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孙子传 >

第29部分

孙子传-第29部分

小说: 孙子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少礼。看座。”吴王欠欠身说。

    内侍搬了一张座椅,放在上首案角。伍子胥爬起身来,再施一礼,说道:“昨晚蒙明公允诺,今日议出兵之事,但不知何日起兵?”

    “此乃大事,须容斟酌。”吴王故伎重演,敷衍道。

    班中伯嚭也站了出来。反正谈到这件事,有伍子胥就有他,一个先,一个后。伯嚭长跪于地,哀求道:“臣等两家之大仇,望主公开恩!”

    “孤家一定代卿等报仇。”吴王打断了伯嚭的话,“不过,倘若起兵,谁人可为领兵之主将呢?”

    伍子胥一听,愣了:“这听明公任用。”这倒也是真话,倘使出兵,拜哪个为主将呢?这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胜任的,吴国朝中能统领全军的将才,确实也不容易找。难找归难找,也不等于一个也没有,我伍子胥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是。这话怎么好由自己大言不惭地来说呢?只好以“听明公任用”作答。

    阖闾看透了伍子胥的心思,既然你也说不出谁人可以为将,我就有话应付了:“故而这件大事要细为斟酌。也罢,晚间再议。”

    到了晚上。伍子胥一人进宫,探询吴王到底何时起兵。吴王还是那几句话,谈到起兵就谈到谁人为将;谈到谁人为将就再容斟酌;最后还是“明朝再议”。就这样,从早推到晚,又从晚推到早,一直推了许久,伍子胥的靴底都快磨透了。

    一日,伍子胥从宫中归来。在书房内长吁短叹。想不到阖闾竟是这样的人,自己帮助他出主意,荐朋友,累及送了几条英雄的性命,好不容易帮你夺取了王位,巩固了政权,如今你却不把我的事放到心上,推来推去,不肯兴师。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白白地葬送了十多年光阴伍子胥这样想着,似乱箭穿心,焦虑不安地在室内走来走去,犹似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他面前一亮,仿佛走出了洞穴,豁然通达,一片光明,心中的疑团烟消雾散了。虽然自己智勇兼备,足可为将,但阖闾断不能用。因为,自己口口声声要代全家报仇雪恨,从不提愿在吴国为官,阖闾怕自己将来大仇报过之后,兵权在握,不再回吴,甚至于成为吴国的对头。那他就要为今人唾骂,后人不齿了

    从此,伍子胥与吴王相见,不再提兴师伐楚的事。一日,吴王与群臣游于太湖之滨,望着茫茫荡荡的湖面,见一只苍鹰正在万里晴空翱翔盘旋,雉兔奔藏,莺雀隐匿,阖闾触景生情,不禁望空长叹,反复再三。随游的群臣不知吴王兴叹的原因,个个左顾右盼,面面相觑。伍子胥趋前奏曰:“我主虑楚之兵多将广,吴国无人为帅而叹呼?”

    吴王坦诚地回答道:“知我心者,莫过伍爱卿也。”

    伍子胥心中一喜,说道:“臣举荐一人,若为将帅,伐楚定保全胜。”

    阖闾闻听,心花怒放。其实,在夺取君位的同时,吴王已经觊觎楚国的大好河山了。西威强楚,南吞弱越,挥师北伐,与中原诸侯争霸。伐楚,是争霸诸侯的基础,并非单为伍子胥报仇雪恨——阖闾是位有雄心、有作为的君王。既然有人能率师伐楚,阖闾自然求之不得,说道:“将军莫不是报仇心切,吴既有将帅之才,寡人何能不知?”

第69章 武淬砺 伍员造访(4)() 
伍子胥嘿嘿一笑说:“吴国山川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何能无将帅之才呢?”

    “如此说来,爱卿一定又结识了一位天下英才。”阖闾迫不及待地问:“但不知此人可有专诸之勇,要离之智?”

    伍子胥又是嘿嘿一笑,说道:“大王,盟弟专诸,敝友要离,虽能治人于死,终须舍己之生,何足道哉!”

    阖闾点点头。是呀,说到底,这两个人不过是个刺客。拚得自己,赢得他人,难当大任,更够不上英才。

    “将军所荐之英才,姓什名谁,家在哪里?”阖闾问道。

    “姓孙名武,隐居于穹窿深处。”伍子胥回答。

    “此人究竟有何本领?”阖闾追问。

    伍子胥慢条斯理地回答道:“论文,文能安邦,论武,武能定国;堪称栋梁之材。明公如得此人,犹如周武王得姜尚,商汤得伊尹,齐桓公得管仲,莫说是伐楚称霸,就是开创九州,并吞列国,也并非难事。”

    “啊呀呀!”阖闾喜出望外,“请问爱卿,这位经天纬地的英才,可是吴国人?”

