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

第21部分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第21部分

小说: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以城民也,市,买卖之所也。北京自元大都开始,因为积水潭是北京城内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很快就成为繁华之所,东北的山参,南方的春笋,西北的河套白面,以及东南沿海的海货。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每逢朔望赶集的日子,清晨时分,这里就已经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坐地户挑起的高高的幌子,也有游商肩上挑着的担子,整个积水潭附近,行人摩肩擦踵,吆喝声此起彼伏,开锅稀粥一般热闹。

    武六七挑着一副担子,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觉得浑身舒服。这才是北京城应该有的感觉。于是交了一贯掷钱的税之后,便找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偏僻的地方,支起了幌子,开始兜售他研发的提鲜散。

    武六七的表现,再一次出乎了父亲武当的预料。他不曾想过,自己的儿子竟然还有这样的行商的技能。

    “来啊,瞧一瞧看一看!金陵御厨黄文远家秘传提鲜散啊,炒白菜尝着是山珍,顿豆腐尝着是熊掌啊!都来看一看啊!”

    武六七的声音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便围了一个圈子,像是看杂耍卖艺的一般,对着武六七指指点点。

    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头说道:“呦呵,今天改了,往常这里不是有人卖大力丸么?今天怎么成了提鲜散了,我说小伙子,真有那么灵么?”

    武六七笑道:“您老上眼啊!”说着,便将挑子的另一端打开,里面确是一个炭火炉,上面坐着一个铁锅,里面确是空的,武六七在里面掏出来一个水葫芦,却也是空的,武六七对旁边卖茶汤面的笑道:“小哥,借点清水来用。”说罢,便去舀了一葫芦清水,走到了老人家面前,道:“您老给掌掌眼,这是不是普通的清水?”

第32章 一锤子买卖() 
老头也是很好奇,便上前轻呷了一口,却是清水。

    武六七便将这清水注入了铁锅之中,打开了火门,不一会,清水之中便升腾起了淡淡的水雾,武六七又取过了一株油菜,丢尽了锅里,然后加入了少许的提鲜散,锅里的香味便弥散了出来,让所有人的啧啧称奇。

    老者凑上前去,尝了白水煮油菜的汤,觉得鲜香可口,便不由的双挑大指。

    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上午过去了,武六七的提鲜散,还是没有卖出去一包。

    武当笑着道:“不是我没有提醒过你啊,在北京啊,人们都承认老字号,你门前的牌匾若没有个百十多年,几乎没有人愿意进去买东西,更何况你是一个赤脚货郎呢?”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绸缎的掌柜模样的人,搭讪着笑道:“可否请二位进小店叙谈?本人对您的提鲜散很感兴趣。”

    武六七原本还有一些沮丧,听见了似乎还有新的门道,便一口应下了,收拾起了摊子,随着往繁华的主街走去。

    一路上,武当问道:“我说,你心里有数没?别在给人坑了?”

    “放心,没事,再说了,我们一老一小,身无分文的,谁能想着坑咱们。”然后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他家开的是一个买卖,又是坐地户,跑的联合上跑不了庙,放心,没事的。”武六七安慰道。

    果然,这人是一个掌柜的,领着武六七和武当来到了一个大铺面之前,只是一个上了年头的买卖字号,正中央挑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万家老号四个大字,还没等走进去,一股浓浓的花椒桂皮的味道便传了出来。

    武六七坦然的走了进去,被人导引着,来到了大厅之中,绕过大堂之中堆积如山的香叶八角桂皮等等香辛料,走到了旁边的雅间之中,掌柜的亲自前来奉茶,笑道:“我便是这万家老号的掌柜的,万家老号是前朝的买卖,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了,世代经营香辛料,所以大街上那些人自然是不知道您这提鲜散的用处,我们确实门清,我有意和您合作,不知道这位兄弟肯不肯赏脸呢?”

