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浣衣女-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之间暗潮涌动,有想要替婚的,想把自己的女儿顶嫁出去。又有想要攀亲的,想把三姐儿挂到自己这一支的名下。
最后云家老祖宗一锤定音,对方求的是刘三姐,说明早已相中了这个人,不能顶嫁,也不能改到别房去。
这才有了把云大娘从边城调回来一事,云大娘知道了所有的事之后,千言万语只化成在老祖宗面前的一跪。
老祖宗是云大娘的祖母,把持云家四十多年,在云家具有绝对的权威。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云大娘这泼出去的水,要想回到云家,原本是不可能,但是有老祖宗支持,云大娘硬是在云家站稳了脚跟。
第122章 大明宫内()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城里繁华丝毫不受全国饥荒的影响,歌照唱,舞照跳,大唐长安仍然是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可是大明宫内皇上李世民忧心如焚,这饥荒还没过去,又传来四川水患,建州的老鼠又冒出来,你说这老鼠怎么杀不尽,斩不绝。
难道真的是自己杀气过重,上苍给予的惩罚。
然而帝者无亲,霸者无情,尸山血海铺就漫漫帝王路,从来不止是敌人的,也包括自己血亲骨肉的。兄不兄、弟不弟、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俱在一场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
若是自己讲究兄友弟恭,骨肉亲情,自己这一支只怕早就灭绝了。
李世民坚定着自己的决心,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要不是自己先下手,遭殃的就是自己,若不是自己当时壮大了天策府,得到关东豪杰的归心,使父皇投鼠忌器,没法把自己舍弃,把自己的下属卸磨杀驴。只怕自己也和两位兄弟一般,儿孙无人幸存。
天下平民都在忍饥挨饿,皇上忧心得吃不下饭,皇后就要做出母仪天下的表率,要求三宫六院节省开支,许多皇商的销路都被砍断了,原本云家也在被缩减的范围内。
且不说大明宫里皇帝夫妻怎么折腾,就看云家上下凄凄惶惶,消息一传来,云家主持生意的大老爷和二老爷难过得都绝食了。
现在民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余钱来做衣服,做绣品。连皇宫里的销路都断了,云家可怎么办呀?今年云家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呢?
经过多方的奔走,托关系,走门路。官里只传了一句。只有等饥荒过后,皇上、皇后心情变好了,才能重新恢复宫里的供给。
就在云家老小觉得前景堪忧时,云十三娘回来了,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了宫里的王大总管,居然被接见了,居然呆了好一阵子,居然被好言好语的送了出来。
没几天过了就传来消息,公布出来的购销名单中,云家的份额没有缩减,也不知是有人看云大娘和王大总管关系好,多多拍马屁,还是王大总管暗地里的关照。
总之,云家上下恍然大悟,老祖宗就是有慧眼,打小偏心十三娘,偏心了这么多年,果然是有道理的,看这母女两人多有福气,一个孤女攀上了这么好的婆家。一个被夫家摒弃的妇人,攀上了宫里的王大总管,你说人家咋这么有运道呢?
只有羡慕的,没有眼红的,毕竟云家每一个人都沾上了好处,云家空前的团结和睦起来。
每个人都认为,这主要归功于老祖宗持家有道,慧眼识英雄。
老祖宗也坦然打开了自己的私人小库房,给三姐添妆,以前想偏心,还担心儿媳妇孙媳妇有意见,现在可好,大家都知道,十三娘有了宫里的关系,可以光明正大的偏心喽。
就说心胸宽广、自强努力的女人应该会有好报,她眼巴巴地看了一辈子,终于等到了十三娘有好报的一天。
繁华的大明宫因为皇后娘娘的贤惠,缩减开支,曾经灯火辉煌的宫殿,现在变得黑沉沉,一队队的太监宫女打着昏黄的气死风灯,穿行在其中。
王德王大总管,安静的低首站在屋外。那屋里传出来“噼里啪啦”的声音,知道皇上又把奏章扔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平民们闹饥荒,地方上闹灾害,军队闹暴动,各地要粮、要救济的折子,如雪片般飞来。
王大总管抄起旁边小太监手里的盘儿,送了进去,得让皇上消消火,天天这样忧心,夜不能寐,这可怎么受得了?
