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第7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五人听了以后,神色各异。
杨大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杨二几次张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杨三干脆双臂环于胸前,侧躺到了椅子上。
唯有杨五脸色难看的道:“七弟,你是不相信我们几个当哥哥的,所以想要分封?你若是害怕为兄将来位高权重,威胁到你的皇位,你大可夺了为兄的兵权,让为兄做一个富家翁。
但是为兄不想看到你用曹折两家的办法,伤我们兄弟的情谊。”
杨大四人纷纷点头。
杨七苦笑道:“哥哥哎,你们误会了。我并没有不相信诸位的意思。我们兄弟自小一起长大的,谁是什么样子,我还能不清楚?
但是我们兄弟情深,不代表我们的后辈会跟我们一样。
就拿大哥来说,自从大嫂准许你纳妾以后,你已经纳了四房小妾,嫡出庶出的儿子,有三人。
虽然我已经取缔了嫡庶尊卑的礼法,可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的。
双方之间有差别。
去岁的时候,太后将你们的子嗣接入了宫中。
我经常能看到他们。
由于太后对大哥家大郎的宠爱,导致了二郎、三郎,对他皆有芥蒂。
由小见大。
我们在的时候,后辈们肯定会和睦相处,可是我们一旦不在了,谁又能保证我们的后辈会和睦相处。
万一那天,他们被奸人蛊惑,为了我坐下这一把椅子,刀兵相向,自相残杀。
你们乐意看到吗?”
杨七一席话,说的很透彻。
杨大五人又不是小孩子,他们经历了很多,自然明白人心的不同。
权利的滋味有多么诱人,他们比任何人都体会的更清楚。
每年慕名投入他们王府中的文章、试卷、谏信,多不胜数。
为了权利,更有甚者自导自演了一出出自相残杀的好戏。
甚至,在杨七当时对付儒家的时候,有人向杨大献言,提出了以兄代弟的说法。
而他们的孩子,天生皇族。
从一出生就出现在了权利的金字塔顶端。
他们的孩子或许在他们教导下不会生出异心。
可是难保别人不会蛊惑他们。
杨七的话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预言更为妥帖。
兄弟六人,一下子陷入到了死寂般的沉默中。
半晌。
杨五烦躁的叫道:“难道我们真要效仿曹、折两家,另辟家业?真要是那样,我们兄弟就要分隔在各地,恐怕这一辈子再难聚在一起。
这么憋屈的事情,我不愿意干。
那些不肖子孙真要敢乱来,我就抽死他们。”
其他五人相视一眼,皆以苦笑对之。
他们心里都清楚,杨五的话,只是一番抱怨。
真要说出去了,一点儿威胁性也没有。
“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吗?”
杨六声音低沉的问。
其他人再次默不作声。
从古至今,多少聪明人都没能够解决皇族厮杀的问题,他们几个人又怎么可能想出来。
当然了,没有皇族的话,这个问题也许就不存在了。
但是,以杨家今时今日的地位,一旦离开了皇族的位置,等待他们的就是一场诛灭九族的灾难。
退是没办法退了,只能迎难而上。
杨七勉强笑道:“海外的地方大得很,足够我杨氏子孙出去称王称霸。就算我们一直分下去,也不一定分的玩。
我的意思是,趁着我们还能走动,先把路趟平了。
等到那些小兔崽子们长大了,就把位置甩给他们。
然后我们兄弟顶着太上皇的名头,齐聚在燕京城里,安度晚年。
到那个时候,谁也没办法将我们兄弟分开。”
“哎……”
杨六叹息了一声,“也只能如此了。”
杨五猛然起身,瓮声翁气的道:“我有点想揍我们家那两个兔崽子了。”
杨二张了张嘴,“我也有点想……”
杨三拍桌而起,冷声道:“反正那群小兔崽子都在后宫里,一起去吧。”
杨大、杨六站起身,哭笑不得的对视了一眼。
杨五率先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御书房,凶神恶煞的向门外走去。
杨二、杨三紧跟着离去。
杨大、杨六没说话,可他们也起身离开了御书房。
杨七嘴角抽抽着看着兄长们离开了御书房,他迟疑了许久,招来了陈琳。
“去后宫,把朕调教的那群小家伙带回来。”
陈琳疑惑的答应了一声,他有些不明白杨七这么做的用意。
陈琳下去以后。
许久许久以后,才带着一群小家伙们回到了杨七书房。
杨宗卫、杨乐之、狄青、穆桂英、曹佾,五个小家伙小脸煞白煞白的进入了御书房。
在看到杨七的时候,五个小家伙下意识的颤抖了一下。
平日里欢快的穆桂英,此刻像是一个鹌鹑。
杨七猜到了缘由,并没有直言,而是假装一脸疑惑的道:“怎么了,一个个像是霜打了的昆仑紫瓜,蔫了?”
