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政界 作者:龙志毅 >

第21部分

政界 作者:龙志毅-第21部分

小说: 政界 作者:龙志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指挥部略事休息该是话入正题了,周剑非对陈一弘说: 

“我们聊聊吧。” 

大家坐下来翻开笔记本正摆开通常组织部门找人谈话的架式,却突然响起叩门声,市水利局长率领着指挥长、总工程师等一班人马鱼贯而入。要向周剑非汇报何家渡水利工程的全面情况,声称周剑非是省委常委,他们有责任向省委领导汇报并争取支持。周剑非无可奈何,同时也对这一重大工程有兴趣,便答应了。于是转变话题,先是水利局长汇报继后是总指挥、总工分别补充,三下五除二,话音刚落晚饭也就开上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几个人在汇报中都经常提到陈一弘的名字,自然全是褒意,似乎有意无意地在帮助这位为何家渡水利工程倾注了心血的副市长竞选哩。 

上桌的晚饭,除了重复中午的酸菜煮红豆,还多了一大碗腊肉,一壶包谷烧酒。客人没有说什么话,端起酒碗就喝,夹起香喷喷的腊肉就吃。作为主人的总指挥长却一再声明:腊肉是他农村的老家给他送来的,是今年春节前杀年猪时用柏枝熏出来的,香味特浓。今晚是为了招待贵客自己主动割爱作贡献,烧酒也是他自己掏钱从工地小卖部买来的。总之,所有的加餐酒菜全是私人请客,绝非“用公款大吃大喝”。 

听着指挥长的声明,周剑非忽然想起午餐时关于接待标准和态度的辩论,不觉暗自好笑,却未作任何表态或评论,只把那作为酒杯的土碗端起来与主人和所有在坐者“碰杯”,自己喝了一大口。水利局长在碰杯时说了一句: 

“今晚上我们沾部长的光了,平时陈市长来工地哪怕住上十天半月,都是工地食堂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周剑非深知他发表声明的用意,却不置可否,只顺便开了一句玩笑: 

“那以后我就经常来让你们常有腊肉吃吧。” 

大家都笑了。陈一弘笑道: 

“那样一来,总指挥的腊肉可是供不应求哪!” 

总指挥说: 

“不要紧,腊肉完了还可以买鲜肉嘛。” 

一顿晚饭在笑声中结束。 

一直到了七点多钟,周剑非和谈话对象陈一弘终于送走众人,闭门落座话入正题。 

这是一场马拉松似的谈话,从傍晚七时半一直谈到深夜十一点半,整整谈了四个钟头,累坏了静坐一旁埋头作记录的端木信和秘书小李。 

周剑非和陈一弘对坐而谈,彼此挨得挺近,说亲切一点也可称为促膝而谈吧。主谈者自然是陈一弘,周剑非只是不时地插问。谈话一开始秘书小李就照例在他面前放了一个保密记录本和一支钢笔,但他几乎一个字也未记。给人一种印象,他是在用脑力而不是体力。 

陈一弘谈得很详细,积压在肚子里的话几乎倾盆而出。社会上干部中对他的谣言中伤组织上并没有正式告诉他,但他通过朋友和关心者的传话全然知道。既然部长亲临,他首先要将别人没在自己身上的污泥脏水洗涮一番了。自卫是人的权力和尊严,只有懦夫才会像绵羊一样任人宰割的。关于这一点,陈一弘这一代人是有语录可背诵和奉行的,那就是著名的两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至于“专业户标兵问题”,一直到谈话的最后陈一弘才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一是大方向和做法都没有错,二是对个别人考察不严要作为教训吸取。周剑非也只听不表态。四个钟头的后一半或者后一小段时间谈的是工作上的事,三江市的发展前景,现实工作中的主要困难等等,主要是周剑非问,他陈一弘答,在有些问题上比如三江的发展前景则谈的时间较多较长。 

他们终于结束了谈话,当周剑非等三人礼送陈一弘出门握手告别时,只见皓月当空,清风送爽,山野寂静。周剑非走出房门,在草地上伸着腰绕了两圈,虽稍觉疲倦,但却心情愉快,觉得这一天过得很有价值。 

第二天上午他们和陈一弘一起回城。他们那辆北京吉普终于在晚饭前从车祸现场得以解脱来到了工地,周剑非让端木信和秘书去乘带来的车,自己却上的陈一弘的车子。上了车他才发现陈一弘将他的司机也打发到周剑非的那辆北京吉普上去了,这样一来陈一弘的车上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人,由陈一弘自己驾驶。他吃惊地问: 

“你会开车?” 

