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北宋末年当神棍 >

第19部分

北宋末年当神棍-第19部分

小说: 北宋末年当神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以来,盐便是世间最大宗的交易之物。古代老百姓再穷,便是油都吃不起,但是有一样东西也是离不了的。那便是盐了,这不吃盐可要生病的,人活不了的。

    人不可一rì无盐,早在chūn秋时代,当权者已经懂得利用盐,成为牟取暴利的工具。食盐专卖,一直实行了几千年。

    上次文飞和张三翁两人聊天过,就说大宋主要是海盐。

    。。。

第九章 老熟人 张叔夜() 
jīng彩剧情陆续展开,求支持……

    海盐是从海水之中熬出来的,味道极差,发苦,里面杂质又多,含有泥沙。反而是西夏这里的天然盐池之中,出产的盐,质量要好的多。因为含着其他的微量元素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颜sè,众多颜sè中,青白二sè成盐最大。

    “其盐大而青,名曰青盐。”“赤与黑者皆小,惟白大。”因此,青白盐就成为西夏地域盐产品的代称。

    西夏境内这些盐,sè香味俱佳。《周礼》中称“饴盐”。《吕氏chūn秋》中称“大夏之香盐”。《广志》等记述为“戎盐。”仅医书上记载的品种就有光明盐、桃花盐、水晶盐、青盐、印盐、戎盐、羌盐、石盐、盐山等等。因极富食疗价值,能促进人健康长寿,因此党项羌族高龄者往往“年至百五六十岁。”这里众多的盐池和盐矿,都曾是羌夏民族首先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其中青白盐制作jīng良,价格低廉,受到普遍欢迎,是西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西夏出产的最大宗的货物,就是青白盐了。大宋为了用经济手段来拖垮西夏,更是不准买卖西夏出产的青白盐。但是越是这般,导致的青白盐销路越好。因此走私起来,利润也就越大!

    别的不说,就说后世的明清时代,那些扬州商人富甲天下,靠的还不是垄断盐业?可想而知里面有着多么巨大的利润了,相比起来,文飞做的买卖不过小打小闹而已。

    张三翁的营地占地甚大,看起来井然有序。足足有着几十个帐篷堆放货物,几百辆的太平车的运输,就可以想见这规模之大了。整个营地的人算下来,就有好几百,个个带着兵器。身上透出一股肃杀之气来。

    “靠,这老头儿的生意做这么大!”文飞有些傻眼,开始只知道张三翁这老头见多识广,谈吐之间也极其博学。直知道是家世不错,却没有想到,做这般大的生意。

    太平车是一种古代平原地区所用的交通工具,木制的,载重可以达到几千斤。可以想见这张三翁的生意有多大了,而且看这些活计身上鼓囊囊的都带着兵器,看起来个个都是一付强悍矫健的模样,差点都让文飞把这些当成是士兵了。

    相比文飞的震骇,这些古人的震骇更甚,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庞然大物,发出骇人的吼声,一路开了过来。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甚至有些都亮起了武器。

    文飞看到张三翁和几个人站了出来,连忙停下车子,打开车门挥手打招呼:“三翁是我啊!”

    “道长?”张三翁也有些傻眼,上次文飞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居然从和岩部手里赚了几斤的金砂,惹来无数人的觊觎。这些金砂在别人眼中是大价钱,可是在他眼里也就普通了。正准备叫人护着文飞,却不料文飞居然就露出了一手惊世骇俗的法术。那么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众目睽睽的消失了。

    这让张三翁蹉叹了半天,这定然是遇到高人了啊。说不定还真是真武祖师遇到了难处,派下界来的。自己居然没有抓住机会!在张三翁这种大家族眼里,银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若是能帮到神仙一把,得到神仙眷顾,那才是真正的家族之幸运啊!可惜了,可惜了啊!

    却不料这次文飞居然又出现了,弄出了这般大的动静,居然居然骑着这么样巨大的怪物又来到了骡马集。看来这位文飞道长,在上面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说不定真是真武祖师的使者,是祖师在上面遇到了什么难处,需要下面的银钱支持!要不然这么一位仙家人物,也不会出现在这骡马集这种破地方。

    有了先入为主的念头,张三翁笑容越发亲切:“原来是文飞道长,好久不见了!”

