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220部分

闯三关-第220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刘新风带着秘书到大新镇微服私访。当来到“罗村米粉”十里长街的时候,发现街中心有一大帮人围在一起;象是在发生纠纷,于是连忙加快脚步走去。
走到跟前,找了一个人打听;那人告诉他:“这是二家米粉加工厂的老板因为生意上的事发生纠葛;具体原因是:双方在出售米粉的时候;使用相同的包装,这本不是大的问题;问题是两家米粉的质量有优劣,优者认为劣者沾了他的光;这还不打紧;就怕‘一粒老鼠屎,弄脏一锅汤’连他的米粉也跟着倒霉。于是,双方争执了起来;以至纠缠不休。现在是李书记在现场办工;以此事为例;要求大家更新观念;对“罗村米粉”的生产和包装来一次革命。”
刘新风听了;连忙朝那帮人靠了过去,只听见里面传出来一种很亲切的声音:
“关于‘罗村米粉’的安全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包装问题;我认为必须来一场革命。也就是说:引进高新科学技术,提升生产质量与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
“李书记;你这是说的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不要说全镇300多家米粉厂;就是我们两家都解决不过来。”
“这有什么难?只要大家认识一致;问题就解诀了。大家知道吗?“罗村米粉”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这是因为罗村人虽然办起了这么多米粉加工厂,但生产出来的米粉竟还是冠以南江市一个米粉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品牌包装进行销售。这怎么成呢?”
“您说得有道理,可是;要300多家米粉厂走到一起来得有一个人牵头;谁来牵头?”
“是呀!蛇无头不行,‘罗村米粉一条街’,300多户;比蛇长几百倍;如果没有头;肯定不行。”
“这个请大家放心!我为大家物色到了一个人,他是“罗村米粉”的创始人——罗大年。由他牵头成立“江洲市罗村米粉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公司+农户+总经销商的模式运作,对加盟公司的农户的米粉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管理,加大营销的力度,增强现代意识,加强设计包装意识,首先借助南江市粮油批发市场把“罗村米粉”打造成中国驰名品牌。为什么要走这步棋呢?因为南江粮油市场是整个南江地区1000多万人口消费的批发大市场;全地区各市县以及所有乡镇的经营日用副食品的商客都必须从这里批发各种农副产品回去经销。如果“罗村米粉”各生产加工厂家团结一致,加强凝聚力、加强市场竞争力,把“罗村米粉”这个品牌建设好,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进入市场,领导市场潮流。”
“李书记;您这样的策划敢情好,只是质量怎么抓?300多间厂,谈何容易?”
“这个问题请大家放心!公司组建一支科技队伍,专门负责指导各厂的生产;公司还将购进现代化的安全质量检测仪器;建设一支质量监测技术队伍;凡按公司要求生产的产品,经检测合格;方可按公司的要求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则由厂家自行处理。”
“李书记,如果是这样,罗村米粉就大有奔头了。”
于是,大家散去。刘新风看到有几个人拿着几包“罗村米粉”要送给李福权尝尝。
李福权好言谢绝说:“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我领了。米粉我不能收。罗村有300家米粉厂,我收了你们的;其它的也要我收。你叫我怎么办?总不能也让我开个‘罗村米粉’专卖店吧?”
“李书记;那些我不管!只要你收下我的就成了!”
“谢谢大家的好意;我是党的人;大家可不能让我犯纪律呀!”
大家听了他的这句话;才不再坚持。
刘新风当时也被李福权的最后那一句话感动了。他心里想道:为什么“我是党的人,大家可不能让我犯纪律呀”这句话有这么大的说服力?可见;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心目中永远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刘新风这样一想,深有感慨地对李文华说:“老李,看来你这次真能助江洲市成就了一件大好事!”
李文华高兴地说:“还不是您这个唱主角的领导有方!”
刘新风听后,;笑了笑;起身和李文华朝门口走去。
他俩决定到下面走一走;看看各地的情况;以寻找最佳的决策。
话分两头。
李福权走马上任前去见了一次李劲松。
李劲松,听了李福权的思想汇报后;送了八个字与他:江洲伟业,人心为上。
李福权对李劲松的八个字进行了仔细琢磨,虽然觉得李劲松这八个字是他建设好“教育城”的法宝,但具体实际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好,李福权认为:要如期完成“教育城”的建设,首先要弄清楚“人心为上”所指的是什么。
李福权心里想道:“市委让自己担负教育局长;总领“教育城”的建设,有三个很重要的任务。一是筹集资金,二是组织施工,三是调兵遣将。但李劲松为何只字不提,只讲‘人心’两个字呢?
李福权百思不得其解。
回到家里,妻子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他定是遇到了难题。
李福权的妻子姓党,双名万青,是个商界的女强人,专营中国十大名优陶瓷品牌产品,在江洲市陶瓷市场中素有‘大姐大’之称。
她在江洲市陶瓷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总算事业有成。
她做陶瓷生意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诚信’、‘创新’。
何谓诚信?也就是说:在经营中做到对客户忠诚老实,换句话说,即是实实在在做生意,老老实实为客户做好售后服务。
首先,在价格上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货比三家,公平交易。
其次,在质量上按照客户经济状况的承受力,采取以质定价,货靓价扬,货劣价低的方式,迎合客户的心愿,展开生意,绝对保证货价对板,好就是好,差就是差,绝不含糊。
再次,在服务上,做到三包:包质量,包送货,包装修。
所谓包质量,就是保证按照客户的要求而定下的质量标准组织货源,绝不以次充好!
