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33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33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大善耳——!

    “白将军说,敌军势大,我新军兵寡恐难御敌,请求司马将军抽调半成兵力火速驰援宿胥口,余下军队护佑朝歌以震慑宵小。白将军还说,请濮阳君务必彻查纵火案,替君侯雪恨!”

    “好好好!!!”孙谷一听连连大喜,本以为是乱兵,没想到局势会是这样,看来这白起是个可造之材,待此事度过一定要将其招揽过来,有功名心,很好,老夫便可以给你功名。

    “宁将军,快快抽调兵力驰援白将军!”孙谷当下便下令道,现在卫国无君,濮阳君孙谷,摄政左司徒孙谷的威望无人能及。

    “宁将军,切记稳住白起,稳住边境,白起此人深得君侯称道,是个将才,我等立刻合力稳定内局,国不可一日无君——!”说到这里,孙谷立刻又补充道:“公族宗子呢?”

    孙谷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是让宁元率军他肯定不答应。宁元也非常乐意,若是孙谷命令他亲自出兵御敌的理由派遣出去,这卫国朝野局势正直变幻莫测的关键时刻,很有可能就没有了宁氏的立足之地了,拥立新君势在必行,此等境况怎可能离去。

    如此危局,卫国的这帮卿族便开始各自打着小九九,也难怪卫峥恨不得立刻铲除之。

    然而,这些一听君侯身死便开始争权夺利的卿族却不知道已经跳进了卫峥的大坑之中,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竟然还真的会分出一半的军力给白起掌控,这一点实在出乎了卫峥的意料,还是高看了这帮争权而熏心的卿族了。

    如此危局,竟然还不知道牢牢掌握军权才是一切的根基,可见已经迷失在了权力和利益争夺的深渊之中无法自拔。

    任何拥立新君的人和世卿贵族,在卫峥携大军和大义回归之际,便是他们身死族灭之时。

    尤其是以孙谷为首的孙氏等卿族世卿世禄的旧贵族、旧势力。

    ……

    ……

第47章 入齐破局() 
——

    卫峥这一招瞒天过海的金蝉脱壳之计,致使卫国上下都认为他们的国君在那场连续烧了两天两夜才被扑灭的大火中死了。

    朝歌都城内的大火扑灭之际,宫廷原址皆是一片焦土黑炭废墟,无一人生还。

    卫峥也在大火里“失踪”了,换句话说,卫国的国君已经葬身火海,连尸体都被烧成了灰烬。

    弑君——!

    这个词汇很快便从卫国的朝臣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冒出来,顷刻间无人不战战兢兢,背生冷汗,就连孙谷也无法泰然自若,没有人敢在此事情上过多联想,实在过于骇人,就连三卿也无不胆寒。

    弑君之罪!

    这不但是名声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一个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时间,朝野危危,山雨欲来,整个卫国上下顷刻间暗流涌动,内部的外部的接踵而至。

    而真正的“始作俑者”,那个把自己“烧死”的卫峥此刻已经进入了齐国的境内。

    古代的信息不发达,天下人或许知道卫峥的大名,卫国新君一言可安邦、一言可复国、存国的鬼谷派高徒。但真正见过卫峥的真面目者却也寥寥无几,即便光天化日之下行走在齐国地界也无人认得出来,更不用说卫峥还可以掩饰了一番。

    这次使用的金蝉脱壳之计以瞒天过海,于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招巨大的险棋,一子落错则是满盘皆输,这一次才是真正的赌国之举动。非常人者不敢行此事,可以见得卫峥的魄力之大,天下人难寻其右。

    有魄力,同时也有极大的把握,因为当今天下或许没有一个人比他对天下大势尽了于胸的了。

    正因为有着无与伦比的先知先觉优势才敢走这一步险棋,换做一般人或许即便知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也难敢下做出这样的决断,但卫峥却非常人。

    两世为人,师承鬼谷,尽得绝学。

    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卫峥手里便等于掌握了天下时势。

    出山期间,鬼谷子便问过卫峥何为天下时势:「所谓天下时势,乃天下大势运动之趋向。天下之势,即推动天下大势之万道。天下若为海,则风为时,因风而动之潮流为势也,握时势故可弄潮也。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审时而度势,因时而用势,故可存世也。」

