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场红人秘笈]玄机 >

第26部分

[官场红人秘笈]玄机-第26部分

小说: [官场红人秘笈]玄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认为,要能成军打仗、有所作为,起码得由一万人左右。这是他确立的一个目标,规模能不能再大一些,取决于他的决心,也取决于所筹粮饷、所获装备的数量。湘军的编制是由曾国藩拍板定案的:以营为基本制度,每营五百人,分前、后、左、右、中五哨,每哨又分为五棚。营官上面,有分管数营的分统;分统上头,又有自主一路的统领;统领上级,是分管一方的统帅;统帅之上,是统率全军的大帅;大帅就由缔造者曾国藩担任。而绿营的建制是由清廷确定的,不能随便改变。当时除东三省不设绿营外,其他地区以一省或数省为军区,军区的最高长官是文职出身的总督或巡抚。一省之内分若干镇,每镇由总兵统率。镇下设营。全国绿营员额六十万左右。清朝正规军八旗兵、绿营兵,后勤供给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在中央由户部、兵部统一负责,在地方由各省布政司统一负责。湘军是在办团练的幌子下招募成军的,而办团练是朝廷在乱世之时的无奈之举,涉及粮饷问题,户部、兵部也好,布政司也好,当然不会统一供给,只能凭团练大臣各显神通去募捐。曾国藩曾说:“此时天下大乱,吾辈行军,必须亲自筹饷,不可仰食他人。”湘军的月饷标准由曾国藩自定。当时绿营兵月饷与行粮加起来,折合白银四两多一点。曾国藩找一些勇丁调查之后,了解到他们一年收入大约有十多两银子。按照当兵之人收入应多于种田农夫三四倍的原则,他确定湘军正勇的月饷为四两二钱白银。这个标准,名义上正好低于绿营兵战时月饷和行粮之和,不会给人以练勇之饷高于正规军的口实。曾国藩很巧妙,看上去他定的发饷标准稍低于绿营兵,实际上高于绿营兵,因为当时国库空虚,加之层层克扣,绿营兵发饷往往不足应发总数的二三成。曾氏湘军为了维持局面,筹饷办法花样百出,共开辟捐输、运饷盐、兴厘金、拨丁漕、请协济、提关税、收杂捐七条途径。湘军从编练成军到后来发展壮大为十二万人,十二年间所耗军费白银三千万两,均自筹解决,没有让朝廷增添负担。但是,有一利必生一弊。军额自定、粮饷自筹,加上将必亲选、兵必自募,导致湘军上下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兵为将有,不效忠朝廷而效忠上级,为后来军阀割据埋下祸根。                  
扶倾定危(8) 
高冕  
特点之四,对士兵的控制管理更加严密。湘军“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性、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其好处在于,士兵都是知根知底之人,他们对家室妻子有依恋之情,进入军营能够服从上级管理调遣,回家探亲时由知县、团总、户长进行督察,如果出现私逃,只要营官、将领禀告士兵所在省份,按照户籍查找,很快就能将他捉拿回来。绿营兵就不一样了,管理很不严密,有很多冒名吃饷之人,枪炮一响,脚底抹油,这些逃兵往往很难捉拿回来。湘军由于不是正规军,兵籍掌握在官将手中,听命于管辖他们的总督、巡抚,打起仗来需要用兵之时,即使调用一兵、一卒、一糈,朝廷都要仰仗于总督、巡抚。发展到晚清,出现总督、巡抚专政的局势。 
曾国藩深知,严格的纪律、良好的军民关系对一支军队极为的重要。他说:“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兵法千言万语,一言以蔽之曰:爱民。”因此,他非常重视劝导官兵严守军纪、爱护百姓。他借用当时最流行的莲花闹歌词,用白话诗体裁,创作了一首朗朗上口、深入浅出、便于诵记的《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 
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做主。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 
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破墙上树。 