小家伙们闻言,默不作声,只是耷拉着脑袋。
杨七只能开始点名。
“宗卫……”
杨宗卫浑身颤抖了一下,腿肚子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
他眼中充满了惊恐,哀声道:“父皇,孩儿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您别打我。会死人的……”
杨七眉头一挑,“你在说什么,朕有些听不明白。”
杨宗卫抬起头,仔细看着杨七,确实没从杨七身上发现要打人的迹象以后,当即打开了话匣子。
“父皇,您是不知道,王叔他们几个人都疯了。今日祖母赐宴,做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兄弟姐妹敞开吃。然后五王叔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进门向祖母施礼过后,拽着几个皇弟就往外走。
还没出门就听到了劈里啪啦的巴掌声。
不等祖母劝阻,其他王叔也跟着进来了,叫上了其他皇兄皇弟就出了祖母的宫门。
六皇叔最凶残了,他从御花园扯了两根柳条,编成了鞭子,抽的皇弟们哇哇大叫。
一个个都给打哭了。
九皇弟的屁股都给打肿了。
祖父跑出去劝阻。
大皇叔就说就说……”
“大王爷说,当年您就是这么打我们的。然后太上皇就不说话了。”
穆桂英在一旁补充。
杨乐之几个人齐齐点头。
杨七嘴角抽搐着,“你们祖母没管?”
曹佾低声道:“太后想管的,太上皇被大王爷劝回去以后,太上皇对太后说,老子打儿子,打一打也无妨,就当是防微杜渐了。太上皇还说……”
曹佾吞吞吐吐的。
其他几个小家伙也躲躲闪闪的,不敢说。
杨七一指杨乐之,“二郎,你说。”
杨乐之年龄最小,性格腼腆、憨厚,不太会说谎,听到了杨七让他说,他唯唯诺诺的道:“皇爷爷说,当年就是打您打得少,您长大了才四处闯祸。”
杨七脸色有些难看。
眼见杨七变脸,几个小家伙也吓了一跳,害怕杨七也来一个防微杜渐。
杨七瞪了几个小家伙一眼,“朕才懒得打你们。要打也是等你们做错事了再打。”
几个小家伙闻言,赌咒发誓说以后不会做坏事。
乖巧的让人难以置信。
难怪人家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有点残害儿童的嫌疑,但是让他们心生惧怕,有所畏惧,在胡来的时候就会考虑考虑。
杨七若有所思的目光从几个小家伙身上掠过,几个小家伙吓的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杨七也懒得吓唬几个小家伙,他让小家伙们站着,自己在一旁独自饮酒吃饭。
过了没多久。
杨五爽朗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杨七对小家伙们摆了摆手,“出去玩吧。”
几个小家伙如蒙大赦,快速的跑出了御书房。
杨五神清气爽的进入到了御书房,坐在桌前,闷了一口酒,对杨七道:“教训了那几个兔崽子一顿以后,心里舒服多了。”
杨七哭笑不得道:“大哥他们呢?”
