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银 作者:龙在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曹平林想了想,随后指着站在一旁的所主任说:“你,在前面打头阵,把柜台旁边的通勤门打开,把门前的人往后面推一推。”然后对王华宇和周作藩说:“老王、老周,你们负责维护好秩序,千万不能让外面的人冲进柜台。我们一起出去和他们对话。”
王华宇听了,焦急地说:“不能啊,老板,现在外面都是人,而且情绪非常激动。如果我们出去了,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想撤都撤不回来了!”
曹平林坚定地说:“如果我们只在这里站着而不出去做好解释工作,时间一长,这些人会更愤怒的,到那时就更不好办了。放心,不会出问题的。我估计,附近的公安机关很快就会派警察过来的,难道这些人还会打我们吗?”
“刚才我们的员工不就被打了吗?”王华宇仍然在坚持着。
“废什么话?执行命令!”曹平林瞪起了眼睛。
“是!”王华宇嘴里答应着,趁周围的人不注意,弯下腰,把柜台下面放着的两把橡胶警棍捡了起来,偷偷地递给了周作藩一把,两个人把警棍塞进衣服下面。这些警棍是储蓄所里常备的,防止歹徒袭击和抢劫用的工具。
这时,所主任打开了柜台旁边的通勤门,他努力地把门前的人往后面推了推。王华宇和周作藩夹在中间,紧紧地保护着曹平林,几个人走到了柜台外面。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周作藩大声喊道,他指着曹平林说,“这位是我们省行的行长,他亲自来处理这里发生的情况,请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拥挤!”
曹平林再次大声解释道:“请大家放心,我们商贸银行一定全部支付大家的存款。大家要耐心等待,我保证,二十分钟之内,我们马上开始办理业务。大家不要着急,再等一会儿,好不好?”
这时,人群里有人喊道:“等什么等,现在你们储蓄所里已经没有钱了,你们拿什么支付我们的存款?”
“是啊,你们拿什么支付我们的存款?”人们跟着喊了起来。
“这……”曹平林犹豫了下来。本来,他心里十分清楚地知道,省行的押款车带着二百万现金,很快就会赶过来的。但是,银行押款车行驶路线和行动时间表对外是严格保密的,以防不法分子跟踪和抢劫。尤其是今天这样的形势,如果让众人知道了情况,难免会发生其它突发性事件,那样就可能酿成更大的事故了。
咬了咬牙,曹平林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往这边调款。大家一定要维持好秩序,千万不要激动,千万不要发生过激行为!”
人群听了曹平林说的话,这才稍稍安静了下来,向后面退了退。王华宇不失时机地说:“现在请大家往门外撤一撤,站好队,排成排,我们马上开始办理业务。”一边说着,一边和周作藩维持起了秩序。
这时,一个老太太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她手里紧紧地攥着存折,走到曹平林面前,刚要说话,却一头晕倒在曹平林的怀里,吓了众人一跳。
“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曹平林也不知所措了。
情急之中,王华宇伸出手,使劲地掐了一下老太太的人中,老人才喘上来一口气。她挣扎着说:“我儿子躺在医院里等着手术,可你们,你们……”老人又说不出话来了。
曹平林立刻明白了,原来老太太是急等着用钱,可储蓄所里却取不出钱来,又急又气又累地晕了过去。他赶紧抢过老太太的存折看了一眼,见上面的存款余额有八千多元钱,就掏出了自己的钱夹,里面有五千多元钱,回过头,冲王华宇和周作藩说:“你们俩再凑三千。”
第10节:角逐行长职位:官银(10)
王周二人赶紧掏出钱,连同曹平林的钱和老太太的存折一起递进柜台,柜台里面的员工只用了一分钟就办好了记账手续,把钱递给了老人。
曹平林对司机小刘说:“快送大娘去医院。”小刘应声把老人扶了出去。
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发生的事情,在人群里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曹平林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人群,人们终于安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只听储蓄所门外警笛声大作,省行派来的押款车终于到了。
曹平林见了,大吃一惊,不禁焦急地骂了起来:“这帮混账东西,他们怎么从前门过来了?为什么不从后门悄悄地进去?”以往押款车给储蓄所送款,凡是储蓄所有后门的,都是悄悄地把巨额现金从后门送进去,以防发生意外。可是今天他们却从前门大摇大摆地过来了,如果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华宇立即明白了过来,懊悔地拍着大腿说:“省行的押款车从来不给鸿祥储蓄所送款,他们哪里知道这里还有后门呦!”
