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嗨普庋幕埃乖诟易鲇�
宝洁的前员工联盟有25万人,就是说有25万人都被他们管理了起来。而linkedin的前员工群有15万个,涵盖了美国98%的世界500强企业。想想看,linkedin想要在哪个公司找一个熟人,是多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他们全部都在网上待着。
中国也有很多做得不错的企业,比如阿里巴巴。马云有一句名言:“一天的阿里人,就是终身的阿里人。”我很欣赏这句话。我有一个同学是跟着马云创业成功的,他在阿里巴巴的工号是70多号。公司一上市,他就变成了亿万富翁。
他们公司有一个特别大的大厅,据说能够容纳上万人,马云每年都会在这里做一个前员工聚会。能够被邀请回来到阿里巴巴总部进行前员工聚会的人,都会觉得特别光荣,因为马云会亲自对他们演讲,然后大家分享、吃饭、聊天。他们自称“阿里系”,他们愿意投资彼此的公司,因为他们知道大家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做事都很拼,这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大的资源池。
有一次,我在一个论坛上讲了这件事,结果底下一个腾讯的人就不高兴了,他说腾讯也有这个东西。其实华为也有,他们都愿意管理自己的前员工联盟。当你能够这样对待你的前员工的时候,请问:对现任员工有没有影响?对现任员工会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
你们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一下,看到老板这样对待一个离开的人,那么你会认为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肯定会认为老板的格局足够大,老板是真对我们好。所以,老板之前说的话是可信的,咱们现在好好干就行了,将来有一天,也可以跟老板成为朋友,也可以成为前员工联盟中的一位。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前员工联盟的。如果你让老板完全失望,根本没有达成之前设定的那个目标,根本不在意你对老板的承诺,那么,你就没有推荐信。在国外的公司,没有推荐信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而且这一点在中国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什么?随着中国的创业者越来越多,我相信中国的企业管理会不断地升级。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招聘总是乱糟糟的?因为没有人太在意招聘这件事。而当我做了好几个公司以后,我才发现招聘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国外,你拿了推荐信和简历到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不光会给你那个写推荐信的人打电话确认真假,甚至会给你原来的公司打电话,随机找别人问你在那儿的表现到底怎么样,一定会做背景调查。
前不久去日本,一个日本人跟我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中国会有人骗人。他们觉得在日本骗人是非常严重的事,一旦你在公司里骗了老板,你在公司里应付做事,让老板开掉了,是特别严重的事,你这辈子就完了,因为每个公司雇人的时候,都会去前一个老板那儿打听。中国迟早会形成这样的商业氛围,慢慢地,人们就会重视他在雇主那里获得的口碑。
所以,你要告诉他:“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前员工联盟的,表现得好才能够进入这个联盟。”这样,现任员工也会拼命地好好干活。
同样的道理,请问这个离开的员工会不会恨你?会不会说你的坏话?当你邀请他加入前员工联盟,还给了他这么多福利以后,他是不是会走到哪儿都说,这家公司是一个不错的公司?
对公司的口碑影响最大的人不是客户,客户说你的公司不好,别人还有可能不信。如果这个公司的员工说这个公司很乱,很坑人,别人一听就会信。怎样能让离职的员工依然说你的好话?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就是你的口碑管理。
这个离职的员工有没有可能给你继续带来生意?因为他对你的业务非常熟悉,他出去以后认识的人更多了,所以很有可能成为你最好的兼职业务员。
每个员工都应有创始人心态
我每次讲完领导力以后,就会有很多学生来问我:“樊老师,你看这个案例,这个孩子怎么不努力?你看这个,我给他提的要求,他怎么就做不到呢?”他们总是对员工提出特别多的要求,希望员工能够做到。我发现其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事对这个员工的好处?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员工在你们公司的发展?你是否只想让他老老实实地当工具?
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员工不要走,都希望员工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地方不动,这样人力资源成本就会下降,公司就是稳定的。但是,你只能留住庸才。
硅谷产生了那么多那么棒的公司,但是硅谷的人员流动性非常高,一个人干上两三年就会跑掉。但是,在联盟这本书里,里德霍夫曼说:“硅谷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就是每一个员工都有创始人心态。”
不管你要不要创业,都得有创始人心态。你得觉得我做这件事,是在做一项伟大的创造,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坐在这里混日子。所以,打造前员工联盟,对于现任员工和已经离职的员工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可以大幅地提高在职员工的士气,因为大家知道老板是玩真的,老板不是来假的。
第30章 商业思维的升级(6)()
有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我在某大型国企上课时,我讲完这个观点,底下第一排坐着的老板突然“啪啪啪”地拍起了大腿。我说:“你怎么反应这么强烈?有什么问题吗?”他说:“哎呀,你这课我听晚了。之前有个员工就没管好,弄得现在很糟糕。”我说:“是什么人,搞得你这么焦虑?”
