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楚汉 >

第12部分

楚汉-第12部分

小说: 楚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金铜剑,全长三尺八寸,由铜铁合金打造,乃是我九江郡著名铸剑大师,烈元子大师所铸。”见林跃有些发呆,刘真有些不耐烦的将剑塞到林跃手上。心中不停埋怨自己族兄,如此好剑,自己都不让碰,竟要将它送与眼前这小白脸,实在有些暴殄天物。

    怕林跃不知晓其剑珍贵,用这剑干一些蠢事,刘真又道:“这烈元子大师,本是原吴国铸剑世家,其祖传淬火练剑之法举世无双,铸成的宝剑可削铁如泥。此剑乃是我兄长平日珍藏,如今特意赠与你,希望你善用之!”

    “谢县尊大人厚爱,跃一定不负所望!”林跃听得此剑不凡,忙伸手接过。合金长剑刚抓住,林跃便觉入手一阵冰凉,并且异常沉重,虽然剑身整体看起来扁平修长,但也足有二十来斤。

    银灰色的剑身上,因淬火形成的暗花纹理,使得长剑一眼看下去格外古朴。听刚才刘真那般赞扬,林跃也升起一丝好奇之心。随即,暗自运气,将部分气力汇于指尖,在这剑身一侧用力弹下。

    “咚”剧烈的清鸣声响起,剑身一阵颤动。靠得最近的刘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响声,震得耳膜一阵疼痛,胸口处好像也被巨石所压,一时间有些喘不上气。当下心中大骇,没想到,看似普通的林跃,只是微微露出的一手,便有如此雷霆之势,连忙打消了轻视林跃之心,看着林跃的眼神也由不屑转而敬畏。

    在远处集合的数百官兵,也被这边突然爆鸣的龙吟声,也都弄得惊疑不定。但碍于县尉之令又都不敢过来,直好都站在原处,纷纷向着这边张望。然而,一心沉醉其中的林跃却毫无察觉,刚刚这一击,自己可是使了十成气力,如果是没有锻制过的生铁,恐怕会一下折断。

    当然,就算是青铜制器,打造的这么薄,经林跃一击也要弯折。所以,林跃在赞叹好剑的同时,也不禁疑惑,这秦朝的兵器按理说应该由青铜所铸,但今日所得之剑和上次与群匪搏斗时对方所用的钢剑,都打消了林跃对青铜兵器之说的认识,这一发现让林跃有些疑惑,难道是自己历史知识记错了?

第二十章 祭神

    也不怪林跃疑惑,其实包括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春秋战国再到秦朝,用的都是青铜铸造的兵器,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冶铁技术,不过当时铁器业才刚刚起步,技术尚不发达,远不能与已经趋于成熟的冶铜业相比,所以大部分诸侯国还是以青铜器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春秋后期,冶金技术越是发达,有些国家在锻造之时,甚至可以控制兵器中每种金属的含量。比如当时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两国,甚至发明了炒钢这一炼钢技术,‘吴钩’也因此成了后世宝剑的代名词。

    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到了战国,战争频繁、规模扩大,铁兵器也日益普遍使用。战国晚期铁兵器已成为大量使用的重要兵器。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为了推广铁制兵器,更是下令,收缴全国范围内的铜制兵器,集中送到咸阳销毁,铸成十二尊重达三十四万斤的铜人,屹立于阿房宫外。

    军队作战及民间刀剑,一律使用铁器,只有少数用作扮饰的配剑,才由青铜所铸,可见当时铁器已经成为主流。可怜林跃还以为自己记错了历史,后来经刘庸政解释,方才恍然大悟。

    一路上,林跃不停地向刘庸政了解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在他看来,现在所了解的每一份,那可是后世学者专家们,挖再多古墓也挖不出来的。索性这一路上也有些时间,刘庸政倒也没拒绝,尽量为林跃解答。

    这次的受灾地点在祁阳城的东部,一共两乡八村,近两千人,这无疑对祁阳县是个重创。这其中还有大多数村民,是县府中部分官兵的亲人好友。当所有人在刘庸政带领下,来到灾区现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这惨景所震,默默的说不出话来。

    林跃他们所处的,是一块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从这里望去,山坡下面几个受灾村庄可以尽收眼底。只见原本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园,此刻变成了一片惨白,大片大片的房屋被冲毁。洪水过后,入眼处全是被晒干涸的淤泥河沙,毫无半分生命迹象,唯有这些废墟中传来的阵阵哭声,隐隐的揪人心肺。

    在科技水平极度落后的古代,尤其是先秦,那时候村中的房舍都为土木搭建,最多也就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一旦遇到水患之类的灾害,那都是致命的打击。

    看着眼前的惨景,刘庸政僵硬的转过头,用那近乎咆哮的声音,对着身后一个个低头不语的官兵嘶吼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给我下去救人,快去!”