所谓包送货: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把客户定下的货送到指定的地点。
所谓包装修: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联系装修队的方便,以保证客户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好的装修工程质量服务。
至于创新呢,作为一个女商人,她是出色的。
古往今来,商家的大忌就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也就是说,在所经营的市场中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客户消费等诸方面的需求变化去改变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手段。
党万青,在这一点上却是很多男同胞都不如她。
比如,市场经济发展到了这几年,江洲整个陶瓷市场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每个厂家面对的是:对愿意销售本厂产品的经销商,来者不拒,只要能做成生意,谁都可以给他个批发价优惠,结果给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相同的一个产品,在同一个地方的市场都有很多,造成恶性竞争,厂家控制不了市场,批发商也控制不了市场,结果弄得批发商之间,两败俱伤,本来是一个好好的产品,经此折腾,全黄了。
在江洲市,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党万青向经营陶瓷的商家和生产厂家提出:成立商会,协调市场的发展,按规则运行,在江洲市,一个厂的产品要进入江洲市场,必须坚持一个总经销的模式。
按照这个模式经营。江洲整个陶瓷市场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经营结构就打破了过去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
商会根据她的意见,组织在江洲市从事经营陶瓷生意的商家和厂家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一个厂家在江洲市只能拥有一个批发零售商,也就是说,一家工厂的产品,在江洲市整个巨大的陶瓷市场中面对的只是一个客户,其它客户要做这家工厂的产品,就只有向这个客户进货。
这种模式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整个市场面貌一新,厂家与批发商皆大欢喜。
大家都称赞她,说她有战略眼光,在江洲市这个巨大的陶瓷市场中不愧了‘大姐大’这个光荣的称号。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看到李福权闷闷不乐的样子,党万青笑了笑,说:“李福权同志,啥事这样不开心?”
李福权想了想,说:“还不是‘教育城’的事情?”
党万青觉得建设“教育城”,5。8亿元,谈何容易?于是说,“你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书记立下了军令状,按理,他比你还急!他让你怎么干?”
李福权苦笑了一下,说:“他只是送我八个字,其它的就不说了。”
“哪八个字?”
“江洲伟业,人心为上。”李福权忧心忡忡的说,“其实,他真正给我的力量只是‘人心’两个字。”
党万青说:“没错呀!建设江洲教育城,人心大顺;尊师重教,人心大喜;兴教助学,众望所归。这是全市人民当前的心态,也就是人心。但是,要达到目的必须寻求到能助你成功的大将。很明显,李书记是暗示你寻找贤才。”
李福权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她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心中所想。
这是建设“教育城”的关键一步棋。
但谁是贤才?谁可以充当大将呢?李福权想起了谢昆志。
李福权这样一想,才真正的明白了李劲松送给他八个字的良苦用心。
晚饭后,李福权马上去找谢昆志。
他认为,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自己的任务,没有这个人的支持、帮助不行。
谢昆志,何许人也?他是江洲市教育局的副局长,德才兼备,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曾任中学校长十年,基础教育科科长六年,教育局副局长十年。他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为民、务实、清廉。分工负责的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与教学科研、民办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电化教育、实验教育、图书仪器管理、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支教、学校团队、教育学会、语言文字工作等等,干得有声有色,成效卓著,他自觉地把工作岗位当作“考场”,把每一项工作当作“试卷”来看待,工作一丝不苟,力求优质、高效。生活作风正派,民主作风好,亲和力强,与人为善,真正了解他人的都说他是个心系教育工作的“老黄牛”,为人师表的典范。曾多次荣获江洲市、南江市、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全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教育学会先进个人、全省电化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少年儿童工作先进个人
李福权被任命为教育局长后,他继续留任。
这么一来,人们就把他称为‘三朝元老’。意思是说;他已经当了三届教育局副局长,充当了三届局长的副手。
一会儿,李福权到了他的家门口。
二人相见,寒暄了一番。
李福权直截了当的把李劲松送给他的八个字和盆托出。
谢昆志听后,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才说: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李书记送的八个字,可谓让人受用一辈子。要如期建成教育城,首先要解决资金,怎样筹集资金呢?是集资还是捐资,或是市政府拨款?这都必须迅速地落实,如果不落实,我们就无法展开工作。
谢昆志的说话,使李福权想起了李劲松对他曾经有过的暗示:教育城建设资金不足,已是事实,但我相信江洲人民的觉悟!你李福权的人格魅力和智慧。
李福权心里想道:关于“教育城”建设的资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市委没有明确的指示,更没有用文件的形式下发。
尤其是在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多年,谁不知道创新会有风险?
就说捐资助学吧!人们怎么看?上级怎么看?国家怎么看?谁也不知道,也不会有那一级的领导下发文件要求干部群众支持这样做。必须让全局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知道:建设“教育城”是一件功于当代;利于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江洲市120万人几十年来的梦想!市委这样做,确实是人心大顺。既然是人心大顺,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一点展开工作。
但是,如何抓住这一点呢?这就是看市委怎样要求,能否出台我们需要的政策!
但是,你作为一个教育局长,你做了,你就得担一份风险,如果有人说你是变相集资,你就要丢乌纱帽。
此外,如果你真的要利用教育城门前的沿江土地,做商品房开发以筹集资金也有风险,会有人说你是改变土地用途,变相侵吞教育城用地。虽然这样做是由市委市委府决定,但作为执行人有时也不能说没有责任。
总之,一句话,要干成一件大事业,一定会有风险。
李福权从李劲松的暗示中,已经读懂了他的心:市委市政府不会再下文件,你李福权慢慢揣摸着落了就大胆干。
李福权这样一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