    “正是吴国人。”为使吴王免生疑忌,伍子胥故意将孙武说成是吴国人。

    “吴国既有如此大才,寡人为何竟然不知?”

    阖闾既怀疑,又遗憾地问。

    吴王所问,很有道理。孙武来吴,隐居很深,世人莫知。

    伍子胥解释说:“孙武淡泊名利,隐遁山林,深居简出,以著兵法为业,大王何以知之?”

    提到兵法二字,阖闾精神亢奋,圆睁双目问道:“兵法?什么兵法?”

    伍子胥答道:“孙武自著兵法十三篇,一曰计篇,二曰作战篇。三曰谋攻篇,四曰形篇,五曰势篇,六曰虚实篇,七曰军争篇,八曰九变篇,九曰行军篇,十曰地形篇,十一曰九地篇,十二曰火攻篇,十三曰用间篇。”伍子胥还具体介绍了每篇的主旨,中心思想,内容等,并背诵了一连串的军事原则,诸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听了伍子胥的介绍,阖闾赞叹不已,连连叫绝,恨不能即刻见到孙武,共商伐楚大计,恳求道:“有劳将军辛苦一趟,代孤之劳前往穹窿,请这位高贤出山。”

    伍子胥说:“此人鄙薄仕途,非寻常之辈,须以礼聘之,方可能屈就。”

    “就依爱卿,备厚礼往请贤人。”阖闾很是慷慨大方。

    伍子胥又说:“此去若能请得孙武出山,伐楚之事”

    “将军请放心,”阖闾打断了伍子胥的话,“只要能将这位高贤请来,孤一定用为大将,领兵伐楚,为将军报仇雪恨。”

    吴王命人取黄金十镒,白璧一双,另备八色大礼,写了一份礼单,交与伍子胥在身边收好,伍子胥驾驷马往穹窿山礼聘孙武。

    孙武既隐遁重山密林之中,伍子胥何以能与之相识呢?那还是伍子胥初来吴都梅里的时候,本欲先拜见姬光,恰在这时,姬光远游南方,他囊空如洗,与公子胜生活无着落,只好沿街吹箫乞币,不料哀怨的箫声惊动了吴王僚,王僚召见了他,封他为上大夫,并表示愿全力助其报满门抄斩之仇。姬光南游归来,听说伍子胥已为王僚所用,心中不安。巧施离间之计,几经周折,王僚终于疏远了伍子胥,不再议伐楚之事。伍子胥十分知趣,辞去了上大夫之职,与公子胜耕于阳山之野。阳山位于穹窿山北,为太湖东岸群山中仅次于穹窿山的第二大山,山势险峻,十五峰挺拔高耸,各具特色,最高箭阙峰,山高林密,竹幽篁深,为藏龙卧虎之地。深秋时节,伍子胥独自一人,背着水壶,带些干粮,四处漫游。以排解心中的郁闷。忽一日来到穹窿山。他披荆棘,斩豺狼,漫无目的地跋涉于林海群峰之中,鸡鸣犬吠之声,将他引入峰峦怀抱,密林深处,来到这独居的草庐人家,这便是孙武隐居的寒舍。其时孙武正在阅读兵法,做修改前的准备工作,床榻案头,皆是竹简。忽有陌生人闯入,欲收拾隐藏,已经来不及了。伍子胥与孙武,虽说是首次相见,但相互倾慕日久,一旦相逢,便如干柴烈火,促膝倾肠。三天三夜,论天下大势,议兵书战策,谈个人遭遇。当伍子胥介绍自己一家三百余口,被昏君斩尽杀绝时,孙武陪着泪流不止,并表示愿助其报仇雪恨,一对英雄豪杰,生不同天,长不同地,饮不同水,但却一见如故,遂成挚友,谈得投机,配合默契,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伍子胥就是那次浏览后而记在心底的。

    伍子胥来到孙武的庭院草庐,孙武竟不在。田淑贤知伍子胥与丈夫是至交,不忍欺瞒,吐露了真情。原来,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南国漫游,孙武结交了许多吴地挚友,他隐居不住了,时常有朋友来草庐叨扰。当然,这些朋友不知孙武的真名实姓,更不了解他的身份和来历,只知道他是一位居深山,采草药,兼作打柴和狩猎的汉子。既然常有朋友来往,修改兵法的工作更无法进行,一则怕干扰,二则怕暴露身份,于是征得妻子同意,带家奴一人,潜居于西崦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一面灌园种田,一面修改兵法。后世为纪念孙武曾在此岛修改兵法,建有孙武庙,四时祭祀,小岛因此而得名为武庙墩。

