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第7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你们每一位有功之臣的封赏,朕已经经过多次的斟酌,早已拟定了旨意,此举乃大公无私之举,今日朕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此昭告天下!“
此话一出,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的眼睛里都涌出了喜色,能被通知到了奉天殿,这份功劳,自然是跑不了。
一阵沉默后,朱元璋对着身旁一个太监点了点头,道:“李公公,宣旨吧?“
李公公应了声,急忙上前,展开圣旨,略一停顿后,对着满朝文武百官念出了第一批名单。
第一批封赏中,征虏大将军、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信国公徐达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
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郑国公,食禄三千石;
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文忠,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银青荣禄大夫、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右詹事冯胜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宋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荣禄大夫、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邓愈,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李公公尖着嗓音念了一气,徐达、常遇春、邓愈、冯胜、李文忠因为征战,他的后人,听此封赏,人人惊喜不已,忙叩头谢恩不止。
李公公略微停顿了一下后,借着又念:“封侯者三十人:汤和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唐胜宗封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陆仲亨封吉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周德兴封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华云龙封淮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顾时封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耿炳文封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陈德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郭子兴封巩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王志封六安侯,食禄九百石;
郑遇春封荥阳侯,食禄九百石;
费聚封平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吴良封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吴祯封靖海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赵庸封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廖永忠封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薛显封永城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俞通源封南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华高封广德侯,食禄六百石;
杨璟封营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康茂才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朱亮祖封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傅友德封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胡美封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韩政封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黄彬封宜春侯,食禄九百石;
汪兴祖封东胜侯,食禄九百石;
曹良臣封宣宁侯,食禄九百石;
梅思祖封汝南侯,食禄九百石;
陆聚封河南侯,食禄九百石。
侯爵之位俱令子孙世袭,只有华高的嫡子,因为先前有不法之事,许令承袭食禄米五分之四;康铎嫡终,如无后嗣,庶长及之。
除了封爵之外,诸功臣并赐诰命、铁券,又赐文绮及帛不等。其他有功将士也一应获得奖赏,甚至守御未出征的将士也得到了部分奖励,诸军士除了当初逃走之外,当真是人人皆有封赏,北伐的将士,人人赏银十两、钱六千。良田十亩!
^^^^^^^^^^^^^^^^^^^^^^^^^^^^^^^^^^^^^^^^^^^^^^^^^^^^^^^^^^^^^^^^^^^^^^^^^^^^^^^^^^^^^^^^^^^^^
第三更了,今晚就这么多了,另外说明一下,这上面的封赏应该是在洪武三年,为了后面的剧情,小景稍微提前了一些,还有就是封赏时,常遇春已死,朱元璋感念他的功劳,封赏常遇春之子,常茂!
skbshge
第1535章不公的封赏()
封赏一出,群臣立即窃窃私语了起来,淮西将士纷纷对徐达、常遇春、邓愈等后人道贺,唯独刘伯温一言不发,李善长面色难看,身为一国相国,封赏侯爵之后,却听到自己的名字,这让他情何以堪啊,望着不断投来的目光,李善长有些沉不住气的望了一眼朱元璋,心道:“陛下,这些年我李善长为你鞍前马后,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任劳任怨,难道就真的比不上那些上战场杀敌的将士么?”
一旁的刘伯温也望了一眼朱元璋,唯独留下自己与李善长不封赏,这一出,他的确猜不出朱元璋到底有何意?“
奉天殿上,刚刚议论纷纷的声音,随着龙椅上的朱元璋一言不发,谁也没敢说话。人人躬身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一下,一时大殿里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沉默了一会儿,朱元璋伸手从龙案上拿起了一道圣旨,随手递给了李公公,冷声道:“再念!”