    整个天下大势,在卫峥眼里便是一盘棋局,身为局中人,是为破局者,更为掌棋人,每走一步尽皆了然于胸间,一切都是算计的,是以谋定而后动。

    ……

    而就在卫峥进入齐国地界后便直奔齐国都城临淄期间,卫国发生的这次大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整个天下扩散,年少而名动天下的卫国新君葬身火海、尸骨无存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扩散到了列国。

    各国的反应皆不一致,秦王得知这个消息,仰天久久无言,直至一声长叹;年寿无多的齐威王得知卫峥之死,心中似乎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至此彻底无需担忧家门口会出现一个小霸而成为齐国的边患;南方的楚国楚怀王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得一声轻叹,襄陵一役能够轻松战胜魏军,好说歹说卫峥也等于变现帮了楚国一个大忙,楚王也颇有感激之意。

    天下人无不感慨,一代人杰如耀眼的流星般一划而过,就此落下帷幕,诸多感慨无以言表。

    卫峥的“死”,整个天下恐怕没有人比老魏王更高兴的了,如卫峥所料一般,魏国得知消息之后,老魏王开怀大笑,伐卫之心再次油然而生,趁着卫国内部现在处于大乱之际将其打回原形,灭其国而一雪前耻。

    然而,整个天下有两人因为得知这个消息而悲痛不已,一个现在处于齐国,另一个现在处于魏国。

    在魏国境内的那个人赫然便是秦相张仪,除此别无他人。

    三人中最小的便是卫峥,其次便是苏秦,卫峥不到二十岁,至今未步入仕途的苏秦也不过是二十多岁。

    而最大的便是张仪,已是不惑之年,是鬼谷门派这一代同门中出山最早的一个,也是最先成名于天下的那个,其次才是卫峥,而苏秦虽然已经出山却还没到他们发迹的时候。

    整个天下,唯有他们两个因为得知卫峥的“死”而伤心欲绝。

    身在魏国的张仪得知这一消息,一时间闭门谢客,此时此刻的张仪之所以在魏国正是与秦王唱了一出苦肉计,被秦王“逐出”了秦国而来到魏国。

    正如应了那句话: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齐都临淄。

    卫峥这个真正的始作俑者已经来到了齐国国都,虽已离开目前正处于一团乱麻的老巢卫国,但与朝歌城的联系仍旧没有断掉,卫峥前些时日,近一个月抱病不起并不是一无是处,这段时间的准备便是积极布置耳目,以保证即便人不在卫国仍旧对卫国的局势保持明朗信息。

    庙堂之上有姜牧这个百司长,不过如今卫峥已“死”,被一手提拔的姜牧肯定会在卫国遭到排挤,失势是一定的,如此一来毫无根基且商人出生的姜牧唯一的依靠便是卫峥了,被排挤几乎是没有多大意外。

    目前整个卫国上下知晓卫峥仍旧健在的只有白起和姜牧两人,白起在外负责掌军,姜牧在内暗中监视卫国朝野的局势变化以及内应,始终与身在齐国的卫峥建立联系,以便让他了解老巢里的局势变化,商人出生的姜牧还是能够胜任这项任务的。

    卫峥收到姜牧传来的最新消息,目前的卫国内部最大的事情便是以孙谷为首的世卿贵族在着手准备扶持一个傀儡并拥立为卫国新君。

    除此之外,魏梁国得知卫国内部大乱之际亦是蠢蠢欲动。

    此时此刻的卫峥已然来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来到齐鲁大地是有意为之的,破局便从齐国开始,卫峥记得历史上的五国相王是公孙衍于今年(前323年)发起的,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缘故,现在的六国相王也是公孙衍发起的。

    卫峥知道公孙衍联合诸国互称王的目的便是为了合纵诸弱以抗西秦、南楚以及东齐这三大强国,弱国合纵,秦齐楚三国绝对不愿意看到。

    齐王便是为了破坏公孙衍的合纵计策,以中山国国小不够资格称王为借口,欲联合赵国灭了中山国而达到破坏合纵大势的目的。

    如今局势因自己而变化,五国相王变成了六国相王,齐国会拿中山国不够资格为接口来破坏合纵而成了牺牲品的目标。同理,现在的卫国岂不是牺牲品的又一个最佳“候选人”?

