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武松传-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地盘离岳家军的驻地非常近,时不时的就去拜会他的父亲,闲暇时也经常把他父亲接到归雁镇小住几天,日子其乐融融。彼此只谈论生活琐事,不谈论军事。
他已经彻底厌倦了战争。
厌倦了杀戮。
他这一生受到过太多的痛苦,他现在只想过平静的日子。
他给老祖母拨了间大房子居住,还配备了四名丫环,专门伺候她。
大婚不久,他老婆怀孕了,他派仆人飞马去帅帐,请父亲赐名,岳飞打心眼里替他儿子高兴,给小孙子赐名太平,象征着天下太平之意。还特意忙里偷闲从前线回来看看小孙子,送了他一条长命锁。
岳云等人有空也来看望他们一家。他们知道阿雪和老祖母是金人,怕她们敏感,所以他们也和父亲岳飞一样,从不提及在宋金战场上交战之事。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金兀术已经饬令各地驻军陆续撤回大金,把死伤无数金人血战得来的地盘,全部拱手相送,梁帝派出重将,一一受领。
据说金兀术在撤兵之时,因常年屈身军旅,身上大病小病不断,再加上总打败仗,心火焦躁,这些天一直呕血不止。
时迁手下的探子把他的健康状态发回国内,梁帝询问安道全,安道全思索了一会,说:“皇上,依臣之见,这完颜兀术的寿命,最多还能强撑个三四年。”
后来果然被安神医言中,只是有一点是安神医所始料未及的,那就是在金兀术死之前,他还受了一场天字第一号的大侮辱。看官莫急,这些都是后话。
金兵撤走后,大散关边界现在也成了大梁国的领土,海东青所在的位置,现在不是宋金边境了,而是梁宋边境。
金兀术履行前约,规规矩矩派人送来财物六十万两匹,金国使官见了梁帝,吓得浑身震颤,膝行上前,上下牙一样打架,结结巴巴的完成了出使事宜。
“回报兀术,再敢挑衅我大梁,朕绝不轻饶!”
大殿上,静静的回荡着梁帝的铮铮话语。
“是是是……臣知道……了……”
这位金使出使过无数国家,当年的海上之盟就是他任金国礼官,而当时宋朝的礼官是马扩。当时他对马扩横眉冷对,狂的没边。
现在他跪在梁帝的脚下,不敢仰视。
出了皇宫后,这位没出息的大哥已经吓的尿了裤子。
梁金两国,终于换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
大梁国的领土飞速扩张,现在与西夏、南宋、大金、吐蕃诸国直接接壤。西辽和蒙古分别被西夏和大金国阻隔,故与大梁不直接接壤,这两大势力也就暂时与大梁没有结下怨仇。非但无仇,他们羡慕梁之强大,西辽和蒙古的一些部落酋长反而还派出使者,出使大梁国,建立邦交,梁帝隆重的接待了他们。
南宋与梁的关系非常微妙,既不建立邦交,也不打仗,只是对峙,两国之间也不往来。
大金国无气大伤,回国休整,梁帝自认为目前没有将其一举吞并的能力,亦不发兵攻金。毕竟杀敌一万,自损八千,那是傻子才干的事。真要那样的话,梁金国力巨损,到时就不知道渔翁得利的会是谁了。
大理国和高丽国皆是弱国,小国,见到昔日的盟友大梁此时已经成长到这般庞然大物,却仍能做到威而不霸,不仗势欺人,他们钦佩大梁,两国国君派来的使者更多了。
以上诸国之中,皆不与大梁敌对,唯有那吐蕃国自恃武勇,仰仗陇右都护府盛产战马之优势,屡屡与大梁边军启衅。
梁帝甫经大战,欲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前几次小打小闹,都没理他。
怎奈这吐蕃国,一口料定大梁怕他,竟然给脸不要脸,在边境越闹越大,公然派兵五万,抢掠大梁边境!
只有五万主力军,就敢如此猖狂!
