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妃传-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和太皇太后也一愣,随后心中一沉,直视灵犀的眼睛,道,“哀家为你安排的三个去处,都不合你心?那你想去哪里?”
难不成想当皇妃?那可真真是让她白疼一场,这几年算是看走眼了。
“奴婢,”灵犀踌躇了会,贝齿在嫩唇上留下了一排血痕,“奴婢想出宫,奴婢想回家和奴婢的爹娘过安稳的日子。”
“就这样?”
灵犀郑重的点头,对孝和太皇太后磕了一个头后,道,“奴婢在太皇太后身前侍候了五年有余,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太多。奴婢愚钝,这种日子奴婢应付不来,奴婢只想当个平民,日子虽然清苦,却心安。”
“不得无理!”钱为石小声喝道,灵犀的话中已经变相的带了批判后宫的味道。
“无碍,”孝和太皇太后对钱为石挥了下手,换了个姿势,继续道,“既然这是你所想,那哀家便依你。可你要想清楚,出了宫你便不再是永寿宫中人见人敬的灵儿姑娘,宫外也再无人恭敬你。”
“奴婢想清楚了。”灵犀点头,眼中浮上泪光,“奴婢就是舍不得太皇太后。”
这是灵犀的肺腑之言。她来到大顺后和孝和太皇太后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天长日久,渐渐的对孝和太皇太后生出了一丝类似于亲人的依赖。这种依赖,是她在前世从来没有过的。
“罢了……”孝和太皇太后把身子往矮炕里一靠,叹道,“那你就留在永寿宫中,待哀家走了,让钱为石安排你出宫。”
永安二年五月初十,孝和太皇太后迁居丰阳行宫,身边带了安嬷嬷,周安,小夏子,知秋知月等一干随身侍候的宫女太监。
钱为石和灵犀,留在了永寿宫中。
钱为石问灵犀打算什么时候走,灵犀抬眼看了看梧桐殿,心中又想了想半月阁……
这两处,是最让她放心不下的。
钱为石见灵犀不说话,唉叹道,“你若暂且不走,便留下来帮帮我。眼下这些奴才都是从掖挺宫中新调配过来的,没几个老人压不住,我也老了,心力有限。”
钱为石的话正合灵犀之意,灵犀便一福道,“奴婢不急着出宫,定会帮衬着公公……”
“什么奴婢不奴婢的,”钱为石伸出右手扶住灵犀往下福的身子,道,“眼下这永寿宫中也就剩下咱们两个老人了,你我相称便行了。都是奴才,谁比谁高贵……”
后面这句话,钱为石说得很轻很轻,轻到灵犀以为钱为石根本没说过这句话。
孝和太皇太后迁居丰阳行宫,对后宫中的妃嫔来说不过是在本就不平的水面上扔下了一颗小石子,别的浪花一荡,也便没了。不过却移走了压在朱皇后心头上的一块巨石,因为孝和太皇太后在后宫中一天,她便要以孝和太皇太后为尊一天。
转眼日子便进了永安二年六月,皇宫的妃嫔们先后有孕。
先是甚得永安帝喜爱,居在蓬莱宫云去阁的淳才人。永安帝知道后大喜,次日便封了从四品的美人。后是舞技精悍,居在忘忧宫醉霞轩的欣美人,永安帝虽然欢喜,却没有进欣美人的位份。
为此,欣美人不快了好一段日子。直到永安帝许她,“你若给朕生下个皇儿,朕便封你为从三品嫔位。”这才罢休。
永安二年七月,朱皇后有孕。这可是国喜,永安帝自是高兴,什么样的好东西都命人抬进了未央宫,一时间林皇后宠惯后宫,无人能敌。
放眼整个大顺后宫,最安静的便是永寿宫,因为永寿宫中无妃嫔。而最不安静的,也是永寿宫,因为永寿宫中住着倾城公主。
倾城公主是消停不下来的主儿,孝和太皇太后在宫中时便对她头痛不已。那时倾城公主多少还会收敛些,眼下她是永寿宫中最大的存在,折腾起来越加的不靠谱起来。
即拆了永寿宫佛堂,梧桐殿临水小榭后,倾城公主又拆了自己寝殿里的床,敲敲打打两天后,把床弄成了圆形。后又因宫中无圆形的床幔,又给折腾了回去……
依雪和希若对自己主子的不靠谱已经有了一定的抗打击力,早就见怪不怪。这期间苦了的是钱为石,钱为石身为永寿宫的掌事太监,自然事事都要听主子的。可这听主子的,也不能任主子和拆迁办的一样拿着斧子,把宫里她看着不顺眼的地儿都修理一遍吧。
这要是孝和太皇太后在时也倒罢了,毕竟有人撑腰也没有人敢难为。可眼下孝和太皇太后不在宫中,钱为石深怕倾城公主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搭进的是他的小命。
钱为石对这个让他头疼不已的公主是管不敢管,劝又不敢深劝。毕竟倾城公主名义上可是静仁皇后所生,最受永和帝最最疼爱的小女儿。还未出嫁便得封号的公主有几个?整个大顺开朝以来,也就这么一个,还是正一品的!