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走帐房。 
莫进城市占店铺,莫向乡间借村庄。 
人有小事莫喧哗,人不躲路莫挤他。 
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哭嚎不安居。 
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 
从中地保又讹钱,分派各团与各部。 
鸡飞狗走都吓倒,塘里吓死几条鱼。 
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女。 
邀些地痞做伙计,买些烧酒同喝醉。 
逢着百姓就要打,遇着店家就发气。 
可怜百姓打出血,吃了大亏不敢说。 
生怕老将不自在,这要出钱去赔罪。 
要得百姓稍安静,先要兵勇听号令。 
陆军不许乱出营,水军不许岸上行。 
在家皆是做良民,出来当兵也是人。 
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 
官兵不抢贼匪抢,官兵不淫贼匪淫。 
若是官兵也淫抢,便同贼匪一条心。 
官兵与贼不分明,到处传出丑名声。 
百姓听得就心酸,上司听得皱眉尖。 
上司不肯发粮饷,百姓不肯买米盐。 
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我的军士跟我走,多年在外名声好。 
如今百姓更穷困,愿我士兵听教训。 
军士与民共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人又和。 
不久,曾国藩根据带兵打仗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用能歌易诵的歌曲形式,对水、陆两师治军、作战方针原则及必须遵守的纪律,分别作出明确规定。他创作的《水师得胜歌》歌词如下: 
三军听我苦口说,教你水战真秘诀。 
第一船上要洁净,全仗神灵保性命。 
早晚烧香扫灰尘,敬奉江神与炮神。 
第二湾船要稀松,时时防火又防风。 
打仗也要去得稀,切莫拥挤吃大亏。 
第三军器要整齐,船板莫沾半点泥。 
牛皮圈子挂浆桩,打湿水絮封药箱。 
群子包包要缠紧,大子个个要合膛。 
抬枪磨得干干净,大炮洗得溜溜光。 
第四军中要肃静,大喊大叫须严禁。 
半夜惊营莫急躁,探听贼情莫乱报。 
切莫乱打锣和鼓,亦莫乱放枪和炮。 
第五打仗不要慌,老手心中有主张。 
新手放炮总不准,看来也得打得蠢。 
远远放炮不进当,看来本事也平常。 
若是好汉打得近,越近贼船越有劲。 
第六水师要演操,兼习长矛和短刀。 
荡桨要快舵要稳,打炮总要习个准。 
斜斜排个一字阵,不慌不忙听号令。 
出队走得一线穿,收队排得一络连。 
慢的切莫丢在后,快的切莫走在前。 
第七不可抢贼脏,怕他来杀回马枪。 
又怕暗中藏火药,未曾得财先受伤。                  
扶倾定危(9) 
高冕  
第八水师莫上岸,只许一人当买办。 
其余个个要守船,不可半步走河沿。 
平时上岸打百板,临阵上岸就要斩。 
八条句句值千金,你们牢牢记在心。 
我待将官如兄弟,我待兵勇如子侄。 
你们随我也久长,人人晓得我心肠。 
愿尔将官莫懈怠,愿尔兵勇莫学坏。 
未曾算去先算回,未曾算胜先算败。 
各人努力务谨慎,自然万事都平顺。 
仔细听我得胜歌,长官发财笑呵呵。 
他创作的《陆军得胜歌》歌词如下: 
三军听我苦口说,教你陆战真秘诀。 
第一扎营要端详,营盘选个好山冈。 
不要低洼潮湿地,不要一坦大平洋。 
后有退路前有进,一半见面一半藏。 
看定地方插标记,插起竹竿牵绳墙。 
绳子围出三道圈,内圈略窄外圈宽。 
六尺墙脚八尺壕,壕要筑紧墙要牢。 
正墙高要七尺满,子墙只有一半高。 
烂泥碎石不坚固,雨后倒塌一缸槽。 
一营只开两道门,门外驱逐闲杂人。 
周围挖些好茅厕,免得热天臭气熏。 
三里以外把个卡,日日守卡夜夜巡。 
(接着对列阵打仗提出要求) 
第二打仗要细想,出队要分三大支。 
中间一支且扎住,左右两支先出去。 
另把一支打接应,再要一支埋伏定。 
队伍排在山坡上,营官四处好望。 
看他哪边是来路,看他哪边是去向。 
看他哪路有伏兵,看他哪路有强将。 
哪处来的真贼头,哪边做的假模样。 
件件看清件件说,说得人人都胆壮。 
他呐喊来我不喊,他放枪来我不放。 
他若扑来我不动,待他疲了再接仗。 
起手要阴后要阳,出队要弱收队强。 
