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兴唐 >

第233部分

兴唐-第233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两部比赛胜负以取乐,郝处俊规劝道:“雍王与周王年少,志趣未定,应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部,递相竞夸,俳优小人,言辞无度,恐为争胜负,言语没有节制,互相讥诮,非崇尚礼义,鼓励亲睦的做法。”

    父亲嘿然道:“郝卿远见,非众人所及也。”

    很正常的一次进谏,但李威隐隐听出一些,郝处俊言语中对老二老三评价是年少,志趣未定,却有许多话外之音的。其后李弼暴卒于宴所,为之废一天饮会。

    似乎是乐极生悲。

    这条消息没有引起李威多大重视,毕竟几个宰辅当中,刘仁轨不用置疑,郝处俊对自己同样竭力支持。但跟着另一条消息,让李威重视起来。

    箕州录事参军张君澈等诬告刺史蒋王李恽及其子汝南郡王炜谋反,李恽是李世民第七子,说起来,还是自己的亲伯父。但此人胸无大志,喜爱玩乐。在安州离任时,多造器玩,离任后用四百辆车子拉这些器玩,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这也是唐朝前期开明的一个例证,大臣敢进谏。不仅是针对李威种种的异想天开。

    父亲宽宥不问。后来历任遂州刺史,相州刺史。

    别人可反,这样的一个王爷恐怕不会反的。再说,现在天下粗治,百姓安乐,谁愿意谋反?不要说王爷与官员,就是自己是太子,敢不敢通过兵谏bī父亲禅让?虽然自己掌握的资源也不算多,可远远过了李恽掌控的资源。

    李治却认真地派了通事舍人薛思贞前去审查此事。李恽听说后,因为害怕,上吊自杀。父亲知其非罪,于是斩张君澈四人,让李恽陪葬昭陵。表面上一起诬告案。

    可是李威却不是这样想的。试问一个录事参军,怎么敢诬告一个堂堂的一等亲王?再联系父亲兴师动众的狩猎,或者是自己将父亲bī急了,父亲是借此宣告天下,我的身体还好,你们不要胡思1uan想。李恽只是一只jī,杀了这只jī,震赅一下朝堂上所有的大臣。又不好明杀,于是用了这个办法?

    在东宫呆得久了,不免会胡想,不免凡事喜欢往阴谋论上联想。

    也许是,也许不是,怀着忐忑不安地心理,折道去了曲武原。狩猎的人当中,除了群臣外,还有两个人引人注意。一个是于阗王尉迟伏雄,一个是波斯王卑路斯。这两人来意,李威不用问就能猜测出来的。西突厥各部让唐朝打残了,要么投向吐蕃,要么投靠唐朝。尉迟伏雄既不满吐蕃的剥削,只好抱唐朝的大腿。卑路斯的波斯是让大食打残了,无法立足,前来唐朝求援的。可是唐朝吐蕃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怎么可能出兵大食?这也是一次注定无果的求援。

    见到父亲,恭敬的请安。

    李治说道:“你来得正好,朕准备前去东都,你跟朕一道前往吧。”

    按照以前的惯例,如果李治前去东都,会让自己监国的,但这次没有。李威也不好问,为什么你不让我监国了?只好答道:“儿臣荣幸之至。”

    李治又问了一下两渠施工情况,李威做了回答。然后下令将碧儿、婉儿与韦月一道接来,大队人马浩浩dangdang向洛阳出。

    到了陕州时,李治大约这几月身体是好些,还绕道到了三门,站在山顶上,看着北边人门半岛新开河的施工情况。天气已经很冷,但施工没有停下来。毕竟要抢在明年河水洪大之时竣工。也不象后世,有一个科学的测量数据,没有,韦弘机只好尽力修建又深又广。甚至腊月都不打算停工,不是淤泥,会冰冻,加上财力充足,能抢挖一些是一些,对以后通航缓流皆有好处。但与丹水渠一样,拘于材料不足,又不象丹水渠每一段工程都长达几百里路,可以容纳更多人手,就这么大的半岛,招了八千民夫后,没有办法再招了。所以时间紧。

