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清歌荀令 >

第3部分

清歌荀令-第3部分

小说: 清歌荀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今日看来,令郎亦不在其下,年龄尚小已有王佐之风啊!

    听着风中而来的话语以及他们家老爹的开怀大笑,荀彧看着他们家同样一脸懵的老哥,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荀彧表示,这真的只是个意外,他只是想让坑他哥一次,父亲那儿有些书他不能动,就连今日的春秋内传都是沾了兄长的光才能观看。

    内里到底是成年人的灵魂,就算再怎么掩饰和寻常孩子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和几个兄长年岁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

    慧极必伤,生怕小儿子因为聪慧而短命,荀绲便限制了他能看的书籍。

    几位兄长能看的书籍当时荀彧都熟记于心,更何况这时的许多书在大唐已经失传,荀绲越是不让他靠近他越是心里痒痒,因此便出先了上面之事。

    身为兄长,为弟弟分忧乃是分内之事,只是万万没想到,稍一不慎便被人看去了呢?

    荀氏子“王佐之才”的名声便这么在荀彧始料未及之下传播了开来,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黑历史什么不提也罢,荀彧放下酒樽,想了想然后答道,“明日吧,待彧与大兄说过咱们便启程。”

    自光和三年六月灵帝下昭让人找读书好且精的官员之后,他们家大哥便辞官退居颍川书院教书来了。

    灵帝昏庸,便是读书也不过是偶然生出个念头而已,这样的人让他们家大哥去讲书。。。。。。

    不好意思,他荀仲豫也是有脾气的。

    因为有荀彧在,荀绲并没有那么早过世,没了守孝的那三年,荀彧举孝廉出仕的时机也提早了不少,在郡中任职几年,如今终于准备去东都看看了。

    帝王昏庸,奸佞当道,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好是坏?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历史在他带着记忆出世之事便已经有了转圜之地,且看之后究竟会如何。

    郭嘉抱着酒坛子看着荀彧,生无可恋的叹了一口气,“文若一走,书院中便再无足以入眼之人。”

    在郭大鬼才眼中,书院里那些在外面名气斐然的学子们都是俗人,俗不可耐,哪儿像他身边这几个好友,个个都是真才实学而且还容貌不俗,每日只看上两眼便足以心情舒畅了。

    默默的看了郭嘉一眼,荀彧和荀攸不约而同都没有接话,反而是一人伸出一手将他怀里的酒坛拎出来。

    “哎哎哎,最后一日还不让嘉痛饮一番,文若,你便如此狠心不成?”睁大眼睛看着荀彧,郭嘉痛心疾首的看着离他远去的美酒,颇有痛不欲生的架势。

    “吾等离开,大兄还在书院。”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荀彧将桌上糕点推了过去,希望这样能盖住那飘到身上的幽怨目光,“再不然去城中找志才也是一样。”

    一听这话,郭嘉的眼神更加幽怨了,先生那儿能和你们一样吗?

    荀悦的长相很是符合郭大鬼才的审美,但是以郭嘉那放荡不羁的个性,跟在严肃正经的荀仲豫身边那是遭罪,就算人长的再好看也不行。

    伸手捻起一块小巧的点心,郭嘉慢吞吞的吃完,然后才抬眼说道,“托文若的福,志才家中。。。。。。还是不去为好。”

第5章() 
对于一个嗜酒如命的人来说,让他断酒简直比要了命还艰难,蔫蔫的趴在石桌上,郭嘉盯着被拿走的酒坛子一句话也不想说。

    托了这荀家文若的福,现在志才家的酒窖比他家里还干净,就算去了也无甚念想,倒不如不去。

    志才的酒瘾不在他之下,二人平日里便喜欢一起畅饮,每每喝到兴头上便将文若的嘱咐扔到一边,让两个醉鬼放下酒杯比登天还难。

    谁能想到家中仆从早被荀文若叮嘱过了,看到他们没有节制便直接将人请了过来。

    这人一怒之下直接派人将他们两人家中的酒窖搬空了,不管怎么说都没用,更何况当时两个酒鬼对酒窖里的酒坛也没有多执着,只是盯着手中的几坛而已。

    有些委屈的撇了撇嘴,郭嘉叹了一口气趴在石桌上不起来,他们当时正在兴头上,谁能想到文若会忽然出现?

