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农女有福 >

第115部分

农女有福-第115部分

小说: 农女有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过程中,有福一直在发呆。

    回神之后,有福咧嘴冲着几人笑:“我想起来了。”

第223章 不怕,家里桑叶够喂的() 
“怎么样?”

    顾成仁,顾有墨,徐闲三人看着有福,齐声问道。

    有福眨眨眼,指着孟婆婆坟前的桑树,对三人说道:“就是,把这棵桑树的枝条上面的芽孢接到我们土里的桑树上面就好了。”

    顾成仁皱眉,看看旁边的桑树,又看着有福问道:“芽孢?芽孢那么小,接上去能活吗?”

    徐闲也表示疑惑。

    有墨的神色看起来,要淡定许多。

    “能活的。”有福用力的点点头,接着又道:“不过现在不能接,要等到明年开春,在桑树发新芽之前,把这棵桑树枝条上的芽孢接上去,小心一些,能接活的。”

    三人越发迷惑。

    有福摆摆手:“哎呀,反正现在也不能接,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嘛。”

    说着,顿了顿,又道:“三叔,您真的不把桑叶背回去么?太阳越来越大了,再不背回去的话,桑叶就要干了噢。”

    顾成仁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来干嘛的,连忙去背桑叶。

    这一背桑叶着实是重,连顾成仁都是在几个孩子的帮助下,才成功站起来的。

    当然,站起来之后就轻松多了。

    回了家,先把桑叶抖散了,倒在特意编来装桑叶的,几乎有小半个屋子那么大的箩筐里头。这一背桑叶,倒是把那硕大的箩筐的底给全都覆盖了。

    等桑叶放凉了之后,几个孩子帮着顾李氏一起给蚕除沙。

    蚕网是上一次喂的时候铺好的,顾李氏双手一左一右拎着一头,有福和有墨两个孩子一起拎着另一头,尽量将蚕网拉扯着本开,然后抬着蚕网和蚕网上面的蚕放到旁边的,准备好的干净簸箕上面。

    徐闲则帮着把漏网的蚕捡到另一个簸箕里面,然后把簸箕端到一边,把最下面那一层的蚕网捏住,将簸箕里面的蚕沙和吃剩下的叶柄倒了,簸箕翻转扣下,用力的拍几下簸箕的背面,把里面残余的蚕沙和白灰都拍掉。

    白灰呛人得很。每到倒蚕沙、拍簸箕的时候,几个人几乎都要打上几个喷嚏。

    不过除沙的时候的这点白灰和撒灰的时候相比,那真的是好多了。大蚕比小蚕还娇气,怕热又怕湿。家蚕进入大蚕期之后,不仅门窗都要大开着通风,撒白灰也要勤。

    三眠起来的四龄蚕还好,一天撒一次白灰,除一次沙就可以了。

    到了四眠起来,家蚕转入五龄期,一天得撒两次白灰,除两次沙。想要家蚕有收获的话,一点懒都不能偷。

    顾成礼他们家里头的就是因为都想着躲懒,少撒了几次白灰,少除了几次沙,那蚕就病了大半。顾孙氏还来家里头扯着有福闹了一次,不过被顾李氏连刺带削的狠狠骂了回去。

    自己懒,还能怪得着旁人?

    笑话!

    徐闲把灰拍了,将簸箕放在顾李氏可以伸手拿到的位置,又拎着蚕网用力的抖上几下,等蚕网上沾着的东西实在抖不掉了,有墨就帮着徐闲一起,将挂在上面的桑叶柄、碎桑叶、以及蚕沙都清理掉。等他们清理好了,有福和顾李氏也已经把刚刚那一簸箕蚕的桑叶喂好了。

    然后顾李氏又会端下来一簸箕蚕,继续除沙。

    十多簸蚕用了大概三刻钟的样子,才全部除完沙并且喂完,没有了其他声响,一时间屋子里只剩下一片大蚕把桑叶吃得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下雨一般。

    箩筐里面居然还剩下一小半桑叶,下一次喂薄一点的话,家里的蚕又能吃一次了。顾李氏将剩下的桑叶抖拢到一起,又拧了大块的湿麻布,将桑叶全部盖上。

    做好这些之后,顾李氏忍不住说道:“可惜只有这么一棵桑树,要不然我也不用每天都愁着桑叶不够喂了,咱们土边和田边的桑叶都已经摘完了,土里的桑叶也剩得不多了……”

    说话间,看到最先喂的那两个簸箕里面,桑叶已经被吃了差不多一半,越发的犯愁:“这些蚕一天比一天吃得多,家里头的桑叶只怕真的不够喂啊。”

    有福想了想,问道:“三婶,咱家的蚕四眠起来有五六天了吧?”

