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浣衣女-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到了大唐的惶恐,人后的虚弱孤独,人前的强装笑脸。
她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弱小的孩子,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娘,在这里挣扎求存,所经受的各种委屈,各种骚扰,各种不屑鄙视,刘白氏的处处紧逼,都在这一刻迸发了出来。
她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小叔没有再问下去,他明白,必然是刘白氏又作精了,作的小两口呆不下去了。
他烦恼地叹息着,这刘白氏怎么没完没了地作呢。
刘二牛到了把手里抱的衣服递给他大哥,刘大牛赶紧把李小红的大棉袄给穿上,围巾给套上。
第17章 过年(三)()
脚踩在厚厚的白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李小红一行三人走在乡间小道上。
虽然天空没有月亮,但周围都被白雪覆盖,靠着雪的反光,倒是觉得一片洁净世界,并不黑暗,反而觉得到处是亮堂堂的。
原本刘大牛的小叔让他们在家歇息一晚,李小红不愿意,她需要单独的时间和空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孩子就是她的逆鳞,她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生怕有人伤害她的孩子。
刘大牛从来没有见李小红的这一面,也没未见她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他能理解刘小红。
刘二牛心中也是各种滋味,他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有着各种形态,大嫂竟然可以为了孩子跟一直惧怕的婆婆对上。可是他自己的母亲对孩子却一点都不珍惜。
一行三人,各自揣着自己的心思,深一脚浅一脚,安安静静的赶路。
进了县城,这里过年的气氛远比村里更加浓厚,但李小红没有心思去玩赏,已经时至半夜,还有很多人在外面,放炮仗的,堆雪人儿的,打老牛的。
不断有小孩子打着追着从他们身边跑过去,就算那平时最看不惯的人家遇到,也要拱拱手说一声过年好。
小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笑声,从街道两边的房屋里传了出来,让人觉得喜气洋洋。
李小红敲了敲家门,过会儿里面传出二姐的声音。
如果是大姐必然是拎着棒子在门口站着,如果是李妈妈压根就不会回答,李妈妈肯定会说,带着孩子安全第一,晚上就不要开门,谁来都不许开门。
只有二姐这样大大咧咧地来应门。
李妈妈看李小红一行人回来,开心不已,老年人最喜欢过年时一家团聚,李小红怕妈妈担心,只说婆婆心疼年夜饭,不让吃。
李妈妈开心地煮了一大锅饺子,原本这里的风俗还是吃面,条件好的人家吃臊子面。
可李妈妈到新疆几十年,在红旗下成长,早就习惯了大年三十吃饺子,其他人是有的吃就行。
李小红看着桌上热腾腾的饺子,忍不住泪水滴了下来,婆婆和亲妈的鲜明对比,让她心中酸楚不已,觉得自己太不孝了。
李妈妈都70多岁了,跟着自己吃了一辈子苦受了一辈子累,也没享上福,到了这里之后,更是连亲妈都没法认了。
当夜全家人都要守岁,李妈妈年龄大了,早早去睡了,两个孩子已经第二觉都醒了,大宝小宝看着灯火通明的堂屋,兴奋起来,不要姑姑抱,闹着让爸妈抱。
李小红和刘大牛便一人抱了一个宝宝,哄着玩,不一会,小宝就坚持不住睡了过去,大宝也紧随其后睡着了。
李小红陪着刘家四兄妹守岁,刘大牛小心翼翼把这一天发生的事给刘家二姐妹转述了一下。
二姐看着李小红一直阴沉着脸不说话,踌躇了一下说:“嫂子,你不要把我娘说的话放在心上,你要是不愿意的事,你就死都不去做,看她能怎么办?”