    隔着三门,但天气好,光线充足,能清楚看到施工场景。

    两边没有到打通的时候,正好河水到了水位线最低时间,于是韦弘机派人开始大下网兜子。截得有些远,一直快要截到人门河道中央,当然,也看出韦弘机的决心与新河的深度。

    堤坝还没有形成,两边开始借助铁网兜子投下了许多泥袋,象张开的一张大嘴巴,在向中间合拢。半岛上有许多民夫在忙碌,将碎石搬到人门中间投下去,新开河的中间挖得有些深,即便站在山顶上,新河中间最深处的百姓也看不到了,只看到一个个筐子放下去,然后装满碎石拉上来。时不时响着火yao的爆炸声,以及浇水浇醋腾起的白气,与烧煤冒出的浓烟。

    半岛边上还搭着无数帐蓬,以及几栋房屋,那是放材料的,山顶上也有许多百姓在观看。这个施工方式,还是让百姓感到新奇,就连洛阳都有百姓前来观看。

    韦月小声道:“殿下,臣妾可不可以去看看?”

    这肯定不行的,如果是在鬼门半岛,还能寻小路下去视察,但隔了一条黄河,此处又不能摆渡,而且车驾一行达好几千人,御驾亲自过去察看,过于兴师动众。

    李威小声地说:“月儿,你想看,改天到了东都后,孤悄悄带着你们几人出宫,过来看一看。”

    裴雨荷听后,抿着小嘴偷笑。

    也算看过了,而且是皇帝看的,于是李治赏赐大量酒rou,赐于民夫。民夫听后自是开心,欢呼雷动。李治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但驾行没有多久,又停了下来。

    碧儿临盆了。

    碧儿身份还是很低贱的,可是她肚子里面的孩子不贱。只得停下。

    生产还算顺利,毕竟碧儿就是在东宫,也时常参与劳动,身体骨算健康。李威听子母子平安,才长松了口气。碧儿岁数太小,让他一直很担心。产婆抱出来一个婴儿,眉头皱在一起,才出世,也看不出来丑俊,但是一个男孩。

    刘仁轨咧着嘴说道:“恭喜殿下,恭喜殿下。”

    大喜,他算是最忠实的太子党之一。可是陛下反反复复的,终归让他有些担心,这时候太子有了一个儿子,尽管母亲出身有些寒薄,也是一个极好的筹码。

    碧儿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光芒,低声说道:“殿下,替他取一个名字。”

    “叫李路吧。”

    在路上生的,其实还有一层意思,自己命运也在半路上,生死未卜,祸福难料。

    可这个名字立即让李治给改了,有了孙子,还是很高兴的,听到李路名字后,点了一下头道:“也好,李潞,正是两渠开工之时,疏通水路,来人哪,传朕诏书,赦潞州百姓一年赋租。”

    武则天也很欢喜,说道:“弘儿,你过来,本宫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拿出来一本奏折。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十二言(下)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十二言(下)

    准确来说,是一本表奏。

    是武则天写出的一些治国方针政策,一共是十二条。第一条是展农桑,轻徭薄赋。鼓励农民耕织,耕是耕种,也包括开柘新的耕地,推广先进的耕地工具与技术,展副业,织不但包括鼓励百姓种植桑麻,还包括棉花,以及纺织技术。也就是对前几年李威带来的种种农业革新,进行了一次全面xìng的总结,以及正式普及推广。

    比如种植绿féi养田,营养钵充苗,移载,新式犁,新式水车,立体养殖,棉花的种植,从大食带回来原始的纺织机械,以及各个官员从《齐民要术》中验证的其他一些先进方法。

    朝廷为了不使民间sao动,只是让官员选派试验田试验,让百姓自己眼见为实,去看去学习。其实官员本身也不大懂,这也是一个学的过程。但让武则天总结出来,正式向天下百姓推广。

    其实李威不以为然的,各地的天气不一样,地形不一样,水土不一样,因地制宜才是最佳的办法。比如母亲上疏后,父亲以及群臣同意了,各地官员怎么办?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推广。反而前几年父亲那种以点带面式的方法更为可靠一些。至于轻徭薄赋,更是纸上谈兵,只是君王不残暴,都想。然而国家需要,怎么可能不征徭赋?关健是何征,国家一年的需要是定数,要么多征了开支会多一些,少征了开支会少一些。大体上的总数还是必备的,这些税赋是向贫困百姓征,还是象富户地主征,或者是象商人征,区别就在这里。

    如果让李威来选,第一条就抢毙了。

    第二条是免除京畿地区徭役,因为京城是国家重地,用工又大,将长安畿辅重地京兆、冯翊、扶风等地区百姓人民的全部徭役减免,以此来巩固国都。比如是两渠,马上就用到大量的京城百姓,因此,减轻京城百姓的负担。

    这一条也不大好。长安以及辅州百姓多达三百多万,如果加上洛阳以辅州,有可能达到五百多万百姓。当然,减免徭役是好的,最好全国都减免了。可如何减免,难道以后两京地区,一旦施工朝廷皆拿出钱帛雇用?

