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浣衣女 >

第60部分

重生浣衣女-第60部分

小说: 重生浣衣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后来刘家大哥运来的粮食和兔子肉,不仅为城中百姓解决了难题,更让他在马帮中的声望达到顶点。他才得以有机会破开饥民的重重围堵,带着一班兄弟赶回城里。

    他感谢上苍的佑护、刘家兄弟的帮助,更是钦佩刘家大姐的坚韧和明智,要知道,饥民围城的时候,这里可有许多人家全家出门逃难,生怕城池被饥民占领。

    后面杨大哥问的时候,刘大姐不以为然地说:“我一个孕妇,带着这么小一个孩子,逃的什么难?一动不如一静。难道跑到荒野中会比这城里安全吗?”

    无论如何,他的家还在,他的家人还在。

第114章 破碎的希望() 
杨大哥敲敲门,刘大姐谨慎的声音在门内响起,“谁呀?”杨大哥低声回答:“我。”

    刘大姐儿迅速的拉开门闩,让丈夫进来,又迅速把门拴上。

    如今不仅城外缺粮,城里也一样缺粮。若是让人知道他们家里有粮,后果有多可怕,刘大姐简直不敢想。

    城里已经有大粮商被举家灭族,只因被人怀疑家中有囤粮。

    大姐远远的看过,那曾经的坤门大户、雕梁画栋,一夜间成为废墟。

    然而官府并未找到凶手,参与的人实在太多了,全是城中的平民,法不责众。

    府城已经丧失了平日里的规矩和条理,城里的人拼命顶住城门,想要维持城内暂时的和平,城外的人拼命的想涌进来,希望能在城里找到一些吃的,维持自己的生命。

    李小红拜托杨大哥买的农庄,很便宜就买到了,总有一些人在这场灾难中,出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灭门,这些人的田地都收归了官府公有。只要官府有关系,便能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尤其在这样的灾年,价格更是低廉。

    古浪县的县令大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破格提拔为兰州城(金城郡)的知府,城里有一批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与城外的饥民勾结,打家劫舍,烧杀抢掠。城外还有还有几千的饥民,瞪大眼睛寻找着每一丝生机。

    而此时距离冬麦收割还有半个月!半个月!半个月!

    这是何等让人牵肠挂肚的半个月!何等让人小心谨慎的半个月!何等让人度日如年的半个月!

    如果冬麦能顺利收割,这场席卷全国的饥荒就算平息下去了。如果冬麦不能顺利收割,饥民会做出什么事儿令人无法想象?

    现在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紧盯着地里的冬麦苗,多少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麦苗,多少村里的妇女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大呀爱护着麦苗。

    想要这个农庄的是李妈妈,考虑到李妈妈年纪大了,体力精力各方面都跟不上,刘大牛夫妻还是决定暂时陪李妈妈到这个新农庄上来,。

    大宝小宝和其他家里要上学的都留在古浪县上学,刘大妈负责照料。

    账房学堂的行政后勤都由刘大妈一手包揽,教学由大徒弟和三徒弟顶着,李小红放心的陪着李妈妈走了。

    刘大姐挺着大肚子,和杨大哥亲自来拜见,杨大哥还承诺农庄的用人归马帮负责。缺人说句话,马帮负责提供人手;谁不听说也就说句话,马帮负责帮忙调理到听话。

    杨大哥本来负责京城和府城运输一些粗笨货物,时不时的要亲自出去押送,与刘大姐夫妻俩人聚少离多,看到刘家人能搬到府城来,非常高兴,这样大姐就离娘家人近了,但凡有个什么事儿,娘家人可以帮着,他也放心多了。

    刘家人一到农庄,就开始做暖棚。这对刘大牛已经是轻车熟路。古浪县的农庄只是开辟了一小片地方,给李妈妈做暖棚,收获就那样好。

    这个农庄是李妈妈想要大展身手的地方,要把所有的田地全部覆盖上暖棚。有杨大哥牵线搭桥,在现在这个人命贱如纸,粮食重如天的时候,刘家的暖棚很快盖起来了。这中间也有些不和谐的小插曲,被杨大哥的那帮弟兄,用拳头和棍棒镇压下去。