    文飞打了个招呼,忽然发现张三翁身边站着一个身穿青衣的三十许岁的家伙,心中一跳心道这货不就是上次那位参军么?

    却不知道对方看他也甚是眼熟,那参军也是果决的xìng子。这次来骡马集关系到了一件大事,不只是为了照看自己家的生意。这几rì一直听三叔说起文飞道长的种种神异来,如今见了果然不凡,便是这么巨大的怪物已经够是骇人听闻了。

    现在见到这文飞道长又有些眼熟,他便走上前来,便长身而出,道:“在下张叔夜,为兰州府录事参军,见过文飞道长了!”

    录事参军是个什么职位?文飞是一概不知的。不过想起自己刚刚一穿越过来,就把这厮派人给按在了地上,心里多少有些心理yīn影。

    却听那张叔夜长声笑道:“按理来说,在下身为朝廷官吏,却做这些私底下走私的勾当。多少也该心虚一些,不该胡乱表明身份,只是一见道长便心生欢喜,觉着十分投缘眼熟,想必道长不会……咦……”

    张叔夜越说越觉着文飞十分面熟,忽然一下子想来起来,这不就是我上次遇到古的异人么?当时还以为遇到吕祖下界,游戏红尘。

    文飞干笑了两句,道:“如此说来,便都是老熟人了!上次咱们说的生意还算不算,三翁?”

    张三翁居然存了心思要结交这等神仙之辈,自然是十分爽快的道:“算,当然算。这次便看看仙师你带来什么好东西!”

    文飞就道:“你们把那后面的门给打开,货物都在里面装着!”他是打定主意不准备下车的了,万一遇到危险,这焊了钢板和钢筋的驾驶室可是十分安全。

    这么一说,张三翁就为难起来,看看身边,每个人都带着惧sè。张家是大家族,这些人都是张家的家仆,一向都是忠心而且十分的jīng干。可是这些人,见到这般从来也没有见到的怪物,也是觉着心里胆寒,根本没有人敢上前。

    反倒是张叔夜胆大,他是一个文官,腰间居然还带了一把宝剑。按着剑柄就走了上去,随着文飞的指点来到车厢后面。

    。。。

第十章 怎么样灭亡西夏(1)() 
jīng彩的故事陆续展开,求收藏,推荐,点击……

    文飞本来就预料到这般情况,所以连车厢都没锁,就铁丝绕起来的。张叔夜按着文飞的指点,来到车厢门边,一剑斩开了铁丝。猛地拉开了车门,便见着整个车厢满满当当的都塞满了东西。

    为了节约空间,文飞在后面车厢里焊了一股水箱,里面装了两吨的酒,也就是四千斤。相当于五千多斤的宋斤。也没有占到多少地方,大概不过就是两个平方而已。

    其他的空间,满满当当的都塞着各种各样的货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张叔夜看了好奇,用剑捅开一个编织袋,便见着白花花的细如沙子的东西流了下来。

    其他人虽然害怕,也是十分好奇,远远在看。这边这么大的动静,不知道惊动了多少人。远远的在张家营地附近张望着。

    张三翁皱皱眉头,吩咐几句。大家族的人手,果然训练有素,马上就拉起了按着刀剑,把人远远的驱赶了开来。然后又拉起了帷布,将一切隔离了开来。这才看到那些哗啦啦的流出来的细白(居然是敏感词,汗)粉末。不由问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文飞微微一笑:“你尝尝就知道了!”

    张三翁还没有继续说话,便见着张叔夜真的蘸了一点粉末放在嘴里,不由大惊,心里埋怨着自己这个侄子太过鲁莽。这般来路不明的东西,怎么能随随便便的放进嘴里?

    他心里还没有埋怨完,就听见张叔夜大叫了一声。吓的张三翁心里一抖,却听张叔夜叫道:“这是盐,这是盐。比那青白盐还要好的盐!”

    这话一出口,张三翁就把刚才的那些埋怨彻底的抛在了脑后去了。自己这侄子虽然是做官的,不打理家族的生意,可是这盐可怎么也不会弄错吧?连忙上去,捏了一点,放在手心一看,却见这盐巴居然比沙子还细。轻轻蘸了一些,放入口中,入口既化,只有纯正的咸味,却无一丝的杂质。不由也叫道:“好盐,好香的盐……!”