陈一弘笑笑: 

“去年才得的执照。” 

他顿时明白了陈一弘把他“隔离”开来,是想借这个机会和他再谈谈,也许,还有不想告诉第三者的机密哩,他欣然上车,坐在陈一弘身旁,开始了第二轮的攀谈。 

从回到市里的当天下午开始,周剑非用了三天时间找了几大班子的领导干部个别谈话,考察组的其余人员则按照他的布置扩大范围找两位副市长分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科级以上干部谈话。这次谈话范围之广,可说是空前的了,共谈了二百二十人次.加一个“次”是因为有的人谈了两回,个别人还谈了三次。除此之外考察组和周剑非自己还收到匿名信整整十五封。 

考察组碰头分析,依然是两种意见,但天平的一头却比较明显地向陈一弘倾斜。经统计相加,赞成陈一弘当市长的一百二十人,过了半数。照一般的选举办法行事,也就可以拍板定案了。但有两件事却引起了考察组的注意,使他们感到为难。一件是那十五封匿名信全是告陈一弘的状,有的在告状之余顺便推荐了冯唐,有的则什么人也没推荐。端木信等几个做具体工作的人对十五封信作了认真研究,发觉所告内容完全一致都是那两个早已熟知的主题:“夺人之妻”和“不落实老干部政策”。外加一个新迸出来的“十大专业户标兵”问题。语气则大同小异如出一人之口,有几封信的笔迹甚至如出一人之手。除此之外,主要诉说陈一弘骄傲自大,不把别人包括省上来的领导干部放在眼里。分析的结果,他们肯定这十五封信出自少数几个人的策划和创作。他们人数虽少但能量不可低估。另一件是以丁奉为首的四五个人又来找过周剑非两次,周剑非没有接见。一来他个别谈话的日程安排满了,二来他对丁奉反感,一见到他就想起“文革”中在钱林家的那个场面,再加上这两天同几大班子和部分离休老同志谈话中,发觉几乎没有一个赏识丁奉其人及其所为者,只有少数人说:“这人不怎么的,但他们提到的老同志待遇值得注意。” 

周剑非没有接见更加引起了奉们的愤怒,于是公然对接见他们的考察组副组长张清云提出威胁:“谁定了陈一弘当市长,我们就上北京告状;没有路费卖裤子讨口也要去!” 

匿名信和丁奉们有什么联系自然成了考察组内部的热门话题,但似是而非,若有若无缺乏确证,也就难以得出结论。 

这天上午,周剑非和最后一个谈话对象市人大副主任谈完话已近十一点半钟。他送到门口和客人握手告别,负责记录的端木信则送至大门之外。 

周剑非回头坐下刚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便听得轻轻的叩门声,他习惯地说了一声“请进”。门开了,出乎他的意料,进来的是冯唐。他站起来和他握手,略带几分惊奇地问: 

“你不是出国去了?” 

冯唐握住部长的手,笑笑说: 

“我昨天下午才回到省里,给亦前同志通了电话,知道你今天下午和他交换意见,晚上考察组碰头,明天一早就回去。我怕还有什么事要找我谈,就连夜赶回来了。夜路不好走,晚上十二点才到哩。” 

周剑非感动地说: 

“哟,辛苦了!” 

别人开夜车跑回来等候工作组谈话,能不感动?但在周剑非的嗅觉里隐隐地觉得还有点什么味道?因此,感动是真实的但也是有限度的。他瞄了冯唐一眼,只见他穿了一件浅蓝色的夹克、灰裤子,显得容光焕发,英俊潇洒。他本想对他说,我们在省城不是已经谈过了?但又一转念:在省城谈的是他们的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呀,于是便说: 

“你回来得正好,你们这个班子到底怎么调,还想听听你的意见哩。怎么样,现在就谈?” 

冯唐看看表,说: 

“你看,快十二点哪,我听说了你是不睡午觉的,我们是不是吃了饭中午加个班?” 

周剑非说: 

“行,不过要辛苦你了,你在哪里吃饭?”” 

冯唐回答说: 

“我就在这里吃,家没搬来,我住招待所哩。” 

周剑非这才恍然大悟,笑道: 

“你看我还忘记了,听亦前说你不是就住在我隔壁吗?” 