    顾李氏点点头,说道:“嗯,咋不是呢。今天刚刚好在第六天上头。”

    有福笑笑,说道:“那就不用担心了,家里头的桑叶够喂的。明天这些蚕吃桑叶就会慢下来,后天应该就不怎么吃桑叶了,大后天咱们喂点酒进去,差不多就该上蔟了。”

    顾李氏松了一口气,笑道:“这我就放心了,我还怕桑叶不够吃呢。这辛辛苦苦养了二十多天了,要是到最后桑叶不够吃,影响到收获,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正说着,顾有望的哭声传来了。

    听到顾有望的哭声,有福就急急说道:“呀!阿弟醒了。三婶我去看看。”说着,就跑了出去。

    跑出去之后没有先回房,而是先拿干帕子把身上的灰拍了,再去舀水洗手洗脸,一边洗,一边还大声喊:“有望等一等,阿姐马上就来了。”也不管顾有望能不能听懂。

    顾有望自然是听不懂的。

    所以,有福一边洗,他就一边哇哇哇的大哭。

    他睡醒就要吃东西的,饿着肚子当然要哭。

    有福洗干净脸和手,先去拿小碗调了小半碗米糊糊,还刮了小半个的一半的蛋黄末在里面,混好了才端了回屋。

    米糊糊喂到嘴里之后,顾有望马上就不哭了。

    调米糊糊的粉是拿炒熟了的米碾出来的,加了蛋黄在里面,顾有望还挺喜欢吃的。小小的一个人儿,吧唧吧唧的,没一会儿就把有福调的那么多米糊糊给吃光了。

    吃完还拉有福的手,咿咿呀呀的要。

    有福拿沾了水的手巾给顾有望擦嘴,一边擦,一边说:“有望乖,不能吃了,吃太多了肚肚要不舒服的,等阿娘回来了,你还有奶吃呢。”

    说着,还轻轻的摸了摸顾有望的小肚子。

    然后……顾有望就又哇的一声哭出来了,随即,一股臭味传进了有福的鼻端。

    有福苦着脸,屏住呼吸,认命的给顾有望换尿布。一边换,一边吐槽:“阿弟啊阿弟,你还真是,吃完就屙,一点都不耽误啊……”

    顾有望根本不知道阿姐再说什么,反正换了尿布舒服了,他就又咯咯咯的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还去抓有福的头发。

第224章 笑得合不拢嘴() 
杨绍林对于乐途县的农户养蚕这件事情,也真的是煞费苦心了。算着时间派人下去再三的叮嘱每一个眠期的注意事项,又把之前书吏记录的东西整理出来,印成了册子,每一里都发了一本,就放在里长家里头。

    还早早的拜托了在湖州为官的同科官员,将乐途县有夏茧的消息传了出去。

    不过,因为是第一年,加之杨绍林也没有隐瞒过乐途县这边夏茧较少的原因,所以来的客商并不多,只得三人。而且都是实力小,本钱少,在别的地方不容易收到茧的小商人,杨绍林为了表示诚意,将他们都安排在了驿馆里头。

    驿馆旁边,还特意修了专门用来炕蚕茧的屋子。

    蚕吐完丝化蛹之后,要尽快的缫丝,要不然就要把茧炕干,并且把里面的蚕蛹烤死,要不然,等蚕蛹变成了蛾子,咬破了蚕茧出来,那蚕茧的丝就断了,也就不能抽丝了。

    虽然是住驿馆,可一日三餐总是要花钱的,对于小商人来说,这也是成本。好在今年乐途县的蚕茧少归少,但是收获得还算齐整。

    客商们按照乐途县那边传出来的时间过来,大概就等了两三天,就陆陆续续的,有人背了蚕茧来卖了。量少,不过质量倒是真不错。几乎都是又大又白净而且还匀称的茧子,都能和湖州最好的蚕户家中养出来的蚕的茧相媲美了。

    最难得的是一点杂质和印子都没有,这是湖州那边的茧都比不上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蚕茧摘得这么干净的。

    难道是因为少,所以做得细致?

