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世界-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骨肉亲情使得父母心慈手软,畏首畏尾,不忍惩治孩子的过错,不愿看到孩子汗流浃背,满身灰尘,不分寒暑的操练,也不愿他们十年如一日,刻苦努力地去学习。然而他们错了,过分宠爱孩子就是毒害孩子的未来,想要孩子有所出息,就不要在年少时姑息迁就他们,应让他们经受风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不仅要锻炼他们的体魄,还要磨练他们的心灵。心灵没有强壮的体魄的支撑,一个人是走不到多远。我们与生活比赛,利用的更多的是心灵,而不是体力。
要教育孩子吃苦耐劳,要经受得住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考验,这样他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要教育孩子不仅学会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更要学会沉默与谦虚。要教育孩子注重修身养性,听到别人的一派胡言,也不要怒形于色,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做了也无须指责,既要与世俗为伍,又要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本色。
论教育(二)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做人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
只是单纯在学校里学习职业需要教育是不够的,通过职业教育,他只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了解所有人的价值,学会调动一切以博采众长。因为一切皆有用处,哪怕别人的愚昧和优点。
过分强调竞争,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人不是工具,既可向善,又可为恶,而高尚的精神在这里的意义和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比如一把刀子在好人手上可以用来削苹果,而落在坏人的手上则是来杀人的。因此我们要让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并让他的言行举止闪烁着良知和道德。
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对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只有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他才会有创造力,教育才会有生命力,否则教育没有创造力,不过是一滩臭气熏天的死水。
太多的考试只会造成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要让孩子思考:我们生活处境是什么;我们辛苦挣来的钱怎样使用;我们为何存在,为何生活;正义是什么,英勇是什么;奴性是什么;服从是什么;放纵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对待死亡、痛苦和耻辱,我们如何避免和忍受……
教育不应该只是把我们培养成有学问的人,而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善良和明智的人,它应该是告诉我们行善和宽容,而不只是告诉我们这两个词的来源及含义。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普及或提高修养,它应该应该改变人的命运,改变人的观念,教会人们怎样认识自己,怎样认识世界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教人们怎样度过美好的人生。
论人生的几种状态(四)
破碎——我们的生活是支离破碎,在办公室是一种面貌,回到家则是另一幅嘴脸。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嘴脸,对待同一个人也是如此,面前是一套,背后是一套。在背后又是另一种样子,口中时常谈着民主,心中却十分独裁。平常高唱爱人如己,一旦有了利益竞争,就一心想把对方置于绝境。
我们所有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如此,将每一件事分解得支离破碎——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我的地位,我的权势,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的性格、我的社会、我的国家——通过自己的这些支离破碎的事情,得到支离破碎的思想从而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整个面貌,于是错误和偏执就产生了。
恐惧——恐惧决不是抽象的,我们的恐惧通常都是和某个事物相关。你害怕失去工作,害怕金钱匮乏,害怕别人对你做出不好或不公正的评价,害怕成就不高,害怕失去公司地位,害怕痛苦,害怕疾病,害怕受人控制,害怕没有爱,害怕失去妻儿,害怕寂寞无聊等等。
你过着某种生活,有着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一切都很平静,我的思维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或环境,可是世事难料,你的内心却考虑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或担心过去发生的某件事情卷土重来,于是内心拒绝这个不能确定的事实,从把握变成没有没有把握,便产生了恐惧。
比较——请问乌龟游得比较快,还是奥运游泳运动员游得比较快?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已经开始犯错了,我们为什么要比较,为什么喜欢拿自己与那些比较富有、比较聪明、比较有名、比较博学的人比较,这不是我们从小被学校了教会了的本领吗?每一个学校都喜欢将张三李四放在一起比较,张三为了比李四好,不惜毁灭自己的本性,而李四呢,不是落到同一下场,就是产生自卑,两者都受到了伤害。
与其不与别人比较,你还不如接纳自己。你如果想从比较中使自己更加聪明、更加进步,更加完美,那你是痴心妄想,你本来的自我才是真实,能够看到自我的本来面目而不去比较,你才会拼命地向前方游去,不管你是乌龟,还是奥运游泳运动员,最终你才会超越自己。
放下与拿起——从前,有一位小和尚和老和尚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去,他们在河边遇见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哭泣。其中老和尚走上前问:“这位大姐,你在哭什么?”她答道:你有没有看见对岸的那栋房子,我今天一大早从那里涉水过来,没有想到河水涨了 ,附近又没有船,我 回不了。”和尚回答:“小问题。”于是,他就把她扛在肩上涉水走到了对岸,然后两个和尚就继续上路了。几个小时后,小和尚实在忍不住问道:“师兄,你刚才的行为已经犯戒了。”老和尚则回答说:“我在两个小时前已经把她放下了,你现在还扛着她,不是吗?”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向这个充满不可预知的世界,而从小我们就被人告知所有的礼法,信条和标准。一个深层次的矛盾就在这里:对于世界而言,一切皆有可能,对于人来说,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立命的基石。如何选择就成为了我们的人生之痛。为了减轻这种痛苦,我们就要学会拿起和放下。