他换了一副笑脸儿,热情洋溢地对着愁眉苦脸的皇上说:“皇上有好消息,奴才的家乡赈灾赈得好,虽然受了冰雹灾害,可补种得及时,今年还能收一茬,整个甘肃道没有上报要求救济。”
李世民登基不过十几年,已见鬓间白发。他闻言大喜,“快快把甘肃的折子,给朕翻出来。”
甘肃的折子中规中距,文采也不甚出众,就象甘肃道给人的感觉永远灰楚楚的,除了黄沙就是黄沙,纯粹的制式公文,淹没在折子的海洋里,很难发现。
折子里只说,甘肃道本身受灾,不是很严重。只是受到周边省市灾民的骚扰,治安秩序有些混乱。在知府衙门的有力组织下,本地大户纷纷捐粮、捐款。
目前受灾片区的补种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因灾害引起的粮荒,将于秋季收获完成后全面平息。
在府兵的帮助下,治安也恢复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好折子啊!”李世民感叹道,“这真是朕今天看到的最好的折子,通篇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没有提出跟朕要一颗粮。”
李世民激动的转身对王德说:“这样的官儿要好好提拔,发挥他的作用,让他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去。”
王德吓了一跳,这是不是叫好心办坏事儿,赶紧说:“此人刚刚才提拔上来。在提拔速度过快吧?”
“而且该地灾害平息,主要功劳在于当地民众捐粮捐得多。这位官员到其他地方,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人还是要在他熟悉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不如给当地的捐粮大户发个表彰,以儆效尤。”
“奴才认的小兄弟,听说,在此次捐粮中,也带头捐了不少粮。”
“你结拜的兄弟,来说说怎么回事儿?”
昏黄灯光下,夜已经深了,两人还在津津有味的说着,那穷乡僻壤里的一家人。有可爱的双胞胎,有身残志坚的男主人,有热情纯真的女主人。
两人还特别会种菜,冬天里也能种出香甜的瓜果。
“谁在里面?”
雍容华贵的皇后,站在院中,听着屋内皇上爽朗的笑声,低声问旁边的随从。
“是王大总管。”
皇后轻轻舒了口气,只要不是后宫嫔妃就好。
她击节赞叹道,“王大总管在潜邸时,就一直照顾皇上,越来越有心得,越来越周全了。”
第123章 巡逻遇险()
很久没回家的刘三牛真的想家了,借着同袍让他要兔子的时机,往家里狠写了几分家信。
给大哥大嫂的那一封信,要求最多,充满孺慕之情,要冬天的衣袍,让嫂子给他做多多能长久保存的干粮,这出门长途拉练练兵要自备干粮,这事只能拜托给大嫂啊。对了,还需要两双,纳得结结实实的千层底儿老布鞋。
给父母的那封信,最琐碎,叮嘱阿娘和二嫂好好相处,以后还得指着二哥二嫂养老呢,叮嘱二哥二嫂好好孝敬爹娘,有他这个做弟弟的盯着呢!啰里啰嗦一长串儿!
给大姐二姐的信里,充满了慰问,中心思想是有娃的好好带娃,没娃的赶紧生娃。
给四弟的信里充满了鼓励,趁着年轻,多学习,多锻炼,多多历练自己,多体察民情,多想想如果自己成为,一个小县城的县令,该怎么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官!
出门在外的刘三牛,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忠厚,但是已经不能用老实来形容了,在马帮里,他学到了一起和看人的脸色,在军营里,他学会了机变和油滑。还有那本时时揣在怀里的兵书,让他学会了很多迂回婉转的,兵家之诡道!
俗话说的好,吃惯的嘴,跑惯的腿。这些兵痞嘛,被发出去野了一回,并不满足于被关在军营里,日日闷头训练。瞅着机会就要跑出去撒野,李将军为了让大家过渡一下,各小队轮流出去巡逻。
夏天天气干热,沙漠里更是旱得一滴水都没有。今天轮到刘三牛所在的小队出门巡逻,大家都盼了好几天,刘三牛也偷偷的把弓箭带上了,临出门儿看着旁边同袍,说:“八斤,你怎么了?还带两把刀?”
