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124部分

闯三关-第124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坚定了利用节假日时间租地种香蕉的想法。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可以试图为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寻找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路子。
但是;又考虑到自己是公务员;又是局级干部;这样做肯定违纪怎么办呢
后来;妻子想到了她大哥;让他出面;自己当幕后老板不就成了?
于是;卢大伟东凑西借,筹了30多万元;与福绵人租了400多亩地;开始了种香蕉的生涯,结果;初战告捷;一年下来赚了180多万元。
第二年;又把周边的500亩地租下来;做二个区管理;当年获纯利680万元。
在他这个基地的影响下;周边的农民也开始走上了种香蕉的致富路
福绵香蕉开始扬名天下。
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冬收水稻后,索性将南边一块400亩的地租下来,这样一来;他共种了1180亩香蕉,成了方圆百里种植香蕉最多,质量最好的专业户。估计今年纯收入将会超过730万元。
高厅长和卢大伟见面就说:“小卢;要记住;今天,我们是微服私访,三件事,不准惊动任何人;。一、带我去好好参观一遍福绵的香蕉;二、带我好好看看福绵区的“十大”、“二宝”;三、把你种香蕉的本事教给我,让我有机会也来过把瘾。”
“您也来种蕉?”卢大伟心里感到好笑。
“是呀!离休后;做一回‘桃翁’;有何不可?”
“您老还记得陶翁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吗?”
“怎么会不记得?我给你念一遍看看有没有错。”
“好呀!”卢大伟有些不信。
“好!”高厅长说完;高声吟诵了起来: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 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 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 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 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 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 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 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 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 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 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 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 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 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 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 高举寻吾契。
卢大伟和钟宏宇听了;惊得目瞪口呆。
他俩原来根本就不相信高厅长会念得出来。
当高厅长摇头晃脑念《桃花源记》的时候;卢大伟马上从车里拿出诗集来对。
高厅长念完后;问道:“怎么样?错了多少?”
“没有;一个字也漏不了!首长,您真是强记高手也。”
高厅长说:“陶翁当年为人们描绘的一个既无剥削、又无压迫、人人劳动、生活安宁、环境优美的理想社会在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不懈努力的成果;尤其是福绵人,有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高厅长还说:“我国香蕉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福绵香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基地的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促进中国由香蕉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
卢大伟听懂了高厅长的话,更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于是;请高厅长他们上车;开始了他认为自己人生最有意义的一天。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第二十七章 “香蕉大王”
    五月八日深夜十一时,高厅长和钟宏宇回到了省城。
这一天,对于卢大伟来说,是他人生最有意义的一天。
高厅长帮他把正了下半生命运的脉搏。
他可以让舅子正式成立中国福绵蕉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总经销商的运行模式,将基地周边的近千个香蕉种植大户联合起来,象江州市富民果业集团公司那样,利用电子科学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为广大蕉农搭建起学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蕉农综合科技素质的“平台”;为广大蕉农搭建闯市场经济大潮,打造福绵香蕉中国驰名品牌,实现将大量的由科技转化出来的物质成果转化为资本的“平台”。
卢大伟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一展抱负,以用科学的发展观,打造“福绵香蕉崛起在中国,拓展在世界;做响全球知名品牌;称雄世界”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利用他学到的技术,名正言顺的指挥公司把福绵香蕉业引向科学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的轨導,造福农民,造福社会。为福绵蕉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为党和政府科学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于是,他将自己三年里用日记的形式在电脑里全面地记载下来的关于种植香蕉的方法、经验、甜、酸、苦、辣,闯市场的过程,发送给了高厅长。
说真的,这几年,卢大伟是偷着干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来没有敢向外透露过。
这个五一长假,要不是遇到了高厅长,他也许还要将这个秘密保守到退休那一天才敢公开。
现在可好,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卢大伟大决定豁出去干了,就算是没了这个工作也不在乎。他决心为发展福绵蕉业,实现蕉农尽快富裕,贡献毕生的精力。
他觉得,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才可以自豪地说:我这一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因为,自己已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一切。
这天晚上,卢大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心里不停的重复着这样一个理念: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衣食父母;我这个不大不小的官,既不能主宰一方;也不能要求领导按自己的意思干,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唯有这样走一回;看能不能帮农民一把。
高厅长回到家里,洗漱完毕,也不顾一天的疲劳,立即坐下来,打开电脑将卢大伟的电子邮件打开,下载下来。
待这一切做停当后,他给自己的茶缸子灌满水,拧紧盖子。
他看东西的时候,有个习惯,一定要备足茶水,提神醒脑。
现在这么深夜了,正是人睡眠的最佳时间,可是高厅长却等不得了,他一生都坚持着一个这样的原则,今天要做的事情,今天要看的东西,决不等到明天。
况且卢大伟给他的并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卢大伟的“心血”,它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你说高厅长今天晚上不把它看完,能睡得着觉吗?