    出现就出现了,戏家对文若来说简直比自己家还要熟悉,仆童不通报很是正常,但是戏志才你仗着醉酒调戏人就有些不对了,害的他也跟着一起遭罪。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后面一句还没有说出来,醉眼迷离的戏志才已经被黑着脸的荀彧给扔到床榻之上蒙上被子睡觉了,当日情形尚有几分清醒的郭嘉记忆犹新,正是因为如此,今日在荀彧面前对之前的事情只字不提。

    也就只能悄咪咪的吐槽两句了,对于搬空他们酒窖的罪魁祸首,郭嘉半点反抗也不敢有,只能在现在给自己谋取些福利了。

    戏志才啊戏志才,你真是害人匪浅啊!

    无视了那可怜巴巴看过来的眼神,荀彧看着大侄子问道,“许久不见,公达在洛阳如何?元常可好?”

    “尚可。”对于东都形势,荀攸现在也只能给出这么个回答,洛阳城现在是何模样叔父到了自然知晓,“元常前不久前往阳陵任职,近些日子叔父怕是见不到人了。”

    “无妨,现在尚且有书信联系。”有些遗憾的拨了拨放在一旁的琴弦,看这二人也没什么看景色的兴致,荀彧起身将琴带上,然后看着荀攸郭嘉,“彧欲前往书院,你们。。。。。。”

    “嘉先回府,便不打搅文若与先生了。”不想被抓住教训一顿,郭嘉慌忙摆摆手,二话不说就想离开,仿佛刚才在这儿趴着的不是他一般。

    伸手将人拦住,荀彧指了指剩下的半坛酒,“带走吧,回去时顺便去志才处告知一下,彧今晚前往拜访。”

    名帖什么的以他们的关系送了倒显生疏,戏志才也不是在乎这些俗礼之人,因此荀彧只是打声招呼让人知道他今晚会去罢了。

    终于消气了!

    心下松了一口气,郭嘉笑眯眯的应了一声,然后心满意足的拎着酒坛子离开,荀彧也不再磨蹭,让仆从将食盒收拾好便和荀攸一起前往颍川书院。

    荀攸脸上带了些许担忧,大叔父一直不同意叔父这么早接触政事,现在朝中形势不明,大叔父心中怕是更担忧了。

    “叔父,这般过去。。。。。。”

    “当初三兄四兄出仕时大兄也都不太乐意,随后不还是遂了他们的意,莫要担心,彧自会和大兄说清楚。”

    荀攸一开口荀彧就知道他想说什么,对大侄子的担忧毫不在乎,荀彧背着琴边走边解释,大侄子和大哥都是严肃的人,两个严肃的人凑在一起只能更严肃,因此二人在一起时谈论的不是家国大事便是书中高义,一点儿也没有叔侄的气氛,有些担心也是正常。

    不过,在面对一脸正经的荀攸时荀悦比荀攸还正经,但是看着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荀彧就不一样了。

    对于家人的关心荀彧来者不拒,因此当年荀绲限制他读书时他也只是从几个兄长处侧面出击,从来没有过直接和父亲对着干的想法。

    在长歌门中虽然和师父情同父子,但是到底不是父子,有些事情父亲可以做,但是师父不可以,尤其是师父有妻有子又不只自己一个徒弟的时候。

    因此,荀彧对家人格外看重,这里没有大唐那般百家争鸣的武学套路,为了避免相知心法救人时被人发现端倪,他还特意跟城中大夫学了岐黄之术。

    结果也没让他失望,父亲,挚友,那些在荀彧生命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却英年早逝的人到底是没有如史书记载一般亡故。

    书院依山傍水坐落在郊外,只走了一会儿便看到了学院标志性的雪白围墙。

    屋宇方正,青砖砌就,正对着的大屋上有雕花瓦当,屋内中央却是一个大大的香案,后面按规矩悬着孔夫子的画像。

    黄铜香炉中的香永远不会燃尽,袅袅香烟缓缓上升而后慢慢散开,祥和的气息充斥在整个书院之中,仿佛外面所有的战乱都不会降临到这里。

    荀彧和荀攸并没有进去,里面矮几上满满的都是书卷,尚有些爱学的学子专心苦读,进去反而会打扰到他们。

    绕着小路来到书院后面,几间小屋坐落在那里,虽然和华贵沾不上边,但是凑近观看却别有一番心情。

    “大兄这里还是这般雅致,也难怪不想出去。”笑着说了一句,让守在院子前的仆从进去通报,荀彧和荀攸就近些年书院的情况谈论了起来。

    原本只是家学所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颍川乃至豫州文人们的避世之所,颍川书院这小小一片地方,倒也称得上是聚集了天下俊杰,无愧人杰地灵之称。