放下就是我们要从一切被我们视为有价值的外在礼法,信条和标准等解脱出来,但这种放下绝不是一味的放弃,我们放下就是为了拿起,拿起就是让我们看清楚为什么我们要服从它们,于是我们才不会盲目跟风,才有自己的主张和创造力,才会发现真正的美和善。
论表象与本质
看到一匹马,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鞍鞯,而不是它的矫健,看见一条猎狗,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线圈,而不是它的速度,看见一只鸟,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脚铃,而不是它的灵巧。
令人们眼花的,不会是事物的本质,只是事物的表象,人们总是盲目的,因为他们很少看到事物的本质,这确实不能责怪人们,事物的表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总是千奇百怪,变化无常。
交易的时候,商人总是商品的表面做得好看,以此来迷惑消费者,提亲的时候,媒婆总是把女方或男方的优点吹得天花乱坠,表演的时候,魔术师总是把戏法做的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表象只会引你背离真相,本质才会引你接近真相。正如背离真相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接近真相的道路只有一条。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透过表象看真理。
你要明白,你所需要的不是剑鞘的精美而是剑的锋利,看一个人不是看其衣着打扮,而是看人的本质。
被用铜、石块塑成雕像的人们,他的品质与人们对他的赞美是否相称?他的一言一行是否值得人们学习?人类的美好品质他是否都具备了?他为人们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他始终如一了吗?面对困难和挑战,他退缩了吗?面对奢侈,他懂得知足?如果不是,迟早一天,时间会将雕像风化,人们会将雕像推翻。
叔本华说过,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历史上,有这样一种人群,他们贤明,他们自制,贫穷和淫威压不倒他们,他们矜持和淡泊,他无私奉献,关怀人类。这样的人,远远地超越了王宫贵族,富商豪强,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他的意志,他本身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帝王之所以让人们崇敬,是因为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富商之所以让人们羡慕,是因为他们万贯家财,金钱无数。可是垂死的商人能用毕生的钱财换来一口气吗?国王的宝座能减少他衰老的皱纹吗?当面对美食佳肴,没有食欲的商人能吃得进东西吗?当敌国侵犯的时候,那镶满黄金珠宝的龙床,能使国王睡着吗?
所有人在戏台上都是演员,只是扮演的脚色不同而已,不管是帝王,还是农民,我们都要发烧、伤风和头痛,我们都会恐惧、害怕和羞涩,我们都需要爱情、亲情和友谊,我们都会长大、衰老和死亡,我们都是被命运主宰。
无论财富的好处有多大,你要有命去享受才行。没有健康的身体,拥有财富又有什么用,那是给瞎子看的画,那是给死人开的药。
如果一个人是白痴,他将无法尝到酸甜苦辣:如果一个人患了感冒,他将闻不到鲜花的香味。没有我的存在,这个世界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街头杂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但对于艺人只是为了讨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无奈和很苦的事。国王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毫无自由可言,不能自由行动和旅行,总是呆在一个地方,表面威严,其实如同一个囚徒。曾经有国王承认,有时候,毛驴的处境都比国王好。毛驴可以自由自在的吃草,而国王走到哪里都有一帮讨厌的人指责他,这样不能做,哪里不能去。
国王拥有的全部东西同样和我们一样,他站的地方只是一巴掌那么大,他的江山迟早是他的子孙或是他人的,他累了就睡,饿了就吃,生病了要治,死去了只占有他躯体的大小的地方,到下去拉出的大便和老百姓一样臭,他的王冠还不如农民的斗笠,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
从前,有一个高个子秀才和矮个子秀才结伴去上京赶考,因为高个子秀才已经上京赶考了好几次,那个矮个子秀就问高个子秀才,说:“为什么要靠状元?”
“我要当大官。”高个子回答。
“然后呢?”矮个子又问。
“我要家产无数,衣食无忧和妻妾成群。”
“在以后呢?”
“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钱财和美人,那我就可以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天哪,你已经是50岁的人了。” 矮个子说道:“你最终的目的是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就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论爱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那爱到底是什么?
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爱,每一份报纸都在宣传爱,每一部电影都在播放爱。我爱国家,我爱朋友,我爱父母,我爱家乡,我爱妻子,我爱儿女,我爱书籍等等,无论是帝王,还是农民,我们谁都可以享受爱和盼望爱。
人生犹如坐一趟火车,你手里只有一张单程票,没有地方出售回程票,一旦出发就没有回头,这个过程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火车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人的感受。我们对朋友的爱,就被叫作“友情”;对父母亲戚的爱,就被叫作“亲情”;对情人的爱,就被叫作“爱情”。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人的爱情生活是感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一直充满了文学、戏剧、影视、歌曲、新闻作品之中的素材,因为理想中的爱情比现实中的爱情要美好和简单得多,而在人生中,美好的爱情就像那纯洁无瑕的女神,扭曲的爱情则像那复仇的女神。
友情是人生最美好、最甜蜜的果实。《诗经》曰:“嘤其鸣也,求其友声”。 没有朋友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猪朋狗友在一起,你将得不偿失,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你将获益无穷。
亲情是人类社会前进中的永恒的主题,是亘古不变的音阶,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亲情,任何事故的变动而引起的悲痛都比不上自己死去的亲人的悲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情、友情、亲情只是爱的一部分,爱还以其他形式存在于人类世界,爱是那样的高尚,又是那样的廉价,是那样的多样,又是那样的专一,是那样的变化无常,又是那样的大众普遍。
它可以是一场场哭泣的画面、一句句故意掩饰泪水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