每到这个时候,就要灵犀出马了。
灵犀如今已经对倾城公主那张脸免疫了,不管倾城公主对她怎么笑她都能把脸板得冷若冰爽,直到倾城公主被她看得心底发毛,连连求饶为止。
这日,倾城公主难得的没大闹,拉着灵犀在梧桐殿里拿着花剪修理花卉。灵犀本来心中欢喜,心想倾城公主可算是安静下来了。谁知倾城公主却突然对灵犀道,“边关什么时候打仗?我想去和亲!”
灵犀一口吐沫噎在了嗓子眼,左看右看见四周无人后,才对倾城公主哀求道,“幽梦,祖宗,您说话的时候就不能看看四周有人没人,然后把话过过脑子再说?”
倾城掘起樱红的小嘴,满脸不在乎的道,“我看过四周没人了,再说我这么小的声音,哪有人听得到?”
的确,倾城公主的那句话说得音量极其小。她虽然爱玩爱闹,却也分得轻重。
倾城公主只不过是在深宫中随口那么一说,却不想边关,真的开战了。
第四十八章边关贸易()
永安二年十月,大月国又起祸患。
大月国贫瘠的山地让大月国无法保证其臣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缺少衣务,尚且可以穿兽皮。可日渐稀少的粮食,却难保大月国国民熬过大雪封山的四个月。故每到秋季,大月国的军队都会化身为饿兽,到大顺边境烧杀挘劫,无恶不做。
朝然公主下嫁到大月国后,曾经在大月国推行过小麦的种植方法。虽然山地贫瘠收获甚少,却赢得了大月国皇帝和国民的爱戴与尊重,故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大月国没有和大顺边关起重大的冲突。
永和十八年,思然公主下嫁大月国,大月新皇本以为会是一位如朝然公主一样能助大月皇帝长治久安的贤后,却不想思然公主无论相貌还是学识,都不及朝然公主。
大月就是一匹饿狼,无论怎么喂,都喂不饱的饿狼。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大顺和亲嫁去多少位美貌的公主,都缓解不了两国的关系。除非,大顺年年给大月国提供足够的粮食援助。
只有战败国才会给战胜国纳贡,大顺虽然次次示弱,却不是战败国。这种自矮三分的提议,大臣们无人敢提。
永和二十二年的时候,前右尚书葛仲秋曾提议过和大月国开通商贸。大月国虽然土地贫瘠,却是出产药材和兽皮的好地方。只要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让其与大顺做粮食交易,也不为一个解决两国冲突的好办法。可惜此法还未实施,永安帝便提前当政了,而负责行使这个提议的官员,如今也是杀的杀,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此策也再无人敢提。
金銮殿之上没了永和帝在位时,两党相辩的局面。大臣们除了‘皇上圣明’,‘皇上所言极是’,‘皇上此计可行’此等敷衍之话外,再听不到一条可行性建议。
外朝争论不休,后宫之中却难得的平静了。一是林皇后,淳美人,欣美人先后有孕,让妃嫔们把目光都盯到了自己的肚皮上,只盼着哪日皇天庇佑,自己肚子里也能住进位皇嗣。二则是眼下住在后宫中的四位公主,没有一个是和她们有关系的。
七公主如今已是十七岁的妙龄,永安帝却没有在朝臣之中选户好人家给她指婚,其用意一目了然。故外朝有一点动静,她都如惊弓之鸟一般,终日惶恐不安。
七公主曾经给远在会城行宫的德太嫔写过书信,想到会城行宫居住,侍奉太上皇膝下。可德太嫔又有什么办法,太上皇在会城行宫之中整日里只会吃喝玩乐,已然不管遗留在皇城里的这些公主们死活了。
八公主早在永和帝在位的时候便指了婚,虽然永安二年及笄后没有出嫁,可也拖不过永安三年,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故八公主把心稳稳的放在肚子里,是最自在的一个。