李小红叹息一声,说:“我只是没想到,一个人的恶是没有底线的,她怎么能把主意打到大宝小宝身上。“
”从我怀上大宝小宝就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现在好容易长大一些。“
”偏你娘还是不放手,一定要把孩子拿回去折磨,她要是把孩子拿回去,我就不活了,孩子在她手里,肯定长不大。”
这话其实是对刘大牛说的,因为她知道刘大牛从骨子里头,是唐朝的大男人,孝道为先,子女不在身边,让孙辈陪伴老人的人比比皆是。
若是刘大牛同意的话,李小红无论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这本就是个男权世界。
她今天发这么大的脾气就是害怕刘大牛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这里的人都认为子女没了,可以再生,娘只有一个,一个孝字压死人。
刘大牛从没意识到孩子对李小红的重要性,李小红用这种方法告诉周围的人,为了孩子她可以拼命,可以变成最泼的泼妇,变成她最不屑的人。
刘大牛把凳子挪到李小红身边坐下,拍了拍李小红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我娘得逞,我们小时候要是没有爷爷奶奶,长大也难,当年给你家下的彩礼也是我爷爷给的,爷爷走的早,二牛的媳妇就没了着落。”
刘老大说着,转过头去看了二牛一眼,二牛低下了头。
刘大牛接着转过头来,对李小红说:“只是以后也不要再这样向我娘发火了,我娘再怎么不好也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她身子也不好。”
李小红知道很难在一夕之间改变刘家人的思想观念。
她长出了一口气说:“孩子是我的底线,谁也不能碰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只能在我的眼皮底下生活,谁都别想带走。”
她转过头去正色道:“别说是你娘,就是王母娘娘也别想动我的孩子。”她没有答应以后不发脾气,怕答应也做不到。
刘大牛咬着牙,给自己坚定信心说:“你放心,当时碰到狼的时候我就想过了,以后这一辈子只有你跟我是最亲的,其他人都要靠边,我不会让俺娘再伤害你的。”
到了凌晨,李小红坚持不住,打了个盹儿,等她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醒,大年初一的清晨到来了。
小孩子们开始到各家轮流拜年,怕小孩子们来得早,院门都没关。
甘肃的拜年是要跪在地上磕头,关系好的人家可以给一二文钱,关系一般的人家只需要抓把糖就行。
大姐二姐不由得可惜大宝小宝太小了,不能去拜年,少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
二姐做好了象征长寿的臊子面。大年初一的臊子面和平时不同,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擀的面切成的面条,又细又长。
饭后,李小红和刘大牛抱着孩子给李妈妈磕头拜年,李妈妈喜气洋洋地给了红纸封包的压岁钱。
李妈妈连旁边看热闹的大姐二姐和二牛都发了压岁钱,三人当然不要。
李妈妈大手一挥,说:“我跟你们的爷爷奶奶年龄一样大,你们这些尕娃子可不都得给压岁钱嘛!”
大姐二姐和二牛喜恭恭的收了钱,悄悄的塞到了自己的兜里。
李妈妈守在家里,等着周围的小孩子们过来拜年,李小红和刘大牛抱着孩子领着大姐,二姐和二牛去看社火。
第18章 过年(四)()
大年初一的早晨,社火正在县城的主街上进行,人们载歌载舞,跳着唱着,凉州有名的“攻鼓子舞”还热火朝天地跳着、黑衣白扣,俨然是古代的武士,两人一对,五对一组,表演时阵法多变,舞步和谐,干净利落,稳健大方。
前世李小红在央视看过攻鼓子舞,其实是大西北腰鼓的一种,大鼓配合掌握节奏,外加锣镲烘托气氛。
几百人同敲一个鼓点,同走一种步伐,气势雄壮,撼人心魄。
古浪县的“攻鼓子舞”,当然没有几百人那么众多,但也别具一番不同的乡土风情。
进入农历正月,县城里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
这是甘肃传统的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就这样,欢乐的人们飞在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李小红从小平衡感不好,不敢上去,可是刘家四人玩得不亦乐乎,放飞自我。