    那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两渠雇工,是工期长,以现在的施工进展,有可能得要六年左右才能竣工,每年平均最少五个月,每年用工最少平均在四万多民夫。不采用雇佣制,将会天怒人怨。可是两京地区有许多小工程,依然需要百姓的徭役来施工。最好全国徭役全部免除,一律采用雇佣制,但无疑要在百姓身上增加税务。

    其实这是一个搬家家的mí惑人的游戏,对两京百姓放松一些,对其他各州百姓却残酷一些。将其他各州县百姓负担增加,来施私恩于两京百姓。

    又被李威抢毙了。

    第三条是以德感化天下。这是武则天总结了一些历朝教训,尤其是贞观后期以及本朝东西用兵,因此进谏打算停止武力征服,和戎四方,使四海升平。

    李威看到她又在表章里举了许多例证说明,几乎无语。现在知道和平,早干嘛去了,人家王妃就差带着论钦陵脑袋来议和,甚至有可能会推动整个吐蕃动1uan,可不吭声……

    再说,真能以德服人?

    吐蕃契丹突厥会不会与你讲道德?真不修武备,来什么和谐,以德服人,这个国家不完蛋也差不多成了软蛋。顶多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扩张,1ang费财力国力,但武备是必修的。

    还是抢毙掉!

    第四条是禁止朝廷南北中尚各部的浮华风气,第五条是崇尚俭朴。南指南衙,也就是宰相府,中央各直属机构,俗称北衙。中指中书省,也称右相府与西台。尚指尚书省,也称都台,文昌台,中台,南省。第四条与第五条是相互补助的,让上级官员带个好头,然后精减土木建设,节约开支与劳动力使用,特别是宫室建设。先前对东都营建,已造成百姓负担重,有所怨言。

    这两条倒是好建议,可是现在朝堂官吏已经是很清明了,其他各朝各代,李威不见,可以从史书看出一二,象这段时间的朝堂,还是不多见的。无论是郝处俊,或者戴至德、张文瓘都在小心地维护着朝堂。也可以挑出来,再提一下。至于第五条更是好策略,李威也说过,如他登基,顶多将原来的宫室修葺,不会再建。

    可母亲的种种,他却是知道的,明堂、天堂,烧了再造,三阳宫,九州鼎,搜天下铁,包括将农民的农具搜集而来,治铁象山,又搜天下金治大仪钟,因为钟大,天下金都不足以制而止,等等,与俭朴无半点关系的。

    当然,呆得久了,也知道政治只是一场骗骗老百姓的游戏,想要成功,一是厚黑,二是无耻。千万不要将政治家的话当真。

    第六条是广开言路,第七条是杜绝谗言。这两条实际上武则天也玩了一个把戏,分开了,不引人注意。否则联在一起,可以解读为进谏可以,皇帝也要有讷谏的雅量。但不能搬nong是非,混淆视听。也可以指言官对太子作为的弹劾阻挠,但更可以解读为杜绝官员对她的攻击陷害。对太子的弹劾是善意的,总想太子做得更好。可对她的攻击,却是致命的,恨不能将她立即罢废。

    其实这两条联在一起,已经能看出母亲日后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气。

    继续看下去。到了第八条,是学习老子的《道德经》,王公以下的臣民,都要读老子的文章。李渊身上多是胡人血脉,于是牵强附会,一会儿说自己家族来自陇西李家,一会儿说是老子的后代,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投其所好,让李氏宗亲与百官看一看,她还是李家的媳妇,没有外心。

    第九是为母服孝三年,这中间牵涉到了一个古礼问题,有小孝,七七之数,中孝,一年之期,大孝,三年才满。古礼中一些礼制对女子略略不公,因此,武则天做了一些改革,稍稍抬高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