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下王者 >

第839部分

天下王者-第839部分

小说: 天下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卑职听说这杨宪盯上这次的主考官的位置,已经进宫找陛下去了?”涂节对于胡惟庸预测李善长会隐退的事情,十分的佩服,如今算是对他死心塌地的追随了,今早听说杨宪与刘炳躲在中书省密谋了一番,他不蠢,询问了一番中书省斟茶倒水的小卒,得知二人商议的主考官的事情,便猜出杨宪的打算,便急急忙忙的赶到了胡惟庸的府邸。

    “若是让那杨宪做了主考官可就不妙了,天下士子以他为座师,必然对杨宪感恩戴德,到那时杨宪在朝中一呼百应,声望大增,与大人是大大的不利啊?”涂节连茶水也顾不得喝一口,就急急忙忙的说起来。

    胡惟庸一副高深莫测的摸样,动作优雅的端起了茶杯,低头吹了吹,喝了几口茶水,放下茶杯才淡然一笑,道:“以你看,陛下这次开恩科,以八股取仕,会选谁做主考官呢?”

    涂节一愣,有些不明白的看了看胡惟庸,细细想了一下,道:“陛下特开恩科,以八股取仕,圣旨一下,天下学子瞩目,依陛下的性子,自然不想引人非议,而主考官事关天下学子取仕的最重要的一环,陛下必然视为重中之重,如今满朝文武,除了咱们淮西集团一帮大老粗之外,科举的主考官还是落在了浙东集团手中,原本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是刘伯温了,这科举是他一手所创,再者,刘伯温文章天下传,声望、人脉,资历都在,可惜陛下已经让他返回了青田老家了,唯独剩下一个宋濂了,宋濂学问天下皆知,在朝中除了刘伯温之外,也无党派,深受陛下信任,若不出意外的话,这主考官第一人选是非他莫属了!“

    胡惟庸扫了一眼涂节一眼,暗暗点了点头。

    涂节见胡惟庸点头,便知自己这番猜想是对了,心中暗自得意了一把,端起茶杯吹了吹,他素来喜好茶,只是官小俸禄少,买不起好茶,但并不影响,他对茶的喜爱,此时,见杯中茶叶其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圆,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绿透银光,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沸水冲泡,芽芽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清香四溢,喝了一口,便觉茶水入口,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仅喝了一口,他便知是金陵中有价无市的雨花茶,不仅多了两口。

    胡惟庸不动神色的看着他喝茶,待放下茶杯,才道:“宋濂素有才名,这些年教导太子读书,更是声名显赫,陛下头一次开恩科,主考官当然需要才德兼备的人才行,满朝文武,除了宋濂,还有何人,他杨宪——?”说道这儿,胡惟庸轻蔑的哼了声,道:“除了是陛下的一条狗,还能是什么,往日还有刘伯温带着他,如今刘伯温已走,他杨宪不过是一条丧家犬而已,成不了气候!”

    “可陛下对他极为信任,万一——?“涂节一听胡惟庸不以为意,顿时紧张起来,如今的他可谓是彻底追随了胡惟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不想胡惟庸在一环上败给了杨宪。

    胡惟庸眉头一挑,眼里的光芒闪了闪,道:“便是陛下将这主考官给了杨宪有如何?”

    涂节可知道这主考官的好处实在太大,闻言不知吃了一惊,主考官若真是到了杨宪的手中,那杨宪的威望可足以比李善长了,到那时在朝中一呼百应,依着他的性子,是绝对不会放过胡惟庸一派的,他一个小小的御使还不吃不了兜着走!

    胡惟庸摸了摸鼻子,嘴角涌出一抹冷笑,道:“主考官对杨宪来说是趁机除掉我最好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他杨宪坐上主考官何尝不是我铲除他的机会!”

    这一下涂节算是彻底不明白了,但他没等多久,只见胡惟庸对着他点了点头,他下意识的凑了过去。

    水雾缭绕,茶香四溢。

    skbshge

第1720章科考风云2() 
两人低低细语了一番,只见涂节不断的点头,到最后,猛的一拍桌子,哈哈大笑道:“好计谋啊,好计谋,历朝历代因为可靠斩杀主考官多不胜数,这杨宪只当科举的主考官是自己加官进爵的阶梯,殊不知,这也是一把悬在头顶的中天悬剑,一不小心,会人头落地的!”