    “诺”

    刘真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见自己这族兄发这么大的火,就连上次遇刺,他也只是恼怒而已。谁知,今天在看到这灾后景象,他竟会如此暴怒,忙应声领命,转头叮嘱林跃,让他保护好刘庸政后,才连赶带推的催促着县府官兵,让他们到村中帮忙救援。

    在古代百姓的眼中,洪水无异于这山中猛兽,故有洪水猛兽一说。原因是这古代发大水,基本上都是江河决堤而形成的,到没有后世的积水之说。一般情况下,洪水都是瞬间倾泻而下,然后又瞬间流往四处,或再次汇入下游河湖之中,或是积涝于万顷良田之上。

    所以,这些村庄虽然是昨晚发生的山洪,但是等到隔日刘庸政赶到时,大水早已褪去,只留下一副破败不堪的模样。见所有官兵都已三四人一组的分配到个个村落帮忙,刘庸政这才有些萧然的对林跃道:“我们也下去吧,去乡里了解了解情况。”

    见刘庸政先行一步,林跃也顾不得多做考虑,快步跟了上去。现在他的任务就是保护刘庸政安全,至于解救灾民等问题,尚不属林跃的工作范围。并不是林跃无情,而是这里实在太过混乱,难民、医师、官兵、劳卒等等,各式各样的人物都聚集在这里。

    虽说他们都是参与救援的,但又有谁能保证,这些人都没有暗害县令的心思呢。须知,如果这一切真如林跃所推断的那样,是有人想要陷害刘庸政,故意而为之的。那么现在,刘庸政来灾区参与救援,这就为对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暗杀时机,这时候的刘庸政是相当危险的。

    一时间,林跃陡然握紧手中长剑,虽然满脸平静,可是整个人的心神,却是在时时刻刻观察周边人员的一举一动,若有发现一丝异样,林跃会当即给以斩杀。毕竟现在刘庸政是他在秦朝的唯一靠山,后面的路子缺了他可万万不行,所以林跃现在是把刘庸政挡着宝贝一样护着。不知道,林跃这番想法,若是让刘庸政得知又会做何感想。

    县令亲自参与灾后工作,这当地负责人又怎会不知呢。刘庸政刚刚走入村中,只见不远处,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朝刘庸政疾步赶来。一到刘庸政跟前,便颤巍巍的准备下跪礼拜,到时刘庸政有些不忍心,忙虚扶一把老头,道:“李老不比多礼,起来吧!”

    “谢大人!”见刘庸政免了自己的跪礼,这被称为李老的老头也不坚持,便象征性拱了拱手。人老了,手脚本来就不好使,在经过昨晚一场洪水,虽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但这受惊却是在所难免,吓得老人到现在手脚都在发抖。

    听完接下来刘庸政和李老的对话,林跃才知道,原来面前这个走路都不怎么稳当的老头,就是这个乡的啬夫,也就是所谓乡长。而他屁股后面跟的一大群保镖,也并不是真的保镖,而是这乡里的游徼、亭长一类地方官员。

    看到这,林跃心中一阵冷笑,不愧是些有本事的人,这整个乡都被淹了,难民无数。倒是这些所谓的吏员,竟个个都安然无事,一个个衣服整洁干净的,怎么看都不像是经历了救援工作的样子。

    当然,刘庸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遂绷着脸,对着李老身后的十多人,道:“你们还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去帮忙救援。”