    对方开门见山,原本还打算漫天要价的武六七,也不得不拿出些诚意来,便嘿嘿一笑,道:“还是万掌柜识货,这东西,必定会风靡京城,”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知道这位兄弟可否把提鲜散取出来,让我瞻仰瞻仰?”万掌柜十分得体的道。

    武六七便笑着在口袋之中取出了三钱重一包的,递给了万掌柜。他是做了一辈子香料生意的,练就了一个好鼻子,只见他眯了眼睛,仔细的闻了闻,皱起了眉头,道:“这里面,我能闻出来有干香菇,有昆布和鹿角菜,别的就闻不出来了,终究是见识短浅啊!”说罢,双手还给了武六七。

    武六七对他这一手绝活钦佩不已,竖起了大拇指道:“不亏是掌柜的,一般人没有这么厉害的鼻子。当着行家就不说暗话了,你打算怎么个合作法?”

    万掌柜微微一笑,道:“有两种,一,您供货,我按照低一成的价格收购,第二,干脆您将这东西的方子卖给我们,您意下如何?”

    武六七在北京城闯荡了这么多年了,见过的最多的就是商人。所谓商人,就是无利不起早,跟你谈什么事情的时候,一直在兜圈子,就是不旺正题上说。这个万掌柜,简单明了,十分合武六七的脾气。

    “这样吧,我也不带宰人的,这东西的售价,超过三钱银子的话,就无人问津了,我干脆就把方子卖给你算了。”

    万掌柜却是没有想到,若他自己是武六七,是绝不可能出售这方子的,但是作为掌柜的,能买到方子,却是善莫大焉。

    “爽快,开个价吧。”

    武六七想了片刻,似乎开口便是几千两银子,有一点狮子大开口的意思,以后自己开饭馆,还用得着这万掌柜,也不能一个买卖断了交情,核算了半天,说道:“您是明白人,我也不啰嗦,八百两银子,方子给你,我不会再另卖他人,如何?”

    万掌柜想都没有想,便拍了一下桌子,道:“就这么定了,我去取笔墨。”

    这买卖来得快,决定的也十分快,从进了这万家老号一直到签字画押,拢共么有超过半个时辰。万掌柜当时就交给了武六七八百两等值的一块金子,而武六七也是爽快,当场便将这提鲜散的配方写了下来。万掌柜如获至宝的揣进了怀里。

    回来的路上,武当一脸不解的看着武六七,道:“你这个败家子,怎么也把方子给卖了?你看,一锤子买卖,八百两花光了,我看你怎么办!”

    “这你就不懂了,这提鲜散的利润,本来就小,我们再负责购货加工,然后在倾销?累死你也赚不了那么多的银子,而人家万老板,有那么大的一个产业,这提鲜散的原料,他家的铺子里就有,还有那么多的伙计,自然是便当的很了。”

    说罢,见武当还是不理解,便上前搭着武当的肩膀,道:“爹你放心,我的买卖开起来,那就会是一本万利,笔这提鲜散赚的多多啦!”

    裹着八百两纹银的包袱抗在肩上,虽然累得满头大汗。武六七感觉自己脚步都轻快了,在之前的世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经商的天赋。好好干吧,说不定自己就悄么声地闷声发大财会成为这个朝代的首富。等到时候,整一个有广亮大门,三进深的大四合院,到时候把自己门一关,踏踏实实在里面可着性子的大富大贵,给个皇帝老子当都不换——

    有了启动资金,便要马上行动,于是武六七马不停蹄的赶往齐化门外勘察了。

    现在已经是到了中午,码头上忙碌的苦力,都挤在一个一个的茶棚前面,里面卖着羊尾巴油炒豆渣(就是后世北京菜里赫赫有名的麻豆腐。)和三合面大饼卷蘸酱大葱。

    虽然简单,但是却便宜。还有的人正三个一丛,五个一伙的在树荫下侃着大山,看起来一上午的劳累工作,这时候歇一歇,却是很惬意。

    在齐化门外运河码头,此刻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这些南北走商的人,大多都是风餐露宿的,对于吃食上,也没有什么大的要求,但是绝不会跟这些装卸苦力们一个锅里面搅勺子。

    明朝初年,北京城虽然也跟武六七穿越过来的那伟大时代一样,来来往往着从五湖四海来的各路精英豪杰。但四九城里的大部分力巴儿们基本上都是山东爷们。大葱蘸酱卷大饼,是山东爷们儿的看家菜。而羊尾巴油炒豆渣虽然是出自于牛街礼拜寺附近的清真名菜。但是一则这菜造价不贵,二则豆渣中既有高蛋白又有大量纤维所以吃下去抗时候,三则羊尾巴油东西不贵都是却很能补充当时严重“胃亏肉”的广大普通劳动人民肚子里的油水,所以这道菜一来二去也成为了四九城内力巴儿们的最爱。