对方歪歪嘴说:“你不也是偷偷藏藏了弓吗?”眼睛瞟着刘三牛衣襟下露出的一个弓的半个头。
两个对着挤眉弄眼了一番,大家都知道对方是要打算出去干什么,搂着肩膀嘻嘻哈哈的出了门
他们今天要巡逻的方向是一大片戈壁滩,运气还挺好,戈壁滩上有片绿洲,中午可以在那里歇脚,说不定还能洗个澡。
夏天天气太热,人不停地出汗,身上的衣服,白白的泛着一层又一层的盐花。
军营缺水,没法勤洗澡和衣服,有那么一段时间不洗,身上的衣服,就全糟了,一碰就成碎片。
能洗个澡,洗个衣服,那可真是夏天的享受。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兵油子,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本名叫什么,就叫他老油,即“老油条”的简称。
大家的警惕性都不高,这是夏天,突厥人和维吾尔人都忙着放牧、唱歌、追情人。
只有在那没有饭吃的冬天和青黄不接的春天,他们才会骑着马儿,从沙漠的深处走出来,抢粮食,抢女人,打草谷,
刘三牛一行几个人,一路上,悠悠哉哉,嘻嘻哈哈,还在草原绿洲的边上打了一只野兔。
突然,老油低伏了下去,冲后面的几个人做了个手势,匍匐行军是训练一内容,后面几人下意识地趴下去,开始匍匐前进。
刘三牛伏到老油身边,低声问他怎么了,明明周围,就没有什么动静。
“你听,”老油把耳朵趴在地上,几个人也学着老油条,把耳朵趴在地上,里面有轰隆隆的震动声音,声音越来越大,老油低声说,“寻找地方隐蔽,这是有人骑马过来了。”
这时候队长的权威都不如老油的权威,老油条毕竟在军队几十年,能把命保住,这就不得了,作战勇不勇敢不知道,但是保命的经验肯定丰富。
大家随着老油的动作,缓缓掉头,向着沙丘后匍匐前进。
刘三牛所在的这个小队,不足十个人,级别比较低,小队里有老油这样的老兵,也有刘三牛这样新入伍的新兵,合理配置,以旧带新。
他们出门没配马匹,巡逻只是附近的几十里地。
现在大家都无比庆幸,没有马匹,目标小,好调头,在这种地方能骑马的,敌多友少,过往的商队大多以骆驼为主。
老油安安静静的趴在沙漠沙丘后。悠悠微风扬起黄沙,在身上覆盖了薄薄一层。周围人不知道老油是什么意思,也都随着趴那不动。静静等着黑夜来临。距离实在太近了。他们只要爬到山丘顶上就可以看绿洲上的人。
做士兵尤其做伺候,潜伏是一项必修课,有时需要潜伏一天一夜,任由身边蚊虫叮咬,雷电雨雪,都不能动弹。
一旦暴露,完不成任务,往往意味着死亡。
夜幕渐渐降临,老油动了,刘三牛轻轻地甩了甩头上的沙粒,在黄沙中游动着,模仿老油慢慢的向沙丘顶端爬去。
能参军入伍的人,都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刘三牛觉得自己的心脏跳的快要蹦出胸膛来。
沙丘后传来弹琴的声音,弹的是冬不拉。唱的歌有些苍凉,刘三牛听不懂的歌。老油低下头,伏在他耳边轻轻地说,“这应该是吐谷浑人的一支,他们唱的是族人对死去亲人的安魂曲。”
“我们没有马,跑不过他们,现在要紧的是回去报信,让大帅有所提防。”
刘三牛点头示意自己知道,轻轻地往下滑,细密的黄沙,让他的滑行悄无声音。
他滑到坡底,对着其他的同袍,做了一手势,大家安静的四散分开。
只有分头行动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消息能送回去。
黑夜中的沙漠,天空特别的低垂,星星仿佛就在人的眼前,伸手即可触到。幸好今夜没月亮,巡逻兵们占着熟悉地情的优势。
刘三牛拼命的奔跑着。微凉的空气吸到肺里变成灼热的喘气送了出来。
早晨猎到的野兔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他很紧张,第一次出任务就遇到情况。
隐隐约约的远方传来狗叫声、马蹄声,还有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