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
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本来还有回娘家这一项,可是李小红娘没了,自然不想回那个娘家,她就自作主张不回了。
李小红把那些熟悉的人家一一拜访,不论是跟她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还是刘大牛的东家,熟人,包括李妈妈的老姐妹家,一个都没落下。
这几天她也买了很多的礼品送出去,二姐做的卤肉,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初三上坟送先人,刘家庄来人捎信叫刘大牛回去。
李小红明白,刘白氏是想不战而曲人之兵,连个话都没有,就和刘大牛和解了,李小红不能让这事这么轻易地过去。
刘大牛倒是想回去,李小红没让回,理由就是,你想让我滚就让我滚,现在想让我回去,对不起,我滚远了,回不去。
刘大牛还有点转不过来弯,觉得送先人是件大事儿。
李小红只淡淡的说:“你再不想法子,要让你娘天天把持着刘家,以后你们刘家就没人再来送你们这批先人了。”
初五称为破五,是财神日,一年的财运都是财神决定的,所以初五这天大家忙着置办酒席,款待财神。
这一天,大家将家中的尘土扫一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穷婆婆”,同时将外面的土撒入室内的各个角落,称之“请富婆婆”。
然后家家户户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摆放硬币、纸币等献财神,并在晚饭时刻焚烧财神像,然后全家庆贺。
过年了,总要吃点白面,油腻的东西,不然来客人笑话,初五就要吃荞面搅团。
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来客人时,李小红将大姐儿做的奶甜酪儿端上来,由特有的青裸酿成,甘甜、清凉、醇香,这里的人极喜欢酪儿甜,老汉娃娃涎水咽。可见其醇香之佳妙。
这几日有从天水过来的社火,热闹极了,李小红家都没人顾得上吃饭,下午饿了,碗里拾几个化心果子,放到炉子旁边让冰化掉,再吃点荞面馍馍。
过年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十五,在盛唐,上元灯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日。
“是日,家家团聚煮元宵吃。城乡都要张灯结彩,入夜,花灯齐放,人们云集街头,观灯展、看焰火,尽欢达旦”。
这里不仅有猜灯谜放灯的活动,还有点盆盆、点灯盏,实为“灯”的又一种形式,盆盆常用荞面蒸成,光滑型圆,开口边有剪子剪成的各式各样的花纹。
内窝滴清油,放浸棉芯,每人1个,点完后看“灯花”,谁的灯花越多就说明谁的命运及财运越好。
灯盏常用玉米面做成圆锥形。用胡麻杆缠棉花或黄纸剪的纸条,油浸后插入。点着放在门顶、灶头、牲口槽头等地方。
家家大门和屋檐前还悬挂花灯,儿童自愿组织的灯火队,四处窜游,欢度节日。
正月十六,是甘肃年俗里游百病的日子,人们成群出游,或逛庙烧香,谓之“游百病”,以求免灾消疾,四季平安。相传这是一项保家藏粮食衣物不遭受虫蛀鼠害的习俗。
李小红原本和马婶约好带上家中的女人一起去游百病,结果刚打开院门就看到刘白氏站在门口,不由得心里说了一声晦气。
刘白氏是左思右想觉得不对,自家四个子女都在那边享福呢,光自己在这边吃苦的呢,心里不平衡下又冲了过来,一定要捞点好处。
刘白氏推开李小红就往门里进,东张西望到处看,说:“我家大孙二孙呢,领出来让我见见,奶奶想他们了,过年也没去给奶奶磕头。”
二姐听到声音急忙的窜了出来说:“见什么见,生下来你没过来看一眼,现在有什么好想的。”
刘白氏一把把二姐拉开,说:“我就知道你生下来,就是要气死我的。”
刘白氏到底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李小红经历了这一串事情之后,与她离心离德,不会容易让她得着好处。
但是大牛是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她对刘大牛了解的很透彻,刘大牛从本质上是一个孝顺的人,而且一直以刘家长子自居,若是将家庭的负担挪到他肩上,刘大牛必然不会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