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第三帝国 >

第77部分

汉第三帝国-第77部分

小说: 汉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曜这样设定,乃是为防止太子威胁皇帝地位。

    “众卿以为如何?”

    在场的朝臣听完了刘曜刚才一系列的阐述之后,皆陷入了沉默状态。

    他们都在细细回想有关准太子与太子之间的递进关系,还有推举太子的流程及涉及到的人事安排。

    众人都是人中之龙,脑子灵光的很。

    照刘曜刚刚所说,在培养继承人的一整套体系之中,皇家学院、宗正署、皇族列侯长老会这三个组织,成为了除皇帝以外,对继承人的培养起着至关作用的存在!

    有没有这三个组织同时与某一个继承人进行勾结,或者被某一个人操作的可能?

    有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小到几乎不存在!

    假如真有这样的一个人物,那必将是逆天的存在!

    准储君在地方做官,进行培养的时候,所考评的标准都是量化的,容不得弄虚作假。

    储君已在中枢担任具体的职务,其能力大小皇帝与朝臣都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准太子”介于太子与储君之间的过渡阶段,说起来与太子基本一样,并没有实权。

    孰强孰弱,皆一目了然。

    未来的继承人即便是想进入军中,靠积累军功提升声望,只要不在顺序继承序列之内,不在继承人培养体系之内,便没有资格继承帝位。

    众人沉思片刻,待刘曜一一询问之后,发现他们竟然分成了五个派别。

    班恭、虞辰、程昱自然是表示支持刘曜的整套构思,可以按这个来执行。

    袁逢、杨赐、郭禧皆认为继承人培养之事干系太大,表示需要再仔细想想,一时半会不好做出决断。

    陈寔、郭泰、荀爽皆认为,就眼下的情形而言,可以先施行准储君的选拔,把他们当成储君进行培养。

    庞德公与桥玄两人各成一派!

    桥玄认为按照准储君、储君、准太子三个阶段的培养即可,去掉后面推举准太子为太子的环节,由皇帝独断即可!

    庞德公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问了一个有些尴尬的问题——特殊情况之下,比如君主意外驾崩,又该如何确定继承人?

第138章 特事特办() 
众人听了庞德公的问题,反应各异。

    袁逢、杨赐、郭禧三位中立派暗感庆幸,幸好刚才没有明确表态,否则现在就被打脸了。

    班恭、虞辰、程昱三位拥立派皆心头一震,吓得不轻。

    他们刚才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倘若刘曜真那么实施下去,出了意外,他们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陈寔、荀爽、郭泰三位持“先培养”观点的学阀闻言也是愣住了!

    想他们堂堂名士,竟然没有想到这个十分关键,无论如何皆绕不过的问题!

    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疏!

    桥玄却与前面等人又不一样,保持着很淡定的姿态。

    他认为以刘曜的英明神武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只不过刚才没有明说或者没想起来说而已。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桥玄的直觉非常正确,刘曜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

    现场众人的反应皆被刘曜尽收眼底,他不紧不慢的回答了庞德公的提问。

    刘曜认为,若皇帝意外驾崩,或受伤、重病导致不能理政超过三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的时候。

    宗正署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主持召开皇族贵侯长老会,由皇侯会按照以下标准流程选出新任皇帝。

    有太子则继位,若恰逢当年无太子或没有推举出新太子,则由上一届太子继位。

    若上一届太子也不在,则由准太子之中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位。

    若无准太子,则由储君之中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续。

    若无储君,则由准储君之中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位。

    假如连准储君也没有,则由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位,这时候就不考虑是否成年或结婚了。

    在这种十分特殊情况下,想要继承皇位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继承人必须在六大皇位继承序列内。

    他的年龄可以放宽到十四岁至五十周岁之间,有过皇家学院学习的经历。

    智商正常,身体残疾可不受影响。

    自愿放弃皇位继承权,或违反法律法规而被剥夺皇位继承权的不得继承皇位。

    总之,不在六大皇位继承序列内的人,不可能继位!

    必须维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兄终弟及”的顺位继承序列!

    刘曜还解释了一下为何把“受伤、重病导致不能理政超过三年”也归属于特殊情况。

    他起初考虑是把时间定为六个月,但后来一想假如第七月病情好转,可以理政,对于此位皇帝就很不公平。

    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三年有一千多天的时间,足以修养各种重伤、重病。

    假如三年时间仍然不好,那恐怕是后世常见的绝症,想活也活不长了。

    这便是刘曜对此条特殊情况的解释。

    而且,刘曜还说了一个让众人觉得感觉“惊悚”的特殊情况。

    他将明朝英宗与景帝兄弟俩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成了一个故事说给在场众人听。

    皇帝打仗被敌人俘虏,朝臣推举其弟弟继承帝位。

    随后该皇帝被敌人送回,只好十分无奈地成为太上皇。

    但他并不甘心,蛰伏数年后竟然发动政变,夺了他弟弟的皇位。

    刘曜可不想自家的子孙之间发生如此“惊悚”之事!

    他明文规定“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皇帝三年不能理政”才算特殊情况,假如未来他的某个子孙被敌人俘虏,不是说军国大事就没人管理了。

    皇族列侯长老会必须按照规定临时组建起来,以组织的形式代替皇帝,作为统领帅阁、相台、御史台、谏议台的首脑。

    临事决断的话,十三人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

    假如三年之后,被敌人俘虏的皇帝仍然没有救回来,便可按照特殊情况处理办法,推举新帝继位!

    即便未来老皇帝回来了,他恐怕也没有脸再去政变了!