第70章 武淬砺 伍员造访(5)() 
伍子胥告别了嫂夫人田淑贤,径往西崦湖而去,直奔岛心,四处打听。闻伍子胥喊声,孙武启柴扉相迎,老朋友久别重逢,亲热得如一团烈火。寒暄之后,孙武问道:“贤弟朝中公务繁忙,今日驾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伍子胥见问,说道:“吴王久慕仁兄大名,如雷贯耳,奈因国事难以分身,特差伍员代为请兄出山相助。”

    孙武摇摇头笑道:“我久居穹窿深处,近又迁来这水中孤岛,与世隔绝,吴王何以会知道我这草野孙武?定然是贤弟荐举所致。”

    伍子胥知孙武不喜转弯抹角,便坦诚地说:“确是伍员所荐,但吴王乃诚心奉请。”

    孙武再次摇摇头,说道:“虽然如此,然我早已无志于功名利禄,故而才采药于穹窿,躬耕于孤岛,虽蒙贤弟好心荐举,此事实在不能从命。”

    “仁兄何必过拘。”伍子胥颇有些激动地说,“大丈夫既抱经世济民之才,何能埋没于蒿莱之中,还望兄长莫要辜负吴王的一番美意,慨然出山。”

    伍子胥的激昂情绪并未感染孙武,他依然平静无波,说道:“贤弟既为将军,自然知兵家战事,非死即伤;我已过习惯了这种避世安逸的生活,既无求于名,亦无求于利,更无意再过问世间的战事。吴王可另请高明,我还是不能从命。”

    孙武的这些回答,犹似一盆凉水,将伍子胥从头泼到脚,熄灭了他的全部热情,浇得他心灰意冷,他理屈词穷了,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理由来说服孙武,只能苦苦哀求道:“务望仁兄慨然出山!”

    “愚兄断然不能从命!”孙武回答得也很简单,似乎是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往日的友情早已不复存在。

    “实在不能从命。”“还是不能从命。”“断然不能从命!”像三座大山压得伍子胥憋闷窒息,喘不过气来。怎么办?孙武不出山,吴王便不会兴师伐楚,自己就报不了全家三百余口被杀的深仇大恨,而且楚国的忠臣良将就要继续死于昏君奸贼之手,楚国的百姓亦将永远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这样想着,想着,不由得泪如雨下,涕泪交流,扑通一声,跪倒在孙武的膝下,放声号啕大哭,既哭且诉,既诉且骂。他哭天下不晴,日不明,月色朦胧;他哭父母无孝子,国家无忠臣,万民无救星;他哭阴沉沉,不见日月星辰,迷濛濛,江河无清流,世事不公,看不到仁义,寻不见真诚这样哭呀,诉呀,骂呀,只哭得云垂天低风怒号,水悲湖泣浊浪高;只哭得孙武心似油煎惊魂魄,肝胆俱碎泪潸然。孙武躬身搀扶伍子胥:“贤弟请起,容你我兄弟再议”

第71章 话别出山 练兵斩姬(1)() 
第十五章话别出山练兵斩姬

    却说孙武执意不肯出山,伍子胥跪于孙武膝下,大放悲声,只哭得天悲地泣,孙武于心不忍,躬身将伍子胥搀扶起来,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孙武出山是有条件的,只助吴王称霸于一时,不成全其吞并列国而有天下。在孙武看来,阖闾虽胜王僚十倍,但非尧、舜之主,随着国势的增强,声威的提高和扩大。必将骄奢专横,霸道肆虐。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智者不为。历史的发展,证实了孙武预见得千真万确。其实,何止阖闾这样,封建君王无不如此,只是程度稍有不同罢了。被誉为“金口玉牙”,“真龙天子”的美称,便是专横霸道的代名词。当打天下夺取政权的时候,他们可以视民如水火,群臣为手足,不仅讲仁讲义,讲礼贤下士,而且躬身实行之。然而一旦登上了龙墩宝座,掌握了生杀大权,有几个能不视民若草芥,臣僚为群氓的呢?也有的君王,堪称十足的天才,他们说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好话,甚至自成体系,遂成理论。应该说,这些话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的,然而全是拿来教育人,让百姓去实行的,他自己却并不受这些理论的束缚,照这些闪光的好话去做,而是恣意妄行,为所欲为,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