    可是,看着不像啊……

    这个时候的蚕户们将老蚕上蔟,用得最多的蚕蔟是草笼。那是用理得很干净的麦秆和草绳一起编出来的。草笼上面摘下来的茧虽然比直接用稻草和柏树枝丫上蔟的茧要干净,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麦秆的印子,而且颜色也要略微暗沉一些。

    客商们不知道的是,乐途县的所有农户,家里头的老蚕上蔟的时候,上的都是用竹片或者木片做出来的方格簇。成本虽然比较高,可是摘出来的茧却要好得多。

    而且这些蚕户不知道是事先得了提点还是什么,他们都没有把次茧和其他好的蚕茧混合在一起,而是拿个小袋子装了,拎了来。

    三个小客商不想彼此压价,干脆商量了平分这次收来的蚕茧,价格的话,根据蚕茧的好坏来定,每斤算在三十到三十三文钱之间。

    对于乐途县这一批茧来说,这是一个极低的价格,就算乐途县偏远了一些,倒腾起来路上麻烦一些,可只要他们运出去,哪怕是转手卖给其他的大商人,除掉成本之后,他们都能赚不少。

    客商的价格出得虽然不算高,可是乐途县这些老百姓却很满足。

    因为他们的桑树都是种在土边田边的,几乎可以说是没占地。而且因为量少,饲喂起来也不怎么费工夫,抽空就可以喂了。哪怕最后四眠起来的五龄期,也不过是专门让家里的一个孩子或者老人去摘桑叶而已,根本就没怎么耽误功夫。

    买茧得来的几百文钱,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凭空得来的。

    而且,大家心里头都有一杆秤,这可才第一季,桑树栽得少,也没长大,若是以后桑树长大了,就只凭现在的桑树,能养的蚕也至少能翻个四五翻,那一季下来,就有将近一两银子,一年养三到四季蚕,那就是一年三到四两银子。

    划算!

    如果能把家里头那些不怎么产粮食的旱地拿来种桑树……

    这可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只是不知道桑苗钱和蚕种钱要多少?这可是还没给钱的。

    等大家到了衙门,问清楚自己要交的桑苗钱和蚕种钱之后,大家几乎都动了拿不好的旱地来种桑树的心思。尤其是在知道了今年的桑苗是本县自己育的种,价格更便宜之后。

    农户们踊跃的登记栽桑亩分的行为,让杨绍林连续几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前朝不说了。

    自大齐开国以来,乐途县就有种桑,种棉,种麻的农户少的问题,太祖皇帝三令五申,衙门官员强行下令,哪怕是以罚绢、棉、麻等方式,都没能让乐途县的老百姓改种桑、棉、麻。

    结果,到他这里居然解决了。

    而且解决得如此的完美,让乐途县的农户们,家家户户都增了收,这如何不让他杨绍林志得意满?

    等这一任任期一满,他这位置,只怕就该往上挪一挪了。

    当浮一大白啊!

    这样想着,杨绍林就让人赶了车,亲自带了一坛子好酒,又切了一些卤肉,往顾家村顾长庚家来了。

    顾长庚家的人也高兴。

    这第一季,他们家的蚕就养得极好,五分蚕种,除了选出来一些最好的蚕茧留着下一季做种之外,他们还有五十多斤蚕茧可以拿去卖。

    而且,这五十多斤蚕茧拿到县里头去买的时候,因为品质太好,又破天荒的让客商们在所订的最高价的基础上,每斤茧给他们额外加了两文钱。

    用那三个外地客商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在这一行这么久,还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好的蚕茧,哪怕是每斤多给两文钱,他们都高兴。

    也就是说有福家里头的蚕茧最终卖到了三十五文一斤。总共买了一千九百多文钱,也就是说,只差几十文钱,就是二两银子了。而且,县太爷可是承诺过,他们选出来做种的蚕茧,衙门里头会按照最高的价格来补的。这样算起来,至少就有二两银子了。

    哪怕算上最后蚕在簇上吐丝,完全不用人去管理的时间,从把蚁蚕拿回家,到最后收获,也不过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除开最后捉蚕上蔟的时候,和摘茧子的时候,全家一起动了手之外,其他时间都是顾李氏一人在管着摘桑叶、喂什么的。几个孩子只是偶尔帮一下忙。最要紧的是,除了后面五龄期之外,还没怎么耽误顾李氏下地干活。

    因着这一笔收入,加上最近地里头的活也比较多,比较重,所以顾长庚家最近几天,饭桌子上天天都有荤菜。

    也因此,在杨绍林拎着酒进门的时候,他们才没有太过惊惶。

    桌上有肉,待客不慌嘛。

第225章 永安九年二月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