    盐怎么能吃出香味呢?对于现代那些不把jīng盐当成回事的人来说,这盐就是那味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这盐里面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味道,实在是太过难得啊!

    张三翁久做私盐买卖的,自然对于盐巴这些十分jīng通。拆开一包一看,便见这盐洁白如雪,细如海沙,甚至里面没有一点点的杂质看到。顿时惊呼:“这怎么可能?世上怎么会有这般白的盐?”

    文飞觉着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比如现代还有很多形容词。比如像盐一样的白,像盐一样的细云云。但是这古代的盐可就没有这么细白的!

    海盐不用说,从用海水放在大锅里熬煮,煮到最后那些结晶就是盐了。里面难免会掺杂一些别的杂质,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及含钾、碘、钠、溴等各种的元素。味道难免发苦,再加上一熬煮或者运输过程进去的那些风尘泥巴之类的杂物,那盐里面的杂质就更多了。

    便是青白盐,也是从天然的盐池里面的所出的矿物盐,里面杂质虽然比海盐要少。但也不会没有,而眼前文飞这一包盐看起来就好像白雪一般,竟然没有夹杂半点的杂质,甚至连一点点的黑点都看不到。

    十袋盐,每袋子一百公斤。这又是两千斤了。这些全都是食盐,文飞居然蠢的用手一包包的小袋jīng盐给拆开,装入这些没有任何记号的编织袋里面,再加上一层塑料薄膜。就这么弄出来了这大袋的盐。

    这次时间紧迫,文飞只带了这两样的货物。其他一些都没有带。

    直到震惊够了,张三翁就走到驾驶室边对文飞道:“仙师,这些盐你哪里多不多?”

    文飞大大咧咧的道:“要多少有多少!”在现代这盐便宜的很,到处都是,比酒都还要简单。

    而在这宋代,盐价极高,甚至有着斗米斤盐的说法,也就是一斗米才能换得一斤盐。前面已经说过,这一斗可是九斤多,将近十斤的粮食。

    大宋开国的时候,盐价还低,每斤卖到内地不过十五文而已。现在开封那些地方的盐价就已经涨到了两百文以上,不过那是内地。

    骡马集这地方离着产盐的西夏不远,所以价格也极低。每斤买过来不过七八文而已,买到内地去,每斤却就要翻了快二十倍了。

    把这个道理详细的和文飞解释了一遍,文飞顿时苦了脸。原来这盐在这地方根本不好卖啊!每斤七八文,折合RMB才两三块钱,一趟时空走私,利润没有一百倍都不好意思和人提起。这只赚了一倍的价格……

    看文飞脸sè,张三翁心里嘀咕道,看来这位仙师果然是不怎么食人间烟火的。连这些关节都搞不明白!

    却对文飞道:“仙师,你要能把盐给运到东京去,这可就几百倍的利润啊!”

    文飞嗤之以鼻,为了几包盐,我千里迢迢的从兰州跑到开封去。几千里不说,主要是古代别说高速公路了,便是好一点的平整公路都没有。估计还没有走到一半,这二手箱货便要报废了。

    不过听张三翁一再提起东京汴梁(开封),文飞也来了兴趣。这北宋的人一说起东京来,就好像天上rén jiān似的。rì后有机会我也要去旅游一番,顺便拍几张照片回去。

    那些有钱闲人没事到处旅游得瑟,他们有本事也去那北宋东京城去旅游去?想到这里,忽然想到,是了陈泥丸他们师徒两个便好像去了汴梁,我什么时候也找他们去。

    还有这北宋人也真是的,没事儿东京东京的乱叫。害的我每次都想起小rì本来,也不知道叫开封,要不然便是叫汴梁也顺耳的多!

    “若是仙师能直接帮我们把盐货运到鄂州,或者东京去。我等愿意出一百文一斤的价格!”张三翁心里一动说道。

    “不,一百五十文!”张叔夜忽然开口道。

    。。。

第十一章 怎么灭亡西夏(2)() 
求收藏,推荐,点击……

    张三翁心里惊怒交加,喝道:“嵇仲,你胡说些什么?仙师勿怪,我们虽然卖出去能卖得两百多文,但是却还有着上下关系要分润打点……这一百五十文,实在承担不起!”

    张叔夜昂然道:“如何承受不起了,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