    “诺…”本以为跟着李老就,可以躲过苦力的众吏员,那只会被突然出现的刘县令逮个正着,一个个垂头丧气的领命离了去,只剩下李老一人走在刘庸政面前,为他带路。

    一段路走下来,不停有路人看到刘庸政下拜,林跃也不时提高警惕,好在并无危险分子,刚刚走到那段决堤的河口,一阵哭喊声便从上游处传来,听的刘庸政眉头直皱。

    “李老,你可知前方何人哭泣?”扯了扯前面李老的衣服,刘庸政问道。

    那个被称做李老的啬夫只顾低头走路,哪想到县令突然会问自己话儿,茫然的抬头凝视了上游一会儿,这才有些随意道:“没什么,只是上游口,有位大巫在那里作法祭神,大人不必挂怀。”

    “祭神,祭什么神?”林跃心中打了个突,也不顾尊卑之分,脱口问道。

    李老有些不满的看着林跃,心想你这小子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礼,正要开口训斥。但见刘庸政也满脸疑惑,这才压下心思,道:“当然祭的是这鄱水水神,听那大巫所说,昨日夜里鄱水下游发生洪灾,便是那水神发怒。唯一的法子,就是今日正午时分,需要在鄱水上游处祭得童男童女各一人,方可平息这水神之怒,唯有这样,水患才不会再次发生!”

第二十一章 巨兽

    远古时代,在科学不发达,认识水平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因为不能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于是人们就萌发了一种决定人类命运的“天命观”。当时的人每当遇有大事都请巫师来祈祷求神,希望通过神灵的帮助,能够占卜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他们通常使用的动物骨甲一类的道具,这也就是甲骨文的由来。

    而巫师是当时部落中,最高的知识分子,是精神文化的权威,是教育、艺术、科学的掌管者和传授者。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演变中,巫师这一神秘群体,一直起到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巫师逐渐分成两个派别,方士和巫师。

    然而大部分方士脱离巫师,寻求炼丹升仙之道。只留下一小部分的巫师,虽然他们也坚守着驱神避鬼的本业,却也无法恢复过去的辉煌。由于巫师群体的逐渐没落,也给了大量滥竽充数的投机分子机会,从而导致巫师的整体质量下降,一时间巫师在官方销声匿迹,只有小部分游荡于边远的地方。

    正巧,这次让林跃撞见的就是其中一支,林跃在请得刘庸政同意后,三人绕过前方河段,顺着堤坝走到上游口处。这时候河口处已经为了上百号村民,有本村的,也有其他村子慕名来观望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河岸边,那个简易的祭台上。

    只闻一声底气十足的怪叫声,祭台中间,一个面带油彩面具,身披巫褂长袍的巫师。一面手舞足蹈的,围绕着祭台中间的一口大鼎乱跳,口中还在叽里咕噜的念念有词。如此奇怪的仪式,看的刘庸政眉头直皱,他好歹也是读过书,明事理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之说。

    但四面望去,所有的村民,甚至是身边的李老都显得虔诚无比,刘庸政随即也就压下了驱散这种仪式的心思。毕竟这里村民众多,自己身边如今也只有林跃一人,还是不要惹出些事端得好,免得到时候引起混乱,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反倒是林跃看的颇有些兴致,他要看看这个所谓的大巫,到底能做出场怎样神奇的法事。深受后世科学常识的熏陶,一时玩心大起的林跃,很想亲手用自己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来帮助这里村民破除迷信,遂一声不响的看着祭台中间,那个大跳‘神舞’的巫师。

    估计是跳了半天有些累了,那巫师一把抄起盛满鸡血的大海碗,又用手抓了一把香灰和一把糯米撒入其中。接着说了些估计连他都听不懂的咒语,最后发出声如动物般长嚎,顺带将碗中的鸡血洒向奔腾不息的江水中。

    紫红色的鸡血在激流的冲荡下,瞬间溶入水中扩散开来,顿时水面飘散着一丝淡淡的红色。不只是怎么回事,原本还顺流而下江水,忽然间一阵急促的波动,好像是有什么巨大的生物在水下活动,搅得水面一阵不平静,巨大的lang花不停地在水面掀起。

    河岸边,居近的一些村民看到这异象后,都吓得手足具软,成片的趴倒在地上。他们可是亲眼看到了,这鄱水河神的身影,哪怕只是微微一动,就有如此大的能量。这一刻,村民们那还会存有半分不信或是不敬之心呢,一一个都战战兢兢的趴在地上,唯恐这水神再次发怒,将自己这些人都倦了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