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浣衣女-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声不响地抢占市场,那才叫真本领。
上一次还没有摸清市场和官场关系,就拿出了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东西,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说穿越小说大多都是骗人的,拿出一棵人参就能致富,滑天下之大稽。
让李小红离开金城郡的另一个原因是,常知府任期届满,他的老岳父为他打通关系,回到京城为官。
与新来的官员重新建立感情和关系需要时间,也不一定能达到效果,就像古浪县一样,李小红虽然在新任县令身上花了功夫,花了金钱,做了投资,可是效果并不好。
既然自己的熟人和关系都在向京城聚集,那么自己也去吧,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的趋势,才能随之共同进步。
第238章 初到京都()
李小红这次到京城就像一颗石头落入了大海中,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没有引人注目,悄悄的汇入了京城的人流中。
刘氏铺子安安静静地在一个个闹市区不起眼的角落里开张了,如同多年前就一直树立在这里一样,溶入到每一户居民的生活中。
要吃最新鲜的蔬菜,当然是刘氏菜铺,要吃最好吃的面粉当然是刘氏粮店,要买最好最白的糖一定是刘氏糖铺,要买西域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那当属刘氏南北货铺。
大明宫内,王德行色匆匆的走着,背后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追着低声喊:“王总管。”
“什么事儿?”
好容易追上了,小太监急着喘两口气儿,“内务府要找您交账哪。”
“这种事上班再说,今天我休沐,要回家。”
“王总管,回自己府上啊,那回头把账本送您府上去。”
小太监心想:您休沐不休沐有什么关系呢?回到自己的府上还不就是自己一个人待着,和在宫里呆着又有什么区别。
没错,他们这些没有亲戚在京的太监,经常放弃休沐,休息时间去哪呀,还不如在宫里做事,充实啊。
“我要去兄弟府上看着。”
小太监吃惊的样子,让王德的心中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自己也有家人可以探望了。
刘家在京城的大本营,在郊区的一片农庄里,农庄的一切都按照金城郡的农场设置。
刘大牛老早就在门口等着,见王德来了,欣喜地说:“大哥你终于来了。”
这两兄弟可有话说,一人拎个锄头就下地了,一边看着秧苗一边讨论今年的天气雨水,虫害等等。
顺便刘大牛再抱怨一下,到京城的不习惯,烤鸭要蘸酱,做鱼要放浓酱,还要配上小酥饼沾酱吃,连吃个火锅都要用麻酱底料。
李小红倒是适应良好,自从上次从京城回去还念念不忘这些京城的美食,可是刘大牛怎么都吃不来。
“吃的满嘴酱味,还是咱甘肃老家的哨子面得劲儿。”刘大牛絮絮叨叨地说,这话他只能和大哥说了,看着李小红吃得高兴,怎么也不能在人兴头上泼凉水。
王德真体谅他,这哥俩口味相同,都喜欢吃面食,平时最爱吃的就是面条和饼,。
每次王德来,李小红都要亲自下厨,做一些家乡的饭食,刘大牛也跟着改善生活,所以刘大牛特别盼着王德来。
“你干嘛不亲自和弟妹说,换一个会做甘肃饭的厨娘。”王德劝道,这吃饭可是天天要经历的大事,吃不合口怎么行。
“可是大宝娘爱吃京城口味,你让我怎么开口呢?”刘大牛有点苦恼的说。
李小红顺着田埂来找这两兄弟,远远的喊,“大哥你来了,我都做好饭好一会了,家吃饭吧,”顺手解了围裙,弹了弹刘大牛身上的灰。
饭菜很可口,气氛很融洽,宾主尽欢。
饭后喝着李小红特意准备的老茶,王德一边给李小红说户籍转过来的情况,一边反复暗示提醒李小红,刘大牛对这边的生活不适应。
李小红当然听明白了,她又不傻,肯定是刘大牛发牢骚了。
李小红咬碎银牙,你说夫妻本是同体,有什么话不能跟她说,非要跟王德这个外人说呢,搞得她好尴尬。
最近忙于扩展自己的商业王国,对家里人的关心是少了些,看来需要谈谈心。
屋里只有夫妻两人的时候,李小红和刘大牛促膝谈心,玩起了以前当支部书记和员工谈心的特长。
“这里生活不好吗?医疗条件好,有好大夫;教育水平好,有好老师;商业水平高,有利于家族的发展。”
刘大牛想了半天,组织着自己语言,尽量不想打击到李小红的积极性,李小红对这次来京城定居抱着极大的信心。
“这里啥都好,就是我出门没人跟我一起喝茶唠嗑,没人和我一起摆龙门阵。”
看着刘大牛有些不知该如何表达的面庞,李小红明白了,刘大牛是想家了,才30多岁的人,怎么这么重的思乡之情?
