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宇宙密码 >

第136部分

宇宙密码-第136部分

小说: 宇宙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段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师父说不住相布施,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无相真空的妙理,有大乘根基的善人,自必信受奉行,却是有大多数的众生,听见这个说法,能生实信吗?”佛告须菩提曰:“你不要这样说,我说的法,即使深妙,又怎么会没有人全信呢?不但现前有之,至于将来,也是有的。就是到我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人,对此经中一章一句,能信以为实,也能印证这种人善根深厚。这样的人不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乃至从无量佛种得来的善根。若是有这个善根的人,闻此一章一句,心净不乱,深信不疑。须菩提!如来我,以佛慧眼,洞悉此种净信众生,善根纯熟,已悟得真空无相的道理,已离我人众寿四相,并且无法相(执著此经章句,实信其言说,落于有见,是法相),也无非法相(执著于沉空守寂,陷于无见,是非法相)。这个缘故,就是这种众生,若心有所取即着了我、人、众、寿者四相,若执著此经章句,也是著了四相,若心执偏空,就是固执人死后身心都归断灭、归于空无的一个错误的断见,也与著四相无异。所以要放下两头之见,不应执有、也不应执无,方可悟入性空,自然离法。正因这个妙理,所以如来我说此法也是不得已,是因为要汝等离相见性,超越彼岸,不能不假此法门使汝等渡脱生死的苦海。倘是汝等见了自己的本性、证了涅槃之乐的时候,我法就可舍去无用矣。这个比喻,就好比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此筏就无用了。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放下,何况不是佛法的世间文词、有相无实的五欲六尘的享受又有什么坚执而不肯舍掉的呢?!”

    无得无说分第七:【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该段位: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如来果有所得正觉否?如来果有所说一定之法否?”须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说的意思,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我师父如来所说的法,是无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会,不可以口说。我师父说的是非法(虽有而却无),非非法(虽无而却有),这个缘故,不但我师父如来,就是一切贤圣,皆用这个无为法自修。不过得道浅者(贤),或假言说章句而后自悟;得道深者(圣),就可以顿悟、顿修。其成功虽一,因根有利钝、悟有深浅的差别,所以成功乃有迟速不同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该段为: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设若有人以七宝充满大千世界来行布施,此人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世尊!自然是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的布施,与我等自性中智慧的布施全无关系。究竟是无福德性,师父是就世间报施的福德而言,所以说多。”佛又说:“设若有人受持此般若经,或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四句偈,或为人演说经的意思,则他所得的福德比前说的大千七宝施的福德还要更多。”佛又曰:“须菩提!这缘故,是因为一切诸佛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皆从此经出。故云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又曰:“须菩提!但是般若并非佛法。其意是本来就没有佛法,不过假名耳。故云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二百六十八章 金刚精义
 
    刘静已是听的如醉如痴了,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但是没有任何的饥饿感,只是感到一种幸福和对世界的了悟之中,他听到那佛陀正在讲着:

    “一相无相分第九”:【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呵呵,我知道你们不明白这其中的内涵,其实佛祖在告诉我们: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须陀洹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初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初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须陀洹虽不能顿悟真空,尚能仅仅强制其欲,能却六尘境界,造入无相之门,得为圣人之流。”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斯陀含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二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二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斯陀含的心境,已造诣于至静之处,但自睹之境,此心还是一生一灭,所以名叫一往来。实则无第二之生灭,前念方着,后念即离,心不着生灭之相,所以实无往来。”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阿那含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三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三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阿那含心空无我,已断尘识思惑,内无欲心,外无欲境,习定已深,六尘四相,一一证空,而无不来之相,所以虽名不来,实在是永不来欲界受生也。”佛又曰:“须菩提!阿罗汉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四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四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阿罗汉已心空相灭,无得道之念,又怎么会有得果之念呢?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若是阿罗汉,自念得道,即著四相,就不能叫做阿罗汉了。”须菩提接着又说:“世尊!我师父曾说过我,我终日立于一切法中,不起一烦恼,不恼一众生,无争竞,无计较心,已到极精妙处(三昧),在诸弟子中,许须菩提我为解空第一,是第一个脱尽人我、断绝此念、离欲的阿罗汉!”须菩提又说:“世尊!我虽蒙我师父称赞我如此,我实没有得了阿罗汉道之念。世尊!我若有得了阿罗汉道之念,便是我生一妄念又安得六欲顿空?我师父世尊,就不说须菩提我是好于寂静(阿兰那)之行者。因为须菩提我,心原无所得亦无所行,唯本分上一尘不著,以此得名须菩提而已!所以我师父世尊,称我是好寂静之行者。”(我们知五欲为财、色、名、食、睡。何为六欲?是欲界天中的欲望形态: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大家要好好听下面的:“庄严净土分第十”:【须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该段在说: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从前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须菩提答曰:“世尊!我师父您在然灯佛所是自悟自修自证,于法实无所得。”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萨这些觉悟的有情众生,于佛土之中作善缘福业,庄严佛土了吗?”须菩提答曰:“非庄严。这个缘故,因为我师父您所说的庄严,非形相庄严,如黄金为地、七宝为台等,不过都是心之所现。心净国土净,净心无秽土,此即无法、无定法,万法唯心。有形有相的庄严,不过名为庄严(实未庄严)而已!”佛又曰:“须菩提!所以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如此一心不乱,生清净心,不可住在六尘法上生心,否则心被六尘缘影所缚,妄念旋起,心怎么能清净呢?原来众生的觉性(清净心)妙湛圆寂,本无所住,如明镜现前,物来悉照,物去即空,所以若无所住,则生清净心矣!”佛又说:“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你的意思怎么样?是身为大否?”须菩提答曰:“甚大,世尊!这个缘故,虽然此身甚大,可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有生灭,都无常,免不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轮回而不能叫大身,但如我师父从前所说非相之法身,此身才是清净之本心,是法身也。此心包太虚空,遍法界,无相无住,顿入圆明,岂有形的须弥山所能比量么?这个无相的身才是真的大身啊!”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他的含义是这样的:佛曰:“须菩提!如是恒河所有沙数,每一粒沙等于一恒河,你的意思怎么样?恒河之沙多不多?”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一沙各为一条恒河,其河尚无数之多,何况河中的沙呢?”佛又说:“须菩提!我今实在告诉你,若有善男信女,以一粒沙当作一个世界,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得福德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佛告须菩提曰:“若善男信女,在这本经中一章一句,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说给人听,这个法施的福德远比前宝施的福德,更多多矣。”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其意义是说:佛再曰:“须菩提!若有人随便在什么地方演讲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使诸听经的人消除妄念,当可知这一卷的真经就在此处的身中,就可感应天道的菩萨神明、人道众生、阿修罗道的恶魔等,皆来花香顶礼,如同敬仰佛像塔庙一般来供养。何况有人多多能受持读诵此经,以求悟性。”佛又曰“须菩提!可知道这种人是成就于无上菩提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更无有一法能超乎其上的。要知道自心即是佛,并不是从外得。所以经典所在之处即有佛在。可以说,宛然如与佛弟子三宝同居,焉有不成就之理,岂不可尊可重乎?”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的原文是:【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