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145部分

闯三关-第145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支书说:“没有法子啊,承包期限,国家政策是三十年不变,还差远那。”
“啊,那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一家子喝西北风吧。”
村主任说:“不怕,我有一计,可使你今后能创大业,赚大钱。”
“我不信,那有这么等好事。我家十口人,就守着这两亩地,这两亩地的活儿;两个人就可以做完了。”
村支书语重心长的说。“是呀!如果你家有几个人出外赚钱,一家的生活岂不就改观了?”
村主任认真地说。“我有一计叫‘借壳生蛋’,可以帮助你们走出困境。”
农民疑惑的问:“我只听说过‘借鸡生蛋’,却从来没听过‘借壳生蛋’的,你们不是在骗我吧?”
“谁骗你拉!‘借壳生蛋”就是借助外地的资源和地方进行异地创业。比方说,你们家过去三代会打铁,如果到外地工业发达的地区,比如珠江三角洲租地方开个铁艺厂,在他们那里进材料,搞加工,生产五金产品投放到市场,这不就是‘借壳生蛋’了吗?,这个“蛋”就是利用别人地方的资源做出来的产品,你们带去的只是一点资金和个人技术。”
农民听了,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您这样一说,我全明白了。可是我们没有资金啊?”
村主任说:“没有资金可以向农村信用社融资啊,她可是支持我们农民进行创业的坚强后盾。如果符合贷款条件,他们一定会帮助你们的。”
农民高兴的说:“两位领导说得对,我这就去同家里人商量,明年的今日,我再来这里向大家报喜。”
三个人一齐把手握紧,对未来充满了百倍的信心。大厅里的茶客看到这里,以为戏还没演完,个个伸长脖子,双眼盯着舞台,等着继续表演。
而演小品的演员此时却一齐向茶客鞠躬,大家才知道原来小品演结束了,于是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品很有启迪性,虽说戏很短,却可以叫人回味一辈子,尤其是那些不知道怎样走出困境的农民,真是雪中送炭。
不是吗?历史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不就是靠人家一句话一个点子发生奇想;创业成功的?
张家镇“三明”;看了这个小品,对李劲松上次会议说的那一句话感到更加刻骨铭心。李劲松说:资源是固定的,人是活的,观念要不断更新的,这是当干部必须要懂得的,但是也必须要农民也懂得,当干部的一定要有这个责任,让农民开窍;掌握卓越的洞察力。
王小明心里想道:李劲松书记说得对,当干部的应有这个责任,不然的话,你当什么干部?他陈老板能通过酒店带给农民新观念,新文化,创造新生活,创造新事业的理念,自己作为一个镇长,更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应该想办法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创业素质。
一时间,大家都在深刻的反思自己。
这时,李劲松、高志扬回来了。大家围着李劲松,可是谁也不敢第一个说话,他们都怕李劲松批评他们办事不力,而且他们心里都在纳闷:怎么那么快回来了,是不是没有解决问题啊?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开口啦。
张大明觉得:这个时候该说一点东西,可是说什么呢?问书记怎样了?说服他们了吗?如果是成功了就好,如果没成那就不好办了。
王小明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不敢先开口了。
彭开明嘛,直肠子一个,要在平时一定会大声嚷起来的,追问结果怎么样了,这次,他多了个心眼,怕李书记没办好事情,这样一问;李书记不好回答,于是也不做声。
李劲松看他们这个样子,觉得好笑,于是说:“关于开发中国凉亭土鸡生产基地的场地问题,已经顺利解决了。这都是同志们平时做了很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大家都明白了开发这个基地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大家都很支持。剩下的就是你们具体安排建设的事情了。”
大家听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稍后,李劲松去冲凉了。
大家就围着高志扬,追问李书记是怎样解决的。
高志扬绘声绘色的讲了一遍,大家都感到很神奇,但也很纳闷:本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李书记一出马,不费吹毛之力就解决了呢?
