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教-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一 修辞与对话
修辞与对话
星星快满3岁半了。这段时间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开发星星智力的好方法,那就是让星星猜谜语。
有一天,星星缠着李雪莹讲故事,李雪莹觉得讲故事有点累,就信口说:“你要我讲故事,那你要先猜对一个谜语才行;你如果猜对了,我就给你讲故事。”
“你讲嘛。”星星满口答应。其实,星星也不知道什么是谜语,她只是感到有点新鲜。
“天上落下个宝,落下来看不到我说的是啥子东西呢?”李雪莹问星星。
李雪莹出的是我们当地流传很广的一个民间谜语,而且还有那么一点捉弄人的味道。也可能正是这个特点吧,严格地说,这个谜语并不科学;既然是不科学的,猜起来难度自然就比较大。别说是星星,就是那些猜谜语的高手,也不一定能想到“标准答案”上去。
“是啥子哎?”星星猜不出来,急着要李雪莹告诉她。
“是啥子”李雪莹未说先笑,“是屁哎!”
“啥子哎,是屁啊?”星星好象还没有明白过来,她以为李雪莹是在逗她呢。
“你看到水里的鱼吐泡泡没有,”李雪莹进一步解释说,“它出一口气,就冒出了一个泡泡你放屁的时候就象鱼在吐泡泡,只是鱼吐的泡泡在水里,我们能够看得见,但屁是放在空气中,所以,我们放出来的屁是看不见的你说‘天上落下个宝,落下来看不到’,是不是屁呢?”
“嘿,屁屁”星星笑着说,“打屁臭!”她好象感觉到了一点这个谜语的奥妙,但她的注意力好象还是在停留在人人都有的那种放屁难堪的思想里。
“妈妈,你再出一个吧。”星星觉得猜谜语很好玩。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你又猜吧,这是什么呢?”
星星想了一会儿,还是猜不出来。其实,这并不足奇。这个谜语的迷面摆出的三个事物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全都是比喻,星星当然很难从中寻到一点思路。
“我猜不出来哎,你给我说吧!”星星叫起苦来。
“你吃过花生没有就是花生哎!”李雪莹笑着对星星说,“麻屋子,指的就是花生最外面的壳”
“星星,你去拿一颗花生来看吧。”我对星星说。家里有花生,为何不进行实物观察呢?
星星就到一个米坛子里去拿了一颗花生出来。
“你看,这就象花生的家一样,”我指着花生的外壳给星星讲解,“外面有许多小麻子点点,象不象麻屋子啊?”。
“象。”星星回答。
我把花生壳捏破,再给星星讲红帐子。
“你看,花生仁的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红色的囊皮。”说着,我就轻轻地搓揉花生仁,花生仁的囊皮就分离出来了。“它好轻好薄哟,象不象我们夏天挂的蚊账啊?”
“象。”星星回答。
“花生仁的囊皮去掉后,你看,它白不白啊?
“白。”
“猜谜语不能直接说出那个事物,”我开始进行总结,“要用另外的话把它说出来。就象这个谜语一样,‘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虽然说没有说花生这两个字,但它就是指的花生。所以,猜谜语也要动脑筋,不然,还是猜不出来。”
这两个例子让星星对谜语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如果一直在传统民间谜语里面转,你再让星星猜十个、八个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所以,要让谜语产生智力锻炼的效果,我们还是要向生活化过渡。
“我给你出一个比较好猜的。”我对星星说,“你经常见过那个东西,要好好猜哎!”
