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照的陷阱-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9·11”事件之后,十分疲弱的香港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民众怨声载道。特别是失业问题更成了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如政府在2001年施政报告中就许诺将投入多少资金,创造多少就业机会。议员们提出各种方案,借此来舒解失业者之困难。当然,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里,在一个民众可以用选票来发表自己意见的社会里,无论是政府还是议员这样做都是十分理性的选择,都是希望以此方式来争取得到更多的选票。欧美国家是这样,香港也是如此。但是,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这样做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吗?它有利于香港经济的大转型吗?其实,在市场体制中,失业是一种常态。在一个生气勃勃的经济中,各种资源都会高速地自由流动,都在寻找自己更有效配置的地方。人力资源作为一个要素,同样需要自由地流动。而只有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才能有劳动力市场。而人力资源的流动就必然会有自愿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出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在古典失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为5%)的假说,也就是说明了失业是任何一种市场体制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这就是说,无论是工人的自愿失业,还是被公司解雇,都表明了如果其要素仍然坚持在既有的职位上,那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人力资源的低效或无效运作;如果人力资源要素所有者不对这种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也就在所难免。可以说,在市场体制下,失业是人力资源配置调整不可或缺的途径。当然,失业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失业意味着个人失去了发挥其人力资本的舞台,意味着个人或全家的生存条件没有保证。但是,从市场的角度说,没有失业,就意味着没有人力资源的流动,没有劳力市场。
目前,香港失业率攀升,应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香港目前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大转型。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都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但由于产业结构的路径相依,即某种产业结构一旦形成,调整都是渐进及相当微小的。只有在经济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如一些新产业、新行业开始成长时,才可能对传统产业产生大的冲击,并要求传统产业向新型的产业实行大转型。如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么在传统产业工作的不少人员将面临大量失业的危险。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的入世,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大变化,香港的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变,这就要求香港经济从传统中走出来。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香港经济正面临着从以往服务出口型经济向新经济的大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将有大量的人员从传统产业流出。由于这些从传统产业流出的人员文化知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无法很快适应新的产业或行业,他们的失业也就不可避免。
二是香港目前的劳动力结构已经无法适应香港经济大转型的要求了。就目前香港失业人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15~19岁的年轻人(占1/3)和45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少的中年人。而这两类人基本上又是政府近几十年来不合适的移民政策所导致的结果。由于这些人多是来自文化十分落后、经济水平十分低的内地农村,他们来香港后不仅在适应当地的文化、生活方面相当困难,而且由于原来相差悬殊的文化、知识、经济生活水平;使得他们更难融入香港的社会生活。而这样的劳动力结构要从传统产业流向新产业是存在不少困难的。目前,尽管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职业培训,以便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化解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但这样做要达到预期效果并非易事。
因为,在一个以市场法则为依归的经济体制中,经济运作最好的手段是如何通过市场法则来让每一个人能够自由选择。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他们不仅能够以自己的约束条件如何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而且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行为承担责任。当他们从传统产业流出时,他们就能够敏锐地觉察到新经济下高新技术及技能的重要性。因为,市场会向人们显示,人力资源并非真正的过剩,而是不适应现实经济环境的人力资源过剩,而掌握新兴行业技术技能的人力资源依然是短缺的。这就会激励失业者与社会其他一些成员去努力学习,去掌握这些市场上十分需要的技术技能,从而为市场输送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但是,香港特区政府不是这样,政府希望通过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如通过对劳动力人口的有效管理、劳动时间的重新分配、职业的培训、提供就业的信息、增加就业机会等手段来促进就业增长,抑制失业人数的扩大。如从1999年以来,香港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失业者创造本非市场筛选出来的就业机会,如政府许诺不裁减公务员、提前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等,这实际上是以政府之力,人为地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自发过程。这种人为的方式,从短期来看,对减少失业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会导致人力资源的误置,妨碍香港经济的大转型。
而这种人力资源的误置,不仅劳动者本人的人力资源仍然会无效使用,而且它也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息,即个人失业并非“技不如人”,而是政府政策安排的不合适。其结果不仅个人不需努力改进自己的技术技能,而且还会形成对政府的完全依赖性。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失业问题的短期解决只会是昙花一现,长期看必将导致香港的竞争力下降,大量失业进一步增加。因此,目前香港要做的是以市场法则为依据,如何促使香港的人力资源重新整合,以便推动香港经济的大转型。
(2001年11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5节 香港公务员薪资该调或不该调
香港经济出现困难,民众怨声载道难以避免,特别是那些处于低层及失业的民众,更是有不少难言的苦衷。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香港公务员不仅手端“金饭碗”,而且在私营企业薪资屡屡下调之际,其薪资还微微上升。如果说,在市场体制下,公务员的薪资确实是物有所值,那么薪资水平高一点,人们也不会感觉到多大不公平及不满。但是,近期来,有些公务员部门效率低下的事件时有发生,香港社会各界对其公务员的薪资水平议论也就成了民众关注的焦点。