    至于为什么当时北京四九城里有那么多北漂来的山东爷们儿。说穿了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当时整个北京城的人员流动、货物都靠大运河。

    元朝时,当时叫元大都的京虽然是世界上最繁华伟大的城市,但是当今天子老丈人杆子——徐达徐大将军带着明军攻打元大都时。率领着从通州大运河畔登陆的大明军,兵围元大都,切断了通惠河的漕运,一战下来饿死了当时元大都城里的好几十万人。加上后来,大明一开始定都南京,对北京的建设多少有点故意打压,因此搞得北京城这几十年来都没有太缓过元气。

    至于天津和河北两地。

    众所都知,天津,又叫天津卫,最根本的基础,就是永乐靖难之役前后在此处设立叫天津卫的军事卫所。从天津卫建立到武六七现在所处的永乐初年还没过几年。此时,天津除了卫所中的丘八爷们就是有数的军户。根本无力在人才方面支持北京的城的建设。

    而河北本身虽然绝对算是永乐大帝的龙兴之地。实话实说,若不是永乐大帝当年在发生在雄安的那场白河沟大战中获得了最终胜利,他和建文帝到底谁主沉浮还不一定呢!

    但是苦于从元末到靖难之役,几场超级惨烈的恶战也都发生在此地,所以也不免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改变现在人丁稀少的局面。

    综上所述,建设北京城大部分壮劳力,只能全部依靠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输送进北京城的山东大汉们了!

第33章 高价转兑() 
有高端的需求,就有高端的服务,这句话并非是现在这个世界才流行的,早在明朝,精明的商人便已经想到了这一层。位于北京城内积水潭的大运河码头,在便是鳞次栉比的酒楼饭庄,都挑着酒旗和幌子,三丈多高的杉篙上,挑着看家菜的幌子,在微风之中摇曳着。

    而并不宽敞的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门口的店小二招来生意,尖声尖气的吆喝着。酒楼里面也是推杯换盏,划拳行令。再往里走,便是十里春风、畅音坊等等消遣之所,这里虽不及八大胡同明目张胆,但是粉红纱帐之后的交易,也是人尽皆知的。

    武六七可是犯了难。在这样繁华的地段,要想盘下个铺子,简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可是皇天终究是不负有心人,进了齐化门,走了一箭之地,便看见了一个冷冷清清的酒楼,就矗立在街头,门额上挑着一块已经脱了漆的匾额,上面写着“酒仙府地”四个大字,上面落款和印玺已经不甚清楚了,但是看这一笔好字,也知道写字的人风骨不俗,应该是当时的名士。

    酒楼外面,人们都是过往匆匆,根本就不会对这样的买卖有什么兴趣,门口连一个招揽顾客的伙计都没有,武六七安奈住了心头的狂喜,便迈步走走了进去。

    里面的桌椅板凳虽然是齐整,但是终究是没有人光顾,地面上也满是灰尘,一个掌柜模样的年轻人,正靠着栏柜打盹,见有客人进来,却是满心的不相信,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的看了看,道:“这位客官,您是吃放还是住店?您瞧瞧小店的样子,恐怕是无法接待您了,要不您去下家看看?”

    武六七却如获至宝,也靠着栏柜,和掌柜的攀谈道:“我既不吃饭也不住店,现在您也没有什么生意,不如咱们聊聊?”说罢,便笑嘻嘻的拉着掌柜的,到一张桌前坐定,问道:“这条街这样繁华,为何你家的店却这般的冷清?”

    掌柜的无声的透了口气,好像也真的是无聊透顶,便笑着道:“客官,该说的,我自然会说,不该说的,您也别打听,这店其实是洪武十八年犯事的李彧的产业,被洪武爷割了头,但是罪不及子孙,李彧的子侄经营着,唉,生意是大不如从前了,”

    “那本主没有想着往外转兑么?”

    “想了,怎么不想啊?可是转兑出去,也得有人要啊,之前倒是有几个人想要盘下这座楼,做买卖,但是本主跟人家要了这个数。”说着,掌柜的便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