位爱卿也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捕风捉影。”
殿下几人齐齐拱手称是各回班位,大奎站会自己的位置心中已是七上八下。他知道吴王朱元璋的话里有话,他更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道理,却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如今汤大哥能出面为自己力保,想必其中原有不是那么简单。究竟是什么原因?
大奎心思电转,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这一定是吴王朱元璋的授意,就如同封自己为通政使及封黄莺为诰命夫人是一回事。既然这样该是有惊无险才是。’大奎想到这里不禁放下心来。
吴王坐在大殿平台上金椅上,呵呵笑道:“众位爱卿,想必比武大会的事情你们其中很多人都已经知晓并有所准备了吧?既然这样,今日本王便正式昭告列位爱卿啦。”说着望了一眼躬身站在下手的宦官。
宦官在袍袖中取出一卷金黄布帛来徐徐展开朗声读道:“吴王谕,华夏一统功业未竟,幸江南半壁人才济济。为选拔良才,充实军备。现布告天下:凡大明官吏不论官职大小皆可举荐人才,从试者不论家世贫贱,不论地位尊卑,凡武艺精湛者均可应试。
文试定于本年三月初旬,武试定于本年五月初旬。文武比试胜出者,选状元一名,探花一名,榜眼一名。另由左右督抚于应试举子中各选成绩优异者五十名,一旦入选即刻领受封赏。初试定于本年二月中旬,由各地州府筹办。钦此”
宦官读完绢帛上的王命,即刻收拢绢帛归于袍袖中。
朱元璋在金座上端坐着呵呵笑道:“众位卿家,即已通晓本王的意思便即刻回去各自准备吧。”话音一落,宦官长声喝道:“退朝”
文武百官齐齐跪拜道:“臣等告退”说是告退竟都没人动,过了好一会才听宦官道:“吴王已退朝,众位大人起来吧”
文武百官这才纷纷起身,两班文武依照前例齐齐后转,后队变前队向朝堂外走去。
大奎心里这个气啊,黄莺受封诰命夫人之时,这阉货明明说的正月中旬开设比武大会。这下倒好,正月中旬却只是初试而已,看来这娘娘腔的阉货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谣而已。以后说什么也不能相信阉货了。
大奎还没走出朝堂,那个阉货宦官在身后扬声道:“吴王有旨,江南通政使张大奎随我面见吴王。”
大奎闻言一惊,回身又走了回来。来到宦官身前不禁问道:“到哪里去面见吴王?”宦官笑道:“张大人不常来朝堂,对朝中事物尚不熟悉。我姓刘,张大人以后便称呼我刘公公即可。”
大奎连忙陪着笑道:“刘公公,呵呵。”说着从袖中掏出十两银子交到宦官刘公公手上道:“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多亏刘公公早早提醒比武之事,让本官早有了准备,呵呵。”大奎虽是想把这阉货掐死,但面上仍是一副笑脸。
宦官刘公公嘻嘻笑道:“哎呦,张大人太见外了。您是朝官,我是奴才。怎么好白拿您的银子啊。”说是这么说,大奎手上的银子还是落到了这阉活手上,宦官刘公公转瞬将银子收在袍袖中。
大奎这才小心地问道:“刘公公可知吴王找我何事?”吴王在大殿之上与这宦官刘公公可是一句话都没说,这次相招显然是事先授意。
果然,刘公公轻声道:“具体事宜我也不清楚,张大人随我来吧。”说完转身当先向后殿走去。大奎心里这个气啊,十两银子就弄出个这?
刘公公带着大奎走过一条长廊,转个弯到了一处偏殿门前,刘公公站在门前恭恭敬敬的禀道:“吴王殿下,张大人带到了。”
殿内传出吴王的声音道:“进来。”这句话说完便没了声音。
刘公公闻言这才轻轻推开殿门并示意大奎进去,等到大奎进了门便伸手关了殿门守在门外。大奎放眼看去,吴王正在迎面的文案后看。
大奎小心翼翼的走上前,躬身抱拳道:“臣张大奎见过吴王。”说着屈膝下拜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耳边却听到吴王朱元璋轻声问道:“张爱卿,你可知罪?”
:
第八十九章:虚惊一场()
大奎闻言心中笑了:‘既是爱卿,必不加罪。 ’想到这故作糊涂问道:“臣不知何罪之有?”
朱元璋缓缓言道:“王参政所奏不知爱卿有何异议?”
大奎想了想言道:“臣若有心贪墨银钱,自不会如实上报,当初臣查抄脏银确实只有十余万两,望吴王明察。”
朱元璋笑道:“起来吧,你的人本王信得过。”
大奎道声:“谢吴王。”随即起身躬身站立一侧。
朱元璋笑着问道:“那依张爱卿,那二十余万两银子哪里去了?”说着话间却是依然双目盯着手中的本,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却是紧抓症结不放。
大奎丝毫不作他想的道:“这个臣不知,罪魁已斩首,如今臣有口难辩。”
朱元璋笑了笑道:“眼下我大明养精蓄锐,江南屯兵近百万。不日即将举兵北伐,这江南之地却是何人能为本王据守?”说罢深深一叹。
大奎不禁问道:“朝中文武众多,吴王何愁没有人选?”
朱元璋放下本,定睛看着大奎道:“顺元城的孟大人来京后,见了本王呈上了一件物事,正因为这件物事本王今日才开一面。你斩了顺元上任的府尹梁有才,虽缴获了大批脏银,但却有二十万的脏银不知所踪。就凭这一点,本王斩了你也不为过。”
说着朱元璋在桌上拿起一块叠好的旗幡扔在大奎面前道:“这便是如今顺元府尹呈上的物事,你看看吧。”
大奎拿过那旗幡,徐徐展开来看,不多时双目已是泪光盈盈。这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