    在这里干活的人,再没有敢动歪脑筋的,人人都知道,这里的主家虽然看上去是良善之辈,可是背后是有黑道背景。

    这日隔壁邻庄有客拜访,来人自称是林管家,至于是哪一家的林管家,他没有仔细说,刘大牛也没有问。

    男人只是看他们这样大兴土木,前来询问具体缘由,到了现场看到暖棚的规模,震惊不已,现在庄子上全是暖棚,下这么大的投入,盖这么多的暖棚,就算按照现在的市价高得离谱的粮食价格,这也是赔本生意。

    当他知道刘家是做反季节瓜果起家,男人恍然,反季节瓜果成本高,盈利也大,难怪舍得这么大的投入。

    能在这个时候,在府城附近购置田地的人家估计与官府有稳定关系。

    林管家慈眉善目,好言好语道:“这里只有一条河道,希望两家能和平共处,不要争抢水源。”

    刘大牛秉承了刘家男人一贯的忠厚,自然承诺,有事好商量。

    待到林管家告辞时,与刘大牛互相施礼告别。抬起头,林管家看到旁边的田里有那膀大腰圆,满脸横肉,一身邪气的帮工,不由得脚底发软,打了个磕绊。

    刘家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么用的人,都不像是正经人了。

    贞观一十四年五月初九。历史上,称为“黑色庚九”。这天一大早,阴云密布,就像是诗中所写“黑云压城城欲摧”。云彩翻腾厉害,比发展旺盛的雷雨云移动速度还快,有的像倒立的笤帚,有的像连绵的山峰,云底的滚轴状和乳状很明显。

    天上透不出一丝光,白日行走如同在黑夜中一样,看不清楚路,看不清楚前后左右的环境。

    城郊一户人家,老老少少都站在田间地头,年龄最长的长者,满脸沟壑,手抚着还未成熟的麦穗,流下了浑浊的泪水,说“割吧。”

    后面的儿孙跪了下来,“爷爷,这割下去的都是粮食啊。”

    长者俯身拿起镰刀,悲壮的下了田埂。用他颤巍巍的手下了第一镰刀。

    他流着泪用力的说,“云顶长头发,定有雹子下”“天有骆驼云,雹子要临门”。

    “现在不割就是颗粒无收,能保住多少是多少。”

    这一幕场景,在府城周围的各个田间地头上演着。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下来,半个时辰便传成了米粒大的小冰雹,随后冰雹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鸡蛋大小,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对于府城周围的农户来说,这就是灭顶之灾,不要说在地里收割庄稼,人站在户外,都会被打伤,更别提田里被打到的地方,苗和穗都被打成了碎片,混入泥中。

    这场冰雹打掉的不仅仅是农民们的收获,更是兰州城(金城郡)城里城外几万人的希望。

第115章 大善() 
新上任的知府常大人(原古浪县县令),想带着幕僚们深入田间地头,希望能保住一些收成,被人硬生生的拦住,看着那满地冰雹,零落成泥。最后只化成一缕凄凉的叹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本有多么万丈豪情,现在就有多么失落绝望;原本有多么的壮志凌云,现在就有多么悲观伤心。

    刘家的农庄里刘大牛撑着伞,李小红扶着李妈妈站在伞下,三人中只有刘大牛淋湿了,没有人关注到这一点,他们都抬头望着天,满目苍凉。

    那噼里啪啦的冰雹,不仅打在了田里,也打在他们的心上。

    刘家的大棚刚建好,原本是为了冬季做准备。现在却意外的挡住了这场灭顶之灾。

    面色凝重的李小红,踌躇再三,下定决心,道:“我要去见知府夫人。”

    李妈妈用力捏着她的手,疼惜的看着女儿说:“万一小农庄的事出来怎么办?”

    李妈妈太了解李小红,这个谨慎小心的女儿在遇到这种天灾人祸时,一定会不惜一切的去帮助别人,怕只怕会给她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李小红毫不犹豫的接口,道:“没有小农庄,我们也一样可以生活下去。”

    她急匆匆地乘车走了,刘大牛在后面向李妈妈保证:“娘,您放心,小农庄若是你给小红留下的,只当她的嫁妆。我绝对不会眼红的。”说完追李小红而去。

    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府城外的饥民就已经开始隐隐的慌乱,一个个麻木的脸庞,沧桑的看着天空。

