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霸天下-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嬴稷狐疑道:“三晋如今占据优势,卫王会答应吗?”
“那便要看怎么和了。”魏冉摇了摇头,道:“臣之策略便是割地求和,我王亦且效仿当年惠文王之举……”
“你说什么?”嬴稷不可思议的看向了魏冉,顿时怒了拔高音量吼道:“二舅公,你要寡人向卫国称臣谢罪?”
所谓当年秦惠文王之举,嬴稷当然知道,那是秦国自变法以来与齐国发生的第一次正面交战,秦军假道韩国远征齐国,与齐军交战与桑丘,史称“桑丘之战”,这一战是变法后秦国新军在匡章手里第一次吃了败仗,在齐威王手里栽了个大跟头。
秦惠文王得知前线战败的消息,便连忙派陈轸作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临淄向齐威王谢罪,一年之后卫峥出山复国,正直齐楚秦三国会盟于啮桑之时,那个时候的卫国不过是三晋的附庸,卫能复国还要得益于秦国。
此一时彼一时,谁能想到不过是短短二十余年,秦国竟是到了要向卫国称臣的地步了。
魏冉连忙道:“王上勿躁,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至多折一些名声,并无多大损失,当此之际,解决眼下难题为上啊。”
嬴稷挣扎了许久,最终只换来了一声长叹:“也罢,当年父王都能向齐称臣,寡人行一个卧薪尝胆之举又有何不可?二舅公所言有理,秦国当以度过眼下困境为上。”
魏冉见秦王没有意气用事,总算是松了口气,旋即拱手道:“臣请王上借国印一用,三日后我便亲自启程赶赴朝歌面见卫王。”
“便有劳二舅公了。”嬴稷旋即大手一挥:“来人,速速将国印拿来!”
秦国上下没有人明白卫峥真正的用意,任凭秦国的君臣如何苦思冥想也不会想到卫国如此大动干戈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灭秦,而是谋齐,这一切的外在表现都是一个障眼法。想来也是,卫国如此阵仗,大军陈境在脚下,打了四年秦国连函谷关都丢了,秦国的君臣肯定以为他就是奔着灭秦来的。
秦国都信了,齐国自然坚信万分,天下无不信之。
……
且说宋国,就在三晋与秦相互博弈时,齐国与宋国同样打的热火朝天。
齐湣王给了苏秦十八万大军灭宋,在秦与三晋相互攻伐的这些年里,苏秦率领的伐宋大军一路推进,不但收复了宋占齐国的所有失地,把最大的阻碍彭城(徐州)攻陷时,也正是魏缭破函谷关前后不久。
宋国把彭城一丢,齐军向西推进的速度异乎寻常的顺利,一路陷阵拔营,大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攻无不克。
就在魏冉动身前往朝歌的同时,苏秦已经统领齐军推进到了仪台、蒙此地,这已经是睢阳最后的屏障,仪台城距离睢阳不过十余里地,而蒙城更是不足十里地。
齐军锐进睢阳,已是刀光如雪,就要兵临城下了,宋军的斥候军报飞马入城,第一时间汇报消息。
而此时,宋康王戴偃仍旧沉醉在宏图霸业的美梦之中,在睢阳王宫内其乐陶陶,喝着美酒,赏着音乐,抱着美女,以及听着臣下们歌功颂德的声音。
“禀大王,齐寇近矣,隔日便至睢阳,举国上下已是人人自危。”斥候跪在大殿之上秉承道。
本来心情大好的宋王堰一听顿时眉头皱了起来,身边的近臣知道他们的主子是一个狂妄得不知天高地厚的货,就捋着顺毛,旋即斥责来报斥候:“大胆,以我劲宋之强,齐寇之弱,恶能如此?你在谎报军情,此罪当斩!”
那斥候面色一变,连连惊慌的道:“小人所言句句属实,齐军已直奔我王城而来,大王明鉴哪!”
戴堰没有理会那斥候的苦速,而是觉得臣子说的大感有理,以齐寇之弱敢送上门来?
末了,手一摆,淡淡的说道:“谎报军情者,死罪。来人,拖出去砍了,再探再报!”
