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57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5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关东联盟瓦解之前,自己一定要去会会他们。否则,等各路诸侯做鸟兽散了,再想这么大规模的攫取愉悦点,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呢?

    听说要去虎牢关战吕布,秦琼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将手指关节攥的啪啪作响:“久闻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次去中原,某一定要和吕布分个高低,也要让我的‘忽雷驳’与这厮的赤兔马分个高下!”

    “叔宝将军不可大意,这吕布威震天下,诸侯退避,群将胆寒,想来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决不可力战,只能智取!”刘伯温手摇羽扇,小心谨慎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哈哈……军师多虑了!”

    秦琼爽朗的一笑,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在琼看来,关东联军之中能称的上猛将的也就只有河北双雄颜良与文丑,还有江东猛虎孙坚,其他人都是插标卖首之辈,不值一提也!”

    对于秦琼所言,刘辩并没有吱声。

    现在的桃园三兄弟还没有显山露水,论名气不一定比廖化大,更不用提只是公孙瓒麾下一介偏将的白马赵子龙了。秦琼不知道他们的实力,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到了战场之上,自己再提醒秦琼多加注意就是了。

    经过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军议,在文武幕僚的群策群议之下,经过刘辩的拍板,最终达成了进军中原,会盟关东诸侯的战略。主意拿定了,接下来就是兵力部署。

    刘辩的兵力布置如下,目前在吴县屯驻了两万七千人马,在金陵屯驻了七千人,合两郡之兵力总计三万四千人。在与刘繇关系恶化的情况下,肯定不能倾巢而出,至少得留下与刘繇军相当的兵力防御疆土,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又与众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建业郡的兵马不动,由穆桂英与廖化继续统领,负责整个建业郡的防御。从吴郡的人马中抽调两万人渡江北上中原,剩下的七千人留下来拱卫吴郡。

    在刘辩与刘伯温看来,虽然吴郡、建业两地的局部兵力不及刘繇,但在总兵力上却能与之持平,足以抵消刘繇军的威胁。

    更何况,在丹阳的西、南两个方向还有甘宁、李严的接近两万人马,如果刘繇胆敢轻举妄动,就算主力大军在中原未还,剩下的人马也完全有能力将刘繇围而歼之,只要刘繇有胆量敢主动挑起战事!

    为了让各郡人马接受统一调度,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刘辩又发布一道诏令,任命穆桂英为镇军中郎将、大都督,持节总督建业、吴郡、豫章、鄱阳四郡的所有人马,自偏将以下,有权先斩后奏。

    身为君主却要跑去前线打仗,后方必须交给最可靠的人,目前来说,还有谁能比穆桂英更让刘辩信任?

    当然,穆桂英也的确有统率三军的能力,这也能让刘辩拍着胸膛,大言不惭的说一声“举贤不避亲”。

    一番调度之后,大的战略框架算是完成了,唯一让刘辩有些担忧的是吴郡的防御。

    狄仁杰的治国才能没的说,但在统兵上就稍微差了一些,而李元芳也只是个辅助性的人才,显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将才。在孙氏一族心生怨恨的情况下,在与刘繇渐生嫌隙的情况下,吴郡的防御容不得一丝马虎。

    扫视了一下两侧的武将,秦琼、魏延、周泰、花荣、凌操一共五人,甚至把卫疆也算上,不过才六个人。况且凌操、卫疆都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甚至周泰和花荣都不具备,应该留下谁来统兵,协助狄仁杰防御吴郡呢?

    “留下魏延还是秦琼呢?”

    刘辩双目微闭,陷入了沉思。

    这趟去中原,可不比打山越、攻严白虎,无论是硬扛西凉军,还是与诸侯发生了冲突,都是一等一的硬仗,到时候还要依靠秦琼与魏延呢,留下谁都会削弱本方的实力,但是不留下一个守卫吴郡,又让人不放心,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刘辩陷入两难之时,守门的侍卫突然来报:“启禀殿下,有人自冀州而来求见,请大王示下?”

    “自冀州而来?”刘辩的双眸顿时一亮,“来的何人?”

    (感谢david8022、啊测尽快吧v、重名再重名、幻墨沉砂、看没完等同学的打赏。最后对那些动辄就往绿帽方向思考的同学我也是无力吐槽了,根据科学研究,这种心理的是不自信的表现。你可以想到袁术会用何太后与唐姬来要挟猪脚,然后达成某项交易条件,我就不明白了为何非要钻进绿帽里面不出来?