    不一会儿,刚才进去传话的仆从便回来了,荀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看着面色淡然的小叔只得跟着一起进去。

    书房里,恬雅俊美的男子执笔而书,因为这些年一直在书院研读古书,身上带着浓浓书卷气的荀悦看上去只比荀彧大了三四岁而已。

    规规矩矩的行了礼,荀彧和荀攸各自找了位子坐下,荀悦看着面前两人,无可奈何的揉了揉太阳穴,“羌胡已乱,此时奉诏入京并非幸事,六叔尚且未有回应,文若何必一定要去?”

    六叔荀爽自从党锢之祸后便隐居海上,后来十多年更是南下到汉滨避难,数月前黄巾爆发灵帝被迫解除党禁,五府皆有征召之意,但是他们六叔却一个也没有答应。

    端坐于下方,荀彧示意大侄子先不要说话,他自己能搞定,“公达一人在朝中到底艰难,彧已至出仕之时,一直推辞恐落人口实,大兄也知羌胡已乱,若有一日贼子攻入三辅,中原也无法独善其身,再者,何人会将心思放在彧一小小士子身上,大兄多虑了。”

    这时的大汉天下不只黄巾初显,边关同样也不安定,胡人北宫伯玉与先零羌联合起兵反汉,数万人马来势汹汹比之全由农民组成的黄巾军更为可怕。

    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北宫伯玉因为军中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先礼后兵直接将边章韩遂二人绑至军中,熟料此二人本就有反叛之心,几人不谋而合之下连连攻克边城,若是无人抑制,不多时这大队人马便能打到京都来。

    荀悦虽然隐居在颍川书院,但也不是对外面丝毫不关注,所以即便知道朝廷不会放任边张韩遂几人肆无忌惮的攻城略地,他也不敢将京中形势想的太好。

    世家大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彻底离开朝堂,荀氏一族前些年在洛阳的族人不少,就算近些年也都渐渐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洛阳一定会有族人留下。

    朝堂是世族赖以生存的地方,各个家族皆有自己的打算,他们荀氏即便不会将人撤离完也不会留下太多,显然,在大哥的想法之中,其中并不包括刚及冠的荀彧。

    荀悦放下手中的竹简低声叹了一口气,荀氏没有耽于玩乐不求上进的子弟,文若心思在朝堂之上,若是只一心将人拦下才是不明智的决定。

    谁都有年少轻狂想要一己之力肃清朝政的想法,但是想法是好却毕竟不现实,他们荀氏上一辈有“荀氏八龙”,哪一个最初不是信誓旦旦想要保一方太平,可是现在,连能力最强的六叔父也只能躲避在外,何况这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小辈?

    “若意已决便罢了,切记一切以自身安全为先,万不可逞能。”

第6章() 
精致典雅的书房之中,荀悦忧心忡忡的看着荀彧,想要将外面的艰难一下子全部告知,但是对上那笑意盈盈的眉眼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人既然站在自己面前,那就意味着所有他能想到的这人都能想到,文若天资不知比自己高了多少,在政事上的敏感度更是家中翘楚。。。。。。

    眸中划过一抹暗光,荀悦定定的看着荀彧,既然文若要主动前往洛阳,现在天下形势或许和他想的有些不同。

    “大兄放心,四兄公达皆在洛阳,断然不会让彧出事。”看荀悦的态度已经松动,荀彧更是微笑着只挑能让人安心的说。

    和大侄子一起将大哥哄开心了,直至傍晚走出书院,荀彧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指尖下意识的在琴首处磨了几下来平复心情,看着怀中从不离身的七弦琴,荀彧眼中柔和更甚。

    家里几个兄长乃至于父亲他都能轻易说服,唯独这个异常通透的大哥让他如此小心翼翼的对待。

    若不是确定荀悦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荀彧几乎以为这人同自己一样也是带着前世的记忆出生了,可惜几次试探之后他可以确定这个大自己十几岁的兄长真的只是土生土长的东汉人而已。

    书院外早有马车候在那儿,和荀攸越好了明日启程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