一般来说,在发达的市场体制中,薪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它能够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断地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劳动力资源实现有效的流动与配置。但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要素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完全依附在个人身上,其资源的有效使用程度如何完全在于制度安排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全在于个人的主动性。如在国内的计划体制下,尽管那时人们的工资水平十分低下,尽管有些人会通过偷懒方式来分享自己的闲暇,但多数人仍然有工作努力的激励。这也就是说,薪资水平并非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惟一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任何组织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同样是影响人们是否努力工作的重要方面。
目前,针对社会对香港公务员薪资问题的议论,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表示,政府承诺尽快研究现行公务员薪酬政策是否适合目前的情况,同时不排除将来会把公务员的薪酬与私营机构的薪酬水平做比较,在需要时公务员也可减薪,当然,政府必须审慎处理。并认为,在开展有关检讨时,政府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第一,必须继续确保公务员是一份有吸引力、有前途的工作,包括提供适当的薪酬和服务条件,以吸纳有才干的人士;第二,必须在每个工作阶段因应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衡量某些改革措施对整个社会的利弊。这些提法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是,对于香港公务员薪资水平如何,人们早就有公认。由于历史之原因,这种情况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香港公务员薪资制度研究,不仅要与当地私营公司的薪资水平相比,也应该与发达国家及周边新兴发展国家的情况相比;不仅要研究现状,更是要研究历史环境所导致的结果,要看其结果对社会的公平程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定香港公务员薪资水平定位以及今后改革的方向。
事实上,如果不能兼顾当事人的既得利益,那么公务员薪资改革方案的推出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特别是工资的刚性特点,更是容易减弱对人们工作努力的激励。但如果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处于整个社会完全不公平的状态,那么不仅会减弱整个社会的竞争力;而且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尽失,其负向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如目前香港公务员及资助机构的薪酬开支,占政府经常开支近70%,政府经常开支已占香港GDP的22%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全面检讨公务员薪酬政策是说不过去了。而且不仅在于如何检讨,关键是推行更为公平有效的公务员薪资制度。这样才能提高香港经济的竞争力,让香港经济走出困境。
(2001年12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6节 若奥运会申办成功对香港的意义
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很快就会揭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北京赢得主办权的几率相当大,基本上可以说是势在必得了。可以说,如果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获得成功的话,应该是中国加大开放力度,全面地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预见,乘着这两股东风,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会迈出大的步伐,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会出现一个新的转机。因为,这不仅在于中国如何以相应的各种硬件设施来迎接8年后的奥运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会以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来面对国际社会、面对世界的问题了。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不仅在经济文化上与内地水乳相融,而且亦是内地商机最早的受惠者。在香港没有回归祖国怀抱之前,港人就以自己独到的慧眼让珠江三角洲走出计划经济的困境,同时也带来香港前所未有的繁荣。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这种水乳相融的关系更是发展得淋漓尽致。看看香港周边的国家一个个都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倒下,香港却能傲然屹立,人们就应该明白个中的道理。
同样,如果这次北京申请主办奥运会成功,港人不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港人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会感到自豪,因为,这毕竟是炎黄子孙中的第一次,这毕竟表明了中华民族林立于世界东方的大事。不过,这只是大而化之而言,这只是从情感上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申奥成功也为港人带来一片商机。如果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一系列的相关大型项目要上马,北京的城市改革、城市建设要加速进行,北京政府早就规划以巨大的投入来迎接奥运会。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些大型的建设项目都会按国际惯例以招标的方式进行,因此,与境外其他地方相比,香港商人可以捷足先登,当然,这也要看香港的商人们如何来把握其机会了。
其次,既然大量的大型投资项目要进行,但就目前中国或北京的财力来说,并不是十分充足的,向资本市场融集资金是这些投资的必由之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香港一直是内地融集资金最好的市场,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仍然会维持,因此,一定会有大量的奥运会建设项目到香港市场融集资金,如果这样,亦会带来香港金融市场的又一次繁荣。
还有,与奥运会建设相关的一些产业也会迅速地发展起来,如通讯、航空、旅游、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等,这里也存在不少商机。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的狂热也会随奥运会申办成功而发酵,这里或许会渗透着不少意识形态、政治因素,渗透不少个人的情感,但同时也会掀起一股奥运会相关活动的消费热。香港商人如果能够从中捕风捉影,一个10多亿民众的商机就可能展现在你眼前。
总之,如果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在于给香港带来情感上的自豪,更重要的是为港人寻找商机提供了一个好的时刻。
(2001年7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7节 香港游:内地有无限大的市场
这两天,看到香港一片喜气洋洋,甚是高兴,但愿香港在新的一年里走出经济的困境,重振往年经济繁荣之路。而更为高兴的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