李小红有些发愁,刘家刚在这里落下脚,附近的商业网络刚刚开始发展,一切势头良好。
撤回甘肃去,太可惜了,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也取得了这么好的发展,如果她要对外说,这回去的原因,只是因为刘大牛想家了,恐怕周边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李小红安慰刘大牛说:“你放心,慢慢朋友会有的,大哥说你吃不惯京城的食物,这两天我先给你做着饭,抓紧时间找一个合咱们口味儿的厨娘。”
刘大牛看着李小红有点疲惫的面庞,心疼的说,“你不用在意我,我过段时间就适应了,你快点休息吧,这段时间累坏了。”
开拓事业总是很累的,尤其是作为一个职场妇女,一边带着孩子,一边要忙家里家外的事情,哪边都少不了她。
虽然刘大牛处处体贴关心照顾,可是人的精力有限。李小红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奋斗,按道理前两年在甘肃金城郡安安稳稳吃好穿好一辈子,什么都不用愁。
可能她骨子里就有这种不甘于现状的因素,总想做得更好些,也可能是小玉儿的出生,给了她一些压力。
做母亲的总是会焦虑,担心以后别人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没有,就好像现在别的孩子上特长班,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上特长班,别的孩子会骑车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车骑。以后别人的孩子长大,有房有车,自己的孩子得从小开始为他储备,保证他将来不会落后于别人,这种来自母亲天职上的压力,让李小红不断的奋进,不断的努力,毕竟她现在有三个儿子,每个孩子将来都要成亲,需要自己的一方基业。
李小红的这些心思没有说出口,怕给刘大牛更大的压力,但是自己心里总是感觉有些焦虑。迫切地想要把家族事业做大做强,给孩子们的未来强有力的保障,一份光明的前途,这大概是做母亲的通病。
第239章 置些房产()
清晨李小红起来做饭,既然答应了刘大牛这几日要做甘肃口味面食,就不能爽约,就算辛苦,也有幸福含在其中,家里人都爱吃面条,这面条还是自己擀的筋道,京城的人做面条没甘肃好吃。
大宝小宝等不及,早就吃了厨娘做的豆浆油条,跑去上学了。
小玉儿刚学会走路,围着她身边转来转去,她一边做饭一边注意着,不要撞到孩子,不要让孩子摔跤。
刘大牛早早的到庄子边上的田地里去忙活,在这里刘家一样搭起了暖棚,冬季的反季节蔬菜供不应求啊。
到了京城,李小红才发现,京城人民爱吃,会吃,舍得吃,冬天绿菜多贵啊,在甘肃土财主才买一小把尝尝鲜。
可是京城人民就是舍得为了口腹之欲掏空兜里的钱,豪气啊,刘家就喜欢这样主,空间就需要这样的上帝。
其实李小红觉得,自己一家人的生活与以前在金城郡没啥不一样,女经商,男务农,孩子们上学,除了住的地换了。
所以李小红其实不太理解刘大牛的思乡之情,家在哪里,亲人在哪,哪里就是根啊。
日暮西下,李小红从铺子里查账回来,看着刘大牛在院外的柴垛上坐着,夕阳在他脸上打着金色的镶边。
刘大牛的目光望向远处,整个人都在放空中,他手里拿着还没成熟的麦穗,有一搭没一搭地嚼着,李小红的心被触动了,还没想过,刘大牛这样的粗汗子,会有这么寂寞的时间。
这让李小红想起了自己前世在乌鲁木齐刚毕业,家在外地,孤身一人,虽然城里有亲戚,可是想说几句心里话也找不到人。
那种孤独寂寞和对未来前途的不确定,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更加的想念家乡。
晚上李小红回到空间,思来想去,总觉得这样为了孩子,为了事业,一直忽略老公是不对的。
她问李妈妈:“大宝爹一直适应不了这边的生活,也没交上朋友,一个大男人天天围着家里几个人转,好像很不适应。”
李妈妈淡然回答:“那就回去呗。”
“可是这边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础,而且一切都开展良好,眼瞅着就能打下一片天地。”