“是!”李公公躬身应了声,缓缓展开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国公,相国李善长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为人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为朕之大明立下战功不少,特此封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谢主隆恩!“李公公话音未落,李善长急忙跪倒在地,叩头谢恩。
这一来,淮西将士纷纷吆喝,浙东将士则是一脸的惊讶,谁也想不到,封赏的六公者,居首位的不是徐达,常遇春,也不是刘伯温,而是没杀敌一人,没留一计的李善长,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人惊讶。
众人之中,杨宪最为不高兴,他苦心积虑的制造了这一幕,本想引起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厌恶,好减少封赏,这样一来,凭着自己的今时今日的地位,想要斗一斗他也不是不可能,可朱元璋不断没有减少封赏,给出的这份封赏,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他既羡慕,又嫉妒不已。
李善长显得极为高兴,眼角的余光瞟了一眼刘伯温,如今整个大殿封赏已经落幕了,唯独剩下他一人,而这一人却上不得公爵,侯爵也封赏完毕,唯有一个伯爵,伯爵与公爵,当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个结果,不得不说让他感到无比的高兴。
众人一样的心情,人人望着刘伯温,同时也偷偷的打量着龙椅上的朱元璋,不知这位坐上龙椅的帝王,对这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阴阳,在鄱阳湖一战,平江一战里立下一等一战功的军师会有怎样的封赏?“
刘伯温躬着身子,站在朱元璋面前,通过刚才的一番分析,他早已料到会是这种结果,此时此刻,反而相对平静了不少,并没有半分的急躁。
朱元璋再一次从怀中摸出了一道旨意,盯着刘伯温看了许久,仿佛有些犹豫不决,可目光落在了李善长的身影上,狠狠地咬了咬牙,递出了圣旨。
李公公接过圣旨,再一次缓缓展开,微微停顿了片刻,尖着的嗓音再一次响彻奉天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特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两百四十一石!”
“这——?“一直暗自等待的杨宪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依着刘伯温的功劳,竟只是封了一个伯爵,而且俸禄却只有两百四十一石!这实在太意外了,太过意外了?”
刘伯温不动神色的上前,跪拜道:“谢主隆恩!”
众人一愣,就是李善长也楞了一下,对于刘伯温的功劳,他不傻,自然是看得出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担得其“吾之子房”四字评语,本以为凭着这份功劳,朱元璋怎么也要跟一个公爵,可给的竟是一个伯爵,俸禄还是最低的那种,这让他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朱元璋,但更让他惊奇的,刘伯温竟没有丝毫的不满?这让他猜不透刘伯温心里到底卖地什么药?“
这个结果,刘伯温多少有些意见,且不说这些年,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便是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谋略就堪比蜀之诸葛孔明的隆中对,这份功劳,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可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诚意伯,俸禄不过是二百四十一石,为伯爵之最低,比起李善长位列六公之首,相差太大!能让他如此坦然的接受这个封爵,还是得感谢一个人,留侯张良。
^^^^^^^^^^^^^^^^^^^^^^^^^^^^^^^^^^^^^^^^^^^^^^^^^^^^^^^^^^^^^^^^^^^^^^^^^^^^^^^^^^^^^^^^^^^^^
注解:关于最近没有写主角的事情,这里说一下,并不是小景跑题,只是为了后面做些铺垫而已,再者,为了后面的主角后来的发展,做一个交代,这里请诸位见谅了!今天是大年初一了,祝诸位新年快乐,马年行大运了!
skbshge
第1536章功劳第一()
当年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正是这个让他明白了,眼前的朱元璋学的是刘邦,不是刘秀,早晚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的命运,唯有效仿留侯归隐山林。
留侯的前车之鉴,让他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既定的事实。
见刘伯温毫无异议的接受,朱元璋微微楞了一下,眼神里涌出了一丝愧疚之色,龙湾那一战的前夕,这个书生的一声怒吼,让他难以忘记,正是他的一声吼,让他坚定了迎击陈友谅的决心,若非是他,何来堪比唐宗宋祖的功勋,何来大明帝国的诞生,这一切都是刘伯温的功劳。
“李公公——?“朱元璋一双虎目,望着刘伯温轻轻叹了声,再一次从龙案上拿出了一道旨意。
“念下去!“
“是!”李公公应了声,再一次接过圣旨,朗声道:“诚意伯忠心为国,多年来,为朕之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朕甚念之,为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朕特此免加先生家乡青田县的租税。封其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谢主隆恩!“刘伯温再一次叩头谢恩。
群臣低低细语了起来,不少人也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朱元璋收拾了心神,一对虎目一扫,盯着群臣道:“今日封赏,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一阵沉默。
朱元璋正要挥手,就此散朝,忽听得一人道:“陛下,微臣有异议?“
“哦——?“朱元璋虎目光芒一闪,飞快的扫了一眼说话的杨宪,道:”不知杨大人有何异议?“
杨宪被朱元璋目光一扫,心头一颤,吓得低下头,正要退缩,可看到李善长满脸得意神色,刚刚放弃的念头,让他鼓起了勇气,咬了咬牙,道:“微臣不服相国大人位居我大明第一功臣?“
此话一出,李善长咬了咬牙,恨不得上前将杨宪千刀万剐。
杨宪见话已出口,胆子登时大了许多,盯着李善长道:“相国大人并无战功,陛下如此封赏,只怕天下将士——?“
朱元璋如此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