    这便是卫峥要来齐国的原因,他可不希望自己与中山国一起沦为此次诸雄博弈的牺牲品。

    若是齐王真把卫国拉下水,身在齐国地界更容易得到消息,来齐国也是破局的关键。

    卫峥抵达齐国都城之日,六国相王的消息已经天下皆知,齐威王得知此事非常害怕六国联合会对齐国不利,于是便召见大臣商讨如何应对这次六国相王事件,以解齐国危局。

    ……

第48章 稷下学宫() 
——

    临淄,齐宫。

    “六国相王,齐当如何处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王座上的齐威王环视一众齐国臣子说道,如今的齐威王已然暮年,尽管时日无多,一代雄主暮年之际倒也不像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那般昏聩。

    齐王临朝问政于诸臣,六国相王的事情已经传入齐国境内,齐王得知这件消息尤为重视,齐国在齐威王数十年励精图治下已然是中原诸国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先打败了称霸中原而不可一世的魏国,后又于前年在桑丘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致使齐威王在位期间无人敢进犯齐国,如日中天。

    然而即便如此,齐威王得知六国相王的事情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三晋和好加上齐国的世仇燕国,以及卫国、中山国,这大小六国联合起来绝对是一股难以想象的力量。

    齐国地理位置本来得天独厚,地处东海之滨,一旦六国联合,打开地图一看,齐国便是强敌环伺,北部、西部是六国,南部还有强楚。

    这样地界环境,齐国等于被包围孤立,齐威王一代雄主怎能看不出六国相王对齐国的不利局面。

    故此一得知消息便召集群臣商议齐国该当如何应对这次事件。

    和魏国相比,齐国的庙堂算是文成武将皆有,文有邹忌、田婴,武有匡章、田忌。不过田忌现在逃到了楚国,但齐威王之后又会回到齐国。

    齐王问话,不消片刻便有一名臣出来,齐王如今最仰赖的重臣之一,赫然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可是广为流传,为后世家喻户晓。

    邹忌说道:“启禀大王,六国相王,魏王用公孙衍以王号笼络诸国结盟,公孙衍之合纵策略若成大势,于齐大为不利,是万万不可由其成势,当竭力破坏其合纵意谋。”

    “相国所言极是,这也是寡人甚为担忧之处。”齐王点点头,说道:“那依相国所言,可有破局之策?”

    “回大王,臣确有一策。”邹忌说道。

    “哦?相国且说来与寡人听之。”齐王一喜,便问道。

    邹忌顿了顿便说道:“天下大势,无国可置身事外,魏国合纵诸弱抱团以御强,六国相王是为齐国之患亦为秦楚之患,秦乃天下西境虎狼之国也,秦王东出函谷称霸中原之心昭然若知,与虎谋皮是为下策。故臣以为当与楚国结盟交好,如此便可盟楚破魏之合纵,亦可防秦盟楚以弱齐,谓之一举两得也!”

    “大善——!”齐王一听顿时大喜。

    “臣还有话要说。”邹忌说道。

    “相国但说无妨!”齐王准允道,邹忌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禀大王,盟楚是为其一,实乃为防秦楚互盟而弱齐为首,破魏之合纵次之。齐欲破其合纵,臣以为或可假借中山国、卫国两国国小势微,乘不过千,无王之实,天下不服,不可称王,当派使臣前往魏、赵两国,笼络其联合齐国共伐之,以分之,合纵可破也!”

    “相国所言甚是,我齐国乃万乘之国,泱泱大国,中山国、卫国之流乘不过千,何以称王与寡人平起平坐?”齐王如此说道,邹忌心下料定不出意外,齐王必采纳他的意见。

    果然,齐王当即说道:“是以,一为盟楚拒虎狼之秦,二为结赵、魏以伐中山国、卫国分而纳之耳!”

    ……

    刚刚进入齐国都城的卫峥还不知道齐王果然和历史上一样,使用了中山国国小没资格称王为借口想要破坏诸国相王(wàng)而破诸国联盟,只不过卫峥的出现让历史发生了一些小变化,除了中山国,卫国也成为被齐王纳入这次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行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