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189部分

闯三关-第189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凰”的故事将令你刻骨铭心;世代不忘。
闲话休提。
且说佟青带着张德智他们进入厂区参观后,意欲离去,可李东梅却赖在广场文化墙面前不肯走,专心致致的细看南飞集团的简介:
南飞针织集团: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始创于1963年,是香港最为知名的企业之一。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南飞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集团针织业务总额在香港3800多家同行针织企业中名列第三,为香港最具领导地位的针织企业之一。
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集团专注生产高品质的毛衣产品,除市场普遍接受的大众化产品外,集团亦生产高级名牌时装。所生产的各类毛衫及成衣向以品质超卓而深受客户欢迎。集团除能保证产品选料上乘、品质优良外,更能为客户提供最新的潮流资讯,迅速制出样板及确保货期准确。在制作的每一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品质指标,确保符合客户要求。目前,集团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主要的客户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
2002年阳春三月;集团公司老总有幸结识了江洲市张家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被他们那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理念所感动。他们了解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全力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和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为全镇人民和投资商创造出最优良的经济建设环境。南飞集团的中高层领导一至认为: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衣食父母的理念是张家镇党委政府的行动准则,有这样的政府支持;还有何求?公司选择投资张家镇河西工业园,与张家镇及周边二省六市之人民共创辉煌,是一个彪炳千秋的明智之举。
佟青看到李东梅这副专注的样子;笑了笑,说:“何不用数码录相机?”
“早已录好。”李东梅头也不回的解释说:“我这是一睹为快,怎么能不看呢?”
李东梅的话在大家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大家都知道:以张家镇这样的地理位置能够引来南飞集团投资;安置当地数千人就业,造福当地以及周边数千人跟着南飞集团投资办厂;创造伟大的事业。这是多么的令人惊诧呀!不管是谁,到了张家镇;参观了中南针织厂;如果不追寻这个答案才怪呢!
真的!张德智这次参观了中南针织厂,心里早就如打翻了五味瓶。
他心里不停地问自己:张家镇这个地方有什么好?恐怕连电都供应不足,南飞集团的决策者,是不是搞错了?要投资;也应该选城区,为何这么糊涂?可事实明摆在面前;又由不得你不相信。
不过,张德智是不会放过这些因由的。他决定找一个知情人了解清楚。
可是,谁是知情人呢?
张德智首先想到了佟青。于是马上对佟青说:“社长,你那个‘一点情引来都市金凤凰’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就是指这个厂的建设?”
“是呀!”
“何不说来一听?”
“好呀!”佟青说完;马上拉开了一个摆龙门阵的架式:
故事发生在2002年的春天,南飞集团的一位业务经理宋正德,受总裁南飞雄重托;回内地考察,选择投资办厂的地点。
这天;宋正德在张家镇考察的时候;时值镇党委书记张大明、镇长王小明、副书记彭开明带着一班人在一块大约有150亩大的土地上走来走去;时而走上一阵;时而停下来指指点点。
宋正德从村民口中探知:镇党委政府正在规划征用这块土地招商引资办厂;解决当地富裕劳动力出路问题。但是,几经努力,均未果。
宋正德心中一动。遂产生了要见他们的念头。
宋正德到江洲市暗中考察了10天;到张家镇已经一个星期,落住在张家镇大酒店。
他看中了张家镇。
张家镇地处两省三市交界,位于江洲市东南部,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1240489人,土地总面积198平方公里,交通便捷,泛大珠江三角州经济圈;对于支撑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经济发展再创新高战略大转移,进军大西南;挺进东南亚各国市场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宋正德除了对张家镇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认真的堪察外;还对张家镇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经济投资环境作了详细的了解,他对张家镇党委政府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和陈老板的酒店文化,李居安的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很感兴趣。
宋正德认为:看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好不好;一要看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二要看政治环境,三要看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四要看劳动力资源。
宋正德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去选择投资点。他认为: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一个政府机关的工作,如果不建立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怎么能进行正常的运转?怎么能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人民又怎能创造出财富?改革的核心是改制,改制的核心就是产权,产权改革就是进行资本运作。从产权到资本,这是一种超越的飞跃。谁的投资环境好,谁就可以占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的投资环境差,谁就等于关闭了自己开放的大门。政府要做的是调配产权、优化环境、发展经济,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服务设施,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保驾护航,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透明“平台”。说到底,就是不断完善和建立政府对发展全市的经济建设的支持保护体系。张家镇是否值得公司投资?首先要看清楚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是否做到了上面这几点。
宋正德多方打听;多方了解;知道了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优化投资环境的问题,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1〉建立了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党政监督;
〈2〉以人大牵头的法律工作监督;
〈3〉以政协和统战部门牵头的民主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
〈4〉以新闻媒体牵头的舆论监督;
〈5〉以信访部门牵头的群众监督。
新闻媒体监督的对象:上至四套班子的领导,下到一般干部。
新闻媒体监督的范围:上至四套班子的领导,下至一般干部的工作,大至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小到全市各家各户的各种行为。
只要法律许可,都在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
市委市政府为了确保监督的有效进行:设立举报监督电话,接待群众来信来访,采取通报、排队、曝光、追踪的形式,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对全市各单位的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的方法,进行一事一报,一报一追,一追一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凡是被新闻媒体批评的人和事,各有关部门联动,严肃处理,同时新闻单位也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宋正德经过反复核实;决定把投资的地点定在张家缜。就是因为张家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那些政府办不了的,办不好的事情的建设权、管理权、经营权、使用权能够全部推向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实现投融资模式多元化,经营效益最大化,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引入了镇辖区内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为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发展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的“平台”,建立和完善了一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建立的社会服务化体系,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舒适、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
既然是这样;宋正德为何到张家镇一个星期了也还没有与镇党委政府领导见面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南飞集团此次进行战略转移,到内地投资发展的决策是公司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进行战略转移的一个大手笔,投资额将达一个亿。你说能马虎吗?
