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倚哪恐械拿篮眯蜗蟆!
一直持续到我挖掘出LEONARD COHEN为止。不是小白脸莱昂纳多,是加拿大的一位诗人音乐家,在中国知道他的人还比较少。我第一次听见他是在一部非常诡异的电影《EXOTICA》(中文译名是:色情酒店)里,作为一段脱衣舞表演的背景音乐,沉郁的低调嗓音无比性感,那种沉溺而无法自拔的旋律立刻将我击中了。那一年我22岁,在天津一个肮脏简陋的录像厅里,伙同在一群饥渴的小市民中间,本来我和他们一样是来看三级片的,结果,我被莫名其妙地拔高了。六年后,我才看到这首歌的歌词,主题关乎生命、战争、宿命等等伟大话题,和脱衣舞没有任何关系。第二次是在电影《天生杀人狂》里,当男女主角开车在公路上肆意狂奔的时候,背景却是一个冷静苍老的歌唱在讲述低迷的悲剧主题,狂欢的背面是深重的绝望。事实上,我从来不知道演唱者的名字,甚至一度怀疑他是BERRY WAIT,因为那个大胖子号称能唱出世界上最低的音。直到后来我有了DVD,我综合使用了高科技的快进、快退、暂停、放大等功能终于确认了他就是LEONARD COHEN,然后我在网上找到了他的资料和音乐。他长得真是很像艾尔帕西亚诺。
综合一下,我一直在找的那种音乐,他应该有TOM WAITS式的纯正血统,LAURA FUGY式的小语种和小资唯美,LEONARD COHEN式的低调、性感和充满诗意,捎带上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和以上所有大师的成熟稳健。这就是我的音乐创作原则,唯一不太名副其实的是小语种,所以我决定在我的专辑《拉链门事件》里用我自创的语言演绎一首,相信听得懂的人不会有第二个。
你如果一直在找一种音乐,他卓而不群、老少咸宜、贫富通吃,肉食的愤青一听就肃然起敬,素食的小资一听就无限神往,俗人听着心旷神怡,雅人听着能拔高出个一二三来,饥饿的落魄音乐人听出了希望,吃饱了撑的慌的商人听出了票房,超级fans一口气崇拜到四十岁也不觉得寒碜。那就是万一&T。M。D乐队的《拉链门事件》。
我不在巴黎,塑料花盛开
我不在Paris; 塑料花儿盛开
so sexy,so lazy
寂寞骚动了
我不在Paris; 塑料花儿盛开
我诗了,我热了
塑料花开了
我不在Paris; 塑料花儿盛开
我不在的春天,爱情来了
我不在Paris; 塑料花儿盛开
我不在的春天,爱情走了
虽然我的行为只是一个构思
——我的音乐创作谈(续)
在《我的音乐创作谈》里,我谈到了我的音乐内涵,在续集里要讨论的是技术。如果票房好的话,我还准备写一个前传。
大家知道要混黑道,一定要学会一口流利的术语,也就是黑话,否则就会敌我不分、死得一丝不挂。我们搞音乐的尤其更甚,以下是一段经典对话:
紧密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摇滚圈周围。你搞什么的?
注意保持车距。我搞电子的。
高举地下音乐的伟大旗帜。做舞曲吗?
限高2。5米。不是,我做先锋电子。
让一部分人先摇滚起来。学院派还是地下的?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算不上哪个派,什么都有一点。
大步流星奔小康。兄弟,爽快一点,到底具体是哪一种类型嘛?
