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二十帝-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李渊答应了让李元吉带兵出征时,李元吉也趁热向自己的皇帝老爹要了几个人,这几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手下的悍将们: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等,这些人后来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尽心辅佐自己的一批功臣,这二十四人分别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招妙啊,当李建成得知这些大将都将从李世民的手下调走,太子很是高兴,对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说道:“弟啊,你如今已经得到秦王手下的大将好几名,手中又握有几万精兵,当你凯旋而归的时候,我和秦王宴请你,在吃饭时,你令武艺高强的部下将秦王弄死,天下就归我们了。”
太子果然够恨,但也很可怜,自己分明是太子,却要为皇位费尽心机,唉!
但令李建成不知道的是,隔墙有耳,他的这番言语被亲近秦王派的人听到后,立马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内心七上八下,这可是生命攸关的时刻,自己一定要把握住。
但李世民还是没有意气用事,在他看来,这件事还是交给自己的皇帝老爹处置吧,所以他赶紧进宫面见李渊,将此事告知李渊,李渊听后很恼火呀!这群熊孩子,竟然敢玩的这么大,于是他告诉李世民:“明天我就会当面质问太子的,你可以早早的来。”
估计得知此事的李渊这天晚上肯定没睡好,这可是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马虎不得。这究竟该怎么办?是将李建成训斥一顿继续保持其太子地位,还是将其废黜,另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呢?李渊很是头疼,但历史证明,他的考虑是多余的,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早晨,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伏兵于玄武门,静静等待太子与齐王这两条大鱼的进网。
而此时的李建成也从宫中安『插』的线人口中知道了李世民向李渊告自己状的事情,这天早上,李建成召集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建议李建成此时应该调集部队部署,并且托病不去上朝。但李建成说自己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入朝打探情况了。
李元吉听后就放心的与李建成一道骑马往宫城驰去。
历史在今天书写下了一幕兄弟相残的悲剧。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进到玄武门内,直觉就告诉他们情况不妙,于是赶紧策马逃跑,但为时已晚,李世民亲手『射』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被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射』杀。
当李建成与李元吉苦命的哥俩挂掉后,太子李建成所说的早已安排好的军队才急忙赶来,但主子已经被杀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得知此事的李渊非常的震惊,话说这老来丧子应该是最最不幸的事情了,而且一下就丧了俩。虽然自己的儿子有几十个,但李建成与李元吉都是自己与结发妻子窦皇后所生,还有李世民,李元霸(十几岁时就夭折了)。
其实这李渊还是很不幸的,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中年时,妻子窦皇后死了,老年的时候,心爱的儿子又挂了俩……实在是不幸。
事已至此,李渊能怎着?难道要将李世民处死吗?不可能,他死了谁来继承他的皇位?谁来治理自己的大唐王朝?其他的儿子也没这个能力,只能选择李世民了。
在玄武门惨案发生没几天,李渊就封李世民为太子,而且国家的政事也交由李世民来处理,而且还委任了李世民手下的一些人入朝担任要职。
李渊也很识趣,知道这是儿子李世民的时代了,所以在一个多月后,就传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荣登大宝,他的时代来临了!
第7章 唐太宗李世民(渭河岸北的不速之客)()
在李世民刚刚继位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讨厌的突厥人又来了,而且气势汹汹,大军十万,一路攻到了离长安仅40里地的泾阳。
唐太宗李世民遂派尉迟敬德前去抵御,刚刚到前线的尉迟敬德就组织反攻,这尉迟敬德不负李世民的期望,虽然自己带的人不多,但却勇猛,在泾阳尉迟敬德大战突厥大军,经过一番较量,敌军损失一千多人,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好复杂的名字)还被生擒,这一仗虽然杀敌不多,但也算是一场胜利。
不过这小胜并没能阻止突厥进攻的脚步,颉利可汗引兵十万,志在攻取长安。
此时在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情况万分危急,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肯定是坐立不安,大臣们也都纷纷商讨,给皇帝个好建议,基于卫戍部队的匮乏,这当务之急就是就要想出一招令突厥退兵的计谋。
此时在唐朝为官的这些能人们,还真不是吃干饭的,一个个都足智多谋。大臣萧瑀就给唐太宗说道:“突厥之所以率兵前来,是因为皇上您刚刚登基不久,若此时我们不主动迎敌,突厥人就会大肆的掠夺我们的财物,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才要装作大军屯在长安的气势,果断与突厥正面交涉。”李世民接受这疑兵之计,于是就招呼自己的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来到渭河边上。
见到北岸旌旗蔽日的突厥大军,李世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但作为一国之主,要沉得住气,要装作身后有着百万雄狮一般自信。
这颉利看到大唐的皇帝都亲自来了,心想这渭hn岸必定有唐朝的大军,所以就没敢贸然渡河。
此时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对着渭hb岸的颉利说道:“颉利兄弟,你这怎么又毁约了呢?你这样可不好,老是毁约,你叫别人怎么看你。”
突厥人颉利此时肯定又是不好意思的与李世民嬉笑着打着马虎眼,反正就是不承认自己违约。
就这样,两位领袖隔着渭河互喊了好一会儿(累不累?),这时唐朝的“大军”(其实人并不多)到来,在渭hn岸也摆开阵势,突厥可汗颉利也是有头脑的,自己远道而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弄点物资回去,现在唐朝大军就在南岸,而且军容威严,自己若是下令攻打,势必会两败俱伤,捞不着一点儿好处,何苦呢?何不再次请和捞点儿财物呢?