“那你出吧!”星星的兴奋劲依然没有减退。
“一个木杆杆,一头削尖尖,学习写字来用它,小朋友们离不了”
“我知道”星星含笑地看着我。“是不是笔。”星星轻轻地把“笔”这个字说出来,好象是怕说错了出现遗憾,又好象是要慢慢地回味一下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
“对哎!”我大声地说。
“爸爸,你再出一个哎!”星星显得意犹未尽。
于是,我又现编了几个生活谜语:一个方盒子,里面人儿多,唱歌又跳舞,看着多高兴(电视);两根竹棍棍,个头一般长,吃饭离不了,用它来夹菜(筷子);一个大圈圈,围着身子转,身子使劲扭,圈子落不下(呼啦圈);两排小战士,上下密密站,用它嚼饭菜,食物才消化(牙齿)……其中,大部分星星都猜出来了。毫无疑问,用猜谜语的办法来开发星星的智力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对培养她的想象力很有帮助。特别是让她较早地感知对偶、比喻、象征、幽默等修辞手法,这就为以后的阅读和作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让人高兴的是,猜谜语这种智力游戏好象并没有使星星感到一种学习的紧张和压力,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当然,以后我们还要引导星星自编谜语。如果那样,猜谜语这种智力活动才算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星星在幼儿园听老师讲了一个叫《小铃铛》的故事:
小猫有一只亮晶晶的、圆圆的、戴在脖子上会叮当叮当响的铃铛……
有一天下午,星星想到她外公、外婆那边去耍。在路上,李雪莹对星星说:“我们过去敲门,如果外婆在睡觉,我们就不进去哎”
“现在天亮晶晶的,”星星不解地问,“啷个还在睡觉哎?”
到了星星外婆那边,李雪莹就去给她妈洗衣服,星星在一边自己耍。耍着耍着,星星突然对李雪莹说:“妈妈,你象一个牛。”
“你说我象一个牛,”李雪莹笑了笑说,“我啷个象一个牛哎?”
“老师说的,”星星解释说,“劳动就是牛。”
原来,李雪莹以为星星说她象牛,只是看到她洗衣服时弯腰躬背的外形,从而产生出的一种形象思维,想不到星星还是用的鲁迅的“孺子牛”这个“比喻牛”呢。
“我象牛,”李雪莹逗星星说,“那你象什么呢?”
“我象一个狗,”星星笑着说,“我爱耍哎!”
李雪莹和星星都觉得很有趣,就“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看来,星星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
李雪莹把这个新闻告诉了母亲。
“你说哎,”星星外婆也逗星星,“你是当一个牛好呢,还是当一个狗好哎?”
星星不知道怎样来回答,她憨态可掬地望着她外婆,傻笑着不说话。
有一天下午,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就电闪雷鸣地下起雷阵雨来。雨大颗大颗地从天上落下来,打在地上,打在屋瓦上,打在玻璃上“噼噼叭叭”地响,这种自然现象也引起了在楼梯口玩耍的小朋友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停止正在做的游戏,望着天空密密麻麻的雨点欢呼起来。
“下雨了,下雨了!”一个小朋友首先欢呼起来。
“下雨了,下雨了!”另外的小朋友也齐声附和。
大喊了一阵,子鹃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下恁个大的雨,”她问小朋友,“我妈妈啷个回来呢?”
“她打伞回来噻!”星星随口而答。
“但是,她没有带伞去哎!”子鹃瞪大眼睛说。
星星把头一抬,说:“她可以找别人借哎!”
“别人也要打伞哎!”子鹃对星星的解释并不满意。
星星说:“等雨停了再回来噻!”
子鹃说:“万一雨不停呢?”
星星说:“那就给她送伞去噻!”
子鹃说:“哪个给她送去呢?”
星星说:“你爸爸哎!”
“我回去叫爸爸给妈妈送伞!”说着,子鹃就跑回家去了
星星见子鹃回家了,她也回到家里来。
“爸爸,”星星问我,“下恁个大的雨,爷爷啷个回来呢?”
这个时候星星就变成了子鹃,她把刚才子鹃的问题一一向我提出来。但大人的思路和小孩子的思路必定不一样。
“这是雷阵雨,”我解释说,“虽然现在落得很大,但落一会儿就要停。”
“爷爷等雨停了才回来哎!”星星帮我说出了答案。
“如果这雨万一不停,”我又接到子鹃的思路上,“一直这样落,落到明天,爷爷啷个回来呢?”
星星还是说出了送伞的答案。
“但是,我们不知道爷爷在哪个茶馆打牌哎!”