建业三年,公元5年十月,梁帝任萧嘉穗为主帅,卢俊义、林冲、呼延灼、关胜等人为副,太子武旭为监军,起大兵四十五万(其中有十五万是岳家军),战将一百五十四人,火炮一万架,出征吐蕃。
岳飞、韩世忠这两位抗金大元帅,仍旧驻军梁金前线,防备金兵,不参加征吐蕃之战,只是拨出十五万岳家军,由牛皋、陆文龙二人统率,跟随萧大帅进入吐蕃作战。
此番出师之盛,为大梁建立以来之最高峰,就连梁之宿敌大金国,亦从未享受过这种待遇。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此战打的异常顺利,萧大帅指挥得当,四十五凶狼,扑杀五万小羊,一举击垮了吐蕃国的主力边军。
梁军万炮齐鸣,遍地开花,中者皆糜。吐蕃军惊叫而溃:“天神来也!天神来也!”
历时半年,萧大帅率军夺回了北宋之故地陇右都护府,接济此地百姓,众汉人百姓见了梁军,齐呼万岁。萧大帅请旨为他们免税三年,信鸽很快回复:准奏!
众百姓大悦,扶老携幼归梁。
在战争形势已经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大理国皇帝段誉令大将高量成出兵十万相助。大理国从会川集结,经建昌郡袭击吐蕃国后方。
吐蕃前后受敌,所有主力全被梁军牵制,后方已经处于无险的境地,大梁、大理同时夹攻,将吐蕃国的多弥平原大块切割,直接打通了从大梁到大理的路径,从此两国之间可以畅通无阻的从陆地行兵了。
国际大事,说穿了,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
你厉害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就没人敢惹你,非但不敢欺负你,还主动巴结你,希望在你的羽翼下,得到一点甜头。以后你登高一呼,他立时响应,还主动帮你摇旗呐喊。
而你要是软弱无能,他根本不会可怜你,更不会同情你,只会往死里欺负你。
西辽和西夏这两个与吐蕃相邻的国家,此时见吐蕃战败,纷纷出兵责难,指责他们不应该无故违背道义,挑衅大梁国,这两国嘴上骂的痛快,手上也不闲着,分头抢掠吐蕃边境。
建兴四年,吐蕃国主降诏,愿以割地为代价,求和。
梁将马扩出使吐蕃国,义正辞严的批评了吐蕃无故兴兵的行为,并要求吐蕃归还陇右都护府,并割让多弥平原,作为大梁国战争经费的补偿。除此之外,大梁国仁慈,不再另罚金帛。
吐蕃国主知道大梁国这么做,已经给自己这个战败国国主的面子,于是,他马上在和谈仪式上签字。
至此,大梁国的国境,从水路直达暹罗,从陆地直通大理国。
大理国皇帝段誉为了结好大梁国,主动把国内的建昌、会川、秀山这条路开辟成甬道,专供大梁国将士自由过境。
如此一来,大梁国便可借助其盟友大理国的国境,直接从陆地到达暹罗。
作为回报,梁帝赏赐大理国黄金一万两,粮食五百万石。两国友谊,日久弥坚。
月神镰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23章 障壁,界限,尊卑()
月神镰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水浒武松传最新章节!
打垮了大金,又大败吐蕃,大梁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太子在此次战役中,坐享统领之功,与萧嘉穗配合的处处合缝,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不给萧嘉穗帮倒忙,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能很好的协助萧嘉穗完成。
回国后,太子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储位更加稳固了。
他知道萧大帅是难得的大才,以太子之尊,竟然能够为人谦退,对萧大帅执以师礼,殊为难得,萧大帅对他赞赏有加,每遇太子不解之处,对他的询问知无不言。
梁帝没有主动提出让萧大帅做太子的老师,萧大帅亦不主动申请。二人就这样做起了有实无名的师徒。
回国路上的一次单独晚宴中,太子想高歌载舞,奏凯旋乐而归,以此事询问萧大帅闹意见。萧大帅沉闷不言。太子奇道:“大帅,我问你话,你为何不答?”
萧大帅敛容道:“国家有殿下这样的仁义储君,本是万民之福,臣心里高兴之极。只是太子非要自寻死路,臣为太子担忧,故而一时语塞,未能有所答。”
太子对萧大帅的本事早有耳闻,知他是当世绝顶高人,于是迅速起身,鞠躬致拜:“武旭资质凡庸,诚心请大帅赐教!”