    “哈哈——哈哈——?”书房里,两人大笑不止。

    谨身殿内,朱元璋正审阅礼部送来的主考官人选,第一人自然是宋濂了,对于宋濂朱元璋说不上多喜欢,但他的文章、学识,人品让朱元璋很满意,尤其这些年教导标儿尽心尽力,让朱标学识大长,这一点让朱元璋感到很欣慰,细细思索了一番,朱笔用力的一勾,定下了宋濂主考官的身份。

    第二个,鲍恂!

    朱元璋扫了一眼书架上厚厚的《西溪漫稿》、《大易钩玄》、《学易举隅》、《易传大义》、《卦爻要义》几部书卷,点了点头,道:“这老头,能入朕法眼的书,学识自也差不到那里去!算你一个!“朱笔一勾,定下了鲍恂主考官名额!

    第三个,詹同!

    朱元璋眉头轻轻的皱了一下,并没有急着下笔,按他心里的构想,这主考官最属意的是刘伯温,李善长、宋濂,如今三人去了两个,也不好再找回来,才让礼部送上人员进行筛选,宋濂、鲍恂两人,一个是大儒,一个是浙江乡试第一,荐为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至元元年,登进士第。荐为翰林。声名显赫,学识也是极好的,唯独对这詹同他并不熟悉,不知为何礼部将这个人排在第三位。

    其实,这詹同声名比起宋濂,鲍恂丝毫不差。詹同幼年聪颖,学士虞集见到他说:“是个才子。”把他弟弟的女儿嫁给了他。至正年间,举荐茂才,任命为郴州学正。正遇战乱,家居黄州,侍奉陈友谅担任翰林学士。朱元璋攻下武昌,召他为国子博士,赐名叫同。当时功臣子弟在内府教习,诸博士讲授一经,不能完全贯通。詹同学识渊博,《易》、《春秋》讲得最好。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无人可与他比。晋升为考功郎中,负责起居注。举行举。。礼,詹同建议恰当,于是被采纳。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人巡行天下,访求贤才。回来后晋升为翰林直学士,升为侍读学士。但朱元璋并没有记住这个声名显赫的人,此时看到这个名字,只是觉得在哪里听过,却一时想不起来。他对这次科举极为看重,绝容不得半点马虎,主考官关系重大,一人选不对,对不起的就是万千熬夜苦读的学子,故而他不得不慎重起来。

    “哎,看来朕需要好好问问了!“朱元璋摇了摇头,自从今日李善长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以病为由,辞去了相国之位,他一时没想好选谁为相国,而六部不知皇帝的心意,仍将各部的奏折送到了谨身殿,没了中书省的过滤,他的确是累得够呛,生怕哪里一个做不好,坏了大事,有时候也想找一个人来商议,商议,可身边除了一干太监,还真找不出一个人来,不由得就此作罢!”

    正犹豫着要不要下笔,一个侍卫走了进来,对他抱拳道:“陛下,中书省左丞杨宪杨大人求见!“

    “哦——杨宪来了?快请!“朱元璋放下朱笔,抬起头道。

    过了一会儿,杨宪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不及细看,撩起官袍,双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抱拳道:“臣,杨宪见过陛下!“

    “哦,杨宪来了,起来,起来说话,这些繁文缛节就不必客套了!“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朱笔,呵呵笑道。对于杨宪,朱元璋还是挺信任的,这些归功于当初杨宪干检校之时,给朱元璋的印象太好了,以至于这些年,疏远了刘伯温、李善长、甚至徐达,唯独对杨宪一直宠信有加。

    当初,朱元璋对群臣十分信任,可大将军邵荣、亲侄儿朱文正的背叛,让他便得多疑,亲侄儿都背叛,这些所谓的大臣,兄弟,能有几个靠得住呢?他本疑心病就重,这样一想,竟是越想越不安,越想越觉得人人都背叛自己,唯有自己掌握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平日里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儿,写过什么诗词都闹闹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样一来,就不可怕了,纵然是有人对自己生出二心,他也可以提前知道一清二楚!