“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啊……”
两个甲士将那斥候托出大殿,苦求的声音不消片刻便消失了,宋王堰把这个斥候砍了之后再派人前去探查。
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之后,凡是说齐军就要杀来了的,都被砍了脑袋,如此反复不断,后面的探报人竟是无人敢上了,最后,宋王堰不得不亲自点将派出一人前去再探。
被点名的将军显然没有下头的那些探子耿直,戴堰点名他去就老老实实的出去探报,可策马出了王城跑了不到五里地,便看见前方尘土飞扬,齐军正向睢阳城高歌猛进,他撒丫子就往回跑,再次回到王宫见到了宋王堰如此汇报道:“禀报我王,微臣殊不知齐寇之所在,举国上下,国人皆甚安也!”
“孤就说嘛,齐寇难道不怕死?哼,那几个谎报军情者,该杀!”说罢,宋王堰哼哼的道,立即便对那将军赏赐二百金。
……
第064章 :魏冉出使朝歌()
——
就在齐军对宋都城睢阳发起进攻之际,秦国也是为了应对危机动作频频。【。aiyoushenm】
韩都新郑。
韩相张平匆匆入宫面见韩王,“启禀王上,我韩国在秦密探来报,秦国疑似正从武关调动大军,要避开函谷关转而杀入我韩境,秦国更是扬言要攻破我新郑王都!”
“你说什么?”韩王一听大惊失色:“秦国主力不是在司马错手里与我联军僵持对峙的吗?秦王哪里来的那么多军队?”
“这个……臣也闻其不尽详细。”张平迟疑的道。就在韩王为之焦虑时,侍从前来禀报:“启奏大王,我韩国在卫国的密探有要事禀报!”
“卫国?”韩王愣了愣,忙道:“快宣!”不消多时,一个臣子入得殿内面王拱手道:“王上,相国。微臣在卫国打探到了新消息,秦相魏冉已经进入卫国境内,目下正赶往朝歌。”
“秦相何故去朝歌?”韩王自言自语,旋即连忙问道:“可知魏冉前往朝歌意欲何为?”
“据臣打听到的消息,秦相前往朝歌疑似要与卫王和谈。”那臣子如是说道。
和谈?韩王一听又不淡定了,秦国一面扬言要派大军兵出武关直扑新郑,本来他对这个消息颇感吃惊,但也很是狐疑,即便如此韩国断然不能独扛西秦,但有卫国在背后秦国也奈何不得。
可如今的消息得知秦相亲自动身前往朝歌,韩王如何能淡定?倘若魏冉在朝歌与卫国达成了什么密谋,比如突然与秦国修盟,秦一旦把卫国给稳住了,接下来就是对韩国下手的时候了,没有了卫国在上头罩着,韩国何以与秦国抗衡?
韩王想到这些已是吓得惊慌失措,眼下韩国境内刚刚经历一场洪涝之灾,正靠着卫国的援助才使得国境之内没有爆发民乱,可眼下发生这档子变故,这可如何是好啊。
“我王勿躁!”张平看到惊恐焦虑的韩王,连忙安抚道:“依臣之见,我王之担忧大可不必,卫王何许人也?岂会背信弃义,失信于天下?想我韩国自卫楚大战以来便唯其马首是瞻,从此便与卫王其共进退,卫若有负于韩,不仅是让我王寒心,也让三晋寒心呐,卫国必失道于天下,那今后三晋乃至天下群雄何以敬服卫王?又与反复无常的虎狼之秦有何区别?以卫王之雄略,断然不可行此下策之举,使其国威大损。”
韩王一听心里总算有点着落,张平说的有道理啊,可还是不放心,忙问张相道:“那秦相赶往朝歌此举……”
张平呵呵一笑,不以为意,“依我之见,秦相魏冉动身前往朝歌,正是说明秦国已经不堪重负,支撑不了多少时间了,故有此求和一途。”
“既然求和,又何故扬言发兵攻我?”韩王不解的问道。张平想了想,拱手回道:“王上,或许这是秦国别有用意,是魏冉暗中传达隐意于我王。”
“何意?”韩王大感疑惑,双方互为敌国,何来此举?张平又接道:“我王想想,假若秦军真有兵力转攻我韩境,我王势必召回暴鸢将军和伐秦的韩军拱卫都城,如此一来联军瓦解,我韩国等同于退出伐秦一途,赵、韩两国先后撤离便成了卫、秦两国之争,不就给了魏冉求和的筹码了?”
“当然,这只是微臣的猜测。可如今我韩国与秦已宿愿难消,我王万万不得再次开罪卫国,否则西秦东卫,我韩国夹在中间必然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韩王显然感觉有点绕,当即打断了张平的话,“相国不要绕弯子了,且直说便是!”
