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84部分

闯三关-第84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又以“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牵头成立“瘦肉型种猪养殖协会”;扶持六旺、松山、沙田、石头、荣塘、罗江六个镇成立鸿大种养殖业协会。大力推行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以猪苗时价现款、猪饲料全部赊销,待到养殖户卖肉猪或养大母猪产仔猪出卖后,再扣还饲料款的方式,实行“四统一”的产业化经营,〈即统一发放种猪苗、仔猪,统一发放饲料喂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回收仔猪〉。确保养殖户获利增收。
他还通过协会举办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培训班,传授瘦肉型猪养殖技术,交流养殖经验,诊治猪的疫病;派出30多位畜牧兽医技术员和各镇村的畜牧兽医技术员组成服务小组,深入养殖基地、养殖协会、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
仅用两年时间,就通过协会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680期,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9万份。促进了全县瘦肉型种猪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带动了两省八县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几年间竟发展、带动二省五县20000多户农户养猪;实现年人均增收比不养鸿大公司培育的“鸿福猪”的农户多收入700多元;且又为发展林果资源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有机肥料种植绿色有机食品的先决条件;带动多项产业发展,
目前;仅“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和本地三个养殖基地与养殖户;就年可向社会提供瘦肉型商品肉猪和仔猪15万多头,年产值8950万元,公司和农户纯收入1939万元。使一大批加入协会的养殖户实现了养猪致富的愿望,全县5585户会员户仅饲养瘦肉型猪一项就实现人均纯收入2306元,辐射带动10615户,人均纯收入1826元,分别比一般农户增收590元到960元不等。
石头镇有一位农民,从鸿大公司购回300多头瘦肉型种猪繁殖仔猪出售,仅一年就出售给公司仔猪5400多头,纯收入78。6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瘦肉型猪致富的农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海泉终于不负朱基美所愿。
公司现拥有员工183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固定资产1015万元,年销售产值预计将可达到5600万元,实现税利265万元。可带动两省8市县30000多农户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致富。
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了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型企业”,
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种养大户”;
区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玉林市授予“玉林市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配合饲料全国统检合格企业”;
区科技厅授予董事长陈海泉“科技种养能手”称号。
鸿大公司被国家科技部定为“无公害养殖瘦肉型猪产业化及技术示范”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承担单位。
刘新风心里想道:陈海泉,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真正地具有卓越的产业洞察力的创业成功的杰出的农民代表之一;他所走过的道路;很值得李居安借鉴,但不知道李劲松了解得怎样,江洲市虽然办起了凉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中国凉亭鸡”;但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还必须发展养猪业;人们可以不需要天天食鸡肉;但不可以一天不食猪肉;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况且农民如果不养猪;建起来的沼气池也没有原料;这与生态立市的战略是不相合的。
此外;刘新风还想起了广西容县六旺镇政府有个退休干部韦桂深与“鸿大”结盟发展养殖业的动人故事,他认为很能启迪人;不知道李劲松是否知道;心里产生了一个意欲考他一下的念头,于是认真地说:“小李子;你认识容县的韦桂深吗?”
“怎么不认识?”李劲松知道刘新风的用意;笑了笑;不假思索地说:
说起韦桂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是容县六旺镇政府的一名干部。1999年,他刚好55岁。这一年,政府机构改革,按有关规定,提前退休。
他回到家乡的那天。破旧的瓦房,窄小的庭院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乡亲。他们真切地对韦桂深说出了一直藏在心中的话儿:
“深哥,您退休了;我们打心里高兴。”
“深哥,您回来就好,领着我们干吧。”
“深哥;我们信得过您;领着我们干吧!”
韦桂深环顾了一遍村里零零星星的破瓦屋,坑坑洼洼的充满着臭气的屋沟;知道很多乡亲还没有真正脱贫,心如刀割;望着乡亲们清瘦而又非常渴望富裕的目光,韦桂深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要说是一个共产党员,在这种情景下;谁还是无动于衷?只见韦桂深举起右手;用衣袖擦去泪水;坚定地说:“农民富;中国富!干吧!决不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韦桂深先是带领乡亲们养鸡、種沙田柚;然终不成气候。
2002年,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老总陈海泉,招聘了60多位有高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无公害畜禽绿色饲料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的研究,进行科学饲养技术、防病治病的研究。培育成功的三元瘦肉型“鸿福猪”,具有瘦肉率高、抗病力强、长膘快,日长肉1。5斤以上、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全国各地欢迎,。
2003年,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再投入3000多万元在本县石头、城北、办起二个现代化良种猪养殖基地,花巨资从河北、湖北等地购回杜洛克、大约克、挪威长白等瘦肉型原种公猪和母猪2500多头,大力发展养猪事业。
韦桂深知道后;觉得要使乡亲们尽快富裕,必须养鸿福猪。
于是;韦桂深去县城找到董事长陈海泉;将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动机告诉他。
陈海泉被深深的感动了,答应由韦桂深牵头成立“六旺鸿大种养协会”;通过协会举办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培训班,传授瘦肉型猪养殖技术,交流养殖经验,诊治猪的疫病;派出畜牧兽医技术员深入到养殖户中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从技术、资金上全力支持他们养“鸿福猪”。