限速45公里。如果非要说,我的音乐trip…hop成分比较多。
摇滚是先进生产力。trip…hop同志,我可找到你了。
靠,边停车。同志,我可找到你了。
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想做一个满口黑话的著名乐评人,所以仔细研究过摇滚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生吞活剥了一些著名切口,一直到现在有时候缺钱花了,还靠这个混饭吃。因此我总是能保持自己的音乐屹立在潮流的前端,SORRY,实际是我总能用潮流前端的概念来解释我的音乐。比如我死乞白赖把自己定位成先锋电子音乐,实际上也许根本就是天津数来宝。
造成这种局面完全是因为历史的误会。我年轻的时候自学过一阵吉他,刚会三个和弦就出去弹唱骗姑娘了,居然得手,因此吉他技术就此停顿,多年来保持在第一把位弹唱流行歌的水平。前年一发奋买了一把牛比的电吉他,准备老骥伏枥,结果总共没弹一个半月。为什么说这是一把牛比的吉他呢,因为是著名民谣吉他大师胡吗个亲自帮我挑的,我想回头等我搬了新房子挂在墙上,好歹算一家具。上大学的时候,我组织了一个乐队,结果他们联合起来把我听出局了。因为他们不能接受我的朋克吉他技术,而乐队又实在不需要指挥和经纪人。九五年我一脑袋扎在电脑怀里,从此开始了电子音乐生涯,并于第二年获得了一次全国创作歌曲大赛的金奖,如果我脸皮够厚,我应该称自己为最早在中国做电子音乐的音乐人。实际上,我用电脑做METAL、GRUNG、INDUSTRY、JAZZ、老布鲁斯,唯独不做电子。后来发现做那些玩意儿的人都不待见我,于是干脆破罐破摔就搞电子了。
因此我的技术应该是无可挑剔地牛比的,超级市场乐队的羽伞曾经好几次虚心向我请教技术问题:哥儿们,这个软件的注册码你有吗?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在音乐圈最重要的就是要跟对队伍,像小平同志评价长征的话:跟着走。我就是跟着走了好多年,比如,重金属、GRUNGE、工业噪音、新浪潮、朋客、DIY、电子一样没落下。走着走着,我就从一个小瘪三走成了副委员长,虚荣心越来越膨胀,就想领着别人走了,在我做这张专辑的时候我决定创造性地使用一些前无古人的高科技手段。这些玩意儿无法归类,我套用一个有点臭街的概念叫
行为艺术。
上文书提到过的邀请两位搓澡手在现场打碟就是我的行为艺术之一;在一首叫《以下删去256字》的歌里,我自己创造了一门语言;在《像诗一样射了》里,我和胡吗个搞了一次伪采样;本来专辑中还有一首行为主义歌曲《非数字拷贝》,操作过程是这样,拿一首我的歌在街上随便找一个过路人,让他听,并跟着唱,我把他唱的录下来再给第二个陌生人听,并跟着唱……如此一直继续下去。胡吗个说用这个概念可以做成一张试验音乐唱片,拿到国外肯定能得奖。于是我采纳了他的意见,我的第二张专辑就是《非数字拷贝》了。
这些都只是小CASE,最牛比最具革命性的是我要把CD做成一次性的,播放以后立即自动销毁,这种CD的材料有可能是纸质的、的确良的或者面包干的,使用完以后你还可以用它做手纸、抹布或者充饥,在销售的时候是以五十张一套做单位的。旷古绝今呀,想想吧,我的唱片将会有避孕套一样的销量,像一夜情一样时尚,像一次性筷子一样破坏生态环境,真是太令人激动了。以后,闺女出门之前,妈妈就会问:你带了小CD没有?闺女说:你放心吧,我每天都要带足够的小CD,它呀,虽然只是薄薄的一片,不过可管用了,即使量再大也不会侧漏。母女合:早一片,晚一片,消除侧漏困扰。显而易见这个方案是无法实施的,因为具体技术问题一直没解决,而且有违我勤俭节约的家训,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贫困的缺乏
幽默感的第三世界国家,广大群众只会认为是你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所以我准备把这项专利转让给某发达国家的歌手。
虽然我的行为只是一个构思,但是它证明了我的概念是多么的牛比,我的技术是多么的超前,完全无愧于T。M。D乐队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光辉论断。
传说中的万一
每当夜深人静鸡犬安宁,在泛马甸地区某高尚住宅小区,一个坚定而精悍的身影在高楼之间时隐时现,间或在单杠上闪转腾挪,忽而又仓皇地一溜小跑绝尘而去。当地群众语重心长地说,那就是传说中的胡吗个在锻炼身体。
我想但凡够得上传说级别的,大抵要英明神武,来自群众而高于群众,至少要出过一张标题很长的专辑或者整过一个DV 短片。我的朋友胡吗个就是这样一个人,开电梯的大嫂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钢琴家”。
其实这也是我的理想,我想如果我不能搞一张标题很长的专辑,至少我也要搞一个标题很长的DV短片,因为我有便利条件,我们单位的DV摄像机闲着一直没人用,变焦能达到100倍,我只是偶尔用它来偷窥对面大楼办公室的漂亮小姐。我的DV短片名叫《把DV的屁股坐到人民中间去或者一头扎人民怀里》,这里的关键词是人民,因为有了人民,咱们才能被传说起来不是。