其实突厥要是真的开打了,可能会攻进长安城吧,但那能怎么着,唐王朝不是没有兵,只是此时大军没在都城而已,等大军调集回来后,势必又会重新夺回,而且那时突厥人想逃都难了。
于是颉利很聪明,见好就收,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你唐王朝不是有钱吗,那好吧,我与你结盟,你国库里的金银疙瘩不得给盟友分点儿?再者说我这兴师动众的来干嘛?你总得给我把来回的路费报了吧!
就这样,两天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边的渭河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杀白马为盟(好可怜的马),史称“渭水之盟”。
得到好处的颉利屁颠屁颠的就率全部大军回家了,虽然唐王朝避免了一场大战,但突厥人此番来不仅接受了唐朝丰厚的馈赠,而且还不自觉的将唐朝辖域内的好多人口抢夺了过去,那时候有人才有天下,唐太宗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要向突厥要人,自己国家的人被劫持了,这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但你要人家不一定就给啊,这不,颉利回家后也认为自己抢夺唐朝的人口不厚道,于是差人送来三千匹马、一万头羊。看来被抢的人口不少啊!
李世民能接受这样的羞辱吗?拿畜生换人口,这买卖不划算,自己亏大发了,李世民只想要回自己的子民(这觉悟,必须赞一个),但不讲理的蛮夷是不会理睬的。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嘲讽,李世民继位初期,突厥人就送上如此大礼,李世民迟早是要与他们算账的。
所以没过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士兵进宫练习『射』箭,这突厥人就是以骑兵『射』箭为主,所以李世民让自己的士兵努力练习骑『射』,而且自己还和士兵们一起『射』练,这练不要紧,关键是竟然在皇宫中练,这多少是个问题。
所以大臣们就进谏道:“皇帝呀!先王曾经定制过制度,皇帝身边是不允许有人携带兵器的,而现在您居然让士兵在宫中练习『射』箭,而您还在其中,这样对您的人身安全不利吖,您要是有什么闪失,国家可怎么办呐!”
但是李世民没有采纳这些意见,继续让士兵在宫中练习,而且还奖励命中率高的兵士,士兵们内心也高兴呐!皇帝都和自己一起练习了,这能没有效率嘛!这样一来二去,士兵们都成为势不可当的精锐,可以说李世民还是很会练兵的。
突厥,李世民早晚要与之一较高下的。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首先要论功封赏辅助自己的大臣们,这是个惯例,每位新皇上台后,都要将自己的人安排妥当,关键是用起来顺手。
但总有嫉妒心强的人,看别人比自己爵位高就心里不高兴,李世民的叔叔淮安王李神通就心怀不满,他妒忌只会舞文弄墨的房玄龄、杜如晦功在自己之上,于是想自己的皇帝侄儿李世民诉苦。
李世民当然知道自己叔叔的能耐,虽然是自己的亲叔叔,但其功绩确实没有房、杜二人高,便对李神通安抚道:“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但还不是为了自保。当窦建德攻击sd时,叔父还不是全军覆没;当刘黑闼再次举兵时,叔父您去哪儿了?房、杜等人虽没能陷阵杀敌,但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功劳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自己人,我对你肯定不会亏待,但你也不能让我给你走后门将你的功劳排在别人之上吧?这样别人会说闲话的。”
自知理亏的李神通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其实他也就是摆摆谱,毕竟自己是皇帝的亲叔叔。
被加官进爵的不仅只有大臣,李世民还在刚刚登基时就册封自己的妻子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位很贤惠的妻子,从来不过问政事,而且品德修养很好,是李世民一生的挚爱,为李世民生了三儿四女),不久后也册立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这以后我们会讲到)。
第8章 唐太宗李世民(三省六部)()
唐朝沿袭隋代的官制,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又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为侍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为尚书令,但因李世民在还没当皇帝以前担任过此职,所以其后此职空缺了一段时间,仅以尚书令的副职尚书左右仆『射』为本省的实际长官。
中书、门下、尚书这三省相互制约,看似平级,但这尚书省的实际地位还是要高于另外两省的,因为从他们的最高长官的品级上就能看出,在李世民时期,中书、门下两省的最高长官是正三品,而尚书省的是正二品。
唐朝还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宰相忒多,但品级很低,除过三省的长官为宰相外,只要能被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就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也被称为宰相,这头衔就好比是明朝的内阁以及清朝的军机处。
所以唐朝也是盛产宰相最多的朝代,有时一朝之中就有好几十位。
除过三省六部外,唐朝还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可都是一品官,但都是荣誉官衔,一般人若是熬不到时候,那只能是死后追封,所以在唐朝能当上个二三品官就已经很牛『逼』了。
李世民在位期间,取得了好多成就,最有名当属他开言纳谏,在他当上皇帝后,就曾鼓励大家积极进言纳谏,君臣共商国是。
魏征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极力向李世民进谏,也不管是不是时候,皇帝心情好的时候还罢了,不会怪罪,但他老人家要是心情不好,这魏征也少不了挨骂,但魏征就是这么个二杆子,总的来说,李世民还是很器重此人的。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不仅靠他出『色』的军事才能,而且还基于自己善于招揽四方贤士。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中央的官员设置的也很精简,多少呢?600多个。各地方也的官也很少,但却精良。
这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