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222部分

凤鸣宫阙-第222部分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姜玉莲一脸不可置信的委屈样子,太后心底生出一股烦躁来,声音越发冷了下去:“你身边那个闹事的大丫头,该发卖就发卖了罢。你也该思量思量自己到底错在了何处!”
  这样的家丑,捂住都来不及了,可姜玉莲倒是好,一下子就给捅了出去!而且,还嫌闹得不够大似的!这样的蠢东西,真让她管家了,端王府得乌烟瘴气成什么样?
  想想太后又觉得刘氏可恨——若不是刘氏是那般德行,端王府又何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少不得太后连皇帝也埋怨上了:刘氏可是皇帝替李邺选的人。
  皇帝被太后这般埋怨的一看,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越发的不喜了刘氏。心里便是琢磨着:是不是该给端王换一个王妃?至于刘氏,“病”了这么久,即便是突然去了也不奇怪。
  这个念头一生出来,便像在心底生了根。皇帝反反复复的琢磨了好一阵子,越是琢磨便是越觉得可行。
  而这头,宝船太监已经和林嬷嬷一起退了出去往端王府去了——陶君兰这会子犹豫的是,是先回去呢?还是干脆在宫里躲清净?
  不等她想好,太后倒是开了口:“端王府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可见是不安全了。你们两个都是双身子的,便是且先留在宫中罢。待到查清了,再回去不迟。尤其是陶氏,正好陪陪拴儿。”
  到底是血浓于水,拴儿虽说和陶君兰见得少,可到底还是跟陶君兰十分亲近的。每每巴巴的盼着陶君兰能进宫配他,所以太后才会说出这句话来。
  听到太后提起拴儿,皇帝倒是想去瞧瞧孙子了,便是笑道:“正好朕也去瞧瞧拴儿,晚上陪着母后一同用饭。”顺带也提一提重新选个端王妃的事情。
  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只需等着宝船太监将事情查清楚就行。
  陶君兰安安心心的在宫中住了三日,倒是半点不心虚,反倒是因为心情好,养得气色都好了不少。
  反之姜玉莲则是脸色不太好:一则是想到了以后她就要禁足的事情心里不舒坦,二则是因为太后冷淡的态度,三则就是怕事情查出来了,她再被责备。其实,事情是不是陶君兰做的,她很清楚。
  其实,这件事情要查清楚也容易。只是陶君兰不想自己查罢了,她怕自己就算查出真相来,也被人想成了只手遮天,故意找人顶罪。所以,倒不如置身事外,反倒是又轻省又能替自己洗脱嫌疑,何乐不为?
  再说皇帝这头趁着晚膳的功夫将打算给端王重新选个王妃的事情说了:“刘氏当初做姑娘时瞧着也是好的。却是没想到进了端王府却成了那么个德行。着实让人惊讶。”
  太后看了皇帝一眼,冷笑一声:“我当初就说不好,可你们谁听我的话了?刘氏一身才名,只怕是根本就没瞧上你那哑巴儿子;!要换成嫁的是康王,我保证刘氏保险不是那个样!”
  皇帝讪讪,又有些难堪,不过当着自己的亲娘倒是也没什么扭捏的,也承认了自己的错处:“朕本想着刘氏有那般才情,邺儿又只能是个闲王,二人能在一处吟诗作对,也算是志趣相投。”
  只是没想到,他觉得是良配,最后却变成了这幅样子。
  太后又冷笑了一声:“闲王?他若真是闲王,这会子就该跟康王庄王似的躲在王府里享受行乐,而不是奔赴战场!”
  提起这个事情,皇帝的面色也有些阴郁起来。他的儿子其实也不算少了。可是这么几个儿子,最后主动站出来的竟然只有李邺这个最不被人看好的。
  而他的嫡长子,非但没有主动站出来,甚至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那等可笑的小把戏?受伤?当他果真是什么都不知道?皇后养出来的好儿子啊!
  “罢了,邺儿是个命苦的。”太后忽又叹了一口气,不愿意再说下去。事已至此,再争又有什么用?