    许多人还不知道这样的阴天,这样的云层意味着什么,而知道的人已经开始哭泣。

    城门已经戒严了,禁止出入。当冰雹真的下来时,人群中的哭声喊声混乱成一片。冰雹打伤了很多人。

    城门开了,奔出一队队衙役和守城兵马司,维持秩序。

    李小红到了城外时见到就这样混乱的景象,她不确定自己能够成功穿过混乱的人群,万一被踩踏了,那可真不值得。

    给她赶车的,是马帮中的一位兄弟,也是刘三牛的小兄弟,大家还记得嫂子茶馆儿中,李小红第一次请大家吃肉,惊喜地喊出声的小男孩。

    他因为年龄不够,所以这次没有去服兵役,主动跑来,给李小红……他心目中的嫂子打杂帮忙。

    李小红喊他:“七仔,去看看,有没有办法让我和城里的人取得联系?”

    七仔站在车上,登高远眺,突然他眼前一亮,顺着山坡跑了下去,李小红见他跟一个衙役接的头,两人说了几句话,七仔回头指了指这边。那衙役迅速组织了一队人,向着李小红蜿蜒而来。

    被护送而行的李小红,坐在车上,行进在饥民中间,她看着周围,有年幼的孩子被冰雹打破了头,在哭泣;有把孩子紧紧搂在怀中,躲避混乱的人群伤害的父母;有趁机想抢劫别人的贼汉;也有躺在那里,一脸麻木,只想等死的老人。

    被仆妇引领着来到了曾经的县令夫人,现在的知府夫人,常太太的面前,李小红愣了愣,十几天前,常太太还是满面红光、精神焕发、春风得意。现在却是面色苍白,有气无力。明显不太想应付李小红。

    自从常家到了府城,常大人就没有回过后院,常太太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常大人曾对她说:“满城刁民。”

    常大人日日忙于救火,不是这里有暴动,就是那里有打砸抢。不敢把人往大狱里丢,现在大狱里是最安全,最有生命保障的地方。衙役都不够用了。

    李小红顾不上寒暄,象征性的行了一礼,道:“我有粮食!”

    常太太没有反应过来,看着李向红,难道自己出现幻听哦,因为太渴望有粮食,所以听到居然有人对自己说,有粮食这句话。

    她突然反应了过来,猛的往前一扑,紧紧的拽着李小红的衣袖说:“你有粮食,能解救全城人的粮食吗?”

    李小红看着她说:“没有那么多,但是应该能维持到京城的救济粮到来。”

    李小红没有理会,常夫人的前倨后恭。

    她冷静地说:“官府开一家粮店,我只提供粮食,官府负责每日限购,维持秩序,只要维持着最低的生活水平即可,我不求名,只要地。”

    就因为她的冷静,她的要求,反而使这话更可信。

    常太太两眼放光,望着她如同恶狼看到了小鲜肉。“你放心,哪怕只能维持几天,这城里几万人的所需,官府在册的所有荒山野地,你想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良田也尽可能地满足你的要求。”

    常夫人自动把城外的几千人,从府城的良民记名册上去掉了。

    李小红听出来了,她的眼前闪过刚刚那一双双麻木的、悲伤的、渴望的眼神。这可是人命啊,对于她来说,与城里几万人同样的人命!

    她委婉地劝常太太:“城外几千人,若是一旦暴动,后果不堪设想,为常大人业绩考虑。您还是要多劝劝常大人,把这些人妥善安置。”

    李小红紧急召回刘大妈,捎的信里就已经说明了这边的紧急情况,以及自己的处置措施。此事万分紧急、重大,没了刘大妈,她自己做不来!

    第二天刘大妈就站在刘小红面前,李小红担忧地问:“账房学堂可安排好了?”

    刘大妈微笑着谦恭地道:“夫人,请放心,你只要负责专业性的教学就好,这些庶务原本就是由我们这些不争气的人打理的,可管理庶务的人有很多,我已经选择了一个,代替我在那边。”

    李小红心想行政管理本是一门学问,怎么到她这里就变成了庶务这样不重要的事,要知道真正能产生效益的就是世人不重视的所谓的庶务。

    不去管这些细微小事,要紧的是目前要做的事,她给刘大妈一项项的安排下去,要选择一处建个成品处理车间,和目前的这一套体系分开,要有磨面坊,几个农庄出产麦子和其他产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