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143部分

闯三关-第143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劲松更加深的体会到:一个地方的经济能不能发展得起来,领导班子决策是最重要的,企业领导层,如果没有智慧的洞察力,企业根本就无法在当今市场竞争这样激烈的年代生存下去。所以培育人们掌握卓越的产业洞察力是十分重要的,任何要创业的人,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洞察力,根本就寸步难行。
他又想到“江州模式”,尽管他知道这个模式已经得到了各地很多人的认可,但还须不断完善,尤其是科学发展的观念,
李劲松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居安,李居安认为很有道理,说:“李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放心吧,我一定想办法完成您交给的任务。”
这时,太阳已经从西边悄悄的隐去了笑脸。李劲松看了一下天色,问高志扬:“离张家镇还有多远?”
“70公里。”
“李董事长,一个小时就到公司了,咱们今天晚上再好好聊聊,顺便欣赏一下陈老板的节目。要不与你去走访一下那五个农户,看能不能把地租下来。”
“好呀!”李居安高兴极了,马上给陈老板去了个电话,叫他准备好晚餐和节目。
陈老板在电话里高兴的说:“好啊,放心吧,今晚一定会有好戏给你们欣赏。”
高志扬一听有好戏,油门一踩,车子飞快的向前驶去……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第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
    晚饭后;李劲松无心看陈老板的节目;他觉得:郑三炮、张二虎、钱百万、刘三公、牛通海这五个人的思想不做通,开发中国凉亭土鸡生产基地这个项目就无法展开。
怎么办呢?张大明、彭开明是外地人,可以不说,但王小明这个本地通再加上李青海、张海潮这两个村干部都难以解决的问题,难道我李劲松能解决得了吗?李劲松对自己的信心着实感到不足。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来硬的?不行!虽然助李居安也是为民谋,但终不能违背原则,违背天理。
李劲松觉得,说什么也应该见一见他们,亲自了解清楚他们的思想动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小明,建议把他们五个人请到酒店来谈,李劲松却说:“民以食为天、土地为根本;官以民为衣食父母,儿子要父母给办事,登门到父母家去一趟都做不到,还是儿子吗?”
本来,王小明是出于关心李劲松而提出这个建议的,因为李劲松这三天有两晚是在车上过的,疲劳之极了,想不到李书记这样说,一愣,一时间也回不过神来。他明白李书记说这句话的意思,担心李书记会责备他,狠狠的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蠢材!
其实李劲松并没有批评王小明提出的建议,他只是认为:要解决问题,得真诚待人,登门拜访与请来相商,效果不一样。
他想起了当初自己要见朱国亮的事。还不是三进三出冰荔山庄都未能见上他的影子吗?还无端端的被张国生三番几次戏弄呢!最后见到人也还要被他们一班人论剑山庄,过五关斩六将,舌战群雄。虽说没有诸葛亮当年独往东吴赴会,舌战群英之险,却亦费尽心机。
李劲松觉得,今天晚上自己不能亲自上门去探访他们几个人的话,怎么能解决问题?
于是,对大家说:“李董事长,王镇长,今天晚上我们不能大家一起去,这样,他们会觉得我们是兴师动众,无意中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还是李清海,张海潮两个村干部带我去就行了。”
“那我呢?”高志扬觉得他有双重责任,既为李劲松开车,又要保证他的安全。
李劲松压根儿就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他认为:干部与群众是鱼水关系;如果干部到老百姓家了解情况,都担心安全;那他就根本不配作共产党的干部。于是对高志扬说:“你当然随我一起去啦,不过,要在车子里待着,不能和我一起到农户家去。”
“哪——”高志扬还想说什么,被李劲松止住了。“还有我呢?”秘书刘勇进也觉得自己应该去。李劲松却说:“不!你们都去看陈老板的节目。”
于是,大家都不做声了。王小明嘴里虽不说什么,但心里总觉得这次不能完成任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话分两头。
郑三炮这个时候,正为他家那块地的事情烦着。
尽管他知道把地再承包给李居安是为了大家好,是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可是,他觉得那块“风水宝地”没了,多可惜啊。
虽然他对“风水”这东西是半信半疑的,可也觉得“风水”这东西,流传了这么几千年,“风水”先生也似乎说得蛮有道理的,心理上也就总舍不得这样把地承包给李居安了。
还有,他也知道,国家政策也有规定农民不能擅自在承包土地上建房,修坟地,可他还是存着一个侥幸心理,也许过几年以后,政策允许建房和修坟地,如果现在租出去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镇委书记和镇长都来找了好几次,说了很多大道理,他还是不答应。
郑三炮这时候已觉得自己已经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境地,怎么办呢?
