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倾危大秦 >

第7部分

倾危大秦-第7部分

小说: 倾危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劫对李斯一笑:“丞相勿急,劫这便细说。开源便是,降低基本土地税率,增收废弃农田税率。节流便是。。。。。”

    冯劫将扶苏之语,拿到廷议上重新说了一遍。

    这时始皇帝一改刚才的不以为意,开始认真起来,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自然是知道这几策的可行性。便目光环视在座诸位,“诸卿以为何如?”目光在蒙毅与丞相李斯身上多停顿了一会。

    李斯率先开口道:“降低基本土地税势必会使帝国税收骤然减少,如今帝国工程庞大,耗资巨甚,不宜在此时突然减赋税。废弃土地经多年战乱废弃甚多,由此增收税率虽可调动黔首进行开垦,但是一时间,黔首并不能收获粮食,如此,赋税对于黔首只会增多,国库却不能充实。此策乃长远之策,具体施行还要细细商议。”

    始皇帝点了点头,李斯所说乃是事实,废弃土地甚多,骤然开始收废弃土地税,黔首负担必然加重,远不能如降低已耕种土地降低所减轻的设想。

    冯劫便反驳道:“我与公子也讨论了此问题,皇子提出了解决办法。公子说第一年税率保持不变,但是收税政策下达诸郡,诸县,让黔首知晓要改变,废弃土地必然会被逐渐开垦,几年之后帝国将无闲田,大秦国库亦将丰盈。”

    李斯这时也点了点头表示可行,始皇帝看厅内众人无异议,便拙令丞相草拟此策,推行各县。

    蒙毅这时忍不住开口,“臣以为盈库之策不妥,驰道修建是为军事所用,帝国大军可沿驰道迅速集结到达战事之地。如若开放民用,商人来而往之,道上人马必然甚多,如此一旦战事紧急,势必不能急速行军,如此会耽误军情。夫兵戢而时动,虽然可收钱币很多,但亦不偿失,帝国之弓当时刻满弦,以震天下,动辄瞬至而破敌。”

    始皇帝颇为认同蒙毅说法,便说道:“扶苏欲富裕国库,此计虽好,但如蒙卿所言,不能用之。待到帝国无内忧外患之后,修建管用与民用驰道,到时再行不晚。”

    始皇帝已经否决此策,冯劫也认为蒙毅所谋深远,确是如此,便未加辩解。

    经过一阵激烈的辩论,扶苏所说的调动关中粮仓粮食北上补给长城军团,以东部沿海的琅琊仓,黄仓,月垂仓补充关中粮仓之策,也未得到同意,公卿很多人还是认为,关中未帝国根基,万不得已,不得贸然动用。

第13章 匈奴来犯() 
扶苏看完冯劫的来信,不得不佩服秦朝帝国这些顶尖谋士与政客的眼光之犀利,一眼便看出扶苏所说政策的漏洞与不足。

    始皇帝的这些腹心谋臣,机鉴先识,非雄才无以居其位,应变知微,颐奇赏要,实在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纷争所凝练出的智慧的升华。

    读完两封信,扶苏轻轻合上竹简,心绪不觉急迫了很多,如今始皇帝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次巡游。不出意外,始皇帝将在三十七年(前210)十月开启最后一次巡游。

    如今已经是三十五年九月底,秦朝用的是颛顼历,这种历法是“亥首寅正”,十九年七闰,以寅月为正月排列月序,以亥月为岁首,由于寅正序列下的亥月为十月,所以十月就是岁首。

    扶苏穿越到大秦的第一个秦朝类似后世新年的“蜡祭”就要到了。

    扶苏看信笺过程中,未曾注意到蒙恬已经走进大厅内,等到蒙恬开口问道:“公子所看何简,我刚才观你略有急迫与思虑,是为何事?”