李妈妈睁着老花的眼睛斜看着李小红:“打下一片天地是给你三个娃准备的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这话真是对。”“我年轻的时候也想为你们打下一片天地,想当年我每个月存一两块钱都难的跟什么,过得真苦,可是等到你们长大了,100块钱吃不了一顿饭,以前的苦都白吃了,所以这存不存的呀,还真两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妈妈一句话,启发了李小红,她开始正视这个问题,通货膨胀,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年代通常都会存在,物价只会越来越高。
目前处于历史上经济最繁华,治安最好的“贞观之治”时代,所以物价必然是上涨预期,现在存钱不如置些资产为孩子们留下。
十年前,京城的房价两三百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栋三进的院子,适合一家人居住,现在五百两能买上就算您捡了个漏。
置资产当然要找京城的地头蛇们,熟悉专业的行会牙行,李小红这次把刘大牛推到了前头,让刘大牛去考察市场。
这人只有忙起来才会遗忘很多事,到了京城后因为刘家的主业是商业,所以刘大牛没有参与,只管理跟前的一个小庄子。
刘大牛闲了,有大量的时间想东想西,李小红自以为是的认为,如果刘大牛像自己一样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就没空想甘肃那边的人和事了。
刘大牛这几日就奔波在京城各大牙行里,看房子,看庄子,看田地。房产类这种固定资产,首先要考虑它有没有瑕疵,比如说有没有产权纠纷,有没有三通一平等等诸如此类。
等刘大牛跑遍了京城,才发现自己看得上眼的,环境优雅一点,交通便利一些,稍微离市中心近一些的房子,价格都不菲。
而价格能接受的,往往位处偏僻地方,吃水都不方便,如果在这里上班,每天花在路上的交通时间,费用,精力,那就别提了。
刘大牛此时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京城大居不易”,原本他以为在金城郡积累下的雄厚资本,就算到了京城,也够自己的子孙两三辈子花用。
没想到今天一看,别说两三辈子,连这辈子都过不了。
现在他有些理解,李小红为什么要到京城来发展了,大宝小宝过几年就该参加县试了,如果以后能一帆风顺地考上去,做父母的必然要为他们准备所需要的物质经济基础。
像刘文星那样好命的去找一个好媳妇,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刘文星现在沾着魏家的光,同样要付出代价,夫妻之间日常相处,就像哄孩子一样的哄着老婆。
他那娶的就不是老婆,跟多个女儿没啥区别,可是刘文星自幼见惯了刘白氏的不讲理,对贫穷的认识让他可以忍受,可以忍耐,可以包容。
而刘家大宝小宝,从小娇生惯养,可没有经受过这样的环境打造,这样暴脾气的媳妇,估计以后会天天打架吧!
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全心全意为孩子考虑呢!刘大牛看看京城的物价,再想想大宝小宝的未来,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再奋斗几年啊。
刘大牛比较来比较去,考虑到孩子以后如果要在京城为官,那首先要置好房子,田地可以少置一些。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刘大牛选了3栋小房子,又拉着李小红反复看了几天,才下定决心购买。
就这3栋小房子,可是花了他们所有的流动资金,刘大牛慨叹,“这就是李小红说的,一朝回到解放前,”虽然不知道解放前是什么意思,但他明白就是又穷回去了。
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停止奋斗,安心养老了,没想到到了大城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