  皇帝自也不想再说下去,于是话题重新回归:“那端王妃的事情——”
  “不急。问问邺儿的意思再说罢。”太后想起李邺对陶君兰的宠爱,苦笑了一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已经有过一个他不喜的王妃,这一次,就随他的意思罢。也当是补偿了。”
  顿了顿,太后又叹了一声:“况且,再娶王妃,拴儿的地位也就尴尬了。到时候,长子是庶出,嫡子却又是不是长子,以后也是麻烦。
  皇帝这才想起这么一层来,一时之间也是迟疑。
  “陶氏精明着呢。你真当她管不了家?查不出来是谁做的?她不过是不想惹了一身腥臊罢了。况且,她怀着孕,她是想要保重身子,不愿为了旁人操心。”太后自然知道皇帝怎么突然生出了这个想法,当下便是笑着说了这么一番话。“人心不古,换做谁管家,也防不住这样的事情。”
  即便是她当年做皇后,手里权力何其大也?可也是防不胜防不是么?所以,这些事情根本就管不住。
  “对了,边关那边可有消息回来?”太后还是更关心李邺的事情。
  皇帝点点头:“已经到了,且阻拦了那些草原人再往里走的势头。好歹是拦住了。”
  太后闻言也是欣慰。不过却没再多问多说——女子不得干政,这是祖训。
  不过,朝廷的事情可以不说,教育子孙的事情却是可以说的:“是该好好教导教导康王了。那么大一个人了,处处还听他母后的。难不成将来当了太子也是这个德行?那倒是不如干脆现在就毁了根基得好!”
  想起康王,皇帝同样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面对太后的提点,他自也是连连点头:“是该好好教训了。”
  其实皇帝颇有些后悔——当初父皇喜爱邺儿,他也觉得邺儿是他的接班人。所以对康王多有忽视,更是让康王在皇后跟前长大,如今想来……悔不当初啊!;
  第一卷 第317章 丧事

  当陶君兰得知红蕖死了的消息时,顿时整个人都怔住了。前两日还拼死拼活的要问她要个说法的红蕖,竟然死了?这怎么可能?
  “怎么死的?”陶君兰下意识的问。
  “跌入湖中死的。夜里不知怎么的,忽然就投湖自尽了。”传话的宫女也有点儿害怕,声音带着一丝微颤:“听说人捞起来的时候,皮都泡皱了。”
  陶君兰想象了一下那样的场面,然后忍不住“哇”的一声吐了。其实以前她也见过水里捞上来的尸体,是当初还在浣衣局当值的时候。一个宫女得了病,自知活不成了不愿受折磨,便是白天偷偷的溜出去,寻了一个人烟稀少的院子跳井了。待到发现了,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待到捞起来,天都快黑了。在水里泡得太久,整个人都有些鼓胀起来了。她当时看了一眼,却是一直忘不了。总觉得害怕。
  没想到,红蕖竟然就这么没了。红蕖的形象和当初一直留在脑海里那具尸体的样子重叠起来,陶君兰忍不住又干呕起来。
  过了许久总算是缓过来,虽说不再干呕了,可胃里还剧烈的翻滚着,让她不敢开口说话。怕一张口便是又要吐出来。
  至于心里,她却是一片茫然。她着实想不出红蕖为什么要寻短见。按说,红蕖现在也算是春风得意了才对,虽说以后有孕的机会不大了,可到底是有个女儿了。比起桃枝,比起古玉芝,比起静灵又不知道好了多少。
  而且,红蕖的性子,也不像是会寻短见的。
  所以,她甚至有一种这是旁人在骗她的感觉。看一眼传话的宫女,她压下胃里的不舒服,再重复问了一遍:“谁死了?”
  传话的宫女只得又重复了一遍。
  陶君兰木然的点点头,良久叹了一口气。然后便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径直就要去见太后。不管怎么样,出了这样的事情,她都不可能当做什么事儿都没发生,就这么算了。
  她如今甚至已经开始想:红蕖没了,那丧事该怎么办?以后果姐儿又该怎么办?果姐儿还那么小,就没了亲娘,真是可怜。
  太后显然也是知道了这个消息,见了陶君兰,淡淡的说了一句:“你来了?知道红蕖没了的事儿了?”
  陶君兰点点头,声音带了几许感慨:“知道了;。总觉却是不可思议。前两日红蕖还好好的呢,今儿怎么——”
  “可不是?”约莫是因为人的年岁大了就会对生死格外敏感在意些,太后的语气听上去也是十分感慨和伤感的。太后又有些不赞同:“年纪轻轻的,竟是就动了轻生的念头。着实不该。而且,也不想想刚满月的女儿,竟是这么狠心。”
  陶君兰看向太后,倒是想趁机问一问果姐儿的事情,便是斟酌试探着问了一句:“可不是这话?果姐儿还那么小,以后可该怎么办呢?”