什么叫人民公仆精神?什么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人们在讲台上说得不亦乐乎,但在实际中就不知所以矣了。
从高厅长身上,我们可以明白。
只见他,端端正正的坐在座椅上,不断的滑动着鼠标,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二000年十月一日晴
今天,是国庆节。
我觉得上了一星期的班,很闷了,于是决定到玉林走一趟。
早餐后,和爱人说了一声就出去了。
我驾着车子,来到南江市的东、南、西、北、中,五大超级商场逛了一遍,看到货架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顾客比平常多了几倍,非常热闹。
我觉得很烦,于是转向农贸水果市场。
我觉得:农民这几年靠党的政策富裕起来了,农产品市场的品种已非昔日可比。
我将车子泊好,逛了一遍鸡、鹅、鸭行,又来到了一家专卖水果的摊档。档主与我相识,福绵人,姓黄名坤,不男不女的名字,是我经常与他开玩笑的理由,专门经销福绵的香蕉为主,其它为辅。
他给我随手拣了一条香蕉与我,说:“福绵特产有“十大”与“二宝”,这福绵香蕉最著名,在这里,最好卖的香蕉就数它了。”
我问:怎解?
黄坤说:“因为他是全部用有机肥料栽培的,不使用化学肥料,个大质优,一条蕉25公分长,差不多8两重,一个人食2支就足够了。一株香蕉的总重量均有80斤。”
“有这么重吗?”我不信,又反问了一句。
“这个还有假!”黄坤拿出购蕉的单据来给我看。
我随手翻了几页,果然,每株香蕉的重量均达80斤以上。
黄坤说“福绵的香蕉有一个特点,用保鲜袋装起;放在超市货架上,在那种柔和的灯光照耀下,金光闪闪,人见人爱,故南江市五大超市都是进福绵香蕉,其它地方的香蕉一定进不了这五大超市。”
听黄坤这样说,我才想起了确是这么个回事。
黄坤又说:“在农产品市场卖福绵香蕉虽然比超市赚少钱,但卖得多,很多机关单位都是来这里要。”
“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到蕉农那里买?”我觉得这里面有学问。
“福绵香蕉真正种到这样质量的不多,只有少部分,我们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农产品市场这几个拍档,早已将他们的产品包了起来。”
“什么叫包了起来?”
“也就是说:每年他们种的香蕉都直接送到这里给我们这几个人卖,市场价格随行就市,其它人不是经销户,当然买不到他们的产品了,故要吃最好的香蕉的客户,不到我这里来,到那里去呢?”
我听了才明白了这原来是一种生产农户+总经销商的的生产法,农户只做不愁销,经销商只卖不用生产,各得其利,轻轻松松。
我说:“他们种的香蕉经过检验真的合格了吗?”
“合格!我送过去检验检疫过了。”黄坤怕我不明白,补充说:这个,就可以放心,他们全部使用有机肥不算,还是使用沼液呢?
我听了,知道沼液是一种最容易吸收的有机肥料,无毒,可以喂猪,用它种出来的产品不用检验也是合格的了。
于是我又问:“黄坤老板,他们种的货够供应吗?”
“不够!”黄坤接着一边翻帐本一边说:“这些农户大都是自己种自己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并不多,一年下来收入也不是很多,不够供应给我们卖,当然其它差一些的也有,那是另一种别论了。”
听了黄坤的说话,我算了一个帐,一株香蕉种植过程中的成本不要很多,从现在市价来计算,这些香蕉单产80斤,批给黄坤是1。2元;市价另售1。5元;利润20%以上;黄坤有得赚,而蕉农呢?一株香蕉的种植成本20元左右;不用化肥的;不到20元;纯利润60—70元不等;简直就是种黄金;于是心中产生了一种承包土地请人种香蕉的想法。
但并不敢对黄坤直说;于是假他人的意思说:";黄老板;我有一个朋友想种香蕉;你看成吗?";
";成呀!不过要大批种植,形成一个产区;外地人来时;能够一车一车的供应才行;如果少量种植就不行;不成气候。";
“要种多少才行?”
“300亩以上。”
“种300亩要多少成本?”
黄坤听了,算了算,说:“不要很多,300亩能种36000株×20元=72万足够,启动资金有30万够了,种下后一边护理一边想办法,地租、人工可以到收获后支清,先支伙食。”
听黄坤这样说,我算了一下,租地300亩,地租每亩500斤谷,折合300元,可须90000元,此款可先交定金5万元即可,余下年尾付清。人工、肥料、农药苗种基础设施等有25万足够,余下一边护理一边找贷款,应无问题。如果真能做到那么好,能卖1元1斤就不错了,每株能赚纯利60元,按36000计算,总收为288万元扣除成本72万元可获利216万元,再扣除其它预算不到的开支30万元,至少亦应有180万元利润。
算到这里,我高兴极了,自言自语地说:这样算来,种香蕉等于种黄金呀!
“是呀!”黄坤也同声附和说。
从黄坤那里回来,我高兴的同妻子说了一下,妻子也觉着有搞头,可是我俩都是公务员,怎么办呢?
还是妻子反应快,说:“请我哥来出面,如何?反正他在家里也是种田。”
“好呀!”我觉得这是一步好棋,当幕后老板也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