    董卓、袁术再不济,也是一方诸侯,算得上有政治细胞的人,你们以为这样的枭雄见了女人就不顾后果的就向上扑吗?何太后再不济也是当朝太后,哪个诸侯做事不掂量一下后果,身为一方诸侯,难道缺女人吗?非得端起屎盆子来向自己头上扣?照你们这种逻辑,猪脚啥也别干了,万一出去的时候,自己的女人和属下**,不又戴绿帽了吗?最后吼一嗓子,求票!)

八十四 天下大儒() 
“启禀殿下,来人自称前左中郎将,卢植卢大人,说是看了黄太尉的书信之后,特来投奔殿下!”

    侍卫站在堂下,拱手施礼,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来的原来是卢植大人,快请!”

    正在为无人可用而烦恼,这卢植就像及时雨一样的到来,刘辩顿时笑逐颜开。

    卢植虽然只是一介儒士,但统兵能力绝不是吹出来的,乃是汉末征讨黄巾的三大名将,用兵能力不在皇甫嵩、朱儁之下,倘若有卢植坐镇吴郡,当保无虞。

    而且,这卢植的名气也不在黄琬之下,虽然职位不及,但因为是大儒马融的徒弟,名动天下的儒学大师郑玄的师兄,自身的学问造诣也是炉火纯青,同样也是蜚声四海,人尽皆知。

    远的不说,就单说卢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雄霸北方,率领着“白马义从”让乌桓、鲜卑、匈奴等部落闻风丧胆的公孙瓒,另一个就是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玄德。能够培育出这样的学生,老师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好啊,卢植来得好,这趟中原之行,肯定会遇上公孙瓒和刘备,不如让卢植修书一封,和这二人拉拉关系,说不定能够收为已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辩的笑容越发灿烂了起来,挥手喊住了刚刚转身的侍卫,“算了,还是寡人率领文武亲自出迎吧!”

    之前陆康不是说过嘛,倘若没有名臣重吏的拥戴,就算自己称王称帝了,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再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僭越叛逆,所以刘辩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名正言顺起来。

    这几个月以来,因为黄琬的加入,已经让刘辩的小朝廷看起来有模有样,现在又来了一个曾经位居中郎将的名臣卢植,更会给江东的政权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场的众人都听过卢植的大名,不仅佩服他的用兵,更加钦佩他的学问与人品,听弘农王说要亲自出迎,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当下刘辩在前,众文武随后,一道迎出了府邸。

    淅淅沥沥的春雨依然下个不停,一身蓑衣的卢植牵了一匹瘦马,在两个随从的陪同下,静静的站在府邸门前等候。

    虽然他的年龄和黄琬相仿,但看上去却比黄琬苍老的多,一面是眼见黄巾余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面又为董卓欺君罔上把持朝纲而痛心疾首,眼看大汉江山渐有坍塌之势,却恨自己无力回天,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能力,痛心疾首之下,日渐憔悴。

    “卢卿,千里迢迢,一路奔波,让你受苦了!”

    刚刚迈过门槛,刘辩就大踏步上前,把手里的雨伞撑在卢植头顶,动情的寒暄了一声。

    “呀……竟然是殿下,竟然长得这般雄壮不凡了?倒是老臣眼拙!”

    对于长高了一头多,比自己还要高一些的弘农王,卢植第一眼竟然没有认出来,直到刘辩开口寒暄之时,方才恍然顿悟。

    说着话,跪倒在雨水之中,老泪横流,哭诉道:“眼见殿下渐有王者气概,在逆境之中奋起,创下如此基业,老臣深感欣慰!想起当日董卓欺君罔上,强废殿下帝号,而臣等却只能苟且性命,不能阻止,实在是诚惶诚恐,无颜见先帝与殿下也!”

    刘辩急忙把卢植从雨水之中扶起,同样垂泪道:“卢卿莫悲,董贼残暴,视百官之命如同草芥,众卿明哲保身正是聪明之举,寡人从未有过怨恨。你看孤这不是吉人天相,在江东又建立了一番基业吗?去岁有黄卿来投,今日又有卢卿来辅佐寡人,重振汉室河山,指日可待!”

