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儿-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草根儿》触及了未来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
20、李宝元(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说:“对收入而言的相对剥夺,会产生对可行能力而言的绝对剥夺”。就此来看,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所遭遇的相对贫困,相对于城乡隔绝状态下农村居民收入低下造成的绝对贫困,其所面临的生存状态更险恶、更悲惨、更可怜。由此给农民工下一代带来怎样的伤害,曹保印先生的小说《草根儿》有生动描写,读来催人泪下、激人奋发。
21、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可敬的群体,他们生产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粮食,建造了城市,创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神话。然而,他们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同样是工人,但他们是“农民工”;同样是孩子,他们是打工者的后代,不能像同龄人那样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力。曹保印先生借主人公 “蚂蚱”之口,喊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我要公平!”
22、季卫东(日本神户大学法学院教授):
一个农民工的最大心愿,莫过于省吃俭用让孩子接受教育,将来能比自己出息些。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连这条路也给堵住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绝望。几千万为生存而奔波的农民工,背后还牵连着数亿翘首期盼的农民,构成无边无垠的“草根阶层”。他们一旦陷于对将来的绝望和不断枯萎,社会生态就会陡然变成荒漠,追求富强的所谓“中国梦”也就会消失在天昏地暗的沙尘暴里。曹保印先生在《草根儿》这本书里指给我们看的正是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的绿意,以此呼唤春风,以此祈求细雨。芳草,寸心,天知否?
23、沈睿(美国海军学院助理教授):
这是每个青少年都必读的书。小蚂蚱的故事应该让每个孩子、每个成年人都分享和理解。这是一本每个家长都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买、并跟孩子们一起读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诚实、善良、理解、同情、勇气、顽强、正直和向上。我们生活在这些准则似乎都被忘记了的时代。本书的力量在于真实、面对生存和不屈不挠的理想主义;在于巨大而宽厚的同情、怜悯和热爱——这些是优秀文学的真髓。
本书通过小男孩蚂蚱的经历反映了我们生存的时代,并对这个时代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放在世界文学传统的背景里看,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雾都孤儿》,其意义不仅是现实的,也是文学的。其现实意义要求读者面对生存,并对我们存在的形态进行分析。其文学的意义在于提倡更高的道德理想和人性社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罕见的道德力量。从十九世纪英国的《雾都孤儿》到今天的《草根儿》,我们可以感到这种道德和激情力量的链接。
24、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小说的主人公蚂蚱在城市遭遇的种种不公、种种歧视、种种痛苦,就在于他是“农民工”的儿子。“农民工”这个称呼就是荒谬的,它是身份社会的产物。19世纪的英国史学家梅因曾说:“所有社会进步,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希望我们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城乡二元的身份制度被彻底废除。所有的公民都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
25、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草根儿》这部小说,是在质问我们社会的良心。它表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却不被我们注意的事情:农民工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从他们创造的财富中分享不到任何东西。这部小说描述了我们的社会正在怎样做孽。
我希望大人不仅给孩子买这本书,而且自己也读一读。中国马上要进入老龄化。现在的青壮年老了以后,就要靠蚂蚱这样的孩子来养活。我们的社会如果能够好好教育他们,他们就会成为创造高附加值的人才。他们人均的剩余价值高,才能分出相当的财富养活老年人口。我们的社会如果还象现在这样作孽,那么就像我说的那样,“民工的孩子永远是民工,盲流的孩子永远是盲流”。
“蚂蚱“们长大后,还是一个月挣六七百块,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怎么还有能力养活别人?现在的城里人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夫妻根本不要孩子。老了怎么办?还是农民工给我们多生了几个蚂蚱。以后社会要靠这些蚂蚱们创造财富。骄傲的城里人啊,想想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吧。你们即使不为他们想想,也得为自己想想。
26、周振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幼吾幼及人之幼“是一句老话了,但现在做起来并不见得容易,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遭遇就是如此。改革以来,城市发展很快,有的城市的面貌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当中贡献最大的是谁呢,正是那些进城的农民工。他们生活十分简陋,工资很低,还经常被拖欠。但这些还不是最难过的问题,最最难过的是他们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对进了城的农民工而言,他们看到了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明显差距,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他们的地位与命运,但这些子女们的教育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草根儿》这本小说的写作就是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呼吁有良知的公民来为解决这样的困境出谋划策,这些公民既包括你我,也包括一般的公务员与当权者。
我是一个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但也对农民的生活有粗浅了解,因为我在矿山里工作了十五年,而矿山的周围正是地道的农村。我受到这本书的感动,我想它也一定能感动所有关心农村农民与农业,并由此而关心国家的未来的所有人。
27、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蚂蚱这类孩子和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我们每个人有道义的责任,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故事和需要。当我们的心里,也对蚂蚱这类孩子,怀有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负担,那么,我们就知道我们该为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因此,我希望家长们好好读读这本书。