    动了这个念头,他就生出了组建检校的念头,而杨宪办事精明,为人也颇有才干,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所以这个秘密的事情,他交给杨宪秘密对群臣进行监视,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帅、徐达、常遇春、邓愈,便是他的外甥李文忠他没放过。至正二十七年,他大败张士诚,派了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但他对自己这个外甥十分的不放心,生怕他重蹈了侄儿朱文正道路,便让杨宪去监视李文忠的一举一动,最终杨宪并没有因为李文忠是他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不多久就向他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

    得知这个消息,他很生气,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他的地盘,但对这些人,他如何能放心。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五个人押解进京,结果细细盘问,果然不少有反叛之意,他连夜斩杀了屠性、孙履,流放许元、王天锡、王橚三人,浙江一带才算彻底安定了下来,若非杨宪及时汇报,还不知要发生什么事?这份功勋,朱元璋自然心中有数,此后,杨宪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员的动向,并一一向他汇报,这一点让他对杨宪极为满意。

    skbshge

第1721章杨宪讨官1() 
听了皇上的语气甚是欢喜,杨宪心中暗叫了声:“天助我也!“忙站了起来。

    “朱元璋扫了一眼杨宪呵呵一笑,道:“怎样?当了中书省左丞比昔日的检校要辛苦多了吧?”

    杨宪忙道:“检校也是给陛下做事,左丞同样为陛下做事,说不上辛苦,卑职再辛苦,也比不过陛下日理万机,陛下才是真正的辛苦!”

    几句话说得朱元璋很舒服,刚要放下手中的朱笔,忽然想起这个詹同,便道:“杨宪你来的真好,朕还真有一件事想要问问你呢?“

    杨宪正犹豫着如何向朱元璋开口,听说有事情要问自己,忙压着主考官的事情,拱手道:“陛下垂问,微臣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这个詹同你可认识,为人如何,学识如何?“

    杨宪一愣,略一沉吟便知皇帝定是挑选了主考名额了,有心想上去推荐一下自己,可又怕引起朱元璋的不快,他陪伴朱元璋多年,深知一旦他若是厌恶了一个人,那这个人基本上是废了,咬了咬牙道:“这詹同微臣倒也听过,素有才名,陛下渡江后,为国子博士,洪武年,陛下亲临下峻,御史中丞刘基说:“古时公卿犯罪,盘水加剑,送往住处让他们自杀,以此来激励廉耻,这叫存国体。”这詹同当时便在陛下跟前侍奉,听了此言,便拿起了《戴记》和贾谊疏进献皇上……?”

    “哎呦——你不说朕倒是忘了这茬,原来是他啊?瞧朕这记性!“朱元璋边说边将手中的朱笔,轻轻一勾,詹同的主考官的身份就此确定。

    选好了主考官,朱元璋显得极为高兴,合上了奏折,这才想起自己一直没问杨宪来见自己,是否有要事,忙放下手中的朱笔,抬头瞟了一眼杨宪,问道:“杨宪啊,你来找朕,可是有事要说——?“

    杨宪一直犹豫要不要说,听朱元璋这么一问,想起刘炳的那一番话,终还是咬了咬牙,将刘伯温的一番叮嘱,早已抛之脑后,跪下道:“微臣的确有话要说?“

    朱元璋抬起头扫了他一眼“哦”了声,道:“那就说吧?”

    杨宪一咬牙,恭谨地道:“陛下这次开恩科,兴科举,为我大明取人才,微臣……?“

    朱元璋听他的同一句话,神色微微变了一下,但压着心头的怒色,不动声色的道:“你想干什么?”

    杨宪心中有些害怕,可如今的他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唯有硬着头皮道:“微臣不才,想做这一届的主考官,还请陛下——陛下成全——?”

    朱元璋睨了他一眼道:“理由?“

    杨宪听朱元璋的语气,不冷不热,也摸不透朱元璋的心思,心中有些打鼓,此时虽入秋,尚有些寒意,但他却是后背,一股冷汗寒湿了衣衫,略一沉吟道:“论学问,微臣自比不上宋濂等人,但微臣比他们多些阅历,选士子之时,也有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微臣知道,那些士子对陛下有用,对我大明有用,微臣自问这一点上,微臣——?“

    朱元璋脸上古井不波,只是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杨宪,眼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