李劲松洗完澡出来,听同志们谈起这个问题,就给大家解析说:“这个问题得以完全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同志们原先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我去,只是加了最后“一把火”,其实我这次去,前前后后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够十句,有两个人,我连话都没有说一句就答应了。这是为啥?就是因为我李劲松能放下架子,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认为自己是被别人尊重了,心里的疙瘩自然就没有了,就爽快的答应了。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这个项目的重视。”
王小明听后,明白了他们之前可能对我们这些镇一级的干部能否办好这个基地,信心不是很足,而李劲松一站出来就不同;表明市委对这个项目的关注,肯定会把它搞起来的,证明有这个实力。
接着,李劲松要求大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这天晚上;李劲松难以入睡。他觉得要认真当好这一任市委书记真不容易。
从今天晚上的情况来看,开始,他压根儿也不相信会有这么一个完美的结果。其中的原因也令他费解。虽然他这样向同志们解释,但群众对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呢?
李劲松再三思想,终于明白:在市场经济年代,人们对干部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把干部分为五等,也就是说,各级干部能干好的事,人民在心里都有估量的,村级要干好的事,让生产组长去说不成;镇委要做的事情,让村委去动员,很难说服;市委要做的事情,让镇委去说,也很难做好。
这是一个分量轻重的问题,市里不够重视,老百姓绝对不会买帐,也更不会跟着你干。
从这种情况来看,李劲松觉得自己平时忽略了这一点。
怪不得有时上级批评下级的时候,有的干部在背地里发牢骚:哼!明知道这些事情我们这一级是不会办得到的,说有啥用?他们根本不‘买帐’。
李劲松心里想道:看来以后有些事情要看清楚才去做,不要让干部老是做白工。
话说李居安从南滨市回来后,因为李劲松不让他一起去找郑三炮他们几个人,就径直回家了。
他实在是太疲劳了,回来不久;就在躺椅上睡着了,妻子看见;心疼极了,但也不忍叫醒他到床上去,于是给他盖了张薄被。
李居安迷迷糊糊的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经过多方奔走努力,终于把凉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办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集孵化、育雏、养殖、回收、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的大型企业,企业越做越大。基地遍及二省四市;辐射二省30多个市县1000多万农民致富。
仅在江州市郊10公里的一个地方,就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凉亭种鸡场、孵化场、育雏场,产品回收发放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其中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标准化种鸡场6万平方米,现代孵化场1。8万平方米,拥有员工620多人,其中大中专毕业技术员168人,养殖户9000多户,总资产达到1。2亿元,固定资产0。85亿元,年出栏肉鸡1000多万只,土雏鸡1000多万只,凉亭鸡苗6000多万只,土鸡蛋300多吨,年收入2亿元。
凉亭企业也因此闻名中外,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链。
为了更加促进企业具有更强的生产后劲,开发产品的附加值,于是公司引进外资,投资一个亿,在江州城东10公里的地方建设“中国凉亭鸡贸易加工中心”,引进世界最大的全自动保鲜肉鸡生产线,年产保鲜鸡2500万只,可安排2500人就业,年产值2。5亿。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不知从哪个国家传进了禽流感,凉亭公司同其他养殖场一样,遭到了灭顶之灾,病鸡死鸡堆积如山,企业宣告破产,成千上万的养殖户涌到李居安面前,要他赔钱,他自己则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不是有个合同实行风险共担吗?怎么全算在我一个人头上?”可是,养殖户们不听,大叫:“李居安,不要花言巧语的,害死了那么多人,把他抛到榕江喂鱼去。”
李居安挣扎几下,挡不住他们人多势众,咚的一声,被抛到榕江里去了。
“救命……”李居安在大喊之中醒来,重重的翻倒在地上。
王秀芳,以为发生什么事了,猛的从里面冲出来,看到丈夫跌倒在地上,嘴里不断的喊救命,连忙跑上前去把他扶起来,嘴里连问“怎么啦?怎么啦?”
李居安爬起来,用袖子擦了一下双眼,原来是‘南柯一梦’,一摸,全身冷汗还在直冒呢。
“到底怎么啦?睡个觉都那么不安稳?”王秀英看着丈夫,担心的问道。
“唉!”李居安长叹一声,“难道是天要亡我?”