“奶奶知道!”星星可是讲实事求是的。
“今天爷爷去他经常去的那个茶馆,”我继续设问,“一看,没有位子了,他就一个人去了另外一个茶馆,奶奶以前也没有去过。”
要让问题继续发展下去,这对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对星星就越来越难了。现在星星自己也肯定感觉到这已经不是单纯地自由交谈了,而是一种专门设计的智力锻炼。也许是习惯使然吧,这时候星星的思维反而有点抑制了。想了一阵,星星终于没有把办法想出来;看得出来,到后来,星星的注意力已经开小差了。
这段时间李雪莹觉得星星的语言没有进步,我好象也有这种感觉。其实,这也很正常。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固有节律,轻重缓急、大小快慢都是交替出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打个比方,就象星星的身体变化一样,她长高没有呢?肯定是长高了,但我们每天看着她,却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细想起来,星星的语言能力还是有所长进的,这种长进可能主要表现在修辞和对话上。她的对话已经从一句、两句单枪独斗,开始向思路甚至套路上发展;在修辞上,一方面星星已经能够运用象比喻这样的修辞手法了。另一方面,她的运用又不是很准确、很稳定的,但这毕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活动。
有人把语言表达能力比喻成人生的一块敲门砖,不知星星的这块敲门砖最后会锻烧成何等品质。
四十二 六六大顺
六六大顺
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星星显得很兴奋,脱了衣服后她不躺下睡觉,而是在床上跑来跑去。
“星星,我们来讲故事。”李雪莹想通过这个办法让她安静下来。
“不搞哎!”星星一口回绝。星星平时是很想听李雪莹讲故事的,但她现在耍得正来劲,对李雪莹的提议根本不屑一顾。
“我讲两个故事,爸爸也讲两个故事,你只讲一个故事,行不行?”李雪莹又给出优惠条件。
星星还是不予理睬。
“妈妈讲两个故事,”我突然来了灵感,我想利用李雪莹无意中出的一个计算题来辅导一下星星的计算。“爸爸再讲2个故事,星星又讲1个故事,一共讲了多少个故事呢?”
李雪莹也马上领会了我的意图,又把这个问题给星星重说了一遍。在我们的督促鼓励下,星星终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开始思考。
“一共是5个故事。”星星想了想说。
“如果妈妈讲1个故事,”我继续设问,“爸爸讲3个故事,星星讲2个故事,大家一共讲了多少个故事呢?”
“6个。”星星想了有半分钟,终于说出了正确答案。
开始我还担心星星顺着“5个”就猜到“6个”,但是看得出来,星星想出这个答案是动了脑筋的。星星数数已经相当熟练了,如果是猜,哪里还用得了半分钟,一口就说出来了。
我辅导完了以后,李雪莹又换了一种题型来考星星。
“你早上去买了6个米粑回来,”李雪莹开始出题,“拿来星星和妈妈两个人吃,两个人要吃一样多,一个人可以吃多少个呢?”
“3个。”星星一下就说出了正确答案。
“星星还是去买了6个米粑,”李雪莹又继续把这道题进行延伸,“拿来爸爸、妈妈、星星三个人吃,大家吃的也要一样多,每个人能够吃多少个呢?”
星星想了一下,好象在哪里遇到了一点障碍。这样,李雪莹就伸出6根手指头来帮助星星思考。
“2个。”借助手指的帮忙,星星很快“看出”了答案。
在李雪莹问题的基础上,我也想到了一个题型。
“你这次买的米粑只有5个,”我开始设问,“拿来妈妈和星星两个人吃,一个人吃几个呢?”
刚才李雪莹出的问题都是可以进行平分的,但这个题却不能够进行平分,不知道星星能不能把这个难点攻克掉。我出题后,李雪莹还是伸出5个指头帮助星星思考。
“我吃两个米粑,剩下的3个米粑妈妈吃。”星星很快地说。星星现在还不能够理解余数的概念,但她的答案无懈可击,看来还是没有把星星难住。
“星星,你还有孝心哎,”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了星星,“你还知道让妈妈多吃一个哎!”
以后,我们又想了不同的问题来考星星,但6以内的加减法基本都难不住她。
星星的计算能力又向前推进了一个数。
“六六大顺!”
我想到了这句俗语。
“我们要抓紧时间让星星认识7、8、9、10,”我给李雪莹打气说,“争取在两、三个月内征服1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那样
“满十满载!”
又一句俗语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近一个星期以来,我发现星星晚上睡觉睡得不是很踏实,睡着睡着就迷迷糊糊地满床乱爬,有时侯嘴里还“哼哼”两声。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星星醒了。她用手抓了一会儿屁股,可能是把屁股抓伤了。
“妈妈,屁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