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丰碑杨门 >

第715部分

丰碑杨门-第715部分

小说: 丰碑杨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属下并没有觉得愉悦,反而觉得很幼稚。”

    “彭湃,你是要造反啊?敢说我幼稚?”

    “少爷……出来的时候您可是有言在先,属下可以畅所欲言的。”

    “……”

    就这样,君臣二人骂骂咧咧的离开了郭府所在的位置,回宫去了。

    花重金让蒋朝去科考,只是杨七下的一步闲棋,目的是为了把这一场他精心谋划的科举舞弊案丑态放到最大。

    回到宫里以后,杨七吩咐彭湃道:“你去告诉吕端,这一科,不需要他们金陵大学堂的学子帮忙了。姓郭的做的,远比朕预料中要好。”

    “属下明白,属下这就去办。”

    随着杨七一次微服私访,郭侍郎的头顶已经悬上了一柄利剑,他却浑然不知。

    他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收钱,除了杨七纵容外,更多的是旧心思在作怪。

    毕竟在宋国的时候。

    科举就是一场捞钱的盛会。

    每一次科举,上至主考,下至小吏,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的。

    然而,他却没看清。

    宋国的时候,那些官员们敢明目张胆的收钱,那是因为每逢科举,汴京城里的各个权贵,都会明里暗里支持他们看中的才子。

    有这些权贵们撑腰,科举里面有水分,再正常不过。

    纵然皇帝知道了此事,悄悄一查,牵连甚广,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燕国却不同。

    燕国大部分的权贵是武将,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杨七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纵然不是杨七提拔起来的,那也是杨七其他兄弟提拔起来的。

    他们深知杨七讨厌儒家,所以他们不会参活儒家的事情。

    而文臣中,站在最顶端的寇准、苏易简等七人,他们知道杨七是铁了心要办儒家。

    虽然杨七要借着科举发难,并没有挨个知会他们。

    但是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难猜出,这一次的科举注定不会平静,所以他们也不会参活到其中。

    正是有这一叶障目,郭侍郎才没有看清楚形势,在那儿大捞特捞。

    殊不知,多捞一份,就距离死亡更近一份。

    光阴似箭,如月如水。

    转眼间,燕国开国以来,第一次的科举,正式开始举行。

    一应规矩礼议,全部沿袭了宋国时期的。

    “咚咚咚~”

    皇城上那一口巨钟敲响的时候。

    上万读书人,迈着愉悦的步伐,进入到了龙门。

第0899章 再次见到朕,开不开心?意不意外?() 
会试考了三日。

    三日后,郭侍郎捧着一张名单,以及上千份卷子,兴冲冲的进入到了御书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此次取士,网罗天下才子近千人,实在是陛下之幸,大燕之幸啊。”

    上千份卷子被郭侍郎恭恭敬敬摆在杨七面前,吉祥话张嘴就来。

    那谄媚的模样,比陈琳还像个太监。

    杨七此刻要是来一句‘天下英才进入吾瓮’的话,郭侍郎估计还能笑的更谄媚。

    在郭侍郎善意的提醒下,杨七先翻开了那一份记载着今科会试的录取名单。

    他在上面扫了一眼,就看到了蒋朝的名字。

    因为蒋朝的名字,赫然排进了前十。

    杨七会心一笑,放下了名单,又翻看了摆在桌上的卷子。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后。

    杨七在放下了卷子,对郭侍郎笑道:“不错……”

    郭侍郎就像是吃了蜜糖一样开心。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郭侍郎又向杨七汇报了一些后日殿试的细节。

    然后才退出了御书房。

    郭侍郎刚走,杨七脸上的假笑瞬间敛去,他随手抽出了蒋朝的卷子,扔给了躬身站在一旁的彭湃。

    “瞧瞧……”

    彭湃拿着蒋朝的卷子,仔细阅读了一番后,愕然道:“陛下,这篇文章立意标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您打算提携蒋朝?”

    杨七白了他一眼道:“提携个屁,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他写的。”

    “啊?”