张平直言道:“最好是两边都不得罪,即便得罪秦国也让卫王去出头,臣以为,我王不若顺其自然,以秦军压境为借口,韩国也已因此战及洪涝之灾不堪重负,故此向卫王提议能否与秦休兵止戈,如此一来便不会开罪秦国了,如若卫王不允,我王务必与其共进退,万不可轻易得罪卫国。”
韩王也知道,这天下的列国之间没有绝对的盟友,便说韩国虽然唯卫马首是瞻,还不是因为有利可图加之摄于卫峥的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故屈从于他人屋檐之下。
韩王并不蠢,活了这么大一把岁数已经明白天下间没有永恒的联盟,这不,三晋与秦大打出手,打了四年了,秦国连函谷关都丢了,关中危在旦夕,按理说这是双方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可秦相就在这个时候出使朝歌了,或许过不了几天卫秦之间就会结盟修好,韩卫之盟就此破裂也绝非不可能。
想到这里,韩王冷汗直冒,连连道:“不行,本王要亲自去朝歌一趟,无论如何也要保证韩卫之盟,万万不能与卫失和,否则韩国危矣!”
韩国曾经抱的大腿,一个楚国已经沦为鱼肉,连韩国都可以欺凌他,而秦国这条大腿是不可能抱住了,韩王也不敢去抱,现在只有抱着卫国的大粗腿才有立国的可能了。
韩王就这么仓促的整装一日便带着一队人马火急火燎地出了新郑,直奔朝歌而去了。
……
三日后,朝歌。
朝会之际,卫国君臣汇与盘龙正殿,当此之时卫国君臣上下皆一片喜色,拍马之臣哪里都有,卫国也不例外,便有不少臣子乘机对卫峥歌功颂德,卫国如今国威浩荡,伐秦大胜更是将威名远播四海。
这时,只见一名宫中侍卫进入殿内秉承道:“启奏大王,秦相魏冉求见!现于殿外候立。”
消息传到群臣耳朵里,顿起议论,位列其中的景玱笑呵呵的说道:“哎呀啊,真是有趣哪,王上,有着虎狼之称的秦国竟也有低头的一天啊,哈哈。”
“西秦显然是摄于我大卫之兵威,战场上不敌我,故有此一举啊!”另一个臣子面向君王巧言的说道。
一时之间,文武群臣皆一片笑声,好不得意。
“宣——!”座上的卫峥言简意赅的道。
“宣,秦相魏冉觐见——”
大殿之外,魏冉带着两个随行的仆从不快不慢的进入了盘龙殿,双目完全忽视了殿内两侧的文武大臣,来到殿中便面王长身一躬,不卑不亢的说道:“外臣魏冉,拜见卫王!”
“免礼!”
“谢卫王!”
一番客套礼过去,卫峥于王座之上正襟危坐,有意无意的说道:“贵国的函谷关都丢了,秦相不去守国反而有如此雅兴莅临本王的朝歌,不知意欲何为。”
“朝歌城天下闻名,魏冉早已想要来此开开眼界,此次正如我愿哪,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见更甚其名啊,呵呵……”魏冉镇定自若,回应的语调大有谈笑风生的味道。
……
第065章 :口舌之争()
——
卫峥淡淡的笑道:“秦相果真好雅兴,由此可见秦国还能战,胜负难料啊,也好,前线有将士们在,寡人无忧尔。【。aiyoushenm】两国战事反正已经打了四年了,继续打便是,再打个四年又何妨?等打完了秦相再返国也不迟,正好秦相既然到了本王的朝歌城,可是不能怠慢喽,否则天下人非笑我不懂客礼不可!”
言罢,卫峥当即下令在宫廷设宴,亲自领着卫国的群臣隆重的招待了魏冉,接风宴中卫峥全程只字不提正事,魏冉也不甘落后,也是一字不提。
接风宴结束之后,魏冉回到了馆舍歇息,卫峥当即召集了几个近臣商议。
“依我看,秦国不堪重负,撑不住了才派穰侯出使求和,实为无奈之举。”景玱如是说道。
“唔,我王此举看来是要先杀杀秦国的气焰啊。”苏代笑道。众人显然很淡定,座上的卫峥亦笑道:“秦国既然要服软,那就得有个服软的样子,既然穰侯不急,秦国也不急,那寡人就更不急了,如此那便看谁先坐不住。”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几天,这些时日卫峥频频拉着魏冉入宫一并喝酒,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