冯唐笑笑并作了小小的纠正: 

“是隔壁的隔壁。” 

“对,是隔壁的隔壁,走!” 

说着,他便和冯唐并肩而出下了楼梯,来到餐厅,考察组其余的成员早已围桌而坐,只等周剑非入席了。他们见还来了个副市长冯唐,便都站起来打招呼握手,考察组长高国强问道: 

“冯市长不是出国了吗,几时回来的?” 

周剑非说: 

“人家昨天下午才回到省城,开夜车回来等我们谈话,十二点钟才到哩!” 

高国强听了又一次握住冯唐的手,激动地说: 

“感谢你的合作,别人躲避还来不及哩,你是主动开夜车上门,区别就在这里了!” 

大家都清楚,他是借机打陈一弘一棒子,并给冯唐拍巴掌,便都只装没听见,把话题往旁边扯。端木信笑道: 

“怪不得桌上多了一副碗筷哩!” 

周剑非的秘书小李接过话头: 

“你眼睛出了毛病,你看看岂止多了一副碗筷?” 

周剑非往桌上一看,桌上已经摆了三个冷盘,还放有几瓶啤酒,于是便问: 

“这是怎么回事?” 

别人回答不上来自然只有冯唐能回答了。他冲着众人微微一笑,笑得很潇酒,然后不紧不慢地对着周剑非说: 

“你别急,部长,且听我说:是我布置的,这不是宴会,是加菜。在你们每天的四菜一汤或五菜一汤上加了几个冷盘,两道热菜,如此而已,有这么简单的宴会?” 

周剑非面对这类场面往往嘴笨,纵然心里不自在,但人家都端出来了,你好再开口?开口无用还得罪人。事情已经出现了,说什么都虚伪,只有两种选择是诚实的:一是罢吃,拂袖而去;二是吃,皆大欢喜!前者不可能那就选择后者吧!但也总得有个态度呀,那种不失体统又不得罪人的态度,却一时竟然找不到恰当的话来说。说什么呢?自己当地委书记时遇到上面来人不也是这样?这一微妙的表情似乎早已落在冯唐的眼里了,他不等周剑非“哦哦”出什么来,便捷足先登,依然是不急不慢,态度自若: 

“部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先听听我的吧。” 

他一面招呼服务员开啤酒瓶,一面说: 

“我有三条理由要加菜:这第一,诸位是从省上来三江帮我们办事的。我们是主你们是客,好客是中国的传统,我们不能让外面来的朋友产生一个印象:三江是冷宫是冰库——(这句话倒使在座者产生一个印象:隐隐约约像是借机在敲打别人)——顺便告诉诸位一个消息,下午亦前同志同部长交换意见,然后呢几大班子的一把手到宾馆为诸位送行,那就轮不到我冯唐哪。我有这个条件,住在招待所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两个菜略表心意,不应该?这第二,我是从省上下放来三江的,你们是省上的父母官,算是有同乡情谊吧?‘老乡见老乡’难道不该表示一点心意。这第三呢?部长和本人是老同学——他略一停顿扫视了周围一眼——诸位怕不知道吧?他乡遇故人,在古时那该是痛饮三百杯了。我今天只加了几个小菜一杯啤酒,我给招待所说了,记在我冯唐的账上,难道还不应该。有了这三条,该不该略表心意,就请大家来评判哪!” 

谁也没说不应该也没说应该。这时每个人面前的杯中已经斟满了酒,作为回应,考察组长高国强首先端起那泡沫四溢的啤酒杯对着冯唐一举手,说: 

“唉,喝吧!” 

周剑非也端起酒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说: 

“我没有中午喝酒的习惯,这一口酒就算是感谢老同学的盛情哪!” 

冯唐伸手同他碰碰杯,笑道: 

“唉,啤酒嘛!” 

周剑非也笑笑:“啤酒也是酒呀!” 

他最不愿意那种酒多话多,一顿饭吃上一两个钟头的局面,故而暗自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三碗饭下肚便起身告辞,说: 

“你们慢慢的吃吧,我先上去。” 

说着又回头对冯唐: 

“我在房间等你。” 

反面话正面说正面话反面领会,在座的人似乎都懂得这一套。“你们慢慢吃”,“我在房间等你”!大家深知其意,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速度,高国强本想听听冯唐侃出国见闻的,也不得不打消了念头。 

果然,周剑非回到房里不到二十分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