    “啊什么啊,朕又不是没看过蒋朝的文章。他的文章虽然有可取之处,可是用笔却缺少几份火候,而且满篇文章,正事只有那么三五句,其余的多是一些拍马屁的话。

    你再看看这篇文章,文笔老辣,笔锋所指,直戳要害,全篇上下,看不到一点儿多余的地方。

    蒋朝的文章,跟他就没有可比性。

    这分明是有人代笔。”

    彭湃一脸惊愕,“您是说,郭侍郎不仅受贿,他还帮考生代笔?”

    杨七冷笑道:“不是朕看不起郭侍郎,朕就算让他回去再学习十年,也未必有这份笔力。他肯定是找人帮蒋朝代笔,甚至找人帮蒋朝替考。”

    彭湃目瞪口呆,“如此一来,那科举岂不成了儿戏?”

    杨七嘲讽道:“是啊!科举已经被他们弄成了儿戏。这就是朕决心废除科举的理由。后日就是殿试,朕倒是要看看,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还有,你去给朕查一查,看看这背后代笔之人是谁。如此文采,扔进燕京大学堂调教一番的话,也是个可用之才。

    不过,此人帮郭侍郎一起助纣为虐,欠教训,找到人之后,先教训一番。”

    “喏~”

    彭湃得令以后,下去就派人查找此人。

    短短半日时间,彭湃就找到了帮蒋朝代笔之人。

    一个年仅四旬的中年人,两鬓发白,瘦弱无力,似乎一阵风能吹到,穿着一身布衣长衫,看起来普普通通。

    当彭湃将他带入到皇宫里的时候,他不卑不亢,并没有半点儿的惊慌失措之意。

    见到了杨七以后,他下意识的要施礼跪拜,腿弯了一半,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挺直腿,缓缓躬身道:“山野草民王延龄参见陛下。”

    “王延龄?”

    杨七总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但是却想不起在哪儿听过。

    初见此人,见他普普通通的,杨七顿时失去了兴趣,若不是他以百姓之身,面见杨七还不卑不亢的话,顾忌杨七跟他说话的心思都没有。

    “你可知罪?”

    杨七盯着王延龄,冷声质问。

    王延龄微微躬身,淡然道:“草民知罪。”

    杨七一愣,沉声道:“既然知罪,朕要是治你一个立斩决,你可服?”

    “草民心服口服。”

    王延龄依旧一脸淡然。

    杨七再次一愣,他脑袋里快速盘算,沉思了许久以后,突然冷声笑了。

    “你觉得朕不会杀你?”

    这下论到了王延龄愣了,他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不会……”

    “为何?”

    杨七声音拔高了几度。

    王延龄踌躇许久,才缓缓开口,“草民对陛下有用,对江山社稷也有用。草民觉得,陛下不会杀死对江山社稷有用的人。”

    杨七背靠在了龙椅上,戏谑的看着他,“你先是在重开科举的时候,找到了郭侍郎,然后利用了他的贪婪,帮你成功的将你的文章,递到了朕面前。”

    在杨七龙案上,摆放着七份卷子。

    杨七指着卷子道:“七份卷子,七份国策,笔笔直指要害。每一篇都算得上是治国良言。朕就算想要在燕国境内,找出能与你比肩的人,只怕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你料定了这些文章会送到朕的手里,更料定了朕会从这些文章中看出端倪,最后发现你。

    而在面见了朕以后,你更是用欲擒故纵的手段,引起朕对你的好奇。”

    杨七冷冷的看着他,“你如此人才,不走正道,偏偏用这些歪门邪道引起朕的注意,告诉朕,你所图?”

    杨七一字一句的揭穿了王延龄的面具。

    王延龄却一点儿慌张也没有,他依旧一脸淡然的道:“草民自幼苦读,又出外游学多年,为的就是一展所学,一展抱负。

    然,草民欲参加科举的时候。

    陛下强势崛起,代宋而立燕。

    却又没有复立科举,反而建立了四所大学堂,供朝廷取士。

    草民报国无门。

    如今,陛下重开科举。

    可是以草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对儒家的毒瘤,厌恶之深,偏偏又开科举,取儒生。

    草民有些看不透。

    所以草民想通过此举,看一看陛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不是一个值得报效的人。”

    杨七仰着头,冷冷的问道:“如今你看到了,说说,朕是一个怎样的人?”