事情果然不出曹平林所料,人群一看到押款车来了,立即涌了上去,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把押款车围了个水泄不通,连负责押款的保卫干部都没法打开车门下车了。
紧要关头,曹平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大喝一声:“都给我让开!”奋不顾身地冲进了人群,护在了押款车的后备厢前,与此同时,王华宇和周作藩也亮出了警棍,冲了上来。
“让开!都让开!”几个人指着不断冲上来的人群,大声喊道。
“怎么,你们又不想给我们钱了吗?”人群里有人高喊,情绪又激动了起来。
“给你们钱也不能在这里给,我们必须把钱送进柜台。”曹平林努力地向人群解释着。
“送什么送啊,在这里发了算了!”人群里有人在起哄。
这时,押款车里两名负责押款的保卫干部终于趁机下了车,他们都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手拿防暴枪,他们保护在押款车前,大声喝令:“退后!都退后!”可手里的防暴枪却不敢指向这群无辜的群众。
双方正在僵持的时候,滨江路支行的两位行长带着五名保卫干部赶过来了,他们也冲进人群,保护着押款车。远处,有鸣叫着警笛的警车飞驰而来,曹平林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警察的配合下,众人将装有二百万巨额现金的款箱护送进了鸿祥储蓄所,马上恢复了取款业务。
为了尽快办理业务,化解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曹平林指示再开设两个窗口,让王华宇和滨江路支行的两位行长亲自坐在柜台前办理业务,并要求支行里的业务人员迅速赶来,支援这里的工作。
一路忙活下来,终于安顿好各方面的工作,曹平林发现自己的西装都被汗水浸透了。
5
商贸银行平房支行的信贷科长岳振阳决定抽出一部分精力来,写一篇关于企业体制改革和银行贷款关系的调查报告。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参加工作几年来,金融研究一直是他乐此不疲的业余爱好之一,时常总要写一些文章在各类专业出版物上发表,以沾沾自喜地显示一下自己的专业才华;另一方面,他也觉得确实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现代商业银行深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了。
1988年在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岳振阳被分配到商贸银行平房支行做信贷工作。平房支行——听听这个名字就会知道,这是一家位于城市边缘的小银行。品学兼优的岳振阳因为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只好蜗居于这家像储蓄所一样的支行里。当时这家银行是城区中规模最小、条件最差的支行,那时岳振阳是该行惟一的信贷员,惟一的大学生。
八十年代中后期,商贸银行重点支持外贸进出口企业,那时的外贸企业火得不得了,好像随便捡一根稻草装上货轮送到国外,就能换来花花绿绿的美元。但是岳振阳通过大量的国际金融信息和资料了解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已经蕴藏着潜在的危机。国际贸易市场各种商品价格越来越低,进口商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出口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了。如果再盲目地向外贸企业提供贷款,将会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他及时形成高水平的调查报告,上报省行领导,充分论证了及时停止向外贸企业发放贷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他的文章在省级和国家级的金融理论刊物上得以发表,但是他的观点却没有人采纳——毕竟外贸行业红红火火的发展形势已经冲昏了人们的头脑,没有人会注意一个小信贷员的高深理论。
第11节:角逐行长职位:官银(11)
岳振阳看到通过理论的方式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只好把他仅有的一点儿小小的权力用在了工作中。每次项目贷款,他都认真审核项目可行性方案,一旦发现有潜在风险的贷款项目,他就拒绝在贷款合同上签字。银行内部规定,贷款合同上必须有行长、主管行长、信贷科长、信贷员的签字才能生效。而他这个小小的信贷员如果不在贷款合同上签字,就意味着这笔贷款发放不出去。当时无论外贸企业经理如何哀求他,行长和科长怎样批评他,岳振阳就是拒绝在有风险的合同书上签字,宁可背上“里外不是人”的骂名。虽然五十多岁的老行长十分喜欢他这位名牌高校毕业的高才生,但是也被他这种倔强而不合常理的行为气得拍桌子直骂。
然而没过几年,岳振阳的经营决策就被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收购的产品根本无法出口到国外,只能烂在手里。不仅创汇成为泡影,甚至连收购款项也血本无归。所有用于收购产品的银行贷款全部形成坏账,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大幅度上升,开始形成巨额亏损。岳振阳根据自己正确的判断和经营理念,及时停止了对外贸企业贷款的发放,从而保护了平房支行的信贷资产。当其他几家银行正在为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八、九十的不良资产而欲哭无泪时,平房支行的不良资产只有百分之十几,一跃而成为商贸银行全省效益最好的单位。全行上下这才理解了岳振阳的良苦用心,也更加佩服他的远见卓识。老行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好好干,有发展!”那亲切的样子就好像是爷爷在对孙子说话。
不久,各家银行纷纷开始对个人办理小额消费贷款业务。商贸银行因为曾经吃了外贸企业贷款的大亏,对贷款谈虎色变,以致于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也不敢问津,裹足不前了。但是岳振阳却早就发现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的无限商机,他不遗余力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甚至远远超出了省行给平房支行下达的消费贷款规模,搞得行长们每次开会都遭到省行的严厉批评,行长气得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平房支行的“丧门星”。但是没过几年,平房支行的消费贷款业务完全占领了平房地区乃至全市的消费贷款市场,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平房支行的主营业务收入。用这笔钱,他们不仅翻盖了办公大楼,还购买了高级轿车,职工福利待遇大幅度提高。直到这时,全行员工才明白过来,原来岳振阳并不是“丧门星”,而是一个“大救星”,大家整天围着他团团转,俨然他已经是平房支行的行长了。老行长看见他也总是笑眯眯的,决意退休后将自己的位子传给他。
虽然工作上一帆风顺,可是岳振阳却因为参加工作晚,不具备分房条件,一家三口还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插间”里——两房一厅的住房,硬是被单位安插进两个年轻的家庭,大一点的房间里住的是省行信贷处的一个科员马力,虽然自己是城区支行的信贷科长,也好像低人一等似的。更糟糕的是,对门的科员马力是一个十分纯粹的回族人,这就使两家的生活习惯乱了套。经过协商,两家终于达成如下协议:每天晚上下班后,回族科员先做饭,汉族科长后做饭,汉族科长做完饭后必须彻底打扫厨房,开窗放净气味,以备第二天早上回族科员使用厨房。这样的协议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