倾城公主只盼着边关打得再激烈一些,她好借此机会逃离皇宫,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也正是因此,灵犀一直没有出宫,她在等着和倾城公主一起走。
九公主今年十一岁,随了纯太嫔的性子。为人处事谨慎得紧,安静得如宫中无这位公主一般。
永安二年十一月,永安帝下旨召远在赤雪山的睿王回京述职。
年二十九的合宫家宴上,灵犀随娴才人出席,远远看到了意气风发的睿王李辰风。
边关一年,睿王原本俊朗的相貌变得更加刚毅,炯炯有神的双眸中流露出几分铁血男儿的霸气。此时的睿王,已不再是永和十八年,永寿宫中那个喜欢看宫女打架逗闷玩的闲散王爷。
孝和太皇太后不在宫中,睿王再没有理由到后宫内来见倾城公主。倾城公主又不方便出席合宫家宴,灵犀便成了睿王和倾城公主之间带话的。
合宫家宴进行到一半,灵犀和娴才人打了招呼提前离席,不到半盏茶的功夫,睿王称醉离席。一宫的妃嫔都把眼光递向了坐在主位之上的永安帝和朱皇后,只有皇长子李凌云深邃的目光追随两人背影而去,右手微微用力,捏碎了一只琉璃盏。
“皇兄看到什么了,为何如此激动?”李凌风坐在李凌云的下手,把李凌云的一举一动全看在了眼中。
李凌云接过身后太监递过来的软帕子,把手上的酒水擦净,笑着回道,“我刚在看睿王,故而手上的力量大了些。”
李凌风没想到李凌云说得如此坦荡,一时间竟接不下去话了。只得举了酒盏对李凌云,“皇弟敬皇兄一杯!”
李凌云端起新换上的琉璃盏,在李凌风的酒盏上一碰,发出了轻脆的响声。
一杯烈酒入喉,李凌云的心中泛起一起苦涩。
孝和太皇太后离宫后,李凌云又找过灵犀。只要灵犀肯,他马上接她入自己在宫外的大皇子府。就算身份差异不能请旨封她为正室,也定亏待不了她。
可灵犀不肯,灵犀总是对李凌云说她有她想要的生活,而她想要的生活,是李凌云给不了的。
这些李凌云都能接受,毕竟他已经习惯了灵犀的固执。只要灵犀还在他的视线里,他相信灵犀总有能想明白的一天。
灵犀和睿王的先后离席的举动,狠狠的刺痛了李凌云。
他李凌云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却独独入不了一个小小宫婢的眼!李凌云发现他心中除了苦涩外,还衍生出了一种恨,这恨与灵犀无关,是对睿王的。
他身为皇长子,怎么就不如一个长年守在边关,不得皇令不得回朝的王爷了?
…………………………………………………………………………………
睿王回朝,在朝堂之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永安三年二月初五,睿王再次在朝堂之上提出了众大臣们避之唯恐不极的边关贸易。
睿王站在朝堂之上,指着地图之上大月国与大顺朝边境道,“我大顺与大月接壤于平原,除去每年秋季大月犯我边关,两国子民来往正常。在临近边关的小镇之上,有私商所设的粮点,其目的便是换取大顺国内紧缺的上好药材,上等兽皮等物。大月虽然野蛮,可在犯我边关的时候却不动这些私商毫厘,在交易的时候也是双方坐下商定。这种种现象表明,只要官商与大月国定价合理,定会平我一方安宁。”
永安帝坐在金銮殿之上,听后微不可闻的摇了摇头。
立刻便有大臣站了出来,否定道,“此计听来可行,却不是长久之道。若大月国尝到甜头,年年压低粮食价格,或是赊欠粮款,那岂不是咱们大顺变相的对大月国称臣吗?”
睿王剑眉一坚,又目怒瞪,“荒谬!我堂堂大顺,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岂会对一小小大月臣服?”
那大臣道,“把粮食送到敌国的领土之上,这不是臣服是什么?”
睿王牙根咬得之响,回身对永安帝拱手道,“大月国土虽然贫瘠,却占有地势优势。若要出兵攻打,只会敌亡一千,我伤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