“居安,你这是啥意思啊?”王秀芳担忧的问。
李居安看了看妻子,觉得此梦不能与妻子说,传出去岂不糟糕,也不想让她担心,于是故作轻松的说:“做了个恶梦,吓死我了。现在醒来了,没事的啦。”
“什么恶梦?把你吓成这样?”秀英还是很担忧的。
“还不是碰到一些鬼怪的东西,没事的了,你不用担心。”李居安轻描淡写的说。
“哦。”王秀英听到丈夫这样说,也就不问了,忙泡了一杯宁神茶给他。
李居安接过茶,饮了一口,放到茶几上,眼睛看着墙上的毛主席像出神。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第三十七章 梦醒时分
    李居安做的这个恶梦实在是太可怕了。
它不仅毁了李居安一生奋斗的事业,也毁了他一世的英名,更毁了成千上万农民的梦想。
他不敢往下想了。
他好担心。
他不知道这个梦会不会成真。
其实,在他刚有成立集团公司的念头时,就有人向他提出忠告:企业的寿命不超过三年。
是张国梁为他解开了这个结,是陈军红促使他行出了这一步,是省委刘书记、李文华副书记、南江市委书记郭向明、市长胡军、市委书记李劲松、市长刘军、镇委书记张大明和镇长王小明等领导干部对党无比忠诚的赤诚之心促使他走出这一步。
可是,正当他雄心勃勃的时候,为什么会无端端的做这个恶梦?
是祖宗显灵,还是上天提示?
李居安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之中。
之后的几天,李居安精神恍惚、魂不守舍的,他真的被这个恶梦打碎了所有的美好憧憬。
关于开发凉亭土鸡这个项目的事不再提了,只是一味的躲在果园里侍弄果王。
他觉得:如果结果是那样子的,自己还有什么面目立于世间?
这天傍晚,妻子王秀芳见丈夫这几天老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担心会出什么问题,就悄悄把情况给李劲松说了。
李劲松一听,这可不得了,仰天长叹:莫非老天爷要毁我栋梁?
于是连夜从城里赶来看望李居安。
为了不惊动任何人,李劲松带着高志扬径直到李居安家里。
二人相见,寒暄了一番。
王秀芳给他们倒了茶后就离去了,高志扬是开车的,一进屋就到客房休息去了。
他知道李书记今晚肯定很晚才会走的,得抓紧时间休息,晚上开车才够精神,才能安全把书记送回家去。
李劲松和李居安在客厅里坐着,因为各有心事,大家一时不知怎么开口。
李劲松认为:不能直接问李居安为什么不开心,见他闷闷不乐的。不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如何能乱问?得想个办法才行。
李居安嘛,并不知道书记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心里想道:这几天公司的工作很正常,生产形势喜人,一切都在按原计划进行,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句老实话,单搞荔枝果业生产,是不需费心的。果农只要按公司的指令投入生产就可以了,公司不须投入,稳赚中介费,果农如果未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公司并不发生责任关系。然而;建设“中国凉亭鸡”生产基地这个项目就不同了,它要投资,它存在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风险,尤其是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如果不是已经答应了市委市政府,如果不是和陈军红签约了•;•;•;•;•;•;
李居安心里又想:再过几天,陈军红的1000万的前期资金就汇到公司了,在这个时候,能和李书记说什么呢?说‘恶梦’?说风险?说不干了?不!自己绝对不是这种人,说干;就要干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的。可是,总得有话说才行呀。
还是李劲松反应快,先说:“今天我到广西玉林巨东养殖公司参观时,老总要我们先到电视室里看半小时电视,然后才允许我们去参观,你知道是为啥?”
说起巨东,李居安并不陌生,他去过多次取经,他清楚地知道:
广西玉林市“巨东公司,它是以“公司+基地+农户+客商”的模式,集养殖、种植、食品、饲料加工、科研、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大力扶持农户养猪、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