于是,决定到张二虎家去串串门,打探一下他的态度,要不,到时候他做好人,自己做贱人就糟了。
张二虎家离他那儿不远,坐摩托车,五分钟就到了。
郑三炮驾着摩托车到张二虎家门口的时候,刚好张二虎要到钱百万家去,他们俩是表亲,有事总爱和他一起商量。
郑三炮还没有把车停好,张二虎就说:“三炮兄,你这个“土匪”要去哪儿?”
郑三炮的名字和《林海雪原》中的土匪头子郑三炮同名,身形相貌亦有几分相似,故交情深的朋友逢见面都叫他“土匪”。
刚开始被人们叫“土匪”时,他很生气,后来因为“土匪”这个名号使他迅速出名,生意日渐见好,就不计较了。
人们到镇上买肉的时候,相互间见面时总爱说:
“去哪儿?”
“买肉呗!”
“到哪个档子?”
“土匪那里呀。”
这样一来二去的,一传十,十传百,在张家镇就无人不晓郑三炮是个杀猪卖肉的“土匪”了,生意比谁都好。
是他的猪肉比别人的好,还是不缺斤短两?不是,全是人们觉着“土匪”这个名号新奇,都想见识一下。
当下,郑三炮也不计较,裂开大嘴,笑着说:“二虎兄弟,发财了就不兴许兄弟我来你家串门啦。”
“哪儿的话!”张二虎并不敢得罪郑三炮,连忙把他迎进客厅里坐着。
张二虎知道郑三炮来找他,一定是打听租地的事。
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书记、镇长三番五次的做了思想工作。
郑三炮来找我,肯定是为此事。得防着点。
于是不动声色地反问:“他李居安是不是吃饱了撑着?无端端的又要搞个什么大鸡场?是不是瞎折腾?”
郑三炮,不知张二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觉得他这样说也不能代表了什么,他小子奸猾得很,是打算透口风的了。
于是也不动声色地说:“是啊!如果是我,一年收入几百万元,早就不干了。”
“就是嘛,”张二虎顺着三炮的话茬往下说:“我觉得他是财迷心窍,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得陇望蜀。”
“真是令人费解!”郑三炮,见张二虎说来说去,就不说那块地的事情,就更不好开口直说了。
为啥?因为镇里的张书记和张二虎同姓,平时相见,书记都叫他兄弟,而这次他和副书记彭开明找他谈了三次,讲了不知道多少的大道理,也许思想通了呢!他虽然学了几天的“风水”,可“风水”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也不好说,用书记的话儿说:是唯心论。
张二虎也是,郑三炮不点破,他也不会说。他心里只是有股气,他认为:李居安的事业都已经够大了,出尽了风头,为什么偏偏一定要这块地来做鸡场呢?如果搞砸了,岂不白白糟蹋了他的这块“风水宝地”?当然如果真能开发成功凉亭土鸡这个项目,带动千千万万农民更加富裕,也就罢了,要是失败了,就是害人害物了。他心里也想到,如果这次不给张书记个面子,将来见面也不怎么好。
张二虎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看看钱百万的意见才是。钱百万是个经过风雨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他不答应,自己也不好说话,毕竟是表兄弟。
二人聊一会,张二虎横竖避开那块地的事情不谈,郑三炮心里不停的打鼓。他认为:你老张家与钱百万是表兄弟,到底怎样也没有确实的态度,自己就更不能先提起,要不,上头追究起来时,把我当作出头鸟打,岂不落了鸡飞蛋打。既然你老张家装蒜,也就罢了,我也不提,看谁能耐。
于是,两个人都坐在沙发上抽闷烟,喝闷茶。
这时,电话响了,张二虎拿起一听,是钱百万打来的:要二虎去一趟他家。
张二虎听了,正好借机出去,于是对郑三炮说:“土匪兄弟,失陪了,我要去见一个朋友,下次再聊。”
郑三炮隐隐约约的听了个半解,知是钱百万的电话,他们肯定是要去谈这件事情,可是大家都没有说破,于是就告辞了。
钱百万这天送货回到张家镇,觉得心里总不踏实,他心里打算促成李居安把他那六亩地征了去,可又不知其它几个最顽固的硬骨头的态度。
钱百万是个老奸巨滑之人,既想得到最大利益,又想做好人。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是80%的人赚钱给20%的人用。
但凭啥让80%的人赚钱给20%的人用?
