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白话孙膑兵法 >

第23部分

白话孙膑兵法-第23部分

小说: 白话孙膑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没想到项羽“破釜沉舟”,带领敢死军兵那么猛烈地杀来,结果是诱敌不成,反而一败涂地。高延寿只知自己兵多,不知唐军将勇势强,轻易就上了诱敌计。袁绍只想着报仇雪耻,轻易出动全军,毫无其他防御措施,结果连连挨打,差点丢了老命。从这三个战例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孙膑述说的战术原理和运用方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在实战中,却要按照当时的情况,灵活运用,绝不能生搬硬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确为至理名言。 
略甲
  本篇简文残缺,无法看出主要内容。除首简以外,各简次序不能确定,释文一律提行,不连写。
  本篇字体与《十阵》、《十问》相近,不易区分,现将可能属于这三篇的残简一并附于本篇之后。
  略甲(1)
  略甲之法,敌之人方阵□□无……
  ……欲击之,其势不可,夫若此者,下
  之……
  ……以国章,欲战若狂,夫若此者,少阵…………反,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2)中因之,必将…………篡卒因之,必…… * * *……左右旁伐以相趋,此谓{钅畟}钩击。
  ……之气不藏于心,三军之众□循之知不…………将分□军以脩□□□□寡而民…………威□□其难将之□也。分其众,乱其…………阵不厉,故列不…………远揄之,敌倦以远…………治,孤其将,荡其心,击…………其将勇,其卒众…………彼大众将之…………卒之道……(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篡,借为眩 
  ' 原文'略甲之法,敌之人方阵□□无□。。。。欲击之,其势不可,夫若此者,下之。。。。以国章,欲战若狂,夫昔此者,少阵。。。。反,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卒因之,必将。。。。篡卒因之,必。。(以下为散简)。。左右旁伐以相趋,此谓钩击。。。之气不藏于心,三军之众□循之知不。。。。将分□军以修□□□□寡而民。。。。威□□其难将之□也。分其众,乱其。。。。阵不厉,故列不。。。。远揄之,敌倦以远。。。。治,孤其将,荡其心,击。。。。其将勇,其卒众。。。。彼大众将之。。。。卒之道。。
  ' 译文'(这篇简文残缺太多,已没有一段完整的内容,无法译出完整的句段,只好译出几个片断的句子。可略知本文内容之一二。)用兵的谋略在于,当敌军列出方阵时,。。。。想要攻击敌军,而敌军的兵势又不可战胜时,在这种形势下,。。。。求战的心情像是发疯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让大队士兵尾随,选出精兵沿途袭扰,。。。。从左右两边相向攻击,这就叫做钩击。。。使其将领孤立,军心动摇,。。
  ' 解析'仅从这些残缺简文中,我们就可看出这篇文章依然是论述临敌战术的。孙膑讲述了在临敌用兵时,如何根据不同的敌军和双方的情势,恰当地运用相应战术,从而克敌制胜。全文和前面两篇讲战术运用的文章主旨是相通的,即统兵将领要有谋略,要用头脑打仗,因时、因地、因势用兵。这些基本的军事思想,孙膑在许多篇文章中都涉及到,可见他对此的重视,应引起重视。至于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恕我无法作更多分析。 
客主人分
  本篇指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都不足恃,只有掌握战争规律,明了敌我双方情况,善于利用有利形势和良好地形,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客主人分(1)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2)。
  负……定者也(3)。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4)。
  夫客犯隘逾险而至,夫犯隘……退敢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战者,便势利地者也。
  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5)。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6)。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7)。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8)。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9),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10)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五百一十四 * * *……焉。为人客则先人作…………兵曰:主人逆客于境…………客好事则…………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抶右(11),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客,指战争中攻入他人境内的一方。主人,指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分,份量,比例。
  (2)敌,匹敌。意谓主人兵力只有客方的一半,然而可以与之匹敌。《汉书·陈汤传》:“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
  (3)此句残缺,原文疑当作:“主人者,先定者也。”先定,指先作好部署。
  (4)意谓凭据良好地形,利用有利形势,严阵以待。
  (5)《淮南子·兵略》:“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 (zi资)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简文“锱”字残存“金”旁,“铢”字全缺,今据《淮南子》补。锱、铢都是古代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比喻份量极校(6)算,古代计数用的算筹。意谓如果人多既能取得胜利,那只要数数算筹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7)意谓如果财富雄厚就能取得胜利,那只要量一量粮食的多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8)意谓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就能取得胜利,那么胜负也就太容易知道了。