    就算他敢政变,能得多少人心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三年不能理政”,反而第四年或第五年可以理政的情况,刘曜也有规定。

    由于新帝已继位,旧帝回归的话,只能去皇家学院当个讲席,其他的事想都别想,太上皇更是不可能!

    “大王圣明!”庞德公与桥玄异口同声,率先道。

    庞德公是对刘曜竟然考虑的如此周密而心生感慨,忍不住赞拜。

    至于桥玄则是发现刘曜果然如他猜测的那样,早就想到了,故而感到由衷的佩服,忍不住赞拜以抒发他对刘曜的敬仰。

    在场的其他人也纷纷出声,高呼:“大王圣明!”

    众人皆是聪明之辈,一听就明白刘曜后面所讲述的“特殊情况”下的继承办法,仍然以顺位继承序列为原则!

    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孰贤孰不贤的争执,更能阻止立长还是立贤的纷争。

    刘曜刚才其实故意去掉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皇帝失德、无德如违反法规,也要下台让位。

    此“法规”指刘曜定下的规矩——用来约束皇帝的祖制!

    鉴于时机还不成熟,眼下的情况下刘曜还不好开口明说。

    刘曜听着众人的奉承话,面露谦虚之色,缓声道:“寡人刚才所言培养储君之法,不过是集众卿之智罢了。”

    他停顿片刻,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现场众人的心也慢慢跟着悬了起来,皆不知道刘曜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寡人忽然想起一件事,倘若君主身体很好,以至于太子任期满后,乃至年龄超限,都没能继承帝位。针对此卸任的太子,以及任期满后年龄超限的准太子,该如何待之?”

    众人听了刘曜这话之后,皆顺着此思路向下发散。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假如处理不好这个问题,恐怕会出大乱子!

    庞德公老脸一红,心中暗骂自己为何刚才没有想到这一点。

    照刘曜的打算,太子的任期只有五年。

    虽然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但不代表就不会发生。

    就拿刘曜来说,他十六岁得子,假设他没有立荀姜为王后,而是改立陈蓉为王后。

    那么他的长子刘渊就是嫡长子,等刘渊四十五岁的时候,他才六十一岁。

    当刘渊任期满后,其年龄也就到了五十岁,超出了准太子四十五岁的上限,无法参加下一届的太子推举。

    跟他年龄相仿的刘政、刘广都可能会因为年龄超限,而失去准太子或储君之位!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139章 分封与推恩() 
历史上因为皇子处理不当,而引起国家动乱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能被刘曜喊来文成殿的朝臣,除了虞辰才能相对弱一点之外,其他人没有一个不是有大本事的。

    虞辰虽弱,那是相对来说。

    凭他的能耐,放到地方上做一郡守绝对绰绰有余!

    “臣窃以为,或可分封之?”

    说话的是杨赐,刚才陈寔、荀爽、郭泰、庞德公等人提出来观点,皆被刘曜采纳,融入了培养储君之法的构思之中。

    他身为七位台相之首,三公之一的丞相,哪里还能坐得住,自然要发表一番见解,刷一刷存在感。

    刘曜疑道:“哦?丞相有何高见,寡人愿闻其详!”

    杨赐精神为之一振,立刻思如泉涌,道:“分封诸子,可起到拱卫中央之作用,更可震慑地方宵小之辈!周武王分封诸侯,而享国运八百年!以大王培养继承人之法,未来诸子必能成才,若施行分封,可无虑也!”

    他的话音刚落,桥玄忍不住抢着说道:“丞相之言,虽有一番道理,可本朝建立之初,诸吕之乱、七王之乱亦是分封所带来的弊端。故而,臣以为,可在分封的同时,执行推恩之策,方可避免诸侯势大。”

    “御史大夫所言极是,是老臣刚才疏忽了!”杨赐连忙朝桥玄拱了拱手,脸上微微有点尴尬。

    随着桥玄与杨赐两人的议论,其他人也忍不住加入了讨论。

    刘曜只是静静听着。

    他当然明白分封的好处,但其弊端也正如桥玄说的那样,不利于中央集权。

    分封其实是一种行政区划制度,与郡县制类似。

    是指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皇子或异姓功臣,交给君主下面的人去治理,从而形成一个天子、多个诸侯、千万百姓这样一种金字塔造型的国家体制。

    在秦朝建立以前,夏商周皆施行的分封制度。

    秦朝建立郡县制后,分封制随之被废除,尽管当时还有一个小小的卫国,但那属于“一国两制”的特例。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后,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严格意义上也属于“一国两制”。

    郡指的是郡县制,国指的是诸侯封国。

    当年汉高祖刘邦联合众诸侯击败项羽之后,迫于形势上的压力,不得不分封异姓功臣为王,比如韩信、彭越等人。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刘邦剿灭了各异姓王,并发出了“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样的规定!

    事实证明,在强权面前,一切规定都是屁话!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又分封后族诸吕为王,随有诸吕之乱。

    等诸吕之乱平定后,代王刘恒被推举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上台后,心想既然异姓王不能分封,那分封诸皇子做王,以来拱卫中央,岂不美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汉文帝死后,他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汉景帝深知地方诸侯王会威胁中央的统治地位,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

    然而,削藩引发了汉朝史上规模浩大的同姓诸侯王之乱!

    幸好汉景帝麾下有一位名叫周亚夫的盖世英豪,协助汉景帝平定了诸王之乱。

    等汉武帝上位,此雄主意识到诸侯王权力太大,必须维持削藩的国策,继续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

    主父偃看穿了武帝的心思,向其写了一份建言。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是由嫡子继承的,庶出的子孙没有继承资格。

    主父偃建议,让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孙为列侯。

    这个建议,名义上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瓦解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武帝考虑了一段时间之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这便是威力巨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