    扶苏这才注意到蒙恬已经在自己坐在自己面前不远处,“蒙将军刚才为何未叫我,是咸阳的来信,并无大事,只是我在担忧君上再次巡游之事,队伍庞大,势必对途经郡县黔首造成很大的负担。”说着把冯劫的竹简递给了蒙恬。

    蒙恬看到扶苏把自己的信递了过来,不由得一愣,看到扶苏确实是让自己观看,便未在犹豫,但是心中确实有些被信任的感动。

    看完之后不禁夸赞道:“公子原来说的在来上郡之前,已经提交廷议的三策是此三策呀,确是好策,节流与盈库之策,公卿所虑也不得不重视,如今帝国初建,一切还未步入正常轨道,待到日后,内无忧虑,外无战患,到时再议不迟。”

    蒙恬刚说完,扶苏刚想接话,就听得外面传来一声大喊:“报~,匈~匈奴,来犯!”

    扶苏和蒙恬一惊,猛然站起来,两人快步走出政务厅,来到厅外院子,此时一个刚从门外疾跑进来的秦兵,看到扶苏和蒙恬两人,立刻说道:“扶苏公子,将军,匈奴来犯,劫掠了狄道,狄道快马加急送来急报。”

    蒙恬接过急报,这时提到匈奴来犯,自然是他这个三十万统率先看战报。扶苏看着一路风尘的秦兵,扎起来的发髻已经散乱,大口喘着粗气,便叫人给他递过水来,说道:“一路辛苦,先喝口水,缓缓说一下具体情况。”

    秦兵顾不上道谢,便大口咕咚咕咚灌了起来。

    喝完之后,用袖子擦掉嘴上和脖子上的水,水壶递给拿水的侍女,便开口道:“前日晚上,匈奴300人骑兵,从北方急速骑来,如今正是丰收季节,闯入狄道村内,大肆劫掠收获的粮食和盐等,我军大多为步兵与弩兵,追之不及。”

    蒙恬看完军情汇报,把它递给了扶苏。听到只有300人,心中不由得一松,不是匈奴大军前来便容得时间准备。

    扶苏看完军报之后,让传信兵下去休息,与蒙恬二人步入正厅内,两人坐下后,开后问道:“将军对此次劫掠怎么看?”

    蒙恬虽然对于此次小规模的匈奴骑兵未曾在意,但是这件事情所揭示的苗头与影响确是不容掉以轻心。

    听到扶苏问自己的看法,蒙恬说到:“此次匈奴劫掠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如今正是庄稼收获的季节。匈奴人显然知道我们已收获了粮食,必然会不断小规模来劫掠。应当多派出斥候侦查匈奴动向,然后做好防御。”

    扶苏点了点头,“将军所说不错,如今正值黔首仓廪丰实,匈奴人的机动性强,劫完便走,实在是令我军头疼。我有个想法,将军看看可不可行。”

    蒙恬赶忙说道:“公子有何妙计?”

    扶苏笑道:“妙计不敢说,匈奴劫掠常在夜间进行,我欲让黔首将收获的粮食进行登记记录各家多少,集中于重兵把手的辎重外围,然后扎驻营寨供黔首夜间休息,晚上则让我军将士伪装成黔首住入村中,如此,待匈奴人来劫掠,射杀之。”

    蒙恬想了想,“此计不是不行,但是等到匈奴上当几次,知晓与警觉之后,便不会如前期般,容易对付了。”

    扶苏觉得确实如此,不过如今此方法确实是应急之策了,“待到匈奴警觉之后,我们再视情况决定接下来的防守工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蒙恬听到扶苏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由得笑道:“公子这个比喻甚妙,如此我便安排下去,开始着手准备。能多杀几个匈奴也好。”

    等到蒙恬出去安排防御工作之后,扶苏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规划,如今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如今自己对于主动权根本抓不到一丝,难道到时候要逃到匈奴那里,反过来打自己的民族么?这让扶苏根本做不到,他自己宁死也不做千古民族罪人。

    “那么自己促进铁矿的开采,用马镫马蹄铁来让始皇帝组建骑兵,那么必然会在北疆规划马场,练兵,这样自己是否可以打造一支能听命于自己的骑军?”扶苏自言自语道,这希望太小了,皇帝是不会让他拥有可以威胁皇帝之位的兵力的。