就是因为20%的人精明,脑子特别好,特别发达。
钱百万认为他是属于20%里面的人,他要用自己的聪明来达到占有的目的。
他知道李居安要那块地来做种鸡场是志在必得。
因为,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地方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自己如果略施小计,必能轻易达到目的。
他在心里算了个数,就按每亩五万元计,也有30万,此次李居安简直是他的财神爷了。
可是,自己的想法绝不能让人知道,应该由别人来表达。
他认为:现在就只有他和张二虎这五个人不答应。
钱百万分析了一下,除自己外,剩下这四个人中只有张二虎可以帮助他实现心中的目的。
于是留下来准备今天晚上找张二虎来相商。
所以,晚饭后匆匆洗漱完毕后就打电话给张二虎。
张二虎不用多久就到了,钱百万闭口不谈自己的想法,只是藏头露尾的一味大谈当今开发区的土地征收价格情况。
张二虎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就听出了他表兄的话外之音。
于是,也不说自己的想法,扯东话西的说:“李居安要在这个地方发展全市最大的养鸡基地,带动老百姓致富,敢情好,如果要征这地,光征地就要6000万元,他往哪儿弄那么多钱?”
“是嘛!”钱百万皮笑肉不笑的接着说,“这样的事他李居安是不会干的,三头两户嘛,说不定他会干。”
张二虎知道钱百万这话的意思,心里想道:全村这么多人只有你钱百万一个人要求征用,可自己不说却想别人说,这未免也太损了,我可不与你干这勾当。
于是说:“几百户人家中,三头两户要求卖地,弄得这样一件好事搞不成,岂不太缺德了?我坚持不把地包给他就是了,卖地做啥?”
“这不叫卖地,是征地,懂吗?”钱百万讨了个没趣,掩饰说。
“我不管他是买地还是征地,我都不干。反正土地承包了给我,就是我的,他李居安要用,我不给他,他也没法子。”
“如果他空出你那三亩地不用,你也奈何不了他。”钱百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这个我不担心,我就是希望他不用。”
“这——”钱百万语塞了。
这时传来一个声音:“钱老板在家吗?李青海经常到钱百万家串门,熟门熟路的带着李劲松径直到了客厅。
钱百万、张二虎一见,连忙站起来让座。钱百万在城里经常在电视上见到李劲松,现在居然亲自登门来找他,自然明白肯定是为那块土地的事情而来,慌忙走上前一步,握住李劲松的手说:“这不是李书记吗?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欢迎欢迎!”
张二虎见到来人是市委书记李劲松时,立时慌了手脚,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他虽然没有与李劲松书记见过面,但对李书记的为人、对老百姓的忠心却早已耳闻目睹,庆祝大会那天,虽然因事外出,赶不上,后来听家人说起,也真是感慨万千,现在又见到他亲自上门为李居安征地做思想工作,更是感到无地自容了。
于是趁着书记还没有开口,就向李书记抱歉说:“李书记,您这么忙还来探访我们老百姓,真是难得!难得!我那块地已经告诉青海书记了,同意承包给李居安。”
张二虎一边说一边向李青海使了个眼色。李青海会意,春到张二虎一见李劲松书记连话也不说一句就答应,心里觉得好笑,可又不能不给这个面子,于是用夸奖的语气说:“是呀!二虎兄弟今天早上就与我说了。”
李劲松心里倒感到纳闷了:刚才在来的路上李青海还说张二虎很难说服,怎么现在又换成了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