这个人叫任正非。任正非从这家公司走的时候,公司就是各种卡他,反正总之弄得特别不愉快。任正非到现在都不提这个碴儿,从不说自己跟这家公司有关系,就闹得这么别扭。
他说:“我们当年那么有钱,如果给他投200万,占华为10%的股份,现在还用盖楼吗?都可以当首富了,可是没做。”
他刚说完,旁边的副总就说:“还有一个呢,你忘了?”第二个人就是碧桂园的老板杨国强。这家国企到最后都没有与前员工形成一个良好的联盟的关系,反过来变得水火不容。他们后来总结了一下原因,就是因为公司没有前员工联盟,而且打了很多前员工官司。
有一家公司在这方面做得特别棒,航空航天部有一家公司叫771所。这是一家微电子公司,是一家特别有名的三线公司,是一家军品、民品都做的公司。
这个公司为什么做得特别好?公司当年有一个员工,50多岁了,要离职创业。他们的老板没有让他离职,说:“这样吧,我们投资给你,你去创业。你要是做成了的话,就算是咱们公司的一点股份。”这个员工同意了,因为那时候都没钱。他从公司拿了钱跑到深圳去创业,做了一家公司。这个中年人叫侯为贵,这家公司叫中兴。
所以,771所现在每年都会有分红,只要中兴一发分红,771所所有员工都发奖金,日子过得特别爽。你看,当年的一笔投资只要成功了,你的前员工联盟只要打造起来了,就行了。
第三种情况:员工要创业怎么办
第三种情况是,这个员工说:“老板,我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我也不想找工作了。我现在决定了,我要创业。”
员工要创业了,怎么办?这时候,你要问他,需不需要帮助。当然,前提是你认为这个员工是不错的,你可以问他需不需要帮助,能不能投资,让你入一股,你会帮助把它做得更好。
这就是个创业平台的搭建。为什么linkedin的老板里德霍夫曼会写这本书呢?我们必须提到另外一个很牛的人,这个人叫彼得蒂尔。彼得蒂尔创立了一家公司叫paypal,就是美国的支付宝。他在1999年就搞出了paypal。
彼得蒂尔被称作“硅谷的创业教父”,他的公司并不是硅谷最大的公司,paypal后来被ebay收购了。但他为什么能够被称作“硅谷的创业教父”呢?因为他确实太牛了,他们公司的一个员工要出来创业,他说:“行,没问题,我给你投资。”这个员工就去创业了,创立了一家公司,就是linkedin。
他们公司又有个人说要创业,彼得蒂尔又给他投资,干了一个公司叫facebook。他投了facebook50万美元,后来的回报是70亿美元。
后来,他们公司又有个人出来说:“老板,我要创业。”没问题,继续投资,这个人就是youtube的创始人陈士俊,是我们华人。那个送人上火星的spacex公司,也是他们公司的人出来创业搞出来的。
还有一个更牛的公司叫特斯拉,他也是股东。包括美国的大众点评网yelp,也是彼得蒂尔的投资项目。他从来不会阻止任何一个员工去创业,他会入一股,然后扶人上路。
你会发现,当一个老板的格局是希望员工成功的时候,员工才会不断地冒出来。
我知道很多人也都想投资,想做点一级市场,想做点股权投资什么的。我投资过很多公司,我的投资基本上没有亏过,大部分投资都赚了上百倍。你们知道投资给什么样的人最靠谱吗?
很多人说,投资给熟人最靠谱。你二舅创业,你会投资给他吗?你表哥创业,你会投资给他吗?肯定不投资,不是所有熟人都能够投资的。
投资给什么人最靠谱?投资给你的同事最靠谱,因为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干活的,你知道他们工作的状态,你知道他们的思维模式,你跟他们开过会,你相信他能够把这事做好。所以,孵化自己的员工去创业,这是最靠谱的方法。这和徐小平老师做的那种撒种子一样的天使投资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要求的是成功率。
彼得蒂尔的投资原则就是,他绝对不会乱撒种子,他投任何一家公司,一定会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配置上去,让它成功。想要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看从0到1这本书,它跟联盟都是奇点系列里的书,是2015年最火的一本商业书籍,能够让你充分了解彼得蒂尔的心智模式,了解他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总之,四年期满的时候,这个员工无非就是四种情况:接着干、离职、创业,或者他表现得特别糟糕,被你开掉。如果他表现得特别糟糕,被你开掉,不再续约了,那就没有前员工联盟的奖励了。我们就打造出一个这样的联盟来,这就是联盟这本书的最核心的精髓所在。
所有员工都要如此对待吗?
有人会问:“所有的人都要这样对待吗?我手下有那么多人,我一天到晚得忙死。”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这样对待的。
联盟这本书把员工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员工是创始人、合伙人、股东,这些人不用管,因为他们拿着钱进来的,所以好好干就ok了。
第二类是初级员工,比如麦当劳里收款的、后厨炸鸡翅的,只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培训和考核就好,因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是简单化的,这种人不要紧。
“联盟”这种方法要管理的最主要对象是谁?就是核心的中坚力量,公司里的中层人员。当你把这些中层力量管理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公司在不断地孵化、不断地变大。
我要推荐一个我和罗振宇共同的朋友,宗毅。他自己摸索出了一套裂变式创业的方法,在公司内部孵化出了十几个非常优秀的公司。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盟”的概念。所以,我们要学习腾讯、阿里巴巴和华为这样的公司,下功夫去打造联盟这个体系。在考虑公司的发展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员工的发展,一定要让员工知道他的目标和你的目标并不矛盾,目标是一致的。你要得总冠军,他要成为最伟大的球员。他在你的公司里工作,最大的收获不是来自工资、奖金,因为你给他发再多的工资,他在北京也买不起房子。他想要在北京买得起房子,必须得创业成功一次。所以,他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成长,来自他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一个可以去创业的人,甚至你可以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
联盟这本书对我和我周围的人的影响都非常大,我常跟我的员工们讲:“如果你们想挣快钱的话,你可能还不如出去开uber(优步)。你玩命开,一个月挣两三万元都是有的,咱们公司只能给到八千、一万元。要不要去开uber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在这儿如果4年干下来,我希望你能成为我们的创始人之一,你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用读书的方法来改变这个世界?”
这时候,我发现员工们愿意做这件事的激情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加班不需要我要求,他们觉得必须加班把这件事干完,他们会乐于享受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