  (9)“以为固”上约缺八字,据《善者》篇的类似文字,以上两句可补足为,“受敌者不得相'知,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受敌,受攻击。
  (10)“之”字疑是衍文。
  (11)抶(chi翅),击。按左抶右,意谓牵制敌人之左翼,而攻击其右翼。 
  ' 原文'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负。。定者也。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夫客犯隘逾险而至,夫犯隘。。退则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者战,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 铢' 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 未居败也' 。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以下为散简)。。焉。为人客则先人作。。。。兵曰:主人逆客于境,。。。。客好事则。。。。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 译文'用兵作战有客军和主军的分别。处于进攻地位的客军兵力必须比对方多,而处于守势的主军兵力较少。当客军兵力是主军兵力的一倍,主军兵力只有客军一半时,可以交战。。。客军当然是在主军之后进入阵地的。主军则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客军了。而客军要攻破关隘,越过险阻,才能到达交战地点。进攻关隘。。后退就等于自杀,不敢前进抗拒放军,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形势不利,地形不好。当形势有利,地形有利时,士兵自然会。。通常所说的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会利用形势和地利的人。带领数十万大军,哪怕百姓有余粮也不可能保证供给,。。养兵时觉得多,而用兵时却觉得少,养兵有余而用兵时兵力又不足。有军兵数十万,成千成千地出征,。。善于用兵作战的将领,必定善于分割截断放军,就像。。而会解脱的人一样。能分散敌军兵力,善于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哪怕自己的兵力非常少,他用起来也会觉得有富余,而不会分散敌军兵力,不能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即使自己的兵力数涪于敌军,他仍然觉得不够用。兵多就能取胜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用筹签算算双方的兵力就可知战争的结果了。富足就能取胜吗?那么量量双方的粮食就可以知道战争的结果了。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那么胜负就很容易预先知道了。所以说,国家富足,不一定就安全,国家贫穷,不一定就有危险;兵多不一定就能取胜,兵少也不一定就会失败。决定胜败与安危的关键在于掌握用兵的规律。敌军兵多,可以使敌军分散而不能相互救援,使敌军。。虽然铠甲坚固,兵器锐利,却不能发挥威力,军兵勇敢却不能保卫他们的将领,这就是掌握了致胜的途径了。所以说,英明的君王和懂得用兵规律的将领必定事先。。交战之前就有把握取胜,这样的君王和将领就能万无一失;而在交战之中能取胜,出兵之后能建功立业,退兵之时不受损伤的将领,那就只能算是明白用兵的人而已。(中间三行散简文字残缺,无法译出)。。使敌军疲劳,就可以便放军全军将士完全丧失斗志,那么,就有战胜敌军的把握了。所以钳制敌军左翼而攻击敌军右翼,就是要使其右翼失败时,左翼不能救援;钳制敌军右翼而攻击其左翼的战法,也是要使得放军左翼失败时右翼不能相救。这样作战,就是要使得敌军只能坐而待毙,不敢主动出去,只敢远避而不敢交锋,造成敌军近处兵力少,不够用,远处的兵力分散,不能支援,。。
  ' 解析'这篇文章从题目看是论述防御和进攻的,但其重点却在论述统兵将领的指挥艺术,从主,客两军的态势。讲到善于利用地形地利;从主、客两军的兵力对比,讲到善分散敌军兵力、抑制敌军将领等指挥素质,最终进入本文论述的中心——用兵的规律。孙膑连用了三个设问句:兵多就能取胜吗?富足就能取胜吗?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接着又用三个十分浅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的回答,说明不能依表面的强大决定胜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懂得用兵规律,事先就有胜利把握的将领,才是真正会用兵的将领;而在战事开始后才能因应取胜或避免损失的将领,也只能算刚入门的将领。文章没有提战事开始后也不能因应取胜或避免损失的将领,大概孙膑觉得这种庸将不值一提吧!从全文的逻辑和论述方法,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孙膑所极力推崇的是那种“有功于未战之前”的精通兵法的“知道之将”。当然,这很难达到,但却是从事军事指挥的人应有的奋斗目标,而且不仅是统兵将领,就是各行各业的领导人又何尝不应成为精通本行的专家,确保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万无一失呢?诸葛亮、周瑜、曹操都称得上著名的军事家,但在赤壁大战中就显出其高下了。先看诸葛亮和周瑜,面对曹操号称百万雄师下江南的严重威胁,他们二人的认识和主张基本一样,先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以及面见孙权的一番论述,十分透彻地说明了曹操貌似强大,实际上并非不可战胜。请看诸葛亮向孙权作的一番分析:“刘豫州虽然刚刚败过,但是关云长还带领精兵万人,刘琦率领的江夏战士也不少于万人。曹操的兵虽多,但从远道而来,已是疲劳不堪。新近追赶刘豫州,曹军兵将轻装骑马,一天一夜跑三百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弩之末,连丝绸那么薄也穿不透了’。再说,北方人又不习惯水战。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形势所迫,并不是他们的本心。现在将军如能和刘豫州同心协力,那打败曹操是毫无问题的。曹操兵败,必定回北方去,那时荆州、东吴的力量就强大了,三足鼎立的形势就会形成。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就在今天。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