    “殿下英武,如此年纪便能做出此等成绩,便是高祖重生只恐也不及也,你我君臣既然重逢,植就算拼却老命,也要再把殿下送上天子宝座!”

    在刘辩的搀扶之下,卢植这才颤巍巍的起身,一边擦拭泪痕,一边表明忠君之意。

    当下,刘辩身后的众文武俱都上前与卢植相见,方才簇拥着弘农王与卢植一起进了府邸,一边在雨中步行,一边询问卢植的近况。

    自从去岁黄琬离京之后,卢植也随即被董卓罢官下野,唯恐董卓加害自己,卢植连家眷都不曾带,便单骑走小道直奔故土涿郡而去。

    听说卢植悄悄离京,李儒大惊失色,也不请示董卓,直接派了一名校尉带了数百骑沿着驿道追拿卢植,只要撵上,不管是否回来,直管乱刀砍杀便是。幸亏卢植走了小道,方才躲过一劫。

    校尉追了数日,没能追上,返回洛阳禀报李儒。李儒又派人去卢植府上捉拿家眷,方才知道卢植家眷在这几天里弃了家中辎重,只带了细软悄悄的出了洛阳城,不知何处去了。李儒虽然气的捶胸顿足,但却只能无可奈何。

    卢植离开了洛阳之后,唯恐董卓的心腹到故土寻仇,也不敢直接回老家,而是到了邺城一个故友的家中住了两个多月。派人悄悄的到涿郡老家打探,确定没有异常之后才返回了老家。

    黄琬与卢植私交甚笃,送信的使者动身之前就已经做了叮嘱,倘若在洛阳找不到人,便去他的涿郡老家等候,多则半年少则俩月,卢植必然返家。

    使者按照黄琬的吩咐,在卢植古宅所在地守株待兔般待了两个多月,终于把卢植盼了回来,送上黄琬的书信,才有了卢植今天的吴郡之行。

    看看天色已近中午,刘辩吩咐设宴款待卢植,众文武作陪,并且于席间宣布卢植官复中郎将之位,统率吴县的七千驻军拱卫吴郡。狄仁杰负责政事,卢植统掌兵权,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筵席过后,刘辩又对卢植道:“卢卿乃是天下大儒,在儒学上的造诣炉火纯青,想必学生遍布天下吧?”

    “殿下过奖了,植只是稍有成就而已,岂敢自称大儒!”

    卢植拱手谦虚了一句,“比之师弟郑玄、蔡邕、马日磾等人,植自叹不如。植师弟郑玄的学生才当真称得上遍布天下,多达数千人,而卢植所授业的学生,不过三五百人也!”

    郑玄的大名,刘辩也听说过,此人在儒家的历史上算得上占有一席之地,北海高密人,字康成。乃是东汉末年头号大儒,在唐宋年间更是备受推崇,将郑玄列入“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郑玄这样的儒学大家拥有数千弟子,刘辩并不意外,但一直从政的卢植竟然还有四五百学生,这就让刘辩有些意外了。弟子多了,意味着刘备和公孙瓒只是其中的一员,关系或许就不是很亲密了,这样的话,卢植手书的效果恐怕就会打些折扣。

    但不管怎么说,有熟人的书信总比干巴巴的拉关系好,所以刘辩还是打算让卢植修书一封,就算不能把公孙瓒和刘备招过来,套套近乎,日后好相见也是好的。

    “听闻北平太守公孙瓒乃是卢卿的学生?”

    公孙瓒现在已经是诸侯之中的实力派,刘辩听说过他的名字并不奇怪,所以卢植也没有感到意外,拱手道:“正是,公孙伯圭曾经跟着微臣研习过儒道。”

    刘辩点点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那平原太守刘玄德也是卢卿的学生吧?”

    听到刘辩提起刘备的名字,卢植就有些吃惊了,“殿下竟然知道玄德的名字?”

    “听斥候提起过,说这刘玄德正跟着公孙瓒讨伐董卓,而且都是卢卿的学生,所以随口问问。”刘辩笑笑,做出一副随意聊聊的样子。

    卢植拱手道:“殿下的消息当真灵通,微臣竟然不知道此事!这刘玄德的确也是植的学生,自四五年前被十常侍陷害下狱,在路途中巧遇一面,自此再未谋面。”

    刘辩点点头:“寡人这次率部赴中原,必然会与公孙伯圭、刘玄德等人谋面,卢卿可以修书一封,孤给你捎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