杨五撇嘴道:“大哥心疼他家的儿子,下不去手,就跟六弟换了个手,让六弟帮他打。大哥家三个呢,我回来的时候,才打到二郎,估摸着还需要一会儿。”
杨七苦笑着摇头,“你们又是何必了……”
杨五撇撇嘴,“要不是为了他们这些兔崽子,我们兄弟以后也不会分隔几地。他们是没办法跟咱们兄弟一样和睦相处了,就只能教训教训,让他们涨一涨记性,以后也好记住我们的良苦用心。”
“哎……”
杨五又叹了一口气。
没一会儿,杨大几个人也神清气爽的回到了御书房。
兄弟几人坐定以后。
杨七哭笑不得的问道:“都舒服了?”
杨大老成持重的道:“差不多了。”
杨六道:“回来的路上,撞上了曹玮,他对于我们管教子嗣的手段很惊奇。说看着效果不错,回去以后在曹家也试试。”
杨七这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你们几个打儿子出气也就算了,居然还向外人传授经验,让人家学习。
第0916章 出海弊端初现()
棍棒教育,是中华固有的特色,古人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杨大一群人揍儿子的事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唯有在宫里作客的折御卿、曹玮二人,对此事很上心。
他们将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行为,当成了杨家独有的育儿经。
他们心底里暗暗记下此事,准备回国后将这至高无上的育儿经传承下去。
同样是打孩子,杨家兄弟打孩子能够打的让曹折二人推崇,确实有过人之处。
两个字。
够狠!
孩子们的屁股都被打肿了,一个个趴在净宁宫里如同幼虎哀嚎着。
若不是老杨一直劝解着,心疼孙子的佘赛花大概会提着梨花枪找到杨大几人,也教教他们什么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
反正他们打儿子的时候没让老杨管,那佘赛花打他们,他们也得生受着。
兄弟几个人还不知道佘赛花已经生恼。
所以他们在御书房里聊的很惬意,一直从中午,聊到了傍晚。
杨家以后的路,也被他们摊开了,揉碎了,讲了一个通透。
直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进食的时候,才感受到了佘赛花的怒火。
杨七吩咐陈琳准备一桌上好的酒菜,然而陈琳下去了许久,端上来的却是米糊、腌菜、硬邦邦的窝窝头。
在杨七恼怒的眼神中,陈琳苦哈哈的道:“回陛下,奴婢让御膳房准备了一桌您跟几位王爷爱吃的菜,只是在让人端出来的时候,撞上了太后。太后说几位小王爷眼下还饿着,所以让人端走了那些菜。然后又吩咐了御膳房,给您几位准备了这些。”
犹豫了一下,陈琳又补充了一句,“太后还说,她让御膳房准备这些,是让您几位忆苦思甜。您几位谁要想吃好的,可以去净宁宫找她。”
“呜呜……兄弟们,你们还别说,多年不吃这窝头,现在吃起来居然别有一番风味。”
陈琳话音刚落,杨大就抓起桌上金灿灿的窝头,吃的香甜,时不时还不忘给兄弟们分享一下心得。
杨七几人摇头苦笑,拿起了窝头也开始猛吃。
佘赛花吩咐了让他们忆苦思甜,他们就得忆苦思甜一下。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看得出佘赛花此举的用意,于是乎陈琳帮佘赛花带过来的那一句补充的话,他们就当没听见。
刚教训了儿子们一顿,这要是去了净宁宫,佘赛花的耳提面命是少不了的。
当着小辈们的面被老娘训斥,太丢脸。
别说是让他们吃窝头了,就算是让他们吃铁,他们也不会去。
兄弟六人如同饿虎一样,扫荡了桌上的吃食,然后让陈琳收拾了残局。
他们坐下来继续商讨。
商讨一直持续到了第二日中午。
杨大五人离开了皇宫。
他们连今岁的大朝会都没参加,只是去老杨、佘赛花近前,磕了个头,就匆匆离开了燕京城。
没有人知道他们兄弟几个人商量了什么。
但是他们这种反常的举动,却引起了朝野内外的注意。
上至百官,下至黎民,议论纷纷。
他们怀疑休养生息了五年的燕国,恐怕会有大动作。
一些人猜测,燕国要北伐辽国,剿灭辽国残余。
众说纷纭。
但是基本上都跟军事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