于是,韦桂深走东家串西家,说服众乡亲参与创办容县“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
韦桂深的一颗赤诚之心;感动了方圆数十里的农民,当年就有880多农户加入了协会。饲养鸿福肉猪和良种母猪6300多头,商品肉猪30000多头,种植沙田柚等水果6000多亩,会员人均纯收入2660多元,比非会员增加580元。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种养致富,人均增加收入300多元。
不到三年,协会就拥有了会员1845人,会员人均收入3500多元,比非会员增收58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五县十八镇农户达20000多户养殖“鸿福猪”致富。
乡亲们富裕了,韦桂深心里又打开了新的算盘。
他凭着当了几十年干部的经验和眼光;到各地考察取经;体会到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备条件。
他认为:农民养猪多了,猪粪多了,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合理利用猪粪,增加农民收入。
 他听说江州市兴业镇创建的“兴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成绩最显著;很值得学习;于是马上租车前去采访;考察取经。
参观了兴业镇后;又听说广西恭城县也搞得好;于是又搭车去恭城考察。
回来后;他进行对比分析;觉得“兴业模式”是在“恭城模式”的基础加多一个小养鸡场、一幢小楼房;更合本地实际;目标更有号召力。
于是逢人就说:中国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最成功的是:远的要算恭城县,近的要算江州市兴业镇,恭城的发展模式叫做“养殖-沼气-种果”三位一体,他们的目标是要求农民按“一池带四小”的规划进行发家致富,扎实地打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基础。
他反复向乡亲们解释:兴业镇,根据实际;在此基础上加多一个小养鸡场;建设一幢小楼房;叫做“一池带五小”、“五小带一楼”;这样干;更合六旺镇的实际。理由是:六旺靠近“玉广公路”;沙田轴大部分成林,基础好;起步应该高于恭城;至少同兴业。
他怕农民不明白;反复解释说:所谓“一池带五小”、“五小带一楼”;就是说每个农户建一个沼气池;带出建造一个小猪圈;一个小果园,一个小菜园,一张小渔塘;一个小养鸡场;建造一幢小洋楼。以沼气为纽带,大面积推广使用沼液喷浇果树和蔬菜。
但是;乡亲们并不明白沼液的好处;怎么办呢;于是又请专家来上课。使乡亲们明白了沼液是一种富含十八种氨基酸的无菌无毒的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最好的有机肥料,不管是对作物根部施肥还是作叶面追肥,都是最好的,不仅能增强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与众不同,色鲜,质优,味美。
而用化学肥料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根本就不可以与它比美,就算是猪屎、猪尿、鸡粪等有机肥料直接施放下去种出来的农产品也比不上用沼液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品质。
为什么呢?因为一般的有机肥、农家肥,细菌多,病害多,虽然比化学肥料好很多,但是很容易引发病虫害,而沼液不同,它经过发酵处理后,一切常见的有害病菌已经杀灭。经土肥速测仪测定,经过沼气池发酵过的沼液,它所含的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已经真正腐熟,容易被作物吸收,具有杀菌、杀虫能力,用它来稀释进行叶面喷施,果树不但能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而且还能杀灭红蜘蛛等一些常见的害虫。
大家明白后;韦桂深和乡亲们对照当地的情况,采用“兴业模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铺开了以沼气为纽带;带领会员掀起生态家园建设的高潮。
 韦桂深走县里;跑省城;请专家;找能人,跑项目,规划协会会员生态家园建设。以一颗赤诚之心;感动了有关部门,为协会有困难的会员580多人争取到了国债项目资金58万元,按每个沼气池扶持1000元的标准,一下子建起1000多座沼气池,90%的会员户用上了沼气;开始了“一池带五小”、“五小带一楼”的奋斗。
三年里;协会会员水果种植面积迅速地增加到10000多亩,改造低产果园3800多亩,蔬菜每年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淡水养殖也得到了大发展,禾花鱼、塘角鱼养殖剧增到30000多平方米、水鱼面积扩增到8000多平方米,养殖三黄鸡存栏数达到523000多羽。经济发展效益快速增长。
为了使本地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完,卖得好价钱,韦桂深又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发动会员入股,筹集资金50多万元,在六旺建设起占地10000多平方米,年交易量2亿元以上农产品的交易市场。为协会及周边二省五县20000多农户提供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韦桂深深深地体会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农民要富裕;必须带领农村中的贫困户一齐上,于是;又通过协会,为500多农户赊销饲料、化肥40多万元,为200多农户向农村信社担保小额贷款100多万元;引领、帮助协会农户走上致富路。
有一个会员,全家6人,欠债5000多元,孙子无法上学,陷入困境。他知道后,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1500多元,扶持其购买鸿福母猪两头,为其赊销全部养猪饲料。一年后,此会员养猪收入10000多元,还清欠款还有余额4000多元。
三年来,协会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技术综合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广西大学22名专家教授,为会员和农户传授种养新技术,引进新技术。举办种养培训班68期,培训人员8200多人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5项。组织农民外出考察16次,参加考察人员1500多人次。
现在;韦桂深和协会还将计划筹集资金150多万元,引进专家技术;创建一个年产值500万元的腐殖酸氨有机复合肥厂。 
韦桂深退休后,情系三农,服务三农,终于实现了他的心愿,使方圆百里的30000多户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李劲松一口气把韦桂深的故事向刘新风说了一遍。
这回;刘新风更加佩服李劲松的卓越才能和深入实际的作风了。心中再次升起了那一种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感觉。
当然;他更知道:这也是刘新风自己带出来的优秀干部作风。其实;刘新风自己也是这样;有很多同行和中央领导也考他不倒。
刘新风认为: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他对全省的情况了如指掌;除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经常当面或电话考试部下也是一个因素。其实;在他领导下的干部;谁敢偷懒?
刘新风突然又想起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