    “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王延龄侃侃而谈。

    杨七眉头一挑,冷笑道:“朕没记错的话,这句话是当年秦国国尉尉僚评价秦始皇的话。你是想告诉朕是堪比嬴政的暴君,还是想告诉朕,你是堪比尉僚的名士?”

    王延龄长身一礼,“陛下之功,堪比始皇帝。草民之才,不输尉僚。”

    杨七缓缓起身,直愣愣的瞪着他,“朕该说你自大,还是说你自傲。”

    王延龄直起身,不卑不亢的看着杨七的眼睛。

    半晌之后。

    杨七幽幽地道:“你想让朕用你,可是你的手段却触犯了燕国律法。你说,朕该如何对你?”

    “草民愿意戴罪立功。”

    “你能给朕什么?”

    “草民能帮陛下治理汉城大学堂。十年之后,汉城就只是燕国的汉城。”

    “朕给你这个机会。”

    杨七吩咐彭湃道:“将他押下去,送往汉城。让他从最小的教授做起。十年之后,朕要看看他如何给朕一个燕国的汉城。”

    “臣王延龄,谢主隆恩!”

    两个人的对话,彭湃听的莫名其妙,不明白那一句燕国的汉城是什么意思。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执行杨七的命令。

    当即,他押着王延龄出了御书房。

    当御书房只剩下了杨七一个人的时候。

    杨七唏嘘道:“王延龄不愧为王延龄,居然能够看到燕国的短板。”

    杨七之所以会这么说,那是因为就在他刚才听到王延龄自比尉僚的时候,想起了王延龄此人。

    毕竟,作为一个穿越者。

    宋史上数得着的名臣,不是被他弄到手下,就是被他弄死了。

    突然冒出来了王延龄这么一个很有才的人,让杨七有些不适应。

    他搜刮了脑海里的所有记忆以后,才翻出了王延龄此人的身份。

    说起来,此人跟杨家,也算是有一段渊源。

    此人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一直被人认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但是在《杨家将》演义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人物。

    一代名相,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恩师。

    这两重身份,足以说明。

    而杨七本身的存在,就证明了这是一个演义的世界。

    那么王延龄的存在,自然说得通。

    也正是因为知道了王延龄的身份,杨七才重拿轻放的绕过了他,让他去汉城大学堂任职。

    王延龄通过短短几句话,也向杨七证明了他的才能。

    邕州以西,至汉城,以前皆是南国的土地。

    此地少数民族居多。

    苏易简在治理此地的时候,多扶持汉族、俚族、僚族三族人。

    这也导致了这三族人势大,频频欺压其他人数少的少数民族。

    因此,从南国建立,到如今,此地的民族矛盾频频爆发。

    因为民族关系问题,频频伤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杨七的一个心病。

    杨七原本打算等到儒家的事情处理完了,再处理这事。

    没料到王延龄提前跳了出来,接下此事。

    这确实是一个意外之喜。

    而王延龄也以他独特的方式,以及演义里的名声,成功的走进了杨七的眼中。

    从科考的试卷里,挖掘出了一个王延龄,杨七心情很不错。

    所以在举行殿试的时候。

    杨七特地吩咐御膳房,给今科的举子们,准备了一些好的吃食。

    算是对他们间接挖掘出王延龄的一种奖励。

    燕国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殿试。

    在声势浩大的礼议中,如期举行。

    一大早。

    新科举子们就穿戴着朝廷赐下的朝服,在皇宫门外等候。

    等到陈琳宣告的圣旨发出以后,新科举子们,在郭侍郎率领下,迈着慷慨激扬的官步,踏入到了皇宫内。

    一路到了乾元殿。

    乾元殿内。

    早已为举子们准备好了吃食,桌椅板凳,笔墨纸砚等物。

    举子们在殿外,一边施礼一边进入大殿。

    由于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