28、庄礼伟(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
通过孩童的眼睛去披露弱势人群的生存状态,这是《草根儿》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因其纯真,所以蚂蚱们心中的疑问更逼近人世的本真;因其年弱,所以蚂蚱们的苦难命运更让人不忍;因其友善坚强,所以我们相信蚂蚱们终将会拼来自己的一片天。
29、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草根儿》这本小说,描写了我们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实况,真实、感人。它除了能引起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其他层次的群体去同情他们、关注他们的命运,更能够催促人们去反思由人组成的社会怎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共处的状态,人类在一种怎样的社会状态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此,我们的家长与少年儿童,不可不认真阅读。
30、姜明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
《草根儿》是一本小说,是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茶余饭后阅读、消遣的书。
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和供我们消遣的书,作为研究今日中国问题的学者们,也许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某些问题或某些启示。
试想:
从事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们如果不研究,不涉及当下中国人口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其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深刻性能有保障么?其成果的价值恐怕要打些折扣。
从事当代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如果不研究,不涉及当下中国人口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产和再生产规律,其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深刻性能有保障么?其成果的价值恐怕要打些折扣。
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学者们如果不研究,不涉及当下政府政策对中国人口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影响和农民工及其子女对政府的期望,其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深刻性能有保障么?其成果的价值恐怕要打些折扣。
从事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学者们如果不研究,不涉及当下法律对中国人口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权益的保障现状和法律对当下农民工及其子女所处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现状,其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深刻性能有保障么?其成果的价值恐怕要打些折扣。
从事研究今日中国问题的各领域的学者们要研究当下农民工及其子女涉及的种种问题,读读这本非真人真事但却是真实的关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现实生存状况的书也许是有益的。
31、周永生(外交学院教授):
关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孩子就像蚂蚱一样在破旧的工棚里玩耍或学习。即使风雨飘摇的旧厂房,租来的旧屋,也难以成为他们长期使用的校舍。我们无法让孩子选择出身,但是,因出身而带来的歧视和不公的遭遇会在小蚂蚱心中播下什么种子?我们不敢想象!卑微的小蚂蚱没有权利接受教育,没有起码的人格尊严,这对那些自视清高或处于上位的人来说,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事情,但长远看来,社会动荡的祸胎将因此而酿成。
童心的世界永远是美好、欢乐和清朗的。这种童心保持越长,人的幸福指数越高。可惜,由于生活所迫,一些孩子过早地卷入了成人的世界,尽管他们依然用好奇、天真烂漫的孩提眼光看待成人世界,但成人世界的复杂程度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当成人世界的不公、虚伪和血腥扑面而来的时候,无情地打击、摧残了他们稚嫩的心灵。《草根儿》这部小说,正是以小主人公蚂蚱的观察和亲历,展示了社会底层农民工、农民工的孩子现时境遇的作品,是一部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关心下层民众疾苦的力作。
32、蒋劲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农民工的孩子,“秋后的蚂蚱”,最卑微的群体,最不幸的生活,就在我们周围,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感知他们的存在,关怀他们的生活,就是在认识我们自己,关心我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在巨大磨难下顽强挣扎的生命力,会让我们的那些空虚、无聊和烦恼显得那么苍白和无谓。他们不幸,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然而,在《草根儿》里表现出的这种充满地气的草根力量,又是滋养我们灵魂的可贵营养。
33、郭巍青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如果要为农民工的孩子们做一点事,我很愿意给他们读一读《草根儿》,讲一讲书中小主人公蚂蚱的痛苦。每一个跟随大人出来打工漂泊的孩子,都是苦命的“蚂蚱”。大家如果一块儿分担痛苦,也一定能够一起改变不公平的命运。成年人也应该停一下匆匆的脚步,听一听蚂蚱的故事。孩子单纯,看到了多少人间不平,而他们幼小的双肩,要扛着多大的社会压力。我们从此要想,怎么做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们单纯的眼睛和心灵。
34、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读了曹保印写的《草根儿》,我但愿这是小说。因为小说是可以虚构的,这或许只是作者根据自己媒体工作的经验编写出来的故事。但是读了作者的《后记》我才明白,尽管这的确是小说,现实中的蚂蚱们和他(她)们的父母乡亲或许比这样的故事还要凄惨。我想,作者之所以没有写成纪实作品,是因为他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暴露社会的创伤,而是要尽一位公民的义务。朱学勤将这称之为车薪面前的杯水,但众城成城,一杯杯水最终会熄灭车薪燃起的大火。何况蚂蚱们应该有美好的明天,所以我还是但愿这是小说。
(本评语的标题为《但愿这是小说》)35、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现在,我们的城市确实有了极大的改观,面对不断拓宽的马路、大片的绿地和数不尽的高楼大厦,老师对孩子说:这就是新的城市,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但是,在城市中,还生活着另一些人,他们生活在城市中,而这个城市却不是他们的——这就是像这部小说中的蚂蚱一样的广大农民工子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习惯了不平等,如果我们对这些熟视无睹,那么,这个社会就无和谐可言。
我希望童心是善良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