传说的基本素材是这样的:
1973年2月,传说中的万一诞生在一个梨园世家,他老爸一直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靠手艺挣饭吃的本分人,没想到没想到,最后还是一个文艺工作者。
小时候,万一优秀而且聪敏、文武全才,上学之前已经会做五位数以上的四则运算,常年和他老爸习武,小学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始终是第一名,但是经常和小朋友打私拳,有一次把班里最著名的蛊惑仔打得痛哭流涕。
上初中后,发现发育不太良好,头大身子细,若黄豆芽状,于是收拾起剽悍的本性,混迹于小流氓团伙充当狗头军师。初三即早恋,学写情书兼小美文。高中继续早恋,继续写小美文,文稿达十余万字。
1990年进入天津大学念工业管理工程,混入《北洋人报》冒充文化人,结识后来享誉网络界的麦田守望者。大二当执行主编。后来成为学生会权力争斗的牺牲品,愤然辞职。去北洋艺术团练合唱,组话剧团,办刊物《北洋潮》,组建乐队。
1994年毕业,工作连遭灭顶之灾,苦闷至极,其间写了大量愤世嫉俗的heavy metal。95年投身IT业,成为中国最早一代的软件设计企划人员。并且利用工作之便,用电脑完成了第一张专辑《行而上》,逐渐发福。96年获得某化肥厂赞助的全国创作歌曲大赛第一名,和《通俗歌曲》编辑部的老几位交游甚欢。其后音乐风格转变,渴望被主流娱乐圈招安,完成以POP、JAZZ、BLUES为主的专辑《理想主义者的激情年代》,在北京数家唱片公司自荐,结识当时还在做企宣的胡吗个。
1998年,在IT即将要开始起泡沫的时候,毅然离开IT去北京投身唱片业。在唱片公司做企划、文案、制作、电脑维护、网络宣传,默默无闻了无新意。99年加入网民队伍,取名共同提高,充当网络写手。
2001年,开始制作第一张个人专辑《拉链门事件》(前两张未正式发行,所以算在前传里了),其间俗务缠身,日夜奔忙,劳心劳力,入不敷出,萎顿溃乏,再扣去消极怠工、腐化堕落、养膘发福的时间,拖拖拉拉一年半才基本完成。只等一上市,立刻名满天下,财源滚滚,然后好把过冬的棉被赎出来。
传说至此,暂告一段落,回头一看,也不过满篇的俗人俗事,又落入俗套。
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 PART4
对白领弹琴
我的唱片刚刚做完的时候,我的音乐朋友们听了很兴奋,都说这张唱片不仅好听而且有想法,市井小民能听出热闹,高级文化人能听出思想,姑娘能听到唯美的旋律,小伙能听到激情,从六岁到六十岁的男女老少通吃,狂卖100万张应该没问题。除了吹捧的因素,有一点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我们以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事实上,我的文化朋友们听完以后都说歌词写的挺好的,但是音乐听不懂,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回答,我本以为他们可能会说不喜欢、太怪异。懂是一个很理性的词,包含了解读、分析、思考,这和听音乐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我们以前听古典音乐经常以听不懂为借口,因为一帮事儿逼的学院派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音乐的术语、规范、解释,如果你听《命运》没有听出咽喉被掐住,而是听成了便秘不通,那你肯定就没听懂。
也许就像颜峻说的,大部分
文化人不听音乐,只听
歌词,看乐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多来自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聆听,我们这个民族几乎没有什么音乐的传统,但是文字却很发达。乐评人说:他的音乐里传达了机械文明最根源的悲剧。突然之间所有文化人都懂了。
文化人最好的音乐范本是罗大佑,他的音乐只是简单的民谣小调,不存在听不懂的可能性,但他的歌词里有一种崇高的文化腔、贵族色彩、史诗情结,特别能踩住文化人的尾巴。大学时候有一个学长,喜欢罗大佑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写的东西全是那种定语状语巨长、史诗式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末期,在北半球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北京周口店的一家经历了数十载风雨的民间小店,我在人生虚度了三分之一的光阴之后,终于品尝到了正宗的承载了西北数千年饮食文明精华的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