    “事在人为,我以有心算无心,只要自己谋略的好,不信不能实现,再说,皇帝如今寿命不多,我等到始皇帝意识到削我军权时,可能沙丘政变已经开始了。”扶苏心中坚定想法。跟普通人不一样,他是帝国眼光集中的几人之一,他不能偷偷摸摸的,只能通过缜密的规划,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想到便做,“如今我还不到提出马镫马蹄铁的时候,君上必然认为我,专研匠事,不务国政。我要从与匈奴的战争引入与蒙恬和诸郡守所说的‘屯垦戍边’,然后提出训练骑兵,以骑兵灭匈奴骑兵的想法。”

    扶苏在心里规划好了之后开始拿出蒙恬发明的毛笔,回忆着前世所记忆中的各朝策论,开始在竹简着墨。

    写下了这封令扶苏在秦声望骤升,直到扶苏去世后,后世仍不断传颂研读的策论——《与皇帝书》

第14章 与皇帝书() 
子扶苏言:吾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扶苏虽愚,亦知其不可。秦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

    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上若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上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岁……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

    ………………以上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洋洋洒洒一篇综合历代“屯田”的极长的策论文章被扶苏写出,总的思想便是“屯垦戍边,奖励移民”。

    扶苏心中想着:“这要是在我前世读研的时候,这就是学术不端呀”

    其中一条十分重要也是扶苏反复思虑之后,向咸阳提出的,如果一家养有一匹战马,那么,便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徭役。

    然后用重利吸引胡人善骑射者,教习边境居民与士兵进行骑行训练。

    这些一方面可以扩大战马饲养规模。另一方面,以民为兵,兵民共战。这样秦人才能腾出防御的手来进行战略进攻。否则只被动防御,实在是会被拖在长城沿线而不得存进。

    而扶苏其中更重要的是目的,便是,取信于民,获得民心,到时候可以征而为兵,以防不测。

    写完这封《与皇帝书》之后,扶苏又写了一封关于匈奴人劫掠的军情,并把自己的防御之法简单阐明,跟《与皇帝书》一起放好。

    等扶苏封好此简,打上加急,并非交由邮人去送往咸阳,而是交由送军报之人,火速送往咸阳。

    扶苏自己也想不到,这封信送到咸阳之后,竟然掀起一片政治巨浪。

    当这封信拿在始皇帝手上时,已经是两天之后,始皇帝本来正在批阅每日的一百二十斤的奏章。

    秦简长约二十五厘米,宽0。6厘米,平均可书写三十余字。秦代一斤为如今的半斤,计算一下,一百二十斤竹简也就是在九千片竹简左右。按照一片竹简写三十字计算,大概在二十多万字。

    拿到扶苏的加急军报,始皇帝心中一紧,以为北疆有匈奴来攻,打开了那封简短军情竹简,始皇帝看完之后,有些不喜,没想到小规模的匈奴劫掠,扶苏也要加急送来咸阳。

    带着一丝不耐烦的情绪,始皇帝又打开了另外几封竹简,开头便是看到“子扶苏言:吾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几字,心中以为扶苏走后还要来谏言自己,心中顿时大怒,准备扔掉扶苏的这封竹简。

    眼光扫到其他关于边境移民的文字时,始皇帝按耐住内心的狂躁,开始慢慢往下读去。

    开始始皇帝读的很快,但是,随着扶苏阐明的思想越来越清晰,始皇帝终于是自己认真起来,仔细的阅览扶苏的此简。

    始皇帝完整读完之时,这位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立刻提现出来了,他立刻意识到,扶苏这个“屯垦戍边”北疆政策,将成为大秦帝国北疆防御最有成效的创举。

    始皇帝作为帝国的掌舵者,眼界自然将此策无限放大,想到对于发展边郡的农业,益济民生,解决军粮的效用,始皇帝再也不能镇静的坐在这批阅其他竹简,起身大笑道:“哈哈哈,朕令扶苏北去上郡,实在是一件正确的举措。”

    放下手中的竹简,“来人,立刻召集丞相,御史大夫,与九卿和蒙毅以及博士来朝议。”

    近侍心中很惊讶始皇帝为何如此高兴,自统一六国收到来自秦军入驻临淄的消息那天之外,始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开怀大笑过了。

    近侍心中虽然有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