  瞅着太后看了自己一眼,陶君兰觉得太后约莫是觉察出她的心思了。当下微微有些尴尬,却也没表现出来。其实这话迟早也是要问,不过是早晚罢了。所以,她仍是镇定的坐着,看着太后等着答案。
  太后收回了目光,端起宫女捧上来的茶盏6饮了一口,这才淡淡道:“有什么怎么办的?就那么养着就是了。反正有奶娘看顾,放在谁身边都是一样。也不碍事儿。”
  陶君兰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这是觉得果姐儿不过是个姑娘,也没什么用处更改变不了什么局面,所以不管怎么安置都是不会影响大局的,都是可以的。甚至,不安排在谁名下也是能养大的。反正是端王府的大小姐,难道还能吃亏了不曾?
  陶君兰点点头,没再多问。横竖她估摸着太后也肯定会有所安排的,轮不到她来操心。
  “那丧事谁来主持?”陶君兰随后又问了问应当算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并说了自己的看法:“红蕖毕竟替王爷诞下了果姐儿,也是有功劳的。若是寒酸了也不妥当。虽说王爷如今不在府中,可也不能委屈了红蕖这最后一件事情。”
  “那你看呢?”太后却是没直接决定,反倒是问了她一嘴。
  陶君兰沉吟片刻:“我和姜侧妃显都是不能去的,怀着身子也怕冲撞了。所以,不若还让林嬷嬷帮着办了?一则现在林嬷嬷管着家,办这件事情也是得心应手。二则,林嬷嬷是太后您的人,也算是从另一方面给了红蕖体面。法事不如做七天?待到下葬之后,再让寺庙里做个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替红蕖消除罪孽,好让她早日投个好胎。另外,也算是除一除晦气,保王爷平安归来。”
  太后见陶君兰说得有条有理,也并无逾越之处,便是点了点头。
  “另外,虽说姨娘不入祖坟,不过京城之外也有不少风水好的墓地,让人看了买下一处来,将其下葬了,将来果姐儿逢年过节也能去烧烧纸。”陶君兰把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想好了,此时说了倒是又觉得一阵怅然:人死了,也就这么几件事儿好忙活了。一旦这几件事儿忙活完了,大约也就只会慢慢的淡忘这个人了。
  真真是……让人觉得难受。可想一想,却又觉得是人之常情,没有谁是例外的。就是皇帝,也是差不多。待到隆重的丧事一过,紧接着就是新帝登基的欢喜了,至于老皇帝……还有谁记得?
  对于这个提议,太后自也是没有异议。而陶君兰也没什么话再说了,一时之间屋子里倒是静默下来,二人自顾自的喝茶想事儿,谁也没有不自在。说起来,这样的情况也算是难得。
  若是以往陶君兰没事儿要和太后说了,肯定就主动告退了,而太后也不会强留;。这一次着实挺意外的。
  也不知沉默了多久,太后才出声了:“你是双身子的人,也别为了这个耿耿于怀,好好养胎吧。我也累了,去歇一歇。”
  陶君兰便是退了出来。待到出去门,她才想起一件事儿来,到底红蕖为什么要轻生呢?报信小丫头没说,她也没问。这个时候再一想,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了。
  于是陶君兰便是又折返了回去,太后见了便是纳闷:“怎的又回来了?”
  陶君兰不甚委婉的将自己奇怪的事情问了:“太后可知道,红蕖为何要轻生?”
  太后一怔,神色有几分古怪。末了却是摇摇头:“如今却是还不知。不过的确是轻生的——她的丫头说,是她半夜一人出去的。若不是她自己想要轻生,半夜去莲花湖做什么?”
  可陶君兰看了太后那般神色,却是下意识的觉得有些奇怪:难不成,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不成?不过太后不愿说,她自也不可能一劲儿的追问。所以只能选择将疑惑压在了心底,躬身告退出去了。
  待到陶君兰出去,太后便是看向一旁的张嬷嬷:“你说,若她知晓了真相,可还会将红蕖丧事办得隆重?”
  张嬷嬷怔了一下神,随后低下头柔声道:“怕是心里也会有疙瘩的。不过至于说要因此不办红蕖丧事,却也不至于。就算看在您的脸面上,陶侧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