萧大帅道:“我说太子啊,你到底是年轻,思虑的少啊!隋太子在炀帝面前逞功,结果被炀帝废掉,唐藩王李恪智挫颉利可汗,抢了太子李承乾和皇帝李世民的风头,最后结局多惨?往日历历在目,岂可不以史为鉴?皇上令你监军,是要替你铺路,功成之后,须知有多少人嫉妒你?你理应归功于皇上,你怎么敢抢皇上的风头啊?这岂不是取死之道?”
太子听了,后背汗如雨下:“多谢先生教诲!”
萧大帅道:“你要知道,朝堂之上,最难坐的就是太子之位!不能干,不行,皇上肯定要废你,太能干更不行,那样死的更快!自古以来,有多少太子倒在这个位子上,被自己的老爹亲手玩残?太子殿下,臣一心为社稷,今天这话,出了这个门,咱俩最好永远也别再提起。”
太子道:“天幸有先生教我。那咱们先令人露布告捷,然后兵马撤回,一切照旧,回宫陛见后,我就说儿臣不敢贪功,全托父皇洪福,如何?”
萧大帅笑道:“太子聪明过人,大梁有福了。”
回到汴京,太子只字不言功,无数人请他喝庆功酒,他一概推辞,尾巴夹的比谁都紧。梁帝嘴上不说,心下却大喜,认为太子功成不居,公心为国,并且不结党。
转眼到了梁帝寿辰,各地官员提前赶到汴京来庆贺,实在走不开的,就派人来贺。远在暹罗的李俊也来了。当然,梁帝的至亲,清河县知县,兄长武植也来了。
早在梁山之时,武松虽是梁山之主,但那时他和属下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主仆关系淡些,兄弟之情更多些。
但他登上皇位之后,一切都变了,他成了高高在上的九鼎至尊,坐拥生杀大权,时迁等人再也不敢叫他哥哥了,武大郎再也不敢叫他兄弟了,卢俊义、林冲再也不敢称他为师弟了。这些和武松关系最近的人,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在朝堂上,见了武松都毕恭毕敬的叫声“陛下”。
寿宴开始,群臣上殿,静侯梁帝升座。梁帝从侧殿行至龙椅上,端正坐下,群臣山呼万岁。
大宴开席,众人想着如今大梁国的基业已经这般广大,顿觉豪气冲天,开怀畅饮。
梁帝令太子和诸子一齐给武大郎磕头,行后辈礼。
众人齐呼伯父,磕了三个头。
在大梁诸臣之中,武大郎几乎没有任何战功,然而却从始至终都是梁帝最为器重的人。
当年要是没有他的养育之恩,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
梁帝智慧卓绝,他绝不允许他手下的官员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形,是以私底下再怎么厚爱他的哥哥,也绝不给他封高官。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他做过小县的知县,再派上几个正人君子匡正他,协助他,这些来年,他兢兢业业,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武大郎天性善良,从不虐民,老百姓非常爱戴他。
他看着弟弟有这般成就,看着太子年纪轻轻有这般出息,他打心眼里高兴。太子小的时候,武大郎天天抱着他,亲他的小嘴蛋,爱他胜过自己的孩子。
己有八分醉意的武大郎问了他兄弟一个问题:“皇上,你为何给其它皇子封王,却唯独不给太子封王呢?”
梁帝笑道:“以后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岂止一王?”
太子面色如常,毫无狂喜之太态。
武大郎心道:“你小子喜怒不形于色,年纪轻轻就己有这般心机,难怪你爹这么爱你。”
寿宴在热烈的气氛下圆满结束,文武百官退散,梁帝屏退所有人,只留下其兄长武大郎一人,与他亲切交谈,晚上与他同睡。
武大郎死活不同意,梁帝强之,他跪在地上不起来,还是不肯。
梁帝只好作罢,任他去外面睡。
当晚,贵妃琼英侍寝。
第二天,梁帝仍然舍不得放武大郎走,再次把他请进宫来,务必要他盘桓几日。
武大郎诚惶诚恐的跪在武松脚下,口称敬谢皇恩。
“皇兄,知县这个差事,可是一县之内的最高政务官,上任这么多年,感觉劳累吗?”梁帝问道。
“臣本无此才德,多亏陛下破格拨擢,臣方能忝居此位,陛下为臣选拨了许多精通文墨之人协助臣,臣并不觉得劳累。”武大郎恭敬道。
“朕听人说,皇兄恪尽