当下宋正德打定主意后,决定开始与政府领导见面。
说来也巧;宋正德打定主意要与镇政府领导见面的时候,张大明走过来要和他借火抽烟。
于是宋正德挑起话题:“您是张书记吧?”
张大明瞧了瞧宋正德,说道“是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宋正德扯了一个谎:“我有一个朋友想在张家镇投资办厂;他看中了您们刚才走过的这块地。不知张书记能否与他?”
张大明大吃一惊,心里想道:我的妈呀!这块地可容得下亿元投资。于是连忙紧拉着宋正德的手说:“真的?太好了!”
张大明说完马上叫司机开车过来;热情地把宋正德让进车子一齐往张家镇大酒店驶去。
一会儿;车子到了酒店。
张大明马上叫王雅琴开个厢房。
大家坐下后;宋正德向张大明提了一个令他说很难却又不难回答的问题:“什么样的环境可以引来“金凤凰”筑巢,休养生息?”
张大明一愣;马上又转过了弯,认真地说:“平安!”
宋正德笑了笑,不动声色地说道:“平安,固然重要!但“风调雨顺”也许更重要。不知张书记能否保证?”
张大明当然明白“风调雨顺”所指的是什么。于是说:“这个请放心!”
张大明心里明白:“风调雨顺”这四个字所包含着的东西有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民生、和谐等等。一句话,政府,必须是服务型的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张大明心里更加明白:什么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投资者感受到“风调雨顺”就是!
张大明坚信:凭着他和党委政府整个班子对投资者的这一点真情,一定能引来都市“金凤凰”飞到张家镇筑巢安家;添丁发财;财源广进。
于是;张大明向宋正德详细的介绍了镇党委政府对投资商所实行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
宋正德听后,认真的说道:“我们并不在乎政策的优惠!常言道:平安二字值千金!最重要的是政府能不能保证给投资者一个平安、和谐的创业环境。如果张书记能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承诺;集团可以考虑。”
张大明觉得:自己如果在这个问题没有给宋正德一个坚定的答复绝对不行。于是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个请放心!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来担保。”
张大明怕宋正德还不放心;马上电话告诉市委书记李新民。
李新民知道后;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到张家镇与宋正德见面、相谈。
乃后;张大明、王小明又根据李新民的指示,八下广洲,九赴香港;恳请“南飞针织集团”总裁南飞雄到张家镇考察、洽谈。
张大明的诚意和赤诚的爱民之情深深地感动了南飞雄的心。终于下决心投资张家镇,“筑巢”河西工业园。
大家听了;觉得这个故事虽不是很感人却又是实实在在,完完全全的发生在情理之中。大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张大明、王小明他们那样想、那样干就是!
张德智他们几个从中南针织厂出来后,佟青又领着他们到河东、河南、河北三大工业园区走了一趟,参观了郑氏手套厂、宝生表带厂、裕丰表带厂、嘉丰竹编工艺制品厂、嘉伟制衣厂、宏信皮革厂等三十几家现代化的大型民营企业。
宝生表带厂,是一个外出农民工学到技术归家创业成功的典范。
张德智从佟青嘴里探知:
宝生表带厂,是由四兄弟投资创建的。
大哥黄学荣;大学毕业;分配在外省一家国营企业工作,企业改制后;担任董事长助理,;老二黄宝成;三十八岁左右,初中毕业,老三黄维民,初中文化,老四黄敏生,初中毕业。
改革开放那时;黄宝成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小伙子;和常人一样,怀着淘金梦;走出大山;到珠三角闯荡。
开始;居无定所,东家打几个月,西家打几个月;一年下来;居然也能攒下一万几千元。
后来;在深圳结识了一个生产各种手表的表带的工模厂的香港老板;于是进入这个老板的工模厂当学徒,月薪1000元,三年期满;学有所成;被提为师傅兼车间主管;月薪5000元,负责从制模到生产一条龙工序的生产管理。
后来,黄宝成又把刚初中毕业的老三、老四带进厂当学徒。
十年后,也就是2001年的春天,黄宝成以归家办厂;带领家乡人民创业致富的赤诚之心得到老板的许诺;举家回乡创业;创建“宝生表带厂”。
企业初创时,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
镇长王小明知道后,亲自登门了解他们遇到困难的情况后,逐一帮助解决,解除了他们的心头之忧,
经过六年的奋斗,宝生表带厂实现了跨越式、跳跃式的发展,工厂由刚开始的十几个工人发展到拥有300多个员工的集设计、制模、加工、生产、销售的大型现代化民营企业,各种表带产品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为国家和地方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