初交手时如老鼠,越打越强如老虎。 
打散贼匪四山逃,追贼专从两边抄。 
逢屋逢山插埋伏,队伍切莫乱分毫。 
(而后对行军提出要求) 
第三行路要分班,各营队伍莫乱参。 
四六伍队走前后,锅帐担子走中间。 
不许争先太拥挤,不许落后太孤单。 
选个探马向前探,要选明白真好汉。 
每日先走二十里,一步一步仔细看。 
遇着树林探村庄,遇着河水探桥梁。 
遇着岔路探埋伏,左边右边都要防。 
遇着贼匪来迎敌,飞马回报不要忙。 
看定地势并虚实,迟报一刻也无妨。 
前有探马走前站,后有将官押尾帮。 
过了尾帮落后边,插他耳箭打一千。 
(接下来在法纪方面提出要求) 
第四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 
哨官管兵莫太宽,营官也要严哨官。 
出营归营要告假,朔日望日要请安。 
若有公事穿衣服,大家出来站个班。 
营门摆设杖和枷,闲人进来便锁拿。 
不许吸烟并赌博,不许高声大喧哗。 
奸淫掳掠定要斩,巡更传令都要查。 
起更各哨就安排,传齐夫勇点名来。 
营官三夜点一次,哨官每夜点一回。 
任凭客到文书到,营门一闭总不开。 
衣服打扮要料峭,莫穿红绿惹人笑。 
哨官不许穿长衣,兵勇不许穿软料。 
脚上草鞋紧紧穿,身上腰带紧紧缠。 
头上包巾紧紧扎,英雄样子都齐全。 
…… 
曾国藩创作的《爱民歌》以及《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对教育约束士兵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后世带兵者仿写的范本。后世带兵者创作并在官兵中普遍教唱的类似歌曲,是曾国藩《爱民歌》以及《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的翻版,或是这一版本的2。0、3。0。 
曾国藩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鉴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练兵之法编练湘军。他精通历史,知道戚继光在编练军队方面很有一套。当年还在朝中做二品大员时,他就应求言诏,上疏咸丰帝:“明臣戚继光练金华兵三千人,遂以荡平倭寇。臣书生愚见,以为今日论兵,正宜此法。”当时推崇戚继光练兵之法还是纸上谈兵,替皇帝出主意,现在却要指导实践,真刀实枪地用到自己的事业中了。他把戚继光所著《练兵纪实》和《纪效新书》找来,深入钻研,可以拿来的拿来,可以借鉴的借鉴,采补精髓,推陈出新,形成湘军训练之法。 
按照曾国藩的设计打造,湘军成为不同于当时任何八旗、绿营的一支军队。 
可以说,曾国藩在现有体制之外创建了一支军队。这支诞生于体制之外的军队,被八旗绿营、地方官僚甚至清廷都视为另类。这支军队从它孕育的那天起,就像私生子一样不被正统所接纳。它从诞生起,注定要面对两个敌人,面临两线作战,既要与太平军浴血搏杀,又要与旧体制不断苦战。                  
扶倾定危(10) 
高冕  
旧势力容不下另类军队。为此,曾国藩差点在未与太平军交战之前丧命。当时长沙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湖南提督鲍起豹所辖的绿营兵,一支是曾国藩编练的练勇湘军。由于鲍起豹非常无能,他所辖绿营兵由曾国藩属下湘军教练塔齐布统一训练。曾国藩对部队训练十分严格,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寒,都要组织操练。从咸丰三年(1853年)初夏起,曾国藩命湘勇与绿营兵一起操练,还时常举行会操。绿营兵过惯了闲适散漫的生活,觉得自己作为正规军,月饷反不如勇丁,还要与这帮来自乡村的农夫在烈日下共同操练,简直是奇耻大辱。他们对曾国藩大为不满,找到长沙协副将德清诉苦告状。德清受到这帮人推戴,挑头反对曾国藩,处处与他为难作对。湖南地方官员,对曾国藩在编练军队中的侵权越权行为,早就心生不满,此时不仅不出面调解,反而添油加醋从中挑拨,站在一旁等看好戏。绿营兵因此有恃无恐,闹得更凶。德清不除,正常操练就没法搞下去。曾国藩轻易不弹劾人,这回下了决心,于咸丰三年六月十二日上疏皇帝,弹劾德清